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朱聿鍵登基稱帝,號稱隆武皇帝,以及登基大典上的風波,種種消息加雜在一起,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相比於天下人對登基大典上的風波嘖嘖稱奇,口舌不斷,遠在浙江紹興府的朱以海一幹人等,處境那是相當的尷尬!
因為,當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改福州為福京的消息傳到紹興城之時,朱以海已經頒布了行文,宣布擔任監國之職,連“代”字去掉了。
完全就是一副天子的做派,隨時都有可能登基稱帝。
突然的變故,朱聿鍵已經登基稱帝,打得朱以海一幹人等一個措手不及,上下隨之分為了兩派,或是承認福州的隆武政權,或是嗤之以鼻,不以為然,依舊堅持朱以海更進一步。
很顯然,作為極力擁護朱以海之人,擁有極大的私心,從朱由崧的事件上,看到了仕途上的一條捷徑,隻要是從龍勳臣,就能一步登天,位極人臣!
此刻,紹興城的行宮之中,氣氛有一些異樣,大殿裏的百官各懷心思,誰也沒有言語,靜靜地站在那裏,素手而立,朱以海雖然端坐於上方,心裏卻是那麽的坐臥不安,滿麵的愁容,與下方站著的諸將與文官的神情格格不入。
“各位大人,各位將軍,你們說,咱們現在該怎麽辦啊?沒想到唐王從監國到登基稱帝,繼承大統,居然這麽快,根本就沒有留給咱們反應的時間,事情就那麽的突兀的發生了!”
不難聽出,朱以海的話語是那麽的沒有底氣,頗有再次回到了之前的態度,變得猶豫不定起來。
見此情形,立即就有官員站了出來,出言勸說道:“王爺,還是承認隆武皇上的好,畢竟,亂軍環伺左右,虎視眈眈,朝廷再也經不起內耗了,要以大局為重,大要以明江山、祖宗基業為重啊~!”
緊接著,相繼有其他的官員紛紛附和,表達相同的觀點。
“是啊,王爺,如今之時,亂軍勢大,已經奪取了天下十之六七,雄獅過百萬,兵器精良,戰將無數,如果再不抱作一團,同仇敵愾,朝廷剩餘的這些山河,餘下不多的軍隊,都將會被大順軍各個擊破,一一拿下,直至最後再無絲毫還擊的機會。”
“王爺,以江山社稷為重啊,個人事小,不管怎麽說,咱們與隆武皇上都是同屬一個陣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是繼續內耗的話,百害無一利,隻會便宜了李自成,讓亂軍看笑話。”
“王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還請王爺顧全大局,祖宗基業為重!”
......
漸漸地,朱以海的神色由憂心忡忡的樣子,變得很是複雜起來,剛想要說什麽,張國維卻站了出來,不幹了,立即反駁道:“哼~為了大局著想?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大明著想?說的倒是好聽,既然如此,為何不讓唐王退位歸藩,由王爺繼承大統?”
張國維冷冷掃視了一眼那些文官,冷哼過後,轉而看向朱以海,雙手交叉,長施一禮,同時恭敬地說道:“王爺,您既然已經監國,不如快刀斬亂麻,以微臣之見,不僅不能承認皇叔的隆武朝廷,你還要趕緊登基稱帝,免得受人要挾,授之以柄。”
不得不說,張國維的話語很是微妙,“微臣”二字,就像一個毛絨絨的物什,在撩撥朱以海的欲望與貪婪,一顆心再次變得蠢蠢欲動起來。
那是對九五至尊之位的向往,那是一個男人的野心,言語之間,生殺予奪,號令天下!
“微臣”二字,乃是官員對皇上的謙稱,大殿裏的眾人又怎麽聽不出張國維用詞的貓膩?
朱以海亦然!
