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被楊素命人帶出了堂外,馮小惜反倒冷靜了下來,據實向楊素敘說了一遍她和李家之間的仇怨,楊素聽罷,心中不由得暗吃了一驚:
沒想到眼前這個年紀不過十一二歲,且是女扮男裝的小小店夥計居然會是大名鼎鼎的北齊馮淑妃的同胞妹妹。馮小憐雖然生前名聲不好,向有紅顏禍水之稱,甚至在不少北齊舊地百姓心目中,曾經將她視作導致北齊滅國的罪魁禍首,然而她嫁入李門後不久就被姑婆生生地逼死,卻使得人們對她寄予了更多的同情。目下,朝廷南北同時用兵,亟需在關東、河北等北齊舊地征召大量丁壯入伍,已在民間引發了強烈的抵觸情緒,最近更有身份不明之人在暗中鼓動,阻撓朝廷招募充足的兵源。倘若在這個時候,自己因馮小惜向李渾尋仇行刺,將她送至“殺人磨坊”斬首,會不會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口實呢?
楊素心裏打著盤算,轉過身問李渾道:“公子,你打算如何處置她呢?”
李渾想都沒想,抱拳答道:“既然她是在清河公治下向在下行刺,一切但憑清河公處置。”
案情很簡單,已無需再問,且受害一方的李渾當場表明態度,願將刺客馮小惜交由官府發落。楊素點了點頭,略一沉吟,朗聲向堂外吩咐道:“來人,交行刺李公子的凶徒綁了,即刻押回府中。”
他心裏明白,今晚是無法留在此處和錦娘共度良宵了,遂當即向李渾告辭,帶人押解著馮小惜舅甥二人出了“獨一處”,徑直打道回府去了。
楊素從進店到離開,前後統共隻在“獨一處”店中呆了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即迅速離去,倒使得一心想觀看楊素當場斷案的楊廣感到很失望。
待楊素走後,楊廣招手喚過一名店夥計,悄悄向他問道:“楊長史今夜在你這店中訂的是哪兩間上房?”
店夥計由於店裏出了恁大的變化,早已慌得亂了陣腳,哪兒還能想到要替楊素保守秘密,於是便將楊素來店中私晤錦娘的事吞吞吐吐地告訴了楊廣,臨了說道:“那個女的早在幾位爺進店後不久就到了,隻是方才楊長史連上房的門都沒進就走了,小的也不知她現在哪間房中。”
楊廣意外地獲知了楊素剛到東都居官不久,就在洛陽城中有了個相好的訊息,心中暗樂:怪不得這位當今的大名士要深更半夜地潛入邸店旅舍之中來偷腥,原是在防備著家裏那隻母老虎呀。
楊素帶走了馮小惜和店主人,李渾和虞孝仁、江陀子等人商議後決定,為避免帶來更多的麻煩,今晚暫在“獨一處”歇息一晚,明日天一亮就離店動身,另往它處尋個合適的住處落腳。
一行六人當中李渾因是明麵上的主家公子,單獨住了一間上房,楊廣和安若溪雖然經過了潼關那晚,已有了夫妻之實,但礙於有眾人在場,也不好提出要同居一室,便由安若溪一人住了一間,楊廣則由張須陀貼身守護,和他共居一室。
一夜無話,次日五更方過,一行人便早早地起身收拾停當,與店夥計結清了帳目,牽馬架鷹,離開了“獨一處”,繼續順著定鼎大街一路向北,瀏覽起東都洛陽城中的景象來了。
遠遠地,楊廣就望見在北麵兩街交匯處高高矗立著一座形狀古怪的建築。因這座建築表麵自上而下都被苫布嚴實地包裹著,使人瞧不出它究竟是做什麽用的。越走越近,楊廣這才注意到,這座古怪建築的四周有不下二十名手持刀槍的軍士在嚴密把守,有早起的洛陽城中百姓經過此處,都不由自主地會遠遠繞開此處,匆匆而過。
長安雖是帝都,可楊廣也從未見城內有過這樣一座奇怪的建築。於是,便攔下一名路人,向他打聽起來。
“小哥,你們是才進洛陽來的吧?這是個造孽的物件,千萬不可靠近它,否則……”那路人話說了一半,突然瞅見有把守那座建築的軍士在朝自己怒目而視,慌忙將剩下的話咽回了肚裏,神色張皇地走了。
