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七日,自由天朝東南局的當天傍晚時分。
在太空中,人類艦隊與異生物艦隊的太空戰打響。
如同之前預估的那樣,異生物艦隊留存下了相對較多的艦船。具體數字是3327艘。
異生物第一躍遷艦隊艦船總數超過35000艘,除了躍遷時損失了一部分,然後分出萬餘艘去搞戴森環,派遣了兩支萬艘規模的生物艦隊,向地球進發。
兩地相距大約13500萬公裏,以平均航速每小時85萬公裏的速度前進。
對於人類而言,這是差7天零14個小時地球時。
在阻擊的過程中,通過區域向的高速碎片風暴打擊和外域城邦的遠距離光矛打擊,有將近16000艘異生物戰艦損毀在了路上。
火星共和國的隱形艦隊,正在對那些尚在苟延殘喘的艦船進行補刀。
異生物艦隊發現了,但放棄了去營救及追剿,畢竟它們在進行死亡行軍,如果讓外域城邦艦隊再完成一次30小時的大修,那麽這3000多艘戰艦就會徹底覆滅。
像人類一方所擔心的那樣,這次它們麵對人類艦隊,采取了豬突戰術,頂著被飛彈或者說太空魚雷擊傷擊毀的代價,幾乎不減速的一路狂追。
在未掉隊艦船數量低於1800艘時,異生物艦隊終於將彼此距離拉近到三十萬公裏。
在這個距離上,當異生物艦隊展開隊形,人類一方的紅棍級輕巡艦陣列所撐開的能量護盾,就不足以掩護前隊(一直在逃,輕巡艦斷後)的艦船了。
生物艦船開始用集束能量炮斜向射擊。
異生物也是掌握了能量束縛技術的。
其實這個技術在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時,差不多就已經掌握了。
可控核聚變的難點,就是劇變反應後的能量束縛,人類的主攻的兩個方向是激光束縛和電磁束縛。
而無論是極界第四紀元,還是這個未來時代的地球世界,都是通過電磁束縛獲得了成功。
這也就導致,徐長卿拿到的相關技術,也是這個。
包括能量護盾,都是電磁力場,直白的說,整個係列都是玩電的。這個跟人類的機械文明體係很合拍,電就是主要能量,它就是標杆基準,以它為單位進行其他能量的劃算,徐長卿的技術體係就是這麽幹的。也因此跟這個世界的科技體係銜接度良好。
而異生物是熱能為標杆的,對此,包括徐長卿在內的人類都很佩服,畢竟在他們固有的認知中,細胞是種嬌氣的東西,溫度一高,酵素、腺素的正常化學反應就被破壞了,然後更多的問題會出現。
異生物克服了這些問題,它們的細胞極具研究價值,哪怕時間尚淺,人類以及徐長卿都有了不小的獲益。
這個是很棒。但解析不了其高熱的生物光線炮,針對性防禦就無從談起。
這種射流打擊有著清晰的軌跡,光和熱並存,說白了就是可控核聚變的光熱被束縛後定向釋放了。
除了束縛能量的方法不同,其他跟武庫艦使用的定向照射的原理是一樣的。
那是炫目而豔亮的光,就像聯邦的天基武器太陽神光,能夠清晰的看到線性流向特征。
這光束射在戰艦上,並未能立刻熔毀洞穿艦殼,而是有著小範圍的光能對衝和一定的鏡麵反射效果。
這是因為戰艦上有能量護罩。
該種護罩的原理是由徐長卿交易給火星共和國的,它跟地球磁場的原理是相同的,隻不過在功率、可塑性等方麵做了大量文章。
所以它其實是一種場能,而並非一層薄膜般的皮。
火星共和國的高速戰艦特意排在最前列,就是考慮到了現在這種情況。另外,這些高速戰艦排最前,也方便戰術實施。
在連扛了兩輪射擊後,近百艘高速戰艦帶著一定傷損,迅速脫離了作戰群,先行離去。
而它們的付出,贏得了整個作戰群先後兩次釋放飛彈。
可以說,這一輪兌子,人類一方用一個小小的賣皮肉策略,吸引了對手火力而贏得了更多的反擊機會,小勝一籌。
但接下來就是實拚硬鬥了。
在這個過程中,異生物艦隊這邊發生了一件很悲劇的事情,那就是它們的生物戰機始終找不到用武之地。
人類艦隊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麽,所以在較遠的距離釋放了飛彈之後,就一直在逃,最大限度的不時加速。
