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有些擔心:“可先生你覺得這漢中城池真那麽牢靠,能抗拒李效的大軍嗎?”
顧蘭心有成竹地笑道:“大王放心,就算李效這次難得英明一回,卻也無濟於事。他手下的兵將經過這幾次和趙平的大戰之後,厭戰之情必濃,就算有人願意領兵來攻,士氣也難以凝聚起來。而反觀我漢中守軍,則是以逸待勞,軍紀、戰力、士氣等各方麵都在敵軍之上,敵軍縱使借著那人數優勢,也難以和在短時間內攻陷漢中城。況且,大凡興兵,總要冒險,若是不冒奇險,何以建奇功,何以成就萬世不遇之大業!”
顧蘭這最後一句鏗鏘有力,他這個白衣儒生,難得有這般**澎湃之時,李昭也被他說得熱血上湧,胸口發熱:“不錯!想我李昭當年以區區一郡之地就敢徑直稱王,如今又有何不敢冒此等危險的!難道是有了一點本錢就自畏首畏尾了嗎?若是如此的話,我還不如早些回家放牛種田去呢!”
顧蘭見李昭終被說服,心懷大放,頓時便笑了起來。李昭此人之所以算得上明主,不在他不犯錯,而在他犯錯之後能接納別人的意見,並立即改正,這等毫不諱疾忌醫的做法甚為顧蘭所推崇,這也是他寧可隨著地小勢弱的李昭,卻不願意去投效趙平、李效等雄主的原因。
“大王,既然此事定下,就應該確定領兵的人選了。劍閣那邊雖然是佯攻,但若是領兵之人全無民名氣也不好,這樣引起不了對手的足夠重視,難以達到吸引兵力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領兵奇襲江油之人,不但要有勇武的軀體,更要有堅毅的內心,非同小可。”
李昭點點頭,沉『吟』了一陣子,最終還是沒有直接道出人選,而是反問道:“先生有何提議?”
顧蘭毫不猶豫地說道:“大王您自己便是一員百戰之將,若去攻劍閣,則敵軍守將必然以為我軍傾巢而出,從吸引敵軍注意力的效果方麵來看,罕有更甚於此者。而俊山老將軍老驥伏櫪,不下於年輕人,以他來襲江油,乃是最好的選擇。”
李昭笑了笑,臉上卻『露』出一絲談論如此嚴肅問題之時並不應該出現的曖昧笑意,似乎欲言,卻又有所顧忌,不便出口。顧蘭見了,連忙搖頭說道:“大王之議,絕不可行,大王乃是漢中脊背,輕身涉險,殊為不智。而且,漢中大軍中失了任何人都可,卻絕不可失了大王。大王便是我漢中軍民的依仗,若是大王有個三長兩短,我漢中大軍一夜之間分崩離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大王為了自己個人的生命安全不能去江油,為了我等千萬軍民,也不可去江油!”
顧蘭和李昭之間可算得上是心有靈犀了。李昭並無道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但顧蘭卻是了如指掌,知道李昭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能親自領兵奇襲江油。但李昭的這個沒有宣之於口的提議對於顧蘭來說,絕對是瘋狂的,他想也未想,立即給予了回絕。
李昭苦笑一聲:“孤自起兵以來已曆多年,剛開始的時候每戰都衝鋒在前,廝殺於如今的刀槍之中,如今好不容易穩固了漢中這塊地盤,每戰卻隻能坐視於後,眼睜睜地看著兄弟們為了孤而流血犧牲,孤於心何忍!況且,此次奇襲,雖然如先生所言,極為危險,但我等謀算已經到了極致,江油城如今極為空虛,危險已經降到了極致,若是這等戰役,孤尚且不能單獨領兵出戰,以後孤還能單獨領軍嗎?孤若是連領軍之能尚且消弭殆盡,又如何震懾諸將,如何乾坤獨斷?”