“你們可知道,此樓建造在東都街心,到底是做何用途嗎?”楊廣心中越發感到納悶兒起來,向同行的幾人問道。
“或許是座剛剛建好的鍾鼓樓吧。”虞孝仁頭一個答道。
“什麽鍾鼓樓?這是座專門用來殺人的磨坊。”一名老者與楊廣一行擦肩而過,聽到虞孝仁這話,忍不住低聲衝幾人說道。
“敢問老伯,堂堂東都,為何要在街心搭建這麽一座殺人的磨坊呢?”楊廣驚詫地向老者打聽道。
那老者同先前那名路人一樣,隻沉著臉衝楊廣搖了搖頭,便急急忙忙地走了。
“多半是東都城內治安狀況令人擔憂,當地官府才會在街心處搭建一座殺人磨坊,用以震攝奸黨凶徒的。”李渾猜測著說道。
“公子,咱們還是繞道而行,免得招惹是非吧。”因昨晚一進東都,便在落腳的客店遇到了馮小惜行刺李渾的意外,江陀子生怕今早出門不久再招惹來是非,有意提醒李渾道。
李渾和虞孝仁、張須陀都是晉王驃騎營中人,三人護送楊廣繞道東都,微服私行,首先須保證的便是楊廣的人身安全,因此一聽江陀子這話,三人不約而同地表示了讚同,當下有意避開從那座“殺人磨坊”前經過,而是折向東北一路走了下去。
一行人在洛陽城內信馬由韁,逛了有一兩個時辰,楊廣發現,和長安相比,洛陽有幾處明顯不同的地方:
在洛陽街頭行走,提鼻嗅不到長安城中那股子無時不在的腐臭氣息,空氣格外地清新自然,決不像長安那樣,各座坊牆之外都挖有排放汙水汙物的明溝,搞得整座城池從早到晚都籠罩在一股臭氣當中。
一條洛水穿城而過,兩邊河岸上栽滿了柳樹,即便是在十月初冬季節,岸邊的柳樹光禿禿的,然而密咂咂低垂下的柳條倒映在河中,也頗為幾分靈動氣息。
特別引起楊廣關注的是,洛陽城裏的商戶、店鋪並不像長安那樣,都集中於東、西兩個市場當中,而是沿街開設,隨處可見,街道兩旁也不見建有高高的坊牆,住戶人家出了家門,抬腳便可來到大街之上。
凡此種種,使得初到東都的楊廣一見之下就喜愛上了這座據說位於“天地之中”的繁華、開放的都市。
沒想到眼前這個年紀不過十一二歲,且是女扮男裝的小小店夥計居然會是大名鼎鼎的北齊馮淑妃的同胞妹妹。馮小憐雖然生前名聲不好,向有紅顏禍水之稱,甚至在不少北齊舊地百姓心目中,曾經將她視作導致北齊滅國的罪魁禍首,然而她嫁入李門後不久就被姑婆生生地逼死,卻使得人們對她寄予了更多的同情。目下,朝廷南北同時用兵,亟需在關東、河北等北齊舊地征召大量丁壯入伍,已在民間引發了強烈的抵觸情緒,最近更有身份不明之人在暗中鼓動,阻撓朝廷招募充足的兵源。倘若在這個時候,自己因馮小惜向李渾尋仇行刺,將她送至“殺人磨坊”斬首,會不會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口實呢?
楊素心裏打著盤算,轉過身問李渾道:“公子,你打算如何處置她呢?”
李渾想都沒想,抱拳答道:“既然她是在清河公治下向在下行刺,一切但憑清河公處置。”
案情很簡單,已無需再問,且受害一方的李渾當場表明態度,願將刺客馮小惜交由官府發落。楊素點了點頭,略一沉吟,朗聲向堂外吩咐道:“來人,交行刺李公子的凶徒綁了,即刻押回府中。”
他心裏明白,今晚是無法留在此處和錦娘共度良宵了,遂當即向李渾告辭,帶人押解著馮小惜舅甥二人出了“獨一處”,徑直打道回府去了。
楊素從進店到離開,前後統共隻在“獨一處”店中呆了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即迅速離去,倒使得一心想觀看楊素當場斷案的楊廣感到很失望。
待楊素走後,楊廣招手喚過一名店夥計,悄悄向他問道:“楊長史今夜在你這店中訂的是哪兩間上房?”