那顆剛剛有一些心灰意冷的心,再次熱了起來,不再萎靡不振,不再猶豫不定,越來越堅決,朱以海的眸光越來越亮,這一切都看在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眼裏。
緊接著,錢肅樂、王之仁等人也站了出來,也相繼說出了和張國維相似的話語。
一時間,朱以海更進一步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這些人的言語扇呼與起哄,朱以海的內心愈發的激情彭拜,越來越按耐不住,對於皇位的渴望也隨之越來越強烈。
很顯然,張國維與王之仁等人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具有很大的話語權,大殿裏的風頭再次變了,以擁護朱以海稱帝為主,即便是那些反對之人,傾向於隆武皇帝朱聿鍵的大臣,也默然不語起來,緩緩低下了頭。
古今亦然,不管是過去,還是在未來,槍杆子出政權的道理,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適用,尤其是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手握重軍的將軍地位極高,就連帝王也是為之忌憚三分。
否則,在每一個朝代之中,帝王最為防範的也就不是手握軍權的將軍,從明朝的這二百多年就能看出。
尤其是最近的崇禎皇帝,帶兵出征的將軍稍有疏忽,稍有怠慢之處,要麽罷官變為庶民,發配到邊境,要麽就是落得個身首異處。
總之一句話,武將罕有好下場之人!
張國維、錢肅樂就是這個原因,手裏握著軍隊,不僅是抵禦大順軍的一柄利劍,防護的最後一道盾牌,更是震懾著的百官,就連朱以海也不例外!
盡管如此,深知武將手握重兵的危險性,但也不得不張國維與錢肅樂這些人掌兵。
畢竟,軍隊才是立國之本,總要有人統帥!
何況,這些人本就是自行起兵,本就不受控製。
然而,朱以海仿佛沒有意識到張國維、錢肅樂等人手握重兵所帶來的隱憂,心裏美滋滋地,如果按照張國維等人的意思,自己不日就要登基稱帝,繼承大統,從而造成既成事實。
這時,王之仁話鋒一轉,卻是轉而說道:“王爺,微臣以為,為了以示正統,表示對先皇的尊敬,朝廷還是沿用前朝年號的好,依舊沿用弘光紀元。這樣一來,更能與皇叔分庭抗禮。”
很顯然,朱以海並不在乎年號、國號什麽的,隻對皇位感興趣,當上皇上就行,因此,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好,就這麽辦了,至於具體的事宜,如何操辦登基大典,你們就看著辦吧,本王隻有一個要求,大典之時,別想唐王皇叔那樣就行!”
因為,當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改福州為福京的消息傳到紹興城之時,朱以海已經頒布了行文,宣布擔任監國之職,連“代”字去掉了。
完全就是一副天子的做派,隨時都有可能登基稱帝。
突然的變故,朱聿鍵已經登基稱帝,打得朱以海一幹人等一個措手不及,上下隨之分為了兩派,或是承認福州的隆武政權,或是嗤之以鼻,不以為然,依舊堅持朱以海更進一步。
很顯然,作為極力擁護朱以海之人,擁有極大的私心,從朱由崧的事件上,看到了仕途上的一條捷徑,隻要是從龍勳臣,就能一步登天,位極人臣!
此刻,紹興城的行宮之中,氣氛有一些異樣,大殿裏的百官各懷心思,誰也沒有言語,靜靜地站在那裏,素手而立,朱以海雖然端坐於上方,心裏卻是那麽的坐臥不安,滿麵的愁容,與下方站著的諸將與文官的神情格格不入。
“各位大人,各位將軍,你們說,咱們現在該怎麽辦啊?沒想到唐王從監國到登基稱帝,繼承大統,居然這麽快,根本就沒有留給咱們反應的時間,事情就那麽的突兀的發生了!”
不難聽出,朱以海的話語是那麽的沒有底氣,頗有再次回到了之前的態度,變得猶豫不定起來。
見此情形,立即就有官員站了出來,出言勸說道:“王爺,還是承認隆武皇上的好,畢竟,亂軍環伺左右,虎視眈眈,朝廷再也經不起內耗了,要以大局為重,大要以明江山、祖宗基業為重啊~!”
