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根處,是50公分長的質地極好的黃銅把,直徑在五厘米左右,太陽光一打,鋥亮鋥亮,鞭身不是其他趕牛鞭那樣是用幾根細竹子編成的,而是用上好的白棱木加工而成,鞭繩也不是一般的牛皮做的,不知道是用什麽動物皮做成,傳說是東北虎王的皮做的鞭稍倒是尋常用的,因為它要常換
這樣的鞭子,真讓大山懷疑是不是和碧水灣王老漢的鞭子是一個鞭族
3米多長的大鞭杆,4米多長的鞭繩,這村裏除了劉把式和大帥的父親能甩起來,其他人無一個甩得響它,有一個楞頭青小夥子想甩響它,結果鞭子沒甩響,倒把自己身上抽得紅一塊青一塊
這把甩起來“嘎嘎”響而不是“啪啪”響的鞭子,是劉把式的傳家寶,至少傳了三代了,是他老爺爺來劉莊子安家時帶來的,那是清朝年間的事了村裏人都知道,這鞭子不是趕牛車用的,也不是趕馬車用的,而是武道人用的
劉把式為這把鞭子,拚過三次命,一次是抗日年間,一個鬼子3個漢奸闖到村子裏來,想調戲他老婆和他閨女,劉把式動起了鞭子,一通猛甩,把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的一個鬼子三個漢奸給甩蒙了
不過,人家畢竟有槍有刀,醒過神來,3把三八大蓋和一把日軍軍刀就把劉把式給圍住了,砰砰槍響,刀光閃閃,躲在高粱地裏偷看的幾個小老百姓沒一個人以為劉把式能活的
劉把式中了兩槍,右胸和肚子的鮮血染紅了粗布白褂子,可是,那3把三八大蓋和一把日軍軍刀,卻不在鬼子和漢奸手裏了,一個個眼瞪眼地到處找,最後在旁邊十幾米高的大樹上找到了,幾個家夥正要爬樹,“雙刀王”大帥的父親*著兩把鋼刀,帶著他和6個徒弟來了,徒弟手裏,有的握著三節棍,有的*著長把大刀,還有一個手裏握著“腰別子”(土製手槍)
惡狗怕強人,這陣勢把一個鬼子三個漢奸嚇跑了
劉把式第二次拚命,是50年代大煉鋼鐵時,熱昏了頭的村支書非要劉把式為國家作貢獻,把鞭子交上去煉鋼鐵,結果劉把式和書記動起手來,打了個頭破血流
劉把式第三次拚命,是文革初起,幾個紅衛兵小將要把劉把式的鞭子收交,說這鞭子屬於“四舊”之一其中就有那個甩鞭子把自己身上抽得不成樣的小青年劉把式一通鞭子把幾個紅衛兵小將抽跑了,可換來的結果是多紅衛兵小將來家,把他揪著去遊行,不交鞭子不罷休後來公社革命委員會劉主任來了,親作鑒定,說這鞭子是貧下中農開展農業學大寨的掌中寶,從此村裏的年輕人便不再打這鞭子的主意了
現在,劉把式的鞭子把大帥釣得牢了,坐在左邊車轅上嘿嘿地笑
大帥看著這個恐怕全中國全世界也找不到的寶物,心裏便動開了心思:我要不要一把將他手鞭子扯斷?這對大帥來說,簡直不廢吹灰之力
然而大帥沒有這樣做
“劉爺,你手下開恩,我的脖子都勒疼了”
“嘿嘿,過來小子”
劉把式手中鞭杆輕輕一帶,大帥便像飛了起來一樣,暈暈乎乎地就到了劉把式的懷裏,一股農村老漢特有的味道,濃濃地鑽入大帥的鼻子,對這味道,大帥太熟悉了,自小到大,劉把式這個老頑童,沒少抱著大帥彈*,過去這種味道給大帥一種安全感,現在就覺得有點那個了,不過還忍得過去
人坐在劉把式的懷裏,眼睛卻向前看去,淑萍已經越走越遠了,這老牛破車實在是太慢了
“瞅什麽瞅,小閨女跑不了”
劉把式一邊說著,一邊就往大帥的*處摸索,看來他是摸習慣了,22歲的大帥,在70多歲的老頑童眼裏,竟然還是個小不點,雖然已經不是讓他彈*的年齡
過去劉把式彈小雞,大帥還覺得好玩,可如今就不同了,渾身不自在
22歲了啊
“劉爺,別彈了,我都是大人了”
“嘿嘿,還大人,大人個屁你除了腦袋皮上長毛以外,看哪裏長毛了?”