店夥計由於店裏出了恁大的變化,早已慌得亂了陣腳,哪兒還能想到要替楊素保守秘密,於是便將楊素來店中私晤錦娘的事吞吞吐吐地告訴了楊廣,臨了說道:“那個女的早在幾位爺進店後不久就到了,隻是方才楊長史連上房的門都沒進就走了,小的也不知她現在哪間房中。”
楊廣意外地獲知了楊素剛到東都居官不久,就在洛陽城中有了個相好的訊息,心中暗樂:怪不得這位當今的大名士要深更半夜地潛入邸店旅舍之中來偷腥,原是在防備著家裏那隻母老虎呀。
楊素帶走了馮小惜和店主人,李渾和虞孝仁、江陀子等人商議後決定,為避免帶來更多的麻煩,今晚暫在“獨一處”歇息一晚,明日天一亮就離店動身,另往它處尋個合適的住處落腳。
一行六人當中李渾因是明麵上的主家公子,單獨住了一間上房,楊廣和安若溪雖然經過了潼關那晚,已有了夫妻之實,但礙於有眾人在場,也不好提出要同居一室,便由安若溪一人住了一間,楊廣則由張須陀貼身守護,和他共居一室。
一夜無話,次日五更方過,一行人便早早地起身收拾停當,與店夥計結清了帳目,牽馬架鷹,離開了“獨一處”,繼續順著定鼎大街一路向北,瀏覽起東都洛陽城中的景象來了。
遠遠地,楊廣就望見在北麵兩街交匯處高高矗立著一座形狀古怪的建築。因這座建築表麵自上而下都被苫布嚴實地包裹著,使人瞧不出它究竟是做什麽用的。越走越近,楊廣這才注意到,這座古怪建築的四周有不下二十名手持刀槍的軍士在嚴密把守,有早起的洛陽城中百姓經過此處,都不由自主地會遠遠繞開此處,匆匆而過。
長安雖是帝都,可楊廣也從未見城內有過這樣一座奇怪的建築。於是,便攔下一名路人,向他打聽起來。
“小哥,你們是才進洛陽來的吧?這是個造孽的物件,千萬不可靠近它,否則……”那路人話說了一半,突然瞅見有把守那座建築的軍士在朝自己怒目而視,慌忙將剩下的話咽回了肚裏,神色張皇地走了。
“你們可知道,此樓建造在東都街心,到底是做何用途嗎?”楊廣心中越發感到納悶兒起來,向同行的幾人問道。
“或許是座剛剛建好的鍾鼓樓吧。”虞孝仁頭一個答道。
“什麽鍾鼓樓?這是座專門用來殺人的磨坊。”一名老者與楊廣一行擦肩而過,聽到虞孝仁這話,忍不住低聲衝幾人說道。
“敢問老伯,堂堂東都,為何要在街心搭建這麽一座殺人的磨坊呢?”楊廣驚詫地向老者打聽道。
那老者同先前那名路人一樣,隻沉著臉衝楊廣搖了搖頭,便急急忙忙地走了。
“多半是東都城內治安狀況令人擔憂,當地官府才會在街心處搭建一座殺人磨坊,用以震攝奸黨凶徒的。”李渾猜測著說道。
“公子,咱們還是繞道而行,免得招惹是非吧。”因昨晚一進東都,便在落腳的客店遇到了馮小惜行刺李渾的意外,江陀子生怕今早出門不久再招惹來是非,有意提醒李渾道。
李渾和虞孝仁、張須陀都是晉王驃騎營中人,三人護送楊廣繞道東都,微服私行,首先須保證的便是楊廣的人身安全,因此一聽江陀子這話,三人不約而同地表示了讚同,當下有意避開從那座“殺人磨坊”前經過,而是折向東北一路走了下去。
一行人在洛陽城內信馬由韁,逛了有一兩個時辰,楊廣發現,和長安相比,洛陽有幾處明顯不同的地方:
在洛陽街頭行走,提鼻嗅不到長安城中那股子無時不在的腐臭氣息,空氣格外地清新自然,決不像長安那樣,各座坊牆之外都挖有排放汙水汙物的明溝,搞得整座城池從早到晚都籠罩在一股臭氣當中。
一條洛水穿城而過,兩邊河岸上栽滿了柳樹,即便是在十月初冬季節,岸邊的柳樹光禿禿的,然而密咂咂低垂下的柳條倒映在河中,也頗為幾分靈動氣息。
特別引起楊廣關注的是,洛陽城裏的商戶、店鋪並不像長安那樣,都集中於東、西兩個市場當中,而是沿街開設,隨處可見,街道兩旁也不見建有高高的坊牆,住戶人家出了家門,抬腳便可來到大街之上。
凡此種種,使得初到東都的楊廣一見之下就喜愛上了這座據說位於“天地之中”的繁華、開放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