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聽到何稠這個名字,仍是一臉懵懂,完全想不起來自己在什麽時間,什麽地方見過此人。
此時,魚俱羅、鮮於羅以及一幹軍士已魚貫而出,眾星拱月似地將楊廣簇擁在了當中。
“王老爺,你不是到華州去了嗎,怎麽會在這裏遇見你?”張須陀奇怪地問王世充道。
“王爺,下官明日的確要到華州去巡視寺觀。”王世充衝著張須陀拱了拱手,單向著楊廣解說道,“今日入宮陛辭之時,正碰到何兄為波斯錦袍之事要來西市尋購孔雀金絲線,下官於是便和他結伴而來了。”
“波斯錦袍?是怎麽一回事?”楊廣聽王世充說起波斯錦袍,不由得來了興致。
“何兄,還是你來說與王爺聽吧。”
何稠本無意將這件尚未完成的事嚷嚷得盡人皆知,無奈王世充已當著楊廣的麵兒說了出來,隻得上前說道:“王爺,自從我大隋在西疆大敗吐穀渾,恢複了長安與西疆之間的商路,西疆諸邦無不對我大隋朝廷心懷仰慕,近日來紛紛派遣使節前來長安,向當今聖上貢獻方物,以求修好。昨日,更有波斯使臣奉了其國王的詔命,不遠萬裏,前來長安向皇上呈貢波斯國精製波斯錦袍一領。皇上見了這件錦袍,龍顏大悅,當日便在宮中賜宴款待波斯使臣。誰知,席間這位波斯使臣於酒後吐狂言,竟口口聲聲稱呈貢給皇上的這件波斯錦袍乃世上絕無僅有之珍品。王爺,我華夏向以出產綺羅淩錦著稱,無論是蜀錦、汴繡,還是江左所製蘇錦,都堪稱人間極品,舉世無雙。皇上聽到波斯使臣竟敢在我華夏的宮室之中誇耀彼國呈貢的錦袍為絕世之珍品,頗為不快,今日一早就將下官傳進宮中,問我能否仿製出一件與波斯錦袍相同的錦袍來,好叫目中無人的波斯使臣見識見識我華夏匠人的技藝。我當著皇上的麵兒,將那一件錦袍細細地看過一回,發現波斯錦袍除了用金線精心密縫而成外,其實也無甚出奇之處,便當即應承下了這件差使。我琢磨著如用林邑所產之孔雀金絲線來縫製錦袍,定能勝過波斯錦袍,因王兄出身西胡,與西市之胡商多有相熟之人,便邀他陪我來西市尋找孔雀金絲線,不想方才驚擾了王爺。”
楊廣隻依稀記得波斯,卻全然不知林邑在什麽地方,誤以為也當在西域,便也沒太在意,正欲打發了王、何二人,打道回府,抬腿間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遂向王世充問道:“你知道西市附近都有哪些寺院嗎?”
王世充自昨日見到楊廣之後,暗地裏便起了攀附之心,有意在張須陀麵前賣弄他對長安城中諸佛道寺觀爛熟於胸,好使張須陀帶話給楊廣,引起他對自己的關注,此時聽楊廣向他打聽起西市附近的寺院,當下便來了精神,不假思索地一連報出了七、八座寺廟道觀來。
“本王問你,可知在這附近,有一座供奉觀音的小小尼寺,看樣子尼寺左不過僅有一兩位僧尼出家修行?”楊廣想起石屋院麵對著苦水路的前院來,兩眼緊盯著王世充問道。
“王爺想問的是石屋院裏的觀音院吧,又何不知?觀音院裏在下官當差的宗玄署登記在冊的隻有一位如是僧尼,敢情如今又多出了一兩位來,這個下官倒是不知。”王世充竟然脫口說出了石屋院,令楊廣大感意外。
“你既知這座觀音院設在石屋院,想必也知道石屋院是何人修建嘍?”楊廣試探著問道。
“略知一二。請恕下官冒昧,王爺可是剛從石屋院出來,走的是甜水路吧。”王世充回答得十分篤定。
這一來,楊廣更是喜出望外,忙熱情相邀道:“兩位,能否隨本王回府詳談?”
堂堂晉王殿下相邀,身為微末吏員的王世充和何稠豈有相拒之理?
