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點了點頭,隨即又說道:“那個,老族長,趁著這個間隙,我正好去看看朝廷的那三個人,初步了解一下他們的情況,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聞聽此言,老村長表現的很是爽快:“還以為多大一點事兒,我這就讓一個人帶你去。”
“哎哎,老族長,不用了,我認得路,知道他們在哪裏,不用這麽麻煩了。”李自成趕緊阻止了老族長,深怕他堅持,非要找一個人帶路,影響他接下來的安排。
“嗯,好吧,自成,反正村裏的人也認識你,不會有什麽麻煩。”老村長這次沒有堅持,讓李自成心裏一鬆。
“好勒,那老族長,我就先去看看了。”
“嗯,好的。”
緊接著,李自成對馬信使了一個眼色,示意跟自己出去一下,隨即又對獨眼小黑狗招呼了一聲:“小黑,走,哥哥給你找好吃的!”
原本抬腿欲走得馬信就是一個趔趄,頓覺無語,這還有完沒完了?老村長卻是輕捋胡須,露出淡淡的滿意笑容。
不得不說,獨眼小黑狗似乎真能聽得懂人話,極具有靈性,一聽到吃得,興奮地活蹦亂跳,好不歡快,咬著李自成的褲腿就往外拽,看得其他人很是讚歎。
出了院落之後,隻剩下兩人一狗,李自成微微上前,靠近馬信,小聲地說道:“阿信,向兄弟們交代一下,看看鄉親們都是破費了什麽,暗中記下,並大概估算一下值多少兩銀子。臨走的時候,留下一些銀子,不能壞了軍紀。否則,不好向其他小隊交代,我可是你們的頭頭,不能帶頭破壞軍紀與規定。”
然而,馬信卻沒有立即答應,麵露遲疑之色,似乎想要說什麽?
見此情形,似乎讀懂了馬信的心思,李自成再次說道:“阿信,鄉親們都不容易,現在又是大旱之年,天災人禍的。你是馬家屯人,應該知道,村子裏並沒有多少吃的,勉強能夠支撐到秋收就已經不錯了。如果他們的儲糧被咱們吃了,鄉親們以後的日子還怎麽過?”
刹那間,馬信感動不已,心裏暖暖的,更加堅定追隨李自成的信念,重重地點頭,無言卻勝過了一切表述。
隨即,李自成轉身而去,在獨眼小黑狗的帶領之下,慢悠悠地走著,頭也不回地大手擺了擺:“回去吧,將命令落實下去。”
烈日炎炎,馬家屯的一顆大槐樹之下,明廷的那三個自詡朝廷官員被綁住了手腳,蹲坐在那裏。神情都很沉重,又不太一樣,年輕的滿臉著急,中年的心事重重,年老的卻是十分的憂慮。
負責看守的村民倚靠在不遠處的另一顆槐樹之下,打著瞌睡,警惕性並不高,盡顯農家人的粗心大意,並沒有那麽多心眼。此刻,左側的年輕之人一臉的慍怒之色,狠狠地低聲道:“王大人,這個屯子裏的人太不識好歹了,咱們明明是為了他們好,幫助他們渡過這個災年,反而將咱們綁在這裏,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正明,說話留一點餘地,別太過了。”中間之人眉頭一皺,原想嗬斥,一想到年輕人的背景,到嘴的話語又變了,變得和緩許多,轉而又提醒道:“你忘了你叔叔徐大學士的告誡?一路上盡可能的忍,盡可能的對百姓忍讓,態度謙恭一些。”
這時,右側之人也說道:“徐大人,王大人這也是一番苦心。一路走來,馬家屯不是咱們第一個宣傳新作物的地方,態度都是差不差,抵觸情緒有強有弱。不過,這也能理解,他們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就靠那幾畝薄田過活。”
“如果咱們的新作物在這裏的種植不理想,產量還不如小麥、小米、穀物等農作的產量。百姓不僅是損失慘重,接下來一年的生活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經過兩人的勸說與安撫,年輕官員的憤怒明顯變淡了許多,有些同情的說道:“王大人,宋舉人,我明白你們的意思,也能理解百姓的做法。在陝西逗留了這麽久,視察各地民情,對當地的情況也算是有一些了解,不是當初那個隻圖享樂的公子哥。”
說到這裏,年輕官員停頓了一下,看了看遠處已經睡著的村民,滿臉黝黑,隻有三十幾歲的年紀,就已經是額頭遍布褶子,心裏怎麽會沒有觸動?
