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僧人連頭都沒回一下,順口答道:“你管它念的什麽經,再過兩刻鍾,待寺中派下齋飯來,吃了齋飯便可各回各家去了。”
楊廣故作驚詫地又問道:“你們算什麽和尚,隻吃飯,不念經?”
那僧人這才回頭瞟了楊廣一眼,見他不是和自己同路之人,遂不屑地伸手指了指巷子裏烏泱泱坐滿了的光頭僧尼,衝楊廣說道:“你瞧瞧,這幾千人都是每天來等寺中派下齋飯,便各回各家去的,有什麽好奇怪的?”
“聽你這話,連你在內,這巷子裏坐的幾千號人都是本地人?好端端的,你們為何要出家為僧呢?”
“你這小哥,敢情是才來並州吧?”那僧人被楊廣問得不耐煩,上下打量了他兩眼,有意刁難他道,“我站在這大日頭地裏,口幹舌燥的,哪有閑心回答你這許多問題?你要是有誠心,就自掏腰包請我到那邊酒樓上喝上兩碗,待我從頭和你細說。”
楊廣沒想到在自己管轄的地界兒還被人敲上了竹杠,既覺可氣又感到好笑,開口正欲搭言,卻聽耳邊有人低低的聲音說道:“王爺,借一步說話。”回頭瞧時,卻見李徹不知什麽時候已貼身站在了自己身後。
楊廣明白李徹是不放心自己長久擠站在人群之中,遂衝他點了點頭,跟隨他一同擠出了人群,回到了王韶、張衡身邊。
“王爺,要不要派人去寺中知會會琳大師一聲,請他來見王爺?”張衡眼見一時半會兒擠過滿街巷坐著的僧尼進入大興國寺決無可能,遂征詢楊廣的意見道。
“這些人都是每天午前來寺門外應個景兒,午後便會散去,如果王爺今日想進大興國寺,不妨由我等陪著,先在附近找個地方,用過飯後再進寺不遲。”王韶也建言道。
“不必了。差人請會琳大師到晉陽宮來,你們現在就隨本王回晉陽宮吧。”楊廣心中似乎已想出了應對之策,掉頭抬腿就走。
王韶等人跟隨楊廣回到了晉陽宮,四人草草在正殿吃過了飯,才見會琳大師滿頭大汗地趕來。
“大師,從明日起,先撤了寺**給新近入寺僧尼的齋飯吧。”楊廣也不同會琳大師寒喧,張口就向他吩咐道。
會琳和尚自知身為河北僧監,在楊廣還朝的這段時間裏,未能和行台衙署密切配合,及時製止住各地寺廟廣收僧尼的勢頭,惹得楊廣對自己不滿,忙笑著解釋道:“王爺有所不知,不止大興國寺一座寺廟,貧僧日前已向各地寺廟住持發下話去,凡向新近入寺僧尼供給之齋飯,須由各寺廟住持負責向指使自家奴仆、客戶出家的那些個世家豪右化募而得,禁止用朝廷供給各寺廟的財貨購買糧食來供給這些人。”
“哦?想不到大師也頗曉變通之法嘛!”楊廣被會琳和尚竟然也使出了孬招給逗樂了,臉上的笑容一閃即收,板起臉對會琳說道上,“僅僅采用原湯化原食的方法,尚不足以逼使這些世家豪右就範。本王今日到大興國寺門外走了一遭,臨時想出了個法子,尚須請會琳大師出麵主持實施。”
“貧僧職責所在,豈敢推辭?王爺請吩咐。”會琳和尚雙掌合什,說道。
“據張尚書向我稟報,最近兩個月來,各地寺廟中新近接納的出家僧尼大多是當地世家豪右家的奴仆、客戶,其中有沒有主家帶領奴仆、客戶一同出家的情況?”
會琳和尚認真想了想,搖了搖頭。
“那麽,大師可曾已為新近入寺修行的十幾萬僧尼辦妥了僧籍?”楊廣緊盯著會琳,又問道。
“因依朝廷令式,凡入僧籍者,朝廷同時豁免其每年向朝廷繳納的賦稅,貧僧未敢擅自做主,替這許多的人辦理僧籍,打算待向王爺稟明實情後,遵從王爺之命行事。”會琳坦然答道。
“這就好,這就好。”楊廣連連稱讚道,“我想由大師出麵,以河北僧監的名義告知這些指使其家仆、客戶出家為僧尼的世家豪右,必須按家中奴仆、客戶入寺出家人數,從其名下劃出相應的田畝捐獻給當地寺廟,作為當地寺廟供養這些僧尼的資產。凡不能按照寺廟定下的標準捐獻田產的,河北僧監概不為其辦理僧籍,不知這樣可好?”