“劉爺,真的,你別彈了,趕明兒我給你買……槽子糕吃”
槽子糕,就是蛋糕,劉把式最愛吃了
“真的嗎?你小子有錢了,可以買點心吃了,這人一有錢,就牛*啊”
劉把式居然信了真,就放手不再大帥那兒摸索了
“劉爺,我想去麥地幹點活,好久沒有做這樣的活了”大帥編了句瞎話其實他是想追上淑萍,說出他人想法
聽大帥說要幹活去,劉把式很高興,這個老雇農,對勞動看得十分神聖
“去,小子,隻是別老想著你那個小媳婦,臉蛋不能當飯吃”劉把式在大帥後腦勺拍拍,一下把大帥從車轅子上往下一扔,他以為大帥還是當初那個整天和黃土一起打滾的小家夥,沒成想大帥一人縱身就輕盈地到了地上
劉把式一愣,剛要從車轅子上跳下來,大帥已經站起來,拍拍屁股朝前跑了
淑萍已經到了正在割麥子的那塊地頭,放下甜瓜擔子,拉開小嗓門甜甜地嚷一聲:“吃瓜啦”
鄉親們便招呼起來:“停鐮吃瓜”
大夥呼隆隆跑到甜瓜擔子前,不由分說,無數雙手向筐裏伸去,不過他們很自覺,每人隻拿一個,誰也不多拿
大夥實在是又累又餓了,一個個把甜瓜掰開就狼吞虎咽,麥地裏一片哢哧哢哧聲,頓時飄起濃濃的瓜香
淑萍完成了挑瓜的任務,悄悄地到麥子割了還沒打捆的那塊地裏去放腰子了
大夥隻顧吃瓜了,沒人注意大帥站在旁邊隻是大帥的三姐看到了他,把手中瓜掰一半給弟弟
“三姐,我吃過了,不要了我和淑萍去放腰子了”
“你去”三姐看大帥的眼光有點異樣
淑萍還是像先前那樣,把幾十根草腰子搭在肩膀上,倒退著走,隔兩三步,放一根草腰子
“淑萍,把腰子給我一半,我和你一起放”大帥並非想和淑萍一起幹活
淑萍看了一眼大帥,把小肩膀一歪,讓大帥自己來取肩上的草腰子她是願意大帥和她一起幹活的
大帥伸出兩手從淑萍肩上取草腰子,抓了一大半,往下拽時覺得這草腰子很沉,因為這草腰子使用之前,要用水打濕,這樣它的紉性才好,濕漉漉的草腰子相互糾纏著,不容易扯開,大帥扯了半天,也沒扯利索
“真笨”淑萍說著,幹脆把草腰子全放在地上,兩隻小手靈巧地一分,就把草腰子分成了兩部分,把比較順溜的一半抱起來,往大帥肩上搭
大帥和淑萍的身體挨得就很近了,她身上的氣息直撲到他的臉上這氣息,讓大帥想起從前,在小學裏上學,作為鄰桌,耳鬢斯摩,就是這樣的感覺有點陶醉
兩人一起放草腰子,度可是快多了
放草腰子時,時時驚起麥地裏的螞蚱,那種綠色長形身體頭部尖尖的,叫“螞蚱占占”,那種灰色的個頭又肥又大的,叫“螞蚱肥肥”,那種小不點一飛老遠的,叫“螞蚱靈靈”
童年和少年時代,大帥沒少和淑萍一起抓螞蚱,抓到螞蚱後,用麥葶串成一串,然後,找來幹枯了的莊稼葉子和幹草,用從家裏帶來的火柴把葉子幹草點燃,等火燒得差不多時,再把螞蚱串放到暗火裏埋好,大約十幾分鍾後,將灰扒開,螞蚱已經被暗火烤熟了,這種草火燒螞蚱,簡直香得無法形容