“王大人,宋舉人,我也知道,陝西不僅是災情嚴重那麽簡單,土地兼並更是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擁有土地的百姓幾乎寥寥,多數都是屬於佃農的那種,收獲糧食之時,上繳完租種土地的糧食過後,再除去朝廷的糧稅,餘下的糧食才是他們的。”
“可是,扣除了這兩部分,到百姓手裏的糧食已經沒有了多少。就算是豐收年,餘下的糧食也隻是讓他們過上還算糊口的日子。所以,我明白他們的顧慮之處,一旦新作物收成不好,就等於提前宣判了他們的死刑。”
徐正明這個年輕的官員剛一說完,右側的艾舉人心裏千頭萬緒,神色很是複雜,緩緩說道:“二位大人,我可以向你們保證,番薯、玉米和馬鈴薯的種植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廣東、福建等地已經有不少人種植,這三種農作物不僅耐寒耐旱,產量絲毫不輸於小麥和穀稻等農作物。”
“應星,我知道這些。在京師的時候,我曾經看過你編纂的《天工開物》,對於裏麵的內容深信不疑。尤其是關於農業的論述,加上我從一些同僚了解到的信息,曾經都是福建、廣東的父母官或者是主政之人,番薯、土豆與玉米在那一帶已經有了一定的種植,習性和你講的所言不差,這也是為什麽陝西之行我會帶上你?”
中間的老年官員剛一說完,宋應星就有一些迫不及待的說道:“既然這樣,王大人,您深知新作物非常適合在陝西種植,隻要能夠堅持兩三年,就能緩解陝西的災情,你為什麽......?”
“應星,先不說陝西戰亂頻發,反賊四起,搞得陝西亂糟糟的。隻講一點,新作物從未在陝西出現過,百姓對番薯、土豆以及玉米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他們怎麽可能冒險種植。不妨說開了吧,咱們到的第一站西安府涇陽縣盈村的尖擔堡嗎?那就是我的老家,連我的老家人都不願意冒險種植,就可見百姓對新作物的抵觸情緒有多大。”
就在這時,三人還要交談之際,一個突兀的聲音打斷了他們的交談:“嗬嗬,就算陝西的百姓聽從你們的建議,在各自的土地上種植你們的那些新農作物,依舊達到不到緩解災情的效果。”
三人心裏先是一驚,麵色僵硬起來,這番話仿佛觸碰到徐正明的逆鱗,忘記了自己所處的險境,不由反駁道:“怎麽可能?宋應星宋舉人所帶來的那些農作物,我可是親眼見到過,並且在一些閑置的土地上種植過,絕對是耐寒耐旱。隻要陝西大麵積種植玉米、土豆和番薯新的農作物,就能緩解災情,百姓們就不用那麽的挨餓,食不果腹。”
說話之人正是李自成,負責看守的農民已經消失不見,如此情形,三人就知道,那兩個村民應該被這個反賊打發走了。
行走之間,李自成距離三人越來越近,一邊將手裏的牛肉幹拋給獨眼小黑狗,一邊說道:“哎,我說三位,你們也知道整個陝西的情況,不僅連年大旱,更是兵禍不斷,朝廷還從這裏征招兵丁,奔赴遼東,抗擊後金的部隊。”
“如此情形之下,陝西閑置了大量的良田。而且,各路起義軍紛紛而起,陝西絕大部分都陷入戰火的沼澤之中。你們說,就算是百姓們答應了你們的要求,大麵積種植土豆、玉米和番薯,但有那種條件嗎?”
李自成進屯之時的大張旗鼓,戰馬嘶鳴,三人怎麽會不知道眼前的年輕人是誰?不是別人,正是榆中城帶兵嘩變的李自成。
不同於宋應星與徐正明,兩人沉浸在李自成的一番話語之中,回味其中的意思,中間的老年官員卻是眉頭微微一皺,看到李自成的氣度,不由得心中感觸:“就憑這份氣度,就憑這番富有時局性的言語,這個李自成就頗有大將之風,如果不是被高家父子與參將王國逼反,將來在朝廷裏一定會有一番作為。”
想到這裏,中間的年老官員就是一陣歎息,剛想要說什麽,李自成卻已經來到了近前,緩緩說道:“想必三位就是朝廷派來的巡視災情的官員,左邊這位是徐光啟徐大學士的侄兒徐正明,中間的這位是王微王大人,右邊的就是精於農業的宋應星吧~?”
雖是疑問的口氣,卻說的那麽自信,很是肯定,徐正明最為年輕一衝動,不由分說的問道:“你怎麽知道我們三人的名字?”
