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山西與北直隸的交界之地,太行山根據地上...
此時,一副繁花似錦的盛況,人員絡繹不絕,穿梭於大街小巷之中,熱鬧的場麵之上,夾雜著各種的討論,哪還有北方遭遇天災,大旱與蝗災波及數省的慘象。
“你們知道嗎?皇上來咱們根據地了,就在科學院研究所呢!”
“真的假的?怎麽沒有一點消息傳出來?”
“無語,我看你真得是笨到家了,根據地忽然變得這麽熱鬧起來,除了皇上來、會有這樣的景象之外,還能會有誰擁有這麽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能夠引起根據地的百姓熱烈追捧?”
......
科學院研究所,某間大的房屋之中,聚集著許多的科學家,每個人的神情都是那麽的激動和興奮,全都在圍著一台機器,李自成赫然就在其中,站在蒸汽機的旁邊,正聽著徐正明的介紹。
“啟稟皇上,這台就是根據您的提點研究而出的蒸汽機,目前雖還不能用於飛鳥之上,作為動力,卻可以用於挖礦、開采等方麵。而且,微臣和宋大人商量了一下,鑒於北方大旱,根據地加緊趕製了十幾台蒸汽機,作為賑災之用,凡是人口密集區,幹旱尤為嚴重的地方,都會使用蒸汽機開挖水井......”
李自成的心裏翻起了絲絲波瀾,不禁有一些意動,想要推翻之前的某種決定,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的笑容,等到徐正明說完之後,這才詢問道:“那正名,隨著蒸汽機的投入使用,用於賑災,對於北方的天災能夠有多的助益?”
然而,徐正明並未回答,而是麵有難色,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王微,後者當即會意,並進行救場。
“啟稟皇上,這你可問錯人了,徐大人一心於研究蒸汽機,對於北方的天災不甚了解,還是由微臣來解答吧?”
李自成微微一笑,輕輕點頭,以示回應,示意對方繼續。
“皇上,您也知道,此次的天災不同於以往,不單單是旱災那麽簡單,還有大麵積的蝗災,所以,僅僅是這些蒸汽機,很難緩解天災所帶來的影響。”
聽到這些話,盡管早就有了心理準備,李自成還是難免流露出失望之色,堅定那個抉擇,不再猶豫不定,輕輕點頭的同時,有一些情緒不高的回應道:“好吧,朕知道了,你們繼續研究和完善蒸汽機的工作,朕去天雄軍的營地一趟。”
“是,皇上!”
眾人異口同聲的紛紛回應,看到李自成離去的背影,頗有蕭瑟之意,不免有人疑惑的問道:“皇上這是怎麽了?剛剛還是很高興,怎麽就突然這樣了呢?”
很顯然,眾多科學家不僅都是極為聰明之人,更有一些人了解些許的內情,根據李自成剛剛的言詞舉動,聯想之下,做出了某種猜測。
“要我看啊,皇上這是為了遼東與東南沿海的事情而煩憂,如果北方的災情能夠有所緩解,朝廷就能暫緩遼東之事,先不收拾黃豬皮,可以一心對付東南的西洋人。”
“現在看來,皇上隻能接受宋大人的提議,也是唯一、最大化緩解災情的方法,大規模向遼東遷徙百姓,而在這之前,就必須要將那些韃子給收拾了。”
太行山根據地的軍營之中,天雄軍的營區。
隨著李自成的緩緩走入,一隊隊的士兵紛紛見禮,神情極為恭敬的同時,眸子裏充斥著磅礴的狂熱之意,猶如現代追星族一般,那是對偶像的瘋狂崇拜。
盧象升自遠處快步走了過來,盡管加入大順軍已經有很長時間,但對於大順軍的軍禮還是有一些不適應,心裏有一些別扭,情不自禁地就表現了出來,不自然的敬了一個軍禮,進而說道:“拜見皇上!”
大帳之中,李自成與盧象升相繼落座,前者更是意味深長地問道:“盧將軍,你知不知道朕此次前來根據地的真正用意?”
聞聽此言,盧象升沉吟了一下,露出思考之色,片刻之後,這才不確定地答道:“皇上,是不是準備對遼東用兵了?”
“嗬嗬...”
李自成的爽朗的一笑,喜笑顏開之間,輕輕點頭的同時,緊接著回應道:“不錯,朕此次來太行上根據地,看看徐正明與王微他們的研究成果,隻是一方麵,主要還是讓你與孫傳庭分別率領天雄軍和秦軍,前往遼東,與李信他們合兵一處,共伐清廷韃子。”
盡管早就聽到了一些小道傳言,了解到些許的內情,心裏早就有了準備,但親耳聽到之時,得到李自成本人的證實之後,還是忍不住地激動起來,身體裏頓時彌漫起蓬勃的戰意,身心格外舒暢!
