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二,羅文峪以北的蒙古草原上,幾千人的蒙古喀喇沁部騎兵行走其中,緩緩前進,後方緊跟著浩浩蕩蕩的後金八旗兵,足有八萬之眾。


    八旗騎兵的隊伍之中,稍稍靠前的位置,皇太極策馬而行,徐徐前進,赤紅而棱角分明的麵容,皮膚黝黑而粗糙,可見其經常露宿荒野,曝曬烈日之下,經曆過一場場戰爭的洗禮。


    此刻,與皇太極並肩騎馬而行的是同父異母的兩位兄長,素有四大貝勒之稱其二的代善和莽古爾泰。一左一右,一個魁梧不凡,沉穩持重;另一個顯得桀驁不馴,狂放不羈,整個人顯得極為強勢。


    然而,兩人都是坐直了身體,又擺出了拱衛之勢,一副以皇太極馬首是瞻的樣子。後者更是卓爾不凡,擁有至尊者的特質,讓人一看就知道,皇太極是那種精明之人,胸懷大誌,精於謀略,器宇軒昂。


    皇太極有些失神,心裏在想著事情,自己從父親的手裏接過大位不到三年,拿出手的戰果也就是東征朝鮮,西平漠南的蒙古部落。可是,兩年前的寧錦之戰損失慘重,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父親努爾哈赤敗在明朝薊遼督師袁崇煥的手裏,重傷而歸,最後落得個鬱鬱而終。


    不僅如此,兩年前,自己更是折戟在同一個人的手裏,皇太極明白,要想實現自己的雄心壯誌,入主中原,再現女真族的往日輝煌,必須有那麽一戰,大敗明軍,打破袁崇煥不敗的神話。


    否則,八旗軍的鐵蹄想要踏過山海關,兵出遼東,就不得不千裏繞道蒙古。關寧鐵騎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死死地將女真大軍擋在山海關外。


    就在這時,皇太極的左前方響起一個爽朗而恭敬的聲音:“大汗,再往前奔行二百裏,就是明廷長城的羅文峪。”


    旋即,皇太極從思索中清醒過來,看了一眼喀喇沁部的首領,隻是點了點頭,以示自己聽到了。


    與此同時,皇太極目露深邃之色,誰也無法從他那赤紅的麵頰看出神色的變化,而他的腦海裏卻浮現出羅文峪一帶長城的各個關隘,思索著用兵方案。


    “大軍停止前進,就地駐紮,全部的將領都到我的中軍大帳之中,商量接下來的進攻方略。”


    皇太極的聲音剛一結束,嘩啦一聲,令行禁止,十萬大軍瞬間停了下來,紛紛下馬,開始安營紮寨,一幹將領更是緊跟在皇太極的身後,向著某個方向而去。


    不久之後,皇太極的營帳之中,眾多將領濟濟一堂,將皇太極圍在中央,肅靜的站站那裏,素手而立,等待大汗的命令。


    皇太極更是環視左右,眸光幽幽,深邃的眼睛讓人捉摸不通,透著謀略的味道,隨後朗聲下達一係列的命令,字字鏗鏘,句句有力,充滿上位者的氣勢,不容置疑。


    “阿巴泰,你偕同阿濟格從喀喇沁的羅河屯出發,率領左翼四旗以及蒙古軍攻打龍井關。”


    眾人之中,立即站出來兩個彪形大漢,很是粗獷,右手張開,呈掌之態,放於胸前,高聲回應:“是,大漢,末將遵令!”


    然而,皇太極的命令沒有停止,依舊在繼續,目光停留在另外兩個年輕的將領身上:“嶽托,濟爾哈朗,你們兩個率領右翼軍攻打大安口。”


    “是,大漢!”兩位年輕的將領異口同聲的。


    說到這裏,皇太極的神色明顯微微一鬆,緊接著又說道:“餘下的所有人都隨我攻打洪山口,爭取三路大軍在二十六日同時行動,一舉拿下三個關頭。”


    “是,大汗!”