即便異生物艦隊在這場追逐戰中取勝了,但實際上雙方都再以一個相對高的速度飛行。世俗大約是在75萬公裏左右。
在這樣的速度下,生物戰機即便釋放出來也追不上戰艦。
除非在整體推重比方麵有著技術碾壓級別的差異,否則在‘大就是美,多就是好’那一套是很能吃的開的。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有效,使得物質在太空中速度越快,質量越大。這也就意味著沒有無限加速之說。終有有引擎再也推不動的那一刻,也就是極限速度。
這次人類艦隊的戰術,就是盡快加到極限速度,令異生物艦船的生物戰機、甚至飛彈都失效。
飛彈的整體推重比的確普遍比較高,但它的燃料是短板,一旦進入高速追逃的階段,就得計算飛彈在發射後、燃料用盡之前是否可以追上目標。
為了有更高的初速,無論人類一方,還是異生物一方,飛彈都有著彈射裝置。而人類一方的民用武裝艦船就沒有這個裝置,都是從側麵將飛彈排出艦體,然後讓其點火發射打擊目標。
也正是因為有這個類似魚雷發射管的彈射加速管道,人們仍舊習慣將這種武器稱作魚雷,而實際上大多數太空魚雷跟用於海戰的傳統魚雷長相大相徑庭。
在太空不需要考慮流體力學,但對微調比較比較看重,這種微調隻能靠姿勢製禦噴嘴完成,而不是尾翼。
在極高速運動的前提下,哪怕是微調,也需要足夠的推力。所以為了足夠靈活,姿勢製禦噴嘴遍布各個方向,再加上撞針,使得其整體看起來像是個刺球。
反正人類一方的太空魚雷大多是這種結構,平時就像被蠟封的藥丸,發射出去後,外殼就脫去了,然後宛如榴蓮般飛向目標。
對於被追的一方,人類艦隊投放魚雷自然是無需那些講究,畢竟是撞車般的打擊效果,兩快合一快,不用擔心追不上,而需要擔心接觸時間短,稍不留神就會擦肩而過。
所以魚雷內部以光子計算機為基礎的ai,都是采取縱列鎖定,有多個攻擊方案。
異生物艦隊遭遇追車吃尾灰吃到打噴嚏的難堪,盡管彼此保持著較遠的距離,但被擊毀的己方艦船還是給後方的艦船造成了碎片近失彈的損害。
異生物艦船簡單的理解像個多汁多果肉的椰子,它的堅殼一旦被破片切破出口子,內壓會突破相對軟韌的宛如果肉的內層,從而形成噴汁的效果。
異生物內部的單位,也是有抗載荷需要的,它們利用的是液態抗載荷技術。內部宛如懷胎狀態,充斥著類似羊水的液體,但這液體比羊水更具油質及粘性,差不多是透明膠那種程度,而且是自發光的。
所以,一旦艦殼破碎,內壓導致液體噴射,異生物戰艦就成了一條條噴水的超級鯨魚,視角稍微拉近些看,就像順著身體在噴灑光珠和光線,景致很獨特。
再拉近了就沒啥看頭了,異生物的艦船平均長度都2公裏以上。具體也有母艦、戰艦、導彈艦的分類,其中母艦最大,全場超過3公裏,這樣的龐然大物,拉近了看,其外殼就像是植物化石,能看到根須般的脈絡以及岩石般的艦殼,單從外表看,很難想象它們竟然是活性物質。
外域城邦有自己的超高速隱形偵察艦。
這也是為什麽光矛在超遠距離就能開始打擊的一個重要原因。
光靠聯邦和共和國設立在太陽、水星、金星星域的觀測設備是不夠的,得有自己的眼睛。
雖然不多,僅有六艘,但這些精銳斥候發揮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有他們通過量子通訊提供的坐標參數,艦載腦算機的運算負擔大大降低。
這種偵察艦被定名為刺客級,是紅棍級輕巡艦的變型。
這也符合徐長卿通用、專用並重的一貫思想,以及外域城邦的產業特性。
外域城邦,目前分為兩個部分,寶衛五的產業比重占據總比重的65%左右,這是最新數據,之前比例更高,因為一直輸出產出,幫助天衛三這邊搞建設,所以被發展更快的後者漸漸追上。
寶衛五生產的艦船一共就兩個類別,戰艦,工作艦。
運輸艦、工程艦、都是同一個基架設計。
奧伯龍號,名城級戰艦,是另一個基架設計,拆掉外殼,它的龍骨鋪設,主要功能部的布局等等,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通用,零件通用,設計通用,不斷在一個係列中深化改進,實用檢驗,再深化。