“末將遵旨!”
雖隻有寥寥四個字,但盧象升喊得卻是那麽擲地有聲,恭敬地模樣,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在描述一件事情,他盧象升將會誓死報效朝廷,效忠李自成。
這時,似乎想到了什麽,盧象升的臉上忽現疑惑之色,不解地看著李自成,詢問道:“皇上,末將有一些不明白,去年之時,韃子折損了近十萬鐵騎,李信元帥又在遼東殲敵近萬,清廷早已是元氣大傷,幾乎喪失了主動出擊的能力。”
“而且,朝廷現在在遼東的駐軍至少有三十萬,怎麽還用得著天雄軍和秦軍一同趕赴遼東,滅殺韃子呢?以朝廷大軍的戰鬥力,想要解決孱弱的清廷,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啊?”
盡管沒有想到盧象升會問出這番言語,但臉上閃過一絲訝然之色後,李自成還是給予了回答。
“原因很簡單,此次征戰遼東,不僅是滅了韃子的清廷,還有多次搖擺不定的朝鮮,徹底將其劃為大順朝的疆土。而且,黃豬皮雖然漸漸失去了對蒙古各部落的控製,但還是要以防萬一,防止蒙古兵的突然插手,襲擾我軍。”
刹那間,盧象升為之恍然,心裏的最後一絲疑惑隨風而逝,點頭表示明白的同時,更是緊跟著附和道:“如此一來,麵對三方壓力,三十萬大軍就顯得有一些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
“不錯,所以朕決定,讓你的天雄軍,還有孫傳庭的秦軍,全都拉到遼東去,相助李信他們,為隨後的大移民做準備,以便緩解關內的災情。”
曾經是大明朝的官員,主政於大名府,盧象升當然懂得地方的治理,在如此嚴重的天災麵前,深知賑災方法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派發米糧,應該盡可能地分散和緩解災情。
而移民到遼東,就是緩解和分散災情的最好方法之一,畢竟,遼東不僅土地肥沃,鮮有旱災,主要還是因為,關內的災情還有繼續的趨勢。
回想過往,從崇禎元年開始,直至現在,幾乎每年都有天災,要麽幹旱少雨,要麽就是蝗蟲肆虐,亦或是大雪和地震,等等。
尤其是最近五年,旱災從未停止過,時不時地再來一個蝗災!
此時,一副繁花似錦的盛況,人員絡繹不絕,穿梭於大街小巷之中,熱鬧的場麵之上,夾雜著各種的討論,哪還有北方遭遇天災,大旱與蝗災波及數省的慘象。
“你們知道嗎?皇上來咱們根據地了,就在科學院研究所呢!”
“真的假的?怎麽沒有一點消息傳出來?”
“無語,我看你真得是笨到家了,根據地忽然變得這麽熱鬧起來,除了皇上來、會有這樣的景象之外,還能會有誰擁有這麽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能夠引起根據地的百姓熱烈追捧?”
......
科學院研究所,某間大的房屋之中,聚集著許多的科學家,每個人的神情都是那麽的激動和興奮,全都在圍著一台機器,李自成赫然就在其中,站在蒸汽機的旁邊,正聽著徐正明的介紹。
“啟稟皇上,這台就是根據您的提點研究而出的蒸汽機,目前雖還不能用於飛鳥之上,作為動力,卻可以用於挖礦、開采等方麵。而且,微臣和宋大人商量了一下,鑒於北方大旱,根據地加緊趕製了十幾台蒸汽機,作為賑災之用,凡是人口密集區,幹旱尤為嚴重的地方,都會使用蒸汽機開挖水井......”
李自成的心裏翻起了絲絲波瀾,不禁有一些意動,想要推翻之前的某種決定,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的笑容,等到徐正明說完之後,這才詢問道:“那正名,隨著蒸汽機的投入使用,用於賑災,對於北方的天災能夠有多的助益?”
然而,徐正明並未回答,而是麵有難色,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王微,後者當即會意,並進行救場。
“啟稟皇上,這你可問錯人了,徐大人一心於研究蒸汽機,對於北方的天災不甚了解,還是由微臣來解答吧?”
李自成微微一笑,輕輕點頭,以示回應,示意對方繼續。
“皇上,您也知道,此次的天災不同於以往,不單單是旱災那麽簡單,還有大麵積的蝗災,所以,僅僅是這些蒸汽機,很難緩解天災所帶來的影響。”
聽到這些話,盡管早就有了心理準備,李自成還是難免流露出失望之色,堅定那個抉擇,不再猶豫不定,輕輕點頭的同時,有一些情緒不高的回應道:“好吧,朕知道了,你們繼續研究和完善蒸汽機的工作,朕去天雄軍的營地一趟。”
“是,皇上!”
