達成協議的速度是很快的,這也是因為時間緊急,很多的細節不可能完全考慮清楚,朱由檢和皇太極兩人在對付蘇天成方麵,達成了共識,兩人都意識到了,必須要聯合起來,置蘇天成於死地,至於說大明與後金之間的恩怨,暫時可以放下,這也應驗了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可惜的是,朱由檢明白的晚了一些,若是早些明白這個道理,大明也不至於到了這樣的程度了。


    具體操作過程是複雜的,首先在確立指揮官方麵,就出現了矛盾,後金韃子派來的是多爾袞,不管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是不是認賬,但多爾袞畢竟是後金的親王,人家的身份不是一般的顯貴,若是讓大同總督王道直來統領這一次的作戰,恐怕多爾袞不會心服口服,甚至是不會服從命令的。


    朱由檢是高度重視這次的聯合作戰的,甚至連具體的細節都直接幹預了,譬如說在什麽地方與江寧營展開決戰,究竟是以滿八旗所屬的正白旗和鑲白旗為主,還是以明軍為主等等,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很清楚,任何的小心思,都會導致作戰的失利,若是這次的戰鬥失敗了,朝廷幾乎無法承受,所以在具體的聯合過程之中,雙方都必須要有誠意。故而在談判達成協議之後,朱由檢專門召見了濟爾哈朗,告知了濟爾哈朗這些觀點。


    朱由檢的態度,皇太極很快也知曉了,他也開始調整自身的看法,本來以為,大明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很有可能會利用滿八旗,讓滿八旗與江寧營捉對廝殺,明軍躲在後麵,坐收漁翁之利,若是出現這樣的情況,皇太極自然有辦法應對的,滿八旗可不會那樣的愚蠢,到時候迅速的脫離戰場,在北直隸劫掠一番之後,從大同方向撤離,或者幹脆直接從遼東撤離,估計明軍需要應對江寧營,也不可能抽出來過多的兵力,對付滿八旗了。


    朱由檢的想法開始朝著現實目的轉變,這令皇太極有了擔心,他一直都是看不起朱由檢的,盡管朱由檢可謂是大明最為勤奮和自律的皇帝,但朱由檢沒有遠見卓識,不能夠提出來什麽治國的決策,這樣的皇帝,麵臨危機局麵的時候,等同於庸人一個,可如今朱由檢開始出現轉變了,皇太極覺得,隨著局勢的發展,朱由檢也許會成為自己下一個對手,或者說成為豪格最為主要的對手。


    朱由檢和皇太極的態度端正了,聯合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最終雙方都同意了,戰役的大帥為大明內閣次輔陳新甲,副帥為大同總督王道直和睿親王多爾袞,滿八旗和明軍聯合作戰的形勢,采取各自按照大帥的要求,在總體部署下作戰,也就是說,王道直率領明軍作戰,多爾袞率領滿八旗作戰,雙方聽從大帥的命令,作戰的過程之中,朱由檢和皇太極都不直接幹預,至於說作戰需要的糧草,各自籌備。


    這個聯合作戰的協議,已經屬於完美的階層了。


    可具體問題還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具體作戰的過程之中,到底誰成為先鋒部隊,誰承擔與江寧營的正麵廝殺,誰承擔預備隊的作用,這可不是小問題,誰都知道與江寧營正麵的廝殺,有可能造成重大傷亡的。


    談判的時候,這個問題被直接提出來了,可惜沒有最佳的方案,也就是說,不管如何的協商,不管目的如何的一致,在保存實力方麵,雙方都是有想法的,而且雙方也是互相防備的,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


    陳新甲接受了任務之後,一方麵躊躇滿誌,一方麵也是格外的頭疼。


    他有可能成為改變朝廷困境的功臣,從此揚名立萬,甚至成為內閣首輔,但也有可能因為指揮方麵的問題,導致聯合作戰無法做種落實,最終還是各自為戰,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令朝廷毀於一旦。但如此的曆史機遇,不是一般人所能夠遇到的,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這次的大帥,按照道理應該是內閣首輔周延儒的,但皇上卻製定他成為了大帥,這是不是也意味著,皇上已經開始信任他了,不是怎麽信任周延儒了。


    如何的指揮作戰,這是最大的問題,也就是讓雙方都能夠最好的協同作戰,共同來打敗江寧營,甚至是能夠直接斬殺蘇天成,這是需要仔細考慮和部署的,隻要能夠共同打敗江寧營,也就是為朝廷爭取到了主動,失敗的蘇天成,至少短時間之內,是無力進攻北方的,朝廷就可以趁著這個時候,組織大軍進攻南方,徹底扭轉被動的局麵,至於說與後金韃子如何處理好關係,那是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