聞聽此言,老村長表現的很是爽快:“還以為多大一點事兒,我這就讓一個人帶你去。”
“哎哎,老族長,不用了,我認得路,知道他們在哪裏,不用這麽麻煩了。”李自成趕緊阻止了老族長,深怕他堅持,非要找一個人帶路,影響他接下來的安排。
“嗯,好吧,自成,反正村裏的人也認識你,不會有什麽麻煩。”老村長這次沒有堅持,讓李自成心裏一鬆。
“好勒,那老族長,我就先去看看了。”
“嗯,好的。”
緊接著,李自成對馬信使了一個眼色,示意跟自己出去一下,隨即又對獨眼小黑狗招呼了一聲:“小黑,走,哥哥給你找好吃的!”
原本抬腿欲走得馬信就是一個趔趄,頓覺無語,這還有完沒完了?老村長卻是輕捋胡須,露出淡淡的滿意笑容。
不得不說,獨眼小黑狗似乎真能聽得懂人話,極具有靈性,一聽到吃得,興奮地活蹦亂跳,好不歡快,咬著李自成的褲腿就往外拽,看得其他人很是讚歎。
出了院落之後,隻剩下兩人一狗,李自成微微上前,靠近馬信,小聲地說道:“阿信,向兄弟們交代一下,看看鄉親們都是破費了什麽,暗中記下,並大概估算一下值多少兩銀子。臨走的時候,留下一些銀子,不能壞了軍紀。否則,不好向其他小隊交代,我可是你們的頭頭,不能帶頭破壞軍紀與規定。”
然而,馬信卻沒有立即答應,麵露遲疑之色,似乎想要說什麽?
見此情形,似乎讀懂了馬信的心思,李自成再次說道:“阿信,鄉親們都不容易,現在又是大旱之年,天災人禍的。你是馬家屯人,應該知道,村子裏並沒有多少吃的,勉強能夠支撐到秋收就已經不錯了。如果他們的儲糧被咱們吃了,鄉親們以後的日子還怎麽過?”
刹那間,馬信感動不已,心裏暖暖的,更加堅定追隨李自成的信念,重重地點頭,無言卻勝過了一切表述。
隨即,李自成轉身而去,在獨眼小黑狗的帶領之下,慢悠悠地走著,頭也不回地大手擺了擺:“回去吧,將命令落實下去。”
烈日炎炎,馬家屯的一顆大槐樹之下,明廷的那三個自詡朝廷官員被綁住了手腳,蹲坐在那裏。神情都很沉重,又不太一樣,年輕的滿臉著急,中年的心事重重,年老的卻是十分的憂慮。
負責看守的村民倚靠在不遠處的另一顆槐樹之下,打著瞌睡,警惕性並不高,盡顯農家人的粗心大意,並沒有那麽多心眼。此刻,左側的年輕之人一臉的慍怒之色,狠狠地低聲道:“王大人,這個屯子裏的人太不識好歹了,咱們明明是為了他們好,幫助他們渡過這個災年,反而將咱們綁在這裏,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正明,說話留一點餘地,別太過了。”中間之人眉頭一皺,原想嗬斥,一想到年輕人的背景,到嘴的話語又變了,變得和緩許多,轉而又提醒道:“你忘了你叔叔徐大學士的告誡?一路上盡可能的忍,盡可能的對百姓忍讓,態度謙恭一些。”
這時,右側之人也說道:“徐大人,王大人這也是一番苦心。一路走來,馬家屯不是咱們第一個宣傳新作物的地方,態度都是差不差,抵觸情緒有強有弱。不過,這也能理解,他們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就靠那幾畝薄田過活。”
“如果咱們的新作物在這裏的種植不理想,產量還不如小麥、小米、穀物等農作的產量。百姓不僅是損失慘重,接下來一年的生活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經過兩人的勸說與安撫,年輕官員的憤怒明顯變淡了許多,有些同情的說道:“王大人,宋舉人,我明白你們的意思,也能理解百姓的做法。在陝西逗留了這麽久,視察各地民情,對當地的情況也算是有一些了解,不是當初那個隻圖享樂的公子哥。”
說到這裏,年輕官員停頓了一下,看了看遠處已經睡著的村民,滿臉黝黑,隻有三十幾歲的年紀,就已經是額頭遍布褶子,心裏怎麽會沒有觸動?
