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島區,中環。


    借助機甲服的視角,徐長卿默默的看著人去樓空的鋼筋水泥叢林。


    對他而言,這裏充滿了似是而非的扭曲,可以說就是這個世界的縮寫。


    他指揮戰甲部隊,於26日、也就是今天清晨攻入這個地區,到現在已經過去4個小時,沒有找到一名活人。


    為了避免遭受人類天基武器的打擊,異生物的巢穴都修築在深深的地下。


    並且異生物本身對於拆遷也沒有任何興趣。


    因此這裏的景致乍看起來還算不錯,至少建築大多完好,玻璃也基本都在,門麵也比較光鮮,甚至還未斷電,僅是街道上垃圾多了些。


    但是沒有人,一個都沒有。


    徐長卿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是什麽原因讓人們齊心的從樓宇中走出來,然後前往某死亡之地的。


    不可能是撤離,這裏是異生物占領區的深處,他跟戰甲部隊是以蛙跳戰術進入的。


    當然,運用這個戰術其實是故意製造的餌,每一個蛙跳點,都是為了引誘夠多的異生物戰力圍剿,然後等牢牢的吸引住敵人,更多的戰甲部隊就會在四周著陸,對異生物戰力實施反圍殲。


    這樣的戰術在發揮了己方高空監控、戰甲部隊能打能扛的優勢的同時,也緩解了運送壓力。


    一個登陸艙百名戰甲,一架鷂式飛行器掛載一個登陸艙,五百萬戰甲登陸就需要五萬台飛行器及登陸艙。


    當然不可能有這麽多。


    事實上,超過半數的登陸艙,是聯邦這邊緊急趕造的,而大力神級運輸艦則攜帶了打包的鷂式飛行器,總計也才兩萬架。


    所以實際當中的戰力投放還是很有講究的。


    徐長卿不肯在後方投放,整合後上前線,那麽結果就是以戰術運用的方式,玩戰區登陸。


    至於北美洲那邊,聯邦是以自身的運力投放到戰區邊緣,然後由機甲服指揮官指揮投入戰鬥的,具體徐長卿沒多過問。


    太空方向,大勢對人類一方雖然仍舊險峻,但以眼前局麵來看,還算不錯。


    人類算是小勝一籌,就在大約三小時之前,外域城邦戰艦艦隊再次開炮,異生物艦隊再一次損失慘重而毫無脾氣。


    異生物的這支艦隊大約還得14個小時才能抵達地球圈,前提是始終保持現在這樣的85萬公裏每小時的航速。


    這個速度似乎已經是其太陽係內航行速度的上限,從未超越,想想這幫家夥其實‘瞎’的很,也就理解了。


    從時間上看,14個小時意味著外域城邦艦隊可以愉快的再度打靶大約10小時。然後繼續在基地艦進行30小時左右的大修。


    而4個小時,則是留給人類艦隊與之作戰的。


    由於之前的5000艘的突擊艦隊被人類一方迅速的吃掉了,所以那片星域並沒有留下異生物艦隊的探測器,也就是說,總數為11000艘的異生物艦隊仍舊是瞎的。


    這也意味著人類一方的揚石灰作戰依舊效果不錯。


    事實上,由於對方的大艦隊為了掩護突擊艦隊而停車陣列開炮,除了戰術失敗,未能達成目的外,最大的損失就是時間。


    正是這時間上的損失,使之眼睜睜看著突擊艦隊被殲滅而救援不及。也正是這時間上的損失,讓人類一方積攢了足夠多的‘石灰包’。


    所以等對方再度運動起來,等待它們的超高速子彈雨絕對是充滿了誠意的。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至少兩千艘艦船破損掉隊。


    當然,包括前段時間因此而破損在半途的那些異生物戰艦在內,這些掉隊艦船大部分並沒有毀滅,異生物的再生能力非常強,除非破損程度高於70%或特殊部位受損,比如能源艙、核心艙,否則就能慢慢修複自愈。