緊接著,相繼有其他的官員紛紛附和,表達相同的觀點。
“是啊,王爺,如今之時,亂軍勢大,已經奪取了天下十之六七,雄獅過百萬,兵器精良,戰將無數,如果再不抱作一團,同仇敵愾,朝廷剩餘的這些山河,餘下不多的軍隊,都將會被大順軍各個擊破,一一拿下,直至最後再無絲毫還擊的機會。”
“王爺,以江山社稷為重啊,個人事小,不管怎麽說,咱們與隆武皇上都是同屬一個陣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是繼續內耗的話,百害無一利,隻會便宜了李自成,讓亂軍看笑話。”
“王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還請王爺顧全大局,祖宗基業為重!”
......
漸漸地,朱以海的神色由憂心忡忡的樣子,變得很是複雜起來,剛想要說什麽,張國維卻站了出來,不幹了,立即反駁道:“哼~為了大局著想?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大明著想?說的倒是好聽,既然如此,為何不讓唐王退位歸藩,由王爺繼承大統?”
張國維冷冷掃視了一眼那些文官,冷哼過後,轉而看向朱以海,雙手交叉,長施一禮,同時恭敬地說道:“王爺,您既然已經監國,不如快刀斬亂麻,以微臣之見,不僅不能承認皇叔的隆武朝廷,你還要趕緊登基稱帝,免得受人要挾,授之以柄。”
不得不說,張國維的話語很是微妙,“微臣”二字,就像一個毛絨絨的物什,在撩撥朱以海的欲望與貪婪,一顆心再次變得蠢蠢欲動起來。
那是對九五至尊之位的向往,那是一個男人的野心,言語之間,生殺予奪,號令天下!
“微臣”二字,乃是官員對皇上的謙稱,大殿裏的眾人又怎麽聽不出張國維用詞的貓膩?
朱以海亦然!
那顆剛剛有一些心灰意冷的心,再次熱了起來,不再萎靡不振,不再猶豫不定,越來越堅決,朱以海的眸光越來越亮,這一切都看在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眼裏。
緊接著,錢肅樂、王之仁等人也站了出來,也相繼說出了和張國維相似的話語。
一時間,朱以海更進一步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這些人的言語扇呼與起哄,朱以海的內心愈發的激情彭拜,越來越按耐不住,對於皇位的渴望也隨之越來越強烈。
很顯然,張國維與王之仁等人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具有很大的話語權,大殿裏的風頭再次變了,以擁護朱以海稱帝為主,即便是那些反對之人,傾向於隆武皇帝朱聿鍵的大臣,也默然不語起來,緩緩低下了頭。
古今亦然,不管是過去,還是在未來,槍杆子出政權的道理,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適用,尤其是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手握重軍的將軍地位極高,就連帝王也是為之忌憚三分。
否則,在每一個朝代之中,帝王最為防範的也就不是手握軍權的將軍,從明朝的這二百多年就能看出。
尤其是最近的崇禎皇帝,帶兵出征的將軍稍有疏忽,稍有怠慢之處,要麽罷官變為庶民,發配到邊境,要麽就是落得個身首異處。
總之一句話,武將罕有好下場之人!
張國維、錢肅樂就是這個原因,手裏握著軍隊,不僅是抵禦大順軍的一柄利劍,防護的最後一道盾牌,更是震懾著的百官,就連朱以海也不例外!
盡管如此,深知武將手握重兵的危險性,但也不得不張國維與錢肅樂這些人掌兵。
畢竟,軍隊才是立國之本,總要有人統帥!
何況,這些人本就是自行起兵,本就不受控製。
然而,朱以海仿佛沒有意識到張國維、錢肅樂等人手握重兵所帶來的隱憂,心裏美滋滋地,如果按照張國維等人的意思,自己不日就要登基稱帝,繼承大統,從而造成既成事實。
這時,王之仁話鋒一轉,卻是轉而說道:“王爺,微臣以為,為了以示正統,表示對先皇的尊敬,朝廷還是沿用前朝年號的好,依舊沿用弘光紀元。這樣一來,更能與皇叔分庭抗禮。”
很顯然,朱以海並不在乎年號、國號什麽的,隻對皇位感興趣,當上皇上就行,因此,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好,就這麽辦了,至於具體的事宜,如何操辦登基大典,你們就看著辦吧,本王隻有一個要求,大典之時,別想唐王皇叔那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