“王大人,宋舉人,我也知道,陝西不僅是災情嚴重那麽簡單,土地兼並更是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擁有土地的百姓幾乎寥寥,多數都是屬於佃農的那種,收獲糧食之時,上繳完租種土地的糧食過後,再除去朝廷的糧稅,餘下的糧食才是他們的。”
“可是,扣除了這兩部分,到百姓手裏的糧食已經沒有了多少。就算是豐收年,餘下的糧食也隻是讓他們過上還算糊口的日子。所以,我明白他們的顧慮之處,一旦新作物收成不好,就等於提前宣判了他們的死刑。”
徐正明這個年輕的官員剛一說完,右側的艾舉人心裏千頭萬緒,神色很是複雜,緩緩說道:“二位大人,我可以向你們保證,番薯、玉米和馬鈴薯的種植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廣東、福建等地已經有不少人種植,這三種農作物不僅耐寒耐旱,產量絲毫不輸於小麥和穀稻等農作物。”
“應星,我知道這些。在京師的時候,我曾經看過你編纂的《天工開物》,對於裏麵的內容深信不疑。尤其是關於農業的論述,加上我從一些同僚了解到的信息,曾經都是福建、廣東的父母官或者是主政之人,番薯、土豆與玉米在那一帶已經有了一定的種植,習性和你講的所言不差,這也是為什麽陝西之行我會帶上你?”
中間的老年官員剛一說完,宋應星就有一些迫不及待的說道:“既然這樣,王大人,您深知新作物非常適合在陝西種植,隻要能夠堅持兩三年,就能緩解陝西的災情,你為什麽......?”
“應星,先不說陝西戰亂頻發,反賊四起,搞得陝西亂糟糟的。隻講一點,新作物從未在陝西出現過,百姓對番薯、土豆以及玉米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他們怎麽可能冒險種植。不妨說開了吧,咱們到的第一站西安府涇陽縣盈村的尖擔堡嗎?那就是我的老家,連我的老家人都不願意冒險種植,就可見百姓對新作物的抵觸情緒有多大。”
就在這時,三人還要交談之際,一個突兀的聲音打斷了他們的交談:“嗬嗬,就算陝西的百姓聽從你們的建議,在各自的土地上種植你們的那些新農作物,依舊達到不到緩解災情的效果。”
三人心裏先是一驚,麵色僵硬起來,這番話仿佛觸碰到徐正明的逆鱗,忘記了自己所處的險境,不由反駁道:“怎麽可能?宋應星宋舉人所帶來的那些農作物,我可是親眼見到過,並且在一些閑置的土地上種植過,絕對是耐寒耐旱。隻要陝西大麵積種植玉米、土豆和番薯新的農作物,就能緩解災情,百姓們就不用那麽的挨餓,食不果腹。”
說話之人正是李自成,負責看守的農民已經消失不見,如此情形,三人就知道,那兩個村民應該被這個反賊打發走了。
行走之間,李自成距離三人越來越近,一邊將手裏的牛肉幹拋給獨眼小黑狗,一邊說道:“哎,我說三位,你們也知道整個陝西的情況,不僅連年大旱,更是兵禍不斷,朝廷還從這裏征招兵丁,奔赴遼東,抗擊後金的部隊。”
“如此情形之下,陝西閑置了大量的良田。而且,各路起義軍紛紛而起,陝西絕大部分都陷入戰火的沼澤之中。你們說,就算是百姓們答應了你們的要求,大麵積種植土豆、玉米和番薯,但有那種條件嗎?”
李自成進屯之時的大張旗鼓,戰馬嘶鳴,三人怎麽會不知道眼前的年輕人是誰?不是別人,正是榆中城帶兵嘩變的李自成。
不同於宋應星與徐正明,兩人沉浸在李自成的一番話語之中,回味其中的意思,中間的老年官員卻是眉頭微微一皺,看到李自成的氣度,不由得心中感觸:“就憑這份氣度,就憑這番富有時局性的言語,這個李自成就頗有大將之風,如果不是被高家父子與參將王國逼反,將來在朝廷裏一定會有一番作為。”
想到這裏,中間的年老官員就是一陣歎息,剛想要說什麽,李自成卻已經來到了近前,緩緩說道:“想必三位就是朝廷派來的巡視災情的官員,左邊這位是徐光啟徐大學士的侄兒徐正明,中間的這位是王微王大人,右邊的就是精於農業的宋應星吧~?”
雖是疑問的口氣,卻說的那麽自信,很是肯定,徐正明最為年輕一衝動,不由分說的問道:“你怎麽知道我們三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