眾人異口同聲的紛紛回應,看到李自成離去的背影,頗有蕭瑟之意,不免有人疑惑的問道:“皇上這是怎麽了?剛剛還是很高興,怎麽就突然這樣了呢?”
很顯然,眾多科學家不僅都是極為聰明之人,更有一些人了解些許的內情,根據李自成剛剛的言詞舉動,聯想之下,做出了某種猜測。
“要我看啊,皇上這是為了遼東與東南沿海的事情而煩憂,如果北方的災情能夠有所緩解,朝廷就能暫緩遼東之事,先不收拾黃豬皮,可以一心對付東南的西洋人。”
“現在看來,皇上隻能接受宋大人的提議,也是唯一、最大化緩解災情的方法,大規模向遼東遷徙百姓,而在這之前,就必須要將那些韃子給收拾了。”
太行山根據地的軍營之中,天雄軍的營區。
隨著李自成的緩緩走入,一隊隊的士兵紛紛見禮,神情極為恭敬的同時,眸子裏充斥著磅礴的狂熱之意,猶如現代追星族一般,那是對偶像的瘋狂崇拜。
盧象升自遠處快步走了過來,盡管加入大順軍已經有很長時間,但對於大順軍的軍禮還是有一些不適應,心裏有一些別扭,情不自禁地就表現了出來,不自然的敬了一個軍禮,進而說道:“拜見皇上!”
大帳之中,李自成與盧象升相繼落座,前者更是意味深長地問道:“盧將軍,你知不知道朕此次前來根據地的真正用意?”
聞聽此言,盧象升沉吟了一下,露出思考之色,片刻之後,這才不確定地答道:“皇上,是不是準備對遼東用兵了?”
“嗬嗬...”
李自成的爽朗的一笑,喜笑顏開之間,輕輕點頭的同時,緊接著回應道:“不錯,朕此次來太行上根據地,看看徐正明與王微他們的研究成果,隻是一方麵,主要還是讓你與孫傳庭分別率領天雄軍和秦軍,前往遼東,與李信他們合兵一處,共伐清廷韃子。”
盡管早就聽到了一些小道傳言,了解到些許的內情,心裏早就有了準備,但親耳聽到之時,得到李自成本人的證實之後,還是忍不住地激動起來,身體裏頓時彌漫起蓬勃的戰意,身心格外舒暢!
“末將遵旨!”
雖隻有寥寥四個字,但盧象升喊得卻是那麽擲地有聲,恭敬地模樣,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在描述一件事情,他盧象升將會誓死報效朝廷,效忠李自成。
這時,似乎想到了什麽,盧象升的臉上忽現疑惑之色,不解地看著李自成,詢問道:“皇上,末將有一些不明白,去年之時,韃子折損了近十萬鐵騎,李信元帥又在遼東殲敵近萬,清廷早已是元氣大傷,幾乎喪失了主動出擊的能力。”
“而且,朝廷現在在遼東的駐軍至少有三十萬,怎麽還用得著天雄軍和秦軍一同趕赴遼東,滅殺韃子呢?以朝廷大軍的戰鬥力,想要解決孱弱的清廷,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啊?”
盡管沒有想到盧象升會問出這番言語,但臉上閃過一絲訝然之色後,李自成還是給予了回答。
“原因很簡單,此次征戰遼東,不僅是滅了韃子的清廷,還有多次搖擺不定的朝鮮,徹底將其劃為大順朝的疆土。而且,黃豬皮雖然漸漸失去了對蒙古各部落的控製,但還是要以防萬一,防止蒙古兵的突然插手,襲擾我軍。”
刹那間,盧象升為之恍然,心裏的最後一絲疑惑隨風而逝,點頭表示明白的同時,更是緊跟著附和道:“如此一來,麵對三方壓力,三十萬大軍就顯得有一些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
“不錯,所以朕決定,讓你的天雄軍,還有孫傳庭的秦軍,全都拉到遼東去,相助李信他們,為隨後的大移民做準備,以便緩解關內的災情。”
曾經是大明朝的官員,主政於大名府,盧象升當然懂得地方的治理,在如此嚴重的天災麵前,深知賑災方法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派發米糧,應該盡可能地分散和緩解災情。
而移民到遼東,就是緩解和分散災情的最好方法之一,畢竟,遼東不僅土地肥沃,鮮有旱災,主要還是因為,關內的災情還有繼續的趨勢。
回想過往,從崇禎元年開始,直至現在,幾乎每年都有天災,要麽幹旱少雨,要麽就是蝗蟲肆虐,亦或是大雪和地震,等等。
尤其是最近五年,旱災從未停止過,時不時地再來一個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