    然而修複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掉了隊就必定趕不上大戰。


    況且在徐長卿的建議下,人類一方也派出了痛打落水狗的艦隊,也就是火星共和國的隱形戰艦群。


    隱形戰艦群除了毀滅這些傷損的異生物艦隊,還負責對數個擊毀區的異生物艦船的殘骸進行補刀。


    所謂擊毀區,就是外域城邦艦隊每一個為期12小時攻擊,造成大量異生物艦隊被擊毀的區域。


    目前這樣的區域有一個,大約四千艘異生物艦船毀在了那片區域。


    更早之前的擊毀區規模較小,距離也較遠,是由前駐地球分艦隊和駐火星分艦隊製造的。


    那些暫時是顧不上了,因為異生物的第二躍遷艦隊,除了分出25000艘與第一躍遷艦隊的萬多艘共建戴森球外,派遣了萬艘戰艦趕來支援,已經在路上了。


    共和國的隱形戰艦群去擊毀區,主要是為了補刀殘骸,不給異生物艦隊留下可以回收的資源。


    異生物一方廢物利用率非常高,理論上,那些散落在太空中的生物艦船碎片,也都是能夠利用起來的。


    但這裏存在個時效問題,這不是四平八穩慢慢撿的平時,而是馬踩車的緊要關頭,異生物艦隊回收能源艙的時間有,慢慢網碎片的時間沒有。


    徐長卿指出:異生物艦隊遠道躍遷而來,耗損必然不小。很可能,它們之所以顯得這麽技術不平衡,都能進行恒星間躍遷了,戰鬥武器和方式仍舊這麽原始,也跟能量耗損太大極有關係。


    佐證,就是一到這邊就急慌慌的建立戴森球。


    徐長卿說:“我猜測,正是因為能源匱乏,它們沒辦法對艦船進行適應性改造。無法再現突襲小行星帶空間站時的驚豔。”


    徐長卿還點出了技術細節差異。


    躍遷而來的異生物艦船,不但沒有高傳導、高吸能、高抗性的生物外殼,連能量防護罩都沒有。


    根據超算機推演,生物戰艦的艦殼能化值都很低。


    所謂能化值,是指異生物的一向技術,在其突襲小行星帶空間站時出現過,通過通能,對生物細胞進行強化,從而讓材料變得更堅韌。


    從能耗角度看,它與高傳導、高吸能、高抗性但也因新陳代新過快而超級耗能的生物外殼技術比,它算是次一級的技術,更適合常態存在。


    異生物戰艦連這個技術都沒能充分應用,很可能是因為能源不足。


    綜上理由,盡量不給異生物留可供回收的資源。


    “斷其一指,我們滅掉的每隻蟲子,都要確定是死徹底了的。”


    聯邦智庫和共和國智庫在經過一係列相關運算後,也同意徐長卿的這一戰略認知。


    於是就有了隱形戰艦群的打掃衛生任務。


    他們的工作並不輕鬆,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並且也不是沒有危險。


    至於14小時後就會進入地球圈的異生物艦隊。經過估算,經過外域城邦的12小時愉快打靶和聯邦的猛烈揚石灰,當人類艦隊與之接戰時,數量大約會是3700-4300之間。


    而人類艦隊重現之前與異生物突擊艦對交鋒時的作戰效率,哪怕對方一意孤行的往地球紮,等真到了地頭,怕也不會高於2000艘。


    到時候,就是炮台戰了,地球這邊的太陽神光可不止是能在地表燒洞,對付太空目標也同樣可以,如今,整個空域都已經布滿了隱形的偵測器,這對於修正攻擊坐標參數很有幫助,所以人們對戰鬥結果的估測,還是比較樂觀的。