    陳新甲曾經是遼東巡撫,在遼東的時候,他也聽說過蘇天成的某些論斷,譬如說攘外必先安的觀點等等,這方麵陳新甲是讚同的,以前朝廷麵臨流寇和後金韃子雙重侵擾的時候,陳新甲就認為必須要用雷霆手段剿滅流寇,進而才能夠全力對付後金韃子。


    來不及思考,陳新甲立即要求王道直趕赴京城。


    一直都認為朝廷會有所動作的王道直,興衝衝地趕赴京城,明軍即將與後金韃子聯合作戰的事宜,他還不知道,但蘇天成禦駕親征了,朝廷肯定是高度重視的,也是會想到應對辦法的,如今接到了兵部的敕令,王道直以為,朝廷是有辦法了。


    當陳新甲說出來了朝廷的決定之後,王道直有些眩暈,以為自己是聽錯了,自己率領的大軍,居然要和後金韃子聯合作戰,而且是與多爾袞合作,這太不可思議了。多爾袞曾經多次率軍進入關內,燒殺劫掠什麽事情都做過的,這一次朝廷居然引狼入室,讓後金韃子直接入關,進入到北直隸了,萬一出現什麽變故,豈不是造成更大的麻煩。


    陳新甲從王道直的神情之中,就看出來了端倪,他一麵說這是皇上做出來的決定,一麵做了詳細的解釋,還和王道直兩人商議,看看有什麽辦法可以限製後金韃子,預防後金韃子真的在北直隸劫掠了。


    王道直也不客氣,說要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根本就做不到,不要說後金韃子,就是明軍,有些時候也會劫掠百姓的,但後金韃子過於的殘忍,動輒就是燒掉整個的村子,甚至是城池,除開劫掠走的人,不留下一個活口,這樣的行徑,不能夠容忍。


    陳新甲隻好給王道直解釋。


    按說陳新甲是大帥了,完全可以要求王道直如何做的,可陳新甲明白,他必須要依靠王道直,曾經在遼東的征伐,讓他明白了將帥合的重要,若是他與王道直之間出現了爭吵,甚至是直接的分歧,那這場戰就無法打下去了。


    京城麵對的局麵,朝廷麵臨的壓力,王道直還是清楚的,加之有了內閣次輔陳新甲的詳細解釋,王道直慢慢也就明白了,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因為朝廷想不到其他的辦法來了,至於說限製後金韃子的種種作為,隻能夠是在今後來想辦法。


    多爾袞帶領正白旗和鑲白旗,早就做好了準備。


    正式接到皇太極的聖旨之後,多爾袞馬上率領大軍出發了,出發之前,多爾袞專門到皇宮去了,見到了皇太極,至於說兩人商議了一些什麽,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多爾袞的動作非常的迅速,這一次他是拚盡全力了,正白旗和鑲白旗一共有接近五萬大軍了,全部跟隨出動,弟弟多鐸過世之後,多爾袞接管了鑲白旗,從鑲白旗的駐地招募了大量的軍士,平日裏輔之以刻苦的訓練,在大清國,從軍隊作戰能力方麵來說,正白旗和鑲白旗可謂是最為驍勇的。


    這一次從遼東入關,多爾袞有著很多的感慨,看見一路上的風景,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不熟悉的,他曾經多次在遼東作戰,哪怕是山海關和錦州等地,他也不陌生。


    大軍行軍有著嚴格的路線限製,這方麵多爾袞接受了,按照大明朝廷繪製的行軍圖,在進入關內之後,迅速朝著保定府和河間府所在的地方行進,同時,多爾袞還嚴格要求下麵的軍士,不能夠有燒殺劫掠等行。


    要說大局觀的方麵,多爾袞比皇太極差不了多少,他很清楚,目前是雙方聯合作戰的時候,可不是劫掠金銀財寶和人口的時候,至於說戰鬥結束之後,應該要怎麽做,多爾袞內心有數,皇太極也專門吩咐過。所以為了大局,多爾袞嚴格要求麾下的軍士,絕不能夠亂來,特別是在剛剛入關的時候,要表現出來聯合的誠意。


    正白旗和鑲白旗大軍的行軍速度很快,通過這些年的建設,多爾袞麾下的軍士,以騎兵為主了,這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視的軍隊。


    當然,有關如何作戰的事宜,多爾袞也有著自身的思考,皇太極的要求他知道,但不能夠得到絲毫的利益,他也無法給首先軍官和軍士一個交代的。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政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的失落並收藏大明政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