而專業,徐長卿不喜歡多功能,該幹嘛就幹嘛,別四六不是。所以外域城邦艦船的分野也格外清晰,功能最多的也就數紅棍級輕巡洋艦了,但實際上它的內部定位是導彈護衛艦。
隻不過它相對於聯邦和共和國的太空艦船,已經是標準的巡洋艦排量,以輕巡洋艦稱呼。
而超高速隱形偵察艦,就是在它的基架上一定程度的變形產生的,這就跟大力神級運輸艦跟大河級基地艦是一係,甚至連三個空間站也是這個係列一樣。
天衛三產出的非戰鬥大艦,核心都是中軸般的那個部分,那是艦船本體,外麵不同的架子,就成了運輸艦、基地艦和可移動式空間站。
偵察艦是刺客級,荊軻、聶政、專諸、要離、曹沫、宇文護。
殺帝冠軍宇文護號,在駐地球分艦隊跟異生物艦隊接火時,就已經趕赴戰區。
在魚藏劍刺吳王的專諸號的協助下,完成了異生物戰艦殘骸的收集工作,在運輸艦隊前往地球的第三天,宇文護號就回到了天衛三,對生物戰艦展開研究。
到二十七日人類艦隊與異生物艦隊近距離接戰的時候,已經為人類一方提供了二十多條有價值信息。
比如現在人類艦隊就很清楚生物戰艦的防禦值是多高,最大推進力是幾多等等。
也正是靠著這些情報,人類艦隊,才能卡住恰當的距離,然後掉頭逃走,既讓異生物有追到的希望,又盡量獲得更多的追逐時間用於飛彈攻擊。
因此等到異生物艦隊追到極近距離,人類艦隊已經將自身70%的飛彈拋投了出去。
並且,紅棍級輕巡艦的腦算機,聯合工作,為這個艦隊作戰群提供計算輔助,這很大程度的提升了人類艦隊整體的協作能力、部署能力和執行能力。
如同整合成一個整體的大機器,打擊時力量集中且分工明確,每次飛彈群撲入異生物艦隊中,就宛如拳擊手的一記重拳轟在對手臉上,打的對方汗水與口水齊飛,那種整體效果,非常鮮明,節奏感十足。
異生物艦隊被接連胖揍了十幾拳,可以說臉已經被徹底抽腫,可憑著頑強的戰鬥意誌,在艦船數量低於800艘的時候,殘酷的近距離廝殺開啟了……
(本章完)
在太空中,人類艦隊與異生物艦隊的太空戰打響。
如同之前預估的那樣,異生物艦隊留存下了相對較多的艦船。具體數字是3327艘。
異生物第一躍遷艦隊艦船總數超過35000艘,除了躍遷時損失了一部分,然後分出萬餘艘去搞戴森環,派遣了兩支萬艘規模的生物艦隊,向地球進發。
兩地相距大約13500萬公裏,以平均航速每小時85萬公裏的速度前進。
對於人類而言,這是差7天零14個小時地球時。
在阻擊的過程中,通過區域向的高速碎片風暴打擊和外域城邦的遠距離光矛打擊,有將近16000艘異生物戰艦損毀在了路上。
火星共和國的隱形艦隊,正在對那些尚在苟延殘喘的艦船進行補刀。
異生物艦隊發現了,但放棄了去營救及追剿,畢竟它們在進行死亡行軍,如果讓外域城邦艦隊再完成一次30小時的大修,那麽這3000多艘戰艦就會徹底覆滅。
像人類一方所擔心的那樣,這次它們麵對人類艦隊,采取了豬突戰術,頂著被飛彈或者說太空魚雷擊傷擊毀的代價,幾乎不減速的一路狂追。
在未掉隊艦船數量低於1800艘時,異生物艦隊終於將彼此距離拉近到三十萬公裏。
在這個距離上,當異生物艦隊展開隊形,人類一方的紅棍級輕巡艦陣列所撐開的能量護盾,就不足以掩護前隊(一直在逃,輕巡艦斷後)的艦船了。
生物艦船開始用集束能量炮斜向射擊。
異生物也是掌握了能量束縛技術的。
其實這個技術在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時,差不多就已經掌握了。
可控核聚變的難點,就是劇變反應後的能量束縛,人類的主攻的兩個方向是激光束縛和電磁束縛。
而無論是極界第四紀元,還是這個未來時代的地球世界,都是通過電磁束縛獲得了成功。
這也就導致,徐長卿拿到的相關技術,也是這個。
包括能量護盾,都是電磁力場,直白的說,整個係列都是玩電的。這個跟人類的機械文明體係很合拍,電就是主要能量,它就是標杆基準,以它為單位進行其他能量的劃算,徐長卿的技術體係就是這麽幹的。也因此跟這個世界的科技體係銜接度良好。