楊廣興致衝衝地帶著何、王二人回到晉王府,打發魚俱羅及一班軍士立即返回大莊嚴寺,明日辰時再在自己府上聽候差遣,便引著何稠和王世充二人進了府中正殿,連飯也顧不得吃上一口,吩咐張須陀、鮮於羅把守住殿口,不準閑雜人等來打擾自己,爾後方急不可奈地問王世充道:“王署丞,關於石屋院,你都知道哪些事,本王願聞其詳。”
王世充決然沒想到自己如此迅速地便成了晉王府中的坐上客,陪坐在楊廣下首,自然是心中早就樂開了花。眼見楊廣一門心思地急於從自己口中獲知石屋院的來曆,遂有意做出一副深思的模樣,略一沉吟,方答道:“既承王爺問起,下官不敢有一絲的隱瞞。說起這座石屋院來,下官還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得知它的詳細來曆的:下官數月前蒙皇上擢拔,初到宗玄署任署丞不久,就趕上了朝中有人出麵,替石屋院中的觀音院來辦理寺院登記。當時,下官因見這座觀音院需在官府登記造冊的僧尼隻有如是尼一人,不免有些好奇,於是多問了來人幾句,因此機緣,得知了石屋院的來曆。”
“但不知王署丞提到的朝中有人,此人指的是哪一位?”楊廣聽王世充隻肯說朝中有人替觀音院辦理注冊、登記事項,而不肯說出那人的姓名、官職,心知其中必有緣故,於是便緊盯著問道。
“這......”王世充略一遲疑,還是決定據實回答,“那天來人向下官出示了上蓋有褒國公印信的親筆書信,聲稱是奉了他家主人之命,來宗玄署辦差的。下官位卑資淺,當時也未敢多問。”
“褒國公?”楊廣從沒聽說過此人,用疑惑的目光注視著王世充,希望他能說出這位褒國公姓甚名誰來。
王世充為人頗為機敏,當即便心領神會地向楊廣解說道:“王爺,褒國公宇文述昔日曾是前朝大塚宰宇文護跟前數得著的幾位親隨之一,他多半是感念當年曾受宇文護栽培之恩,才想著替宇文護的家仆來辦此事的,在人情世故上原也屬極為尋常之事。”(未完待續。)
此時,魚俱羅、鮮於羅以及一幹軍士已魚貫而出,眾星拱月似地將楊廣簇擁在了當中。
“王老爺,你不是到華州去了嗎,怎麽會在這裏遇見你?”張須陀奇怪地問王世充道。
“王爺,下官明日的確要到華州去巡視寺觀。”王世充衝著張須陀拱了拱手,單向著楊廣解說道,“今日入宮陛辭之時,正碰到何兄為波斯錦袍之事要來西市尋購孔雀金絲線,下官於是便和他結伴而來了。”
“波斯錦袍?是怎麽一回事?”楊廣聽王世充說起波斯錦袍,不由得來了興致。
“何兄,還是你來說與王爺聽吧。”
何稠本無意將這件尚未完成的事嚷嚷得盡人皆知,無奈王世充已當著楊廣的麵兒說了出來,隻得上前說道:“王爺,自從我大隋在西疆大敗吐穀渾,恢複了長安與西疆之間的商路,西疆諸邦無不對我大隋朝廷心懷仰慕,近日來紛紛派遣使節前來長安,向當今聖上貢獻方物,以求修好。昨日,更有波斯使臣奉了其國王的詔命,不遠萬裏,前來長安向皇上呈貢波斯國精製波斯錦袍一領。皇上見了這件錦袍,龍顏大悅,當日便在宮中賜宴款待波斯使臣。誰知,席間這位波斯使臣於酒後吐狂言,竟口口聲聲稱呈貢給皇上的這件波斯錦袍乃世上絕無僅有之珍品。王爺,我華夏向以出產綺羅淩錦著稱,無論是蜀錦、汴繡,還是江左所製蘇錦,都堪稱人間極品,舉世無雙。皇上聽到波斯使臣竟敢在我華夏的宮室之中誇耀彼國呈貢的錦袍為絕世之珍品,頗為不快,今日一早就將下官傳進宮中,問我能否仿製出一件與波斯錦袍相同的錦袍來,好叫目中無人的波斯使臣見識見識我華夏匠人的技藝。我當著皇上的麵兒,將那一件錦袍細細地看過一回,發現波斯錦袍除了用金線精心密縫而成外,其實也無甚出奇之處,便當即應承下了這件差使。我琢磨著如用林邑所產之孔雀金絲線來縫製錦袍,定能勝過波斯錦袍,因王兄出身西胡,與西市之胡商多有相熟之人,便邀他陪我來西市尋找孔雀金絲線,不想方才驚擾了王爺。”
楊廣隻依稀記得波斯,卻全然不知林邑在什麽地方,誤以為也當在西域,便也沒太在意,正欲打發了王、何二人,打道回府,抬腿間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遂向王世充問道:“你知道西市附近都有哪些寺院嗎?”