在大城市的飯桌上,也偶爾吃上螞蚱,可是,那種成色,簡直沒法比
淑萍見大帥一邊放草腰子一邊眼睛盯著螞蚱,小嘴一開,道:“等會兒草腰子放完了,咱們就抓螞蚱”
“好啊”大帥嘴裏這樣答應,可是心裏,還是把淑萍什麽時候進京去放在心中的頭等位置
太陽掉到西邊運河岸以下的時候,兩人把草腰子放完了,割麥子的人們也收工了
大夥都往自己的家裏走了,淑萍說話算話,和大帥一起抓螞蚱
大帥的三姐,遠遠看見大帥和淑萍一起抓螞蚱,想喊大帥回家的嘴又閉上了轉身先回去了
割過麥子的田地裏,隻剩下大帥和淑萍一起抓螞蚱
黃昏時的螞蚱最好抓,它不像正午時螞蚱那樣歡勢,大概它也有困倦的時候,太陽一落山,它就趴在草叢裏不愛動彈,拿小棍輕輕把草叢一撥拉,藏在裏麵的螞蚱就動了,隻是蹦出去一點點距離伸手一抓就抓到了
兩人不一會就抓到了兩大串,每串都有半斤多,淑萍那一串上,“螞蚱占占”要多些,也不知她是怎麽抓到這麽多的“螞蚱占占”,因為這種螞蚱相對來說是最少的當然也是最好吃的
割過麥子的地裏,有一些倒伏的幹麥杆,兩人很快揀了一堆,可是,到點火時卻臉對臉地愣住了,哪裏有火種啊
這樣的鞭子,真讓大山懷疑是不是和碧水灣王老漢的鞭子是一個鞭族
3米多長的大鞭杆,4米多長的鞭繩,這村裏除了劉把式和大帥的父親能甩起來,其他人無一個甩得響它,有一個楞頭青小夥子想甩響它,結果鞭子沒甩響,倒把自己身上抽得紅一塊青一塊
這把甩起來“嘎嘎”響而不是“啪啪”響的鞭子,是劉把式的傳家寶,至少傳了三代了,是他老爺爺來劉莊子安家時帶來的,那是清朝年間的事了村裏人都知道,這鞭子不是趕牛車用的,也不是趕馬車用的,而是武道人用的
劉把式為這把鞭子,拚過三次命,一次是抗日年間,一個鬼子3個漢奸闖到村子裏來,想調戲他老婆和他閨女,劉把式動起了鞭子,一通猛甩,把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的一個鬼子三個漢奸給甩蒙了
不過,人家畢竟有槍有刀,醒過神來,3把三八大蓋和一把日軍軍刀就把劉把式給圍住了,砰砰槍響,刀光閃閃,躲在高粱地裏偷看的幾個小老百姓沒一個人以為劉把式能活的
劉把式中了兩槍,右胸和肚子的鮮血染紅了粗布白褂子,可是,那3把三八大蓋和一把日軍軍刀,卻不在鬼子和漢奸手裏了,一個個眼瞪眼地到處找,最後在旁邊十幾米高的大樹上找到了,幾個家夥正要爬樹,“雙刀王”大帥的父親*著兩把鋼刀,帶著他和6個徒弟來了,徒弟手裏,有的握著三節棍,有的*著長把大刀,還有一個手裏握著“腰別子”(土製手槍)
惡狗怕強人,這陣勢把一個鬼子三個漢奸嚇跑了
劉把式第二次拚命,是50年代大煉鋼鐵時,熱昏了頭的村支書非要劉把式為國家作貢獻,把鞭子交上去煉鋼鐵,結果劉把式和書記動起手來,打了個頭破血流