而異生物是熱能為標杆的,對此,包括徐長卿在內的人類都很佩服,畢竟在他們固有的認知中,細胞是種嬌氣的東西,溫度一高,酵素、腺素的正常化學反應就被破壞了,然後更多的問題會出現。
異生物克服了這些問題,它們的細胞極具研究價值,哪怕時間尚淺,人類以及徐長卿都有了不小的獲益。
這個是很棒。但解析不了其高熱的生物光線炮,針對性防禦就無從談起。
這種射流打擊有著清晰的軌跡,光和熱並存,說白了就是可控核聚變的光熱被束縛後定向釋放了。
除了束縛能量的方法不同,其他跟武庫艦使用的定向照射的原理是一樣的。
那是炫目而豔亮的光,就像聯邦的天基武器太陽神光,能夠清晰的看到線性流向特征。
這光束射在戰艦上,並未能立刻熔毀洞穿艦殼,而是有著小範圍的光能對衝和一定的鏡麵反射效果。
這是因為戰艦上有能量護罩。
該種護罩的原理是由徐長卿交易給火星共和國的,它跟地球磁場的原理是相同的,隻不過在功率、可塑性等方麵做了大量文章。
所以它其實是一種場能,而並非一層薄膜般的皮。
火星共和國的高速戰艦特意排在最前列,就是考慮到了現在這種情況。另外,這些高速戰艦排最前,也方便戰術實施。
在連扛了兩輪射擊後,近百艘高速戰艦帶著一定傷損,迅速脫離了作戰群,先行離去。
而它們的付出,贏得了整個作戰群先後兩次釋放飛彈。
可以說,這一輪兌子,人類一方用一個小小的賣皮肉策略,吸引了對手火力而贏得了更多的反擊機會,小勝一籌。
但接下來就是實拚硬鬥了。
在這個過程中,異生物艦隊這邊發生了一件很悲劇的事情,那就是它們的生物戰機始終找不到用武之地。
人類艦隊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麽,所以在較遠的距離釋放了飛彈之後,就一直在逃,最大限度的不時加速。
即便異生物艦隊在這場追逐戰中取勝了,但實際上雙方都再以一個相對高的速度飛行。世俗大約是在75萬公裏左右。
在這樣的速度下,生物戰機即便釋放出來也追不上戰艦。
除非在整體推重比方麵有著技術碾壓級別的差異,否則在‘大就是美,多就是好’那一套是很能吃的開的。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有效,使得物質在太空中速度越快,質量越大。這也就意味著沒有無限加速之說。終有有引擎再也推不動的那一刻,也就是極限速度。
這次人類艦隊的戰術,就是盡快加到極限速度,令異生物艦船的生物戰機、甚至飛彈都失效。
飛彈的整體推重比的確普遍比較高,但它的燃料是短板,一旦進入高速追逃的階段,就得計算飛彈在發射後、燃料用盡之前是否可以追上目標。
為了有更高的初速,無論人類一方,還是異生物一方,飛彈都有著彈射裝置。而人類一方的民用武裝艦船就沒有這個裝置,都是從側麵將飛彈排出艦體,然後讓其點火發射打擊目標。
也正是因為有這個類似魚雷發射管的彈射加速管道,人們仍舊習慣將這種武器稱作魚雷,而實際上大多數太空魚雷跟用於海戰的傳統魚雷長相大相徑庭。
在太空不需要考慮流體力學,但對微調比較比較看重,這種微調隻能靠姿勢製禦噴嘴完成,而不是尾翼。
在極高速運動的前提下,哪怕是微調,也需要足夠的推力。所以為了足夠靈活,姿勢製禦噴嘴遍布各個方向,再加上撞針,使得其整體看起來像是個刺球。
反正人類一方的太空魚雷大多是這種結構,平時就像被蠟封的藥丸,發射出去後,外殼就脫去了,然後宛如榴蓮般飛向目標。
對於被追的一方,人類艦隊投放魚雷自然是無需那些講究,畢竟是撞車般的打擊效果,兩快合一快,不用擔心追不上,而需要擔心接觸時間短,稍不留神就會擦肩而過。
所以魚雷內部以光子計算機為基礎的ai,都是采取縱列鎖定,有多個攻擊方案。
異生物艦隊遭遇追車吃尾灰吃到打噴嚏的難堪,盡管彼此保持著較遠的距離,但被擊毀的己方艦船還是給後方的艦船造成了碎片近失彈的損害。
異生物艦船簡單的理解像個多汁多果肉的椰子,它的堅殼一旦被破片切破出口子,內壓會突破相對軟韌的宛如果肉的內層,從而形成噴汁的效果。