王世充自昨日見到楊廣之後,暗地裏便起了攀附之心,有意在張須陀麵前賣弄他對長安城中諸佛道寺觀爛熟於胸,好使張須陀帶話給楊廣,引起他對自己的關注,此時聽楊廣向他打聽起西市附近的寺院,當下便來了精神,不假思索地一連報出了七、八座寺廟道觀來。
“本王問你,可知在這附近,有一座供奉觀音的小小尼寺,看樣子尼寺左不過僅有一兩位僧尼出家修行?”楊廣想起石屋院麵對著苦水路的前院來,兩眼緊盯著王世充問道。
“王爺想問的是石屋院裏的觀音院吧,又何不知?觀音院裏在下官當差的宗玄署登記在冊的隻有一位如是僧尼,敢情如今又多出了一兩位來,這個下官倒是不知。”王世充竟然脫口說出了石屋院,令楊廣大感意外。
“你既知這座觀音院設在石屋院,想必也知道石屋院是何人修建嘍?”楊廣試探著問道。
“略知一二。請恕下官冒昧,王爺可是剛從石屋院出來,走的是甜水路吧。”王世充回答得十分篤定。
這一來,楊廣更是喜出望外,忙熱情相邀道:“兩位,能否隨本王回府詳談?”
堂堂晉王殿下相邀,身為微末吏員的王世充和何稠豈有相拒之理?
楊廣興致衝衝地帶著何、王二人回到晉王府,打發魚俱羅及一班軍士立即返回大莊嚴寺,明日辰時再在自己府上聽候差遣,便引著何稠和王世充二人進了府中正殿,連飯也顧不得吃上一口,吩咐張須陀、鮮於羅把守住殿口,不準閑雜人等來打擾自己,爾後方急不可奈地問王世充道:“王署丞,關於石屋院,你都知道哪些事,本王願聞其詳。”
王世充決然沒想到自己如此迅速地便成了晉王府中的坐上客,陪坐在楊廣下首,自然是心中早就樂開了花。眼見楊廣一門心思地急於從自己口中獲知石屋院的來曆,遂有意做出一副深思的模樣,略一沉吟,方答道:“既承王爺問起,下官不敢有一絲的隱瞞。說起這座石屋院來,下官還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得知它的詳細來曆的:下官數月前蒙皇上擢拔,初到宗玄署任署丞不久,就趕上了朝中有人出麵,替石屋院中的觀音院來辦理寺院登記。當時,下官因見這座觀音院需在官府登記造冊的僧尼隻有如是尼一人,不免有些好奇,於是多問了來人幾句,因此機緣,得知了石屋院的來曆。”
“但不知王署丞提到的朝中有人,此人指的是哪一位?”楊廣聽王世充隻肯說朝中有人替觀音院辦理注冊、登記事項,而不肯說出那人的姓名、官職,心知其中必有緣故,於是便緊盯著問道。
“這......”王世充略一遲疑,還是決定據實回答,“那天來人向下官出示了上蓋有褒國公印信的親筆書信,聲稱是奉了他家主人之命,來宗玄署辦差的。下官位卑資淺,當時也未敢多問。”
“褒國公?”楊廣從沒聽說過此人,用疑惑的目光注視著王世充,希望他能說出這位褒國公姓甚名誰來。
王世充為人頗為機敏,當即便心領神會地向楊廣解說道:“王爺,褒國公宇文述昔日曾是前朝大塚宰宇文護跟前數得著的幾位親隨之一,他多半是感念當年曾受宇文護栽培之恩,才想著替宇文護的家仆來辦此事的,在人情世故上原也屬極為尋常之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