劉把式第三次拚命,是文革初起,幾個紅衛兵小將要把劉把式的鞭子收交,說這鞭子屬於“四舊”之一其中就有那個甩鞭子把自己身上抽得不成樣的小青年劉把式一通鞭子把幾個紅衛兵小將抽跑了,可換來的結果是多紅衛兵小將來家,把他揪著去遊行,不交鞭子不罷休後來公社革命委員會劉主任來了,親作鑒定,說這鞭子是貧下中農開展農業學大寨的掌中寶,從此村裏的年輕人便不再打這鞭子的主意了
現在,劉把式的鞭子把大帥釣得牢了,坐在左邊車轅上嘿嘿地笑
大帥看著這個恐怕全中國全世界也找不到的寶物,心裏便動開了心思:我要不要一把將他手鞭子扯斷?這對大帥來說,簡直不廢吹灰之力
然而大帥沒有這樣做
“劉爺,你手下開恩,我的脖子都勒疼了”
“嘿嘿,過來小子”
劉把式手中鞭杆輕輕一帶,大帥便像飛了起來一樣,暈暈乎乎地就到了劉把式的懷裏,一股農村老漢特有的味道,濃濃地鑽入大帥的鼻子,對這味道,大帥太熟悉了,自小到大,劉把式這個老頑童,沒少抱著大帥彈*,過去這種味道給大帥一種安全感,現在就覺得有點那個了,不過還忍得過去
人坐在劉把式的懷裏,眼睛卻向前看去,淑萍已經越走越遠了,這老牛破車實在是太慢了
“瞅什麽瞅,小閨女跑不了”
劉把式一邊說著,一邊就往大帥的*處摸索,看來他是摸習慣了,22歲的大帥,在70多歲的老頑童眼裏,竟然還是個小不點,雖然已經不是讓他彈*的年齡
過去劉把式彈小雞,大帥還覺得好玩,可如今就不同了,渾身不自在
22歲了啊
“劉爺,別彈了,我都是大人了”
“嘿嘿,還大人,大人個屁你除了腦袋皮上長毛以外,看哪裏長毛了?”
“劉爺,真的,你別彈了,趕明兒我給你買……槽子糕吃”
槽子糕,就是蛋糕,劉把式最愛吃了
“真的嗎?你小子有錢了,可以買點心吃了,這人一有錢,就牛*啊”
劉把式居然信了真,就放手不再大帥那兒摸索了
“劉爺,我想去麥地幹點活,好久沒有做這樣的活了”大帥編了句瞎話其實他是想追上淑萍,說出他人想法
聽大帥說要幹活去,劉把式很高興,這個老雇農,對勞動看得十分神聖
“去,小子,隻是別老想著你那個小媳婦,臉蛋不能當飯吃”劉把式在大帥後腦勺拍拍,一下把大帥從車轅子上往下一扔,他以為大帥還是當初那個整天和黃土一起打滾的小家夥,沒成想大帥一人縱身就輕盈地到了地上
劉把式一愣,剛要從車轅子上跳下來,大帥已經站起來,拍拍屁股朝前跑了
淑萍已經到了正在割麥子的那塊地頭,放下甜瓜擔子,拉開小嗓門甜甜地嚷一聲:“吃瓜啦”
鄉親們便招呼起來:“停鐮吃瓜”
大夥呼隆隆跑到甜瓜擔子前,不由分說,無數雙手向筐裏伸去,不過他們很自覺,每人隻拿一個,誰也不多拿
大夥實在是又累又餓了,一個個把甜瓜掰開就狼吞虎咽,麥地裏一片哢哧哢哧聲,頓時飄起濃濃的瓜香
淑萍完成了挑瓜的任務,悄悄地到麥子割了還沒打捆的那塊地裏去放腰子了