    這次是所有人一起回答,心裏卻是猛然一驚,這才反應過來,大汗的分派任務可謂是別有深意。除了大汗這一路,左右兩翼都是一些年輕人,像代善與莽古爾泰這樣的貝勒全部淪為了副手。


    正常情況,像攻打大安口和龍井關這樣的任務,應該交給代善、莽古爾泰等這樣的戰場經驗豐富者,不僅戰功累累,更是先大汗的兒子,沒有人比他們更合適擔任左右兩翼的負責人。


    隻要稍微動一點腦子,懂得一些謀略與權術,就能細查其中的道理。


    而且,那些心思玲瓏之人不得不佩服,這位新大汗的用人極為巧妙。阿巴泰是先大汗努爾哈赤的第七子,不會讓人覺得新大汗有疏離兄弟之意。而嶽托和濟爾哈朗分別是代善的長子和新大汗的堂兄,前者可以堵住擁有最多軍權的代善之口,後者可以籠絡人心。


    至於最為桀驁不馴的莽古爾泰,即便是心中有怨言,大勢之下,也無可奈何。論手握軍隊的數量,遠遠比不上代善,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論智謀,八匹馬也趕不上皇太極。


    此刻,營帳裏還有一個漢人謀士,正是範文程,他就是那些為數不多的眾人之一,能夠看出皇太極用意者。借助此次南下伐明,削弱老牌貝勒、自己那些軍功赫赫的兄長影響,加大自己對八旗軍的掌控力度。


    範文程的眸光閃動了兩下,暗暗下定了決心,誓死追隨皇太極,博得個一世功名,開國元勳,開啟了他的曠世漢奸之路,為以後的明之滅亡添磚加瓦。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北京城內,奉天殿中,崇禎手裏捧著一本奏折,低首展閱著,內閣首撫韓爌站於下方,徐徐說道:“皇上,根據薊遼督師袁崇煥來報,後金剛剛打擊察哈爾部不久,又收服了喀喇沁所部,八旗軍與蒙古騎兵大量聚集在喀喇沁草原上。而且,遵化和薊門一直都是朝廷的兵力薄弱之處,沿線的長城各路關卡更是軍紀廢弛多年,很容易被後金軍攻破。”


    然而,崇禎的神色古無波瀾,看完袁崇煥的折子之後,淡淡地說道:“韓愛卿,有些危言聳聽了吧。雖然遵化一帶的長城罕有戰事,一直都很平靜。但是,那裏的城防應該沒有那麽不堪吧。”


    韓爌的神色明顯一動,眉宇間閃過一絲憂慮,剛想插話,就被崇禎接下來的話語打斷了。


    “何況,後金剛剛經曆過兩場大戰,即便全部是大勝而歸,多多少也會有一些傷亡。以疲憊之師繞道蒙古,攻打遵化一帶的長城關隘。一旦兵犯長城,攻入管內,距離遼東那麽遠,難道他皇太極就不怕被困在關內,老巢被我軍攻占?”


    不得不說,勤政的崇禎帝雖然生性多疑,急於近利,還是有一些眼光。


    然而,韓爌的心裏更加的焦慮,有苦說不出,唯有暗暗腹誹:“皇上啊,今時不同於往日,遼東沒有了毛文龍在皮島上掣肘,皇太極怎麽可能還會擔心他的大後方?而且,錦州等地的大軍兵出山海關,想要襲擊後金的老巢,根本就沒有那麽容易。”


    “皇上,醒醒吧,一旦後金的騎兵越過長城,控製了遵化,就等於打開了兵犯北京的大門。如果京師不是在這裏,移都到南京,你說的那些當然好了。可是,皇上陛下,你先在身處北京,就出在強敵之下。就算是寧錦的大軍攻入後金的老巢,京師危矣,大明危矣~!”


    這些是韓爌的心裏話,也是袁崇煥分析的,並且一再告訴他的。可是,韓爌無法說出,擔心遭到皇帝的貶謫。


    無論是處死毛文龍,還是遷都南京,前者是是皇帝默許的,後者不僅朝中大臣激烈反對,更是崇禎的大忌,不到萬分緊急之時,絕不會倉皇離開北京城。


    “好了,韓愛卿,咱們就不說這些了。你先回去吧,不要忘了提醒袁崇煥,他與朕的五年之約。五年之內,解決後金之患。”


    聞聽此言,韓爌的心裏又是一陣苦澀,不得不小心回應:“是,皇上。”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韓爌清楚的知道,袁崇煥的五年平遼論有多大的水分。如果真能在短短的五年之內,解決遼東之患,平叛後金,也不會有今天的局麵,山海關的大軍一直處於守勢。


    即便是皇太極西討蒙古的察哈爾林丹汗部,東征朝鮮之時,那個時候,大軍都無法出兵山海關,趁機直搗後金老巢,更何況現在?


    雖然心事重重,韓爌很想將這些話說給崇禎帝,但前車之鑒,前麵那些建言直諫大臣的下場,使得韓爌望而卻步,隻能明哲保身,灰溜溜的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官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官兒並收藏崛起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