    這支艦隊現在看起來雖然還很龐大,但已經被算死了。


    而支援的那一支萬艘規模的艦隊,也是死人。是失敗的添油戰術的經典體現。


    外域城邦艦隊完成新一輪的30小時休整後,就會對其進行打擊,按照計算,前後進行兩輪打擊的時間是完全夠的。


    這意味著超過8000艘戰艦就得死在路上。剩下的就是人類艦隊的菜。


    正是因為算明白了這些,徐長卿才說,在太空方向,人類小勝了一籌。


    第二回合就比較麻煩了。


    異生物的第三躍遷艦隊也已經抵達。可它們至今沒動地方。而是跑去了戴森環那邊,並且艦船之間有頻發的物資往來。


    這是在幹嘛?


    很容易猜,能源補充以及集中。


    徐長卿認為,等這支艦隊向地球這邊開進時,就不是能愉快打靶的弱雞了。而是會變成外殼堅硬的雞蛋。


    由於宇宙空間是立刻的,所以光是腦袋硬是不夠的,能外殼硬,至少得有個大半圓的硬殼,才能保住中間柔軟的部分。


    如果這支大艦隊使用了高能和次能技術,那麽無論是光矛切割,還是揚石灰,效果都會大為降低。


    所以,差不多等這支異生物艦隊抵達時,也就是人類一方放棄母星之時。


    算時間,14960萬公裏,除以85萬公裏每小時,等於176,除以24,約等於7.3,也就是說,從這支艦隊發進那天開始,一周之後,地球完蛋。


    這已經不是什麽悲觀、樂觀了,而是能算的出來的。


    外域城邦在將近半年的時間,準確的是說是4個月零6天,也就憋了一支支援艦隊出來。


    具體就是四艘大力神、四艘基地艦、240艘紅棍級輕巡艦、以及兩千萬戰甲部隊,配套的20萬機甲服指揮官,2萬鷂式飛行器。


    抹去產業調整等亂細節所耗費的時間,這些是外域城邦1個季度的產能。


    也就是說,在充能後的異生物大艦隊抵達地球之前,最牛逼了,外域城邦這邊再擠出一艘大力神運輸艦趕到地球。


    具體的說,是60艘紅棍級輕巡,500萬戰甲,5萬機甲服,5000鷂式飛行器,以及1200萬張逃亡船票。


    火星共和國那邊,也是有賬目可算的,其產能確實比外域城邦高,但他們那邊是人來操作機器,不像是外域城邦,機器操作機器。


    結果就是新的艦隊要成形,需要更多的時間。


    很早以前他們就已經為開戰做準備了,但是直到異生物襲擊小行星帶空間站,他們才被刺激到,不惜扭曲大方向,多方麵嚴重受損,也要大造艦,大擴軍。


    支援地月聯邦的高速戰艦群和隱形戰艦群,其實就是一部分成果。


    在這段時間,共和國已經完成了所有艦船的集結,在人員的緊急調配之後,完成了特混作戰群的派遣。


    這支大小作戰艦船多達700艘的艦隊,等於是共和國把自己的家底劃拉厚全送過來了,跟他們一道出發的還有一支大的民間船隊。


    這支民間船隊,自然是為上演宇宙版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而準備的。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悲劇性,除了在一個小破地方堆積了40多萬基本重武器丟盡的盟軍等待撤離,還有個問題就是海裏邊有德意誌的海狼們在愉快獵殺。


    共和國也是挺擔心這個的,小行星帶空間站悲劇事件的幕後黑手至今沒有露麵,民間船隊自己上路,被對方撲殺,那場麵就太難看了,救都來不及。


    所以,還是跟大艦隊一齊出發比較好。


    這支特混艦隊已經在30多個小時前上路,而火星共和國用於看家的,就是近一年來的大生產結果。


    另外一個大的高速戰艦群,和一個小的隱形戰艦群。


    都是新嘎嘎的新銳艦船,數量大約是百艘,人員剛完成調配。


    這就是共和國的全部力量,沒有更多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斬邪問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底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底虛並收藏斬邪問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