被李昭這般一說,顧蘭倒是不好再勸了。要知道,漢中軍之所以今日能保持團結,對李昭這般忠心,並不是因為李昭人品比別人高尚一點,更不是李昭的詩賦比別人做得好一點而是因為漢中的這塊地盤,是李昭親自領著眾人去打下來,然後麵臨強敵入侵,又是李昭帶著眾將守下來的。
也就是說,眾將對李昭的忠誠,是因為李昭還能領著他們打仗,領著他們擊敗一個個的敵人。但若是李昭因有了今日之地位,便徹底扒去戎裝,成為一個隻對民政、賦稅這等事情精熟,而對行伍則並不在行的人,他在漢中軍中的地位,也就堪虞了。就算今天還在領兵的這些大將都忠於李昭,以後升上來的那些大將還能保持多少的忠心,就難說得很了。
沉『吟』良久,顧蘭終於讓步,他說道:“大王一定要去,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卻需引一員大將為副將,而且此副將必須有監督大王之職權,必使大王不得親身涉險,這樣才可!哦,差點忘記一件更重要的,那便是不能以明亮大王旗號,軍中打那副將之旗號,而且在漢中這邊,也不能讓人知道大王親征之事,以防泄密。”
李昭隻要能領軍出征,倒也顧不得其他了。況且,他也知道李昭這也是為了他好,他展顏笑道:“先生之言,孤一概遵循,隻是,這統軍副將,當用何人呢?”
顧蘭想了想,道:“還是俊山老將軍吧!俊山老將軍為人沉穩,熟知韜略,有他在大王身邊照料,蘭也可放心了。還有公朗,他年紀正輕,正在成長的階段,經曆這樣一場大戰對他來說,不啻一次進步的良機。”
“隻是,這樣一來,誰也守漢中,誰又可攻劍閣呢?”
顧蘭斷然道:“在下蒙大王信重,這些年以來,一直未嚐親自通兵,若是大王不嫌棄的話,蘭願意親自坐鎮漢中,為大王守住家門。至於劍閣,我看不如讓子謀將軍去好了!”
這李韜李子謀乃是李昭的族兄,本身也是悍勇的大將,隻是顧蘭一直覺得他野心過重,一再對他進行壓製,這還是他第一次主動推薦李韜。
李昭倒也不以為意,他點了點頭,道:“先生用兵如神,如能為孤看護家門,孤便可高枕無憂了!”
顧蘭心有成竹地笑道:“大王放心,就算李效這次難得英明一回,卻也無濟於事。他手下的兵將經過這幾次和趙平的大戰之後,厭戰之情必濃,就算有人願意領兵來攻,士氣也難以凝聚起來。而反觀我漢中守軍,則是以逸待勞,軍紀、戰力、士氣等各方麵都在敵軍之上,敵軍縱使借著那人數優勢,也難以和在短時間內攻陷漢中城。況且,大凡興兵,總要冒險,若是不冒奇險,何以建奇功,何以成就萬世不遇之大業!”
顧蘭這最後一句鏗鏘有力,他這個白衣儒生,難得有這般**澎湃之時,李昭也被他說得熱血上湧,胸口發熱:“不錯!想我李昭當年以區區一郡之地就敢徑直稱王,如今又有何不敢冒此等危險的!難道是有了一點本錢就自畏首畏尾了嗎?若是如此的話,我還不如早些回家放牛種田去呢!”
顧蘭見李昭終被說服,心懷大放,頓時便笑了起來。李昭此人之所以算得上明主,不在他不犯錯,而在他犯錯之後能接納別人的意見,並立即改正,這等毫不諱疾忌醫的做法甚為顧蘭所推崇,這也是他寧可隨著地小勢弱的李昭,卻不願意去投效趙平、李效等雄主的原因。
“大王,既然此事定下,就應該確定領兵的人選了。劍閣那邊雖然是佯攻,但若是領兵之人全無民名氣也不好,這樣引起不了對手的足夠重視,難以達到吸引兵力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領兵奇襲江油之人,不但要有勇武的軀體,更要有堅毅的內心,非同小可。”
李昭點點頭,沉『吟』了一陣子,最終還是沒有直接道出人選,而是反問道:“先生有何提議?”