異生物內部的單位,也是有抗載荷需要的,它們利用的是液態抗載荷技術。內部宛如懷胎狀態,充斥著類似羊水的液體,但這液體比羊水更具油質及粘性,差不多是透明膠那種程度,而且是自發光的。
所以,一旦艦殼破碎,內壓導致液體噴射,異生物戰艦就成了一條條噴水的超級鯨魚,視角稍微拉近些看,就像順著身體在噴灑光珠和光線,景致很獨特。
再拉近了就沒啥看頭了,異生物的艦船平均長度都2公裏以上。具體也有母艦、戰艦、導彈艦的分類,其中母艦最大,全場超過3公裏,這樣的龐然大物,拉近了看,其外殼就像是植物化石,能看到根須般的脈絡以及岩石般的艦殼,單從外表看,很難想象它們竟然是活性物質。
外域城邦有自己的超高速隱形偵察艦。
這也是為什麽光矛在超遠距離就能開始打擊的一個重要原因。
光靠聯邦和共和國設立在太陽、水星、金星星域的觀測設備是不夠的,得有自己的眼睛。
雖然不多,僅有六艘,但這些精銳斥候發揮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有他們通過量子通訊提供的坐標參數,艦載腦算機的運算負擔大大降低。
這種偵察艦被定名為刺客級,是紅棍級輕巡艦的變型。
這也符合徐長卿通用、專用並重的一貫思想,以及外域城邦的產業特性。
外域城邦,目前分為兩個部分,寶衛五的產業比重占據總比重的65%左右,這是最新數據,之前比例更高,因為一直輸出產出,幫助天衛三這邊搞建設,所以被發展更快的後者漸漸追上。
寶衛五生產的艦船一共就兩個類別,戰艦,工作艦。
運輸艦、工程艦、都是同一個基架設計。
奧伯龍號,名城級戰艦,是另一個基架設計,拆掉外殼,它的龍骨鋪設,主要功能部的布局等等,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通用,零件通用,設計通用,不斷在一個係列中深化改進,實用檢驗,再深化。
而專業,徐長卿不喜歡多功能,該幹嘛就幹嘛,別四六不是。所以外域城邦艦船的分野也格外清晰,功能最多的也就數紅棍級輕巡洋艦了,但實際上它的內部定位是導彈護衛艦。
隻不過它相對於聯邦和共和國的太空艦船,已經是標準的巡洋艦排量,以輕巡洋艦稱呼。
而超高速隱形偵察艦,就是在它的基架上一定程度的變形產生的,這就跟大力神級運輸艦跟大河級基地艦是一係,甚至連三個空間站也是這個係列一樣。
天衛三產出的非戰鬥大艦,核心都是中軸般的那個部分,那是艦船本體,外麵不同的架子,就成了運輸艦、基地艦和可移動式空間站。
偵察艦是刺客級,荊軻、聶政、專諸、要離、曹沫、宇文護。
殺帝冠軍宇文護號,在駐地球分艦隊跟異生物艦隊接火時,就已經趕赴戰區。
在魚藏劍刺吳王的專諸號的協助下,完成了異生物戰艦殘骸的收集工作,在運輸艦隊前往地球的第三天,宇文護號就回到了天衛三,對生物戰艦展開研究。
到二十七日人類艦隊與異生物艦隊近距離接戰的時候,已經為人類一方提供了二十多條有價值信息。
比如現在人類艦隊就很清楚生物戰艦的防禦值是多高,最大推進力是幾多等等。
也正是靠著這些情報,人類艦隊,才能卡住恰當的距離,然後掉頭逃走,既讓異生物有追到的希望,又盡量獲得更多的追逐時間用於飛彈攻擊。
因此等到異生物艦隊追到極近距離,人類艦隊已經將自身70%的飛彈拋投了出去。
並且,紅棍級輕巡艦的腦算機,聯合工作,為這個艦隊作戰群提供計算輔助,這很大程度的提升了人類艦隊整體的協作能力、部署能力和執行能力。
如同整合成一個整體的大機器,打擊時力量集中且分工明確,每次飛彈群撲入異生物艦隊中,就宛如拳擊手的一記重拳轟在對手臉上,打的對方汗水與口水齊飛,那種整體效果,非常鮮明,節奏感十足。
異生物艦隊被接連胖揍了十幾拳,可以說臉已經被徹底抽腫,可憑著頑強的戰鬥意誌,在艦船數量低於800艘的時候,殘酷的近距離廝殺開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