大夥隻顧吃瓜了,沒人注意大帥站在旁邊隻是大帥的三姐看到了他,把手中瓜掰一半給弟弟
“三姐,我吃過了,不要了我和淑萍去放腰子了”
“你去”三姐看大帥的眼光有點異樣
淑萍還是像先前那樣,把幾十根草腰子搭在肩膀上,倒退著走,隔兩三步,放一根草腰子
“淑萍,把腰子給我一半,我和你一起放”大帥並非想和淑萍一起幹活
淑萍看了一眼大帥,把小肩膀一歪,讓大帥自己來取肩上的草腰子她是願意大帥和她一起幹活的
大帥伸出兩手從淑萍肩上取草腰子,抓了一大半,往下拽時覺得這草腰子很沉,因為這草腰子使用之前,要用水打濕,這樣它的紉性才好,濕漉漉的草腰子相互糾纏著,不容易扯開,大帥扯了半天,也沒扯利索
“真笨”淑萍說著,幹脆把草腰子全放在地上,兩隻小手靈巧地一分,就把草腰子分成了兩部分,把比較順溜的一半抱起來,往大帥肩上搭
大帥和淑萍的身體挨得就很近了,她身上的氣息直撲到他的臉上這氣息,讓大帥想起從前,在小學裏上學,作為鄰桌,耳鬢斯摩,就是這樣的感覺有點陶醉
兩人一起放草腰子,度可是快多了
放草腰子時,時時驚起麥地裏的螞蚱,那種綠色長形身體頭部尖尖的,叫“螞蚱占占”,那種灰色的個頭又肥又大的,叫“螞蚱肥肥”,那種小不點一飛老遠的,叫“螞蚱靈靈”
童年和少年時代,大帥沒少和淑萍一起抓螞蚱,抓到螞蚱後,用麥葶串成一串,然後,找來幹枯了的莊稼葉子和幹草,用從家裏帶來的火柴把葉子幹草點燃,等火燒得差不多時,再把螞蚱串放到暗火裏埋好,大約十幾分鍾後,將灰扒開,螞蚱已經被暗火烤熟了,這種草火燒螞蚱,簡直香得無法形容
在大城市的飯桌上,也偶爾吃上螞蚱,可是,那種成色,簡直沒法比
淑萍見大帥一邊放草腰子一邊眼睛盯著螞蚱,小嘴一開,道:“等會兒草腰子放完了,咱們就抓螞蚱”
“好啊”大帥嘴裏這樣答應,可是心裏,還是把淑萍什麽時候進京去放在心中的頭等位置
太陽掉到西邊運河岸以下的時候,兩人把草腰子放完了,割麥子的人們也收工了
大夥都往自己的家裏走了,淑萍說話算話,和大帥一起抓螞蚱
大帥的三姐,遠遠看見大帥和淑萍一起抓螞蚱,想喊大帥回家的嘴又閉上了轉身先回去了
割過麥子的田地裏,隻剩下大帥和淑萍一起抓螞蚱
黃昏時的螞蚱最好抓,它不像正午時螞蚱那樣歡勢,大概它也有困倦的時候,太陽一落山,它就趴在草叢裏不愛動彈,拿小棍輕輕把草叢一撥拉,藏在裏麵的螞蚱就動了,隻是蹦出去一點點距離伸手一抓就抓到了
兩人不一會就抓到了兩大串,每串都有半斤多,淑萍那一串上,“螞蚱占占”要多些,也不知她是怎麽抓到這麽多的“螞蚱占占”,因為這種螞蚱相對來說是最少的當然也是最好吃的
割過麥子的地裏,有一些倒伏的幹麥杆,兩人很快揀了一堆,可是,到點火時卻臉對臉地愣住了,哪裏有火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