顧蘭毫不猶豫地說道:“大王您自己便是一員百戰之將,若去攻劍閣,則敵軍守將必然以為我軍傾巢而出,從吸引敵軍注意力的效果方麵來看,罕有更甚於此者。而俊山老將軍老驥伏櫪,不下於年輕人,以他來襲江油,乃是最好的選擇。”
李昭笑了笑,臉上卻『露』出一絲談論如此嚴肅問題之時並不應該出現的曖昧笑意,似乎欲言,卻又有所顧忌,不便出口。顧蘭見了,連忙搖頭說道:“大王之議,絕不可行,大王乃是漢中脊背,輕身涉險,殊為不智。而且,漢中大軍中失了任何人都可,卻絕不可失了大王。大王便是我漢中軍民的依仗,若是大王有個三長兩短,我漢中大軍一夜之間分崩離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大王為了自己個人的生命安全不能去江油,為了我等千萬軍民,也不可去江油!”
顧蘭和李昭之間可算得上是心有靈犀了。李昭並無道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但顧蘭卻是了如指掌,知道李昭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能親自領兵奇襲江油。但李昭的這個沒有宣之於口的提議對於顧蘭來說,絕對是瘋狂的,他想也未想,立即給予了回絕。
李昭苦笑一聲:“孤自起兵以來已曆多年,剛開始的時候每戰都衝鋒在前,廝殺於如今的刀槍之中,如今好不容易穩固了漢中這塊地盤,每戰卻隻能坐視於後,眼睜睜地看著兄弟們為了孤而流血犧牲,孤於心何忍!況且,此次奇襲,雖然如先生所言,極為危險,但我等謀算已經到了極致,江油城如今極為空虛,危險已經降到了極致,若是這等戰役,孤尚且不能單獨領兵出戰,以後孤還能單獨領軍嗎?孤若是連領軍之能尚且消弭殆盡,又如何震懾諸將,如何乾坤獨斷?”
被李昭這般一說,顧蘭倒是不好再勸了。要知道,漢中軍之所以今日能保持團結,對李昭這般忠心,並不是因為李昭人品比別人高尚一點,更不是李昭的詩賦比別人做得好一點而是因為漢中的這塊地盤,是李昭親自領著眾人去打下來,然後麵臨強敵入侵,又是李昭帶著眾將守下來的。
也就是說,眾將對李昭的忠誠,是因為李昭還能領著他們打仗,領著他們擊敗一個個的敵人。但若是李昭因有了今日之地位,便徹底扒去戎裝,成為一個隻對民政、賦稅這等事情精熟,而對行伍則並不在行的人,他在漢中軍中的地位,也就堪虞了。就算今天還在領兵的這些大將都忠於李昭,以後升上來的那些大將還能保持多少的忠心,就難說得很了。
沉『吟』良久,顧蘭終於讓步,他說道:“大王一定要去,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卻需引一員大將為副將,而且此副將必須有監督大王之職權,必使大王不得親身涉險,這樣才可!哦,差點忘記一件更重要的,那便是不能以明亮大王旗號,軍中打那副將之旗號,而且在漢中這邊,也不能讓人知道大王親征之事,以防泄密。”
李昭隻要能領軍出征,倒也顧不得其他了。況且,他也知道李昭這也是為了他好,他展顏笑道:“先生之言,孤一概遵循,隻是,這統軍副將,當用何人呢?”
顧蘭想了想,道:“還是俊山老將軍吧!俊山老將軍為人沉穩,熟知韜略,有他在大王身邊照料,蘭也可放心了。還有公朗,他年紀正輕,正在成長的階段,經曆這樣一場大戰對他來說,不啻一次進步的良機。”
“隻是,這樣一來,誰也守漢中,誰又可攻劍閣呢?”
顧蘭斷然道:“在下蒙大王信重,這些年以來,一直未嚐親自通兵,若是大王不嫌棄的話,蘭願意親自坐鎮漢中,為大王守住家門。至於劍閣,我看不如讓子謀將軍去好了!”
這李韜李子謀乃是李昭的族兄,本身也是悍勇的大將,隻是顧蘭一直覺得他野心過重,一再對他進行壓製,這還是他第一次主動推薦李韜。
李昭倒也不以為意,他點了點頭,道:“先生用兵如神,如能為孤看護家門,孤便可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