會琳和尚尚未開口,王韶在一旁已向楊廣提出質疑道:“王爺,前朝武帝之所以滅佛,概因當時天下三分田畝,寺產占有其二,導致朝廷稅賦入不敷出之故。爾今王爺欲用此法來阻止世家豪右通過指使其家仆、客戶入寺為僧來逃避向朝廷繳納稅賦,須知所有寺產都在免交稅賦之列,豈可行乎?”
會琳和尚聞言也頻頻點頭,對王韶所說表示認同。
楊廣臨時起意,才想出了這麽個不是法子的法子來對付世家豪右,卻沒想到朝廷早有成例,對所有寺產、廟產概不征收稅賦,此時聽王韶如此一說,也不禁為之語塞,答不出話來。
張衡略一思索,即邁步向前,笑著建言道:“王仆射,會琳大師,王爺方才所說之法倒也未必行不通。朝廷雖明令不向寺產征稅,但也沒有禁止寺廟向朝廷捐助糧米呀,隻要會琳大師知會各地寺廟住持一聲,要其依照接受捐獻寺產的多少如數向朝廷捐助糧米,不就如同向朝廷繳納稅賦了嗎?況且,如依此法行事,一則可阻止世家豪右指使其家仆、客仆入寺為僧;二則即使這些世家豪右向當地寺廟捐獻出了相應田產,待到他們發現,這已和如實向朝廷申報人丁數目並無差別之時,他們多半就會想方設法地指使家仆、客戶還俗,收回先前捐出的田產了吧。”
楊廣受到張衡的鼓勵和點拔,登時來了精神,目光灼灼地看著會琳和尚,大聲說道:“就按照朝廷授予丁口官田的標準要世家豪右向寺廟捐獻田畝,如本王所料不差,僅此一項,就足以使這些世家豪右打消原有的念頭,十幾萬新近出家的僧尼十停能留下一停,已經很不錯了。”
楊廣故作驚詫地又問道:“你們算什麽和尚,隻吃飯,不念經?”
那僧人這才回頭瞟了楊廣一眼,見他不是和自己同路之人,遂不屑地伸手指了指巷子裏烏泱泱坐滿了的光頭僧尼,衝楊廣說道:“你瞧瞧,這幾千人都是每天來等寺中派下齋飯,便各回各家去的,有什麽好奇怪的?”
“聽你這話,連你在內,這巷子裏坐的幾千號人都是本地人?好端端的,你們為何要出家為僧呢?”
“你這小哥,敢情是才來並州吧?”那僧人被楊廣問得不耐煩,上下打量了他兩眼,有意刁難他道,“我站在這大日頭地裏,口幹舌燥的,哪有閑心回答你這許多問題?你要是有誠心,就自掏腰包請我到那邊酒樓上喝上兩碗,待我從頭和你細說。”
楊廣沒想到在自己管轄的地界兒還被人敲上了竹杠,既覺可氣又感到好笑,開口正欲搭言,卻聽耳邊有人低低的聲音說道:“王爺,借一步說話。”回頭瞧時,卻見李徹不知什麽時候已貼身站在了自己身後。
楊廣明白李徹是不放心自己長久擠站在人群之中,遂衝他點了點頭,跟隨他一同擠出了人群,回到了王韶、張衡身邊。
“王爺,要不要派人去寺中知會會琳大師一聲,請他來見王爺?”張衡眼見一時半會兒擠過滿街巷坐著的僧尼進入大興國寺決無可能,遂征詢楊廣的意見道。
“這些人都是每天午前來寺門外應個景兒,午後便會散去,如果王爺今日想進大興國寺,不妨由我等陪著,先在附近找個地方,用過飯後再進寺不遲。”王韶也建言道。
“不必了。差人請會琳大師到晉陽宮來,你們現在就隨本王回晉陽宮吧。”楊廣心中似乎已想出了應對之策,掉頭抬腿就走。
王韶等人跟隨楊廣回到了晉陽宮,四人草草在正殿吃過了飯,才見會琳大師滿頭大汗地趕來。
“大師,從明日起,先撤了寺**給新近入寺僧尼的齋飯吧。”楊廣也不同會琳大師寒喧,張口就向他吩咐道。
會琳和尚自知身為河北僧監,在楊廣還朝的這段時間裏,未能和行台衙署密切配合,及時製止住各地寺廟廣收僧尼的勢頭,惹得楊廣對自己不滿,忙笑著解釋道:“王爺有所不知,不止大興國寺一座寺廟,貧僧日前已向各地寺廟住持發下話去,凡向新近入寺僧尼供給之齋飯,須由各寺廟住持負責向指使自家奴仆、客戶出家的那些個世家豪右化募而得,禁止用朝廷供給各寺廟的財貨購買糧食來供給這些人。”
“哦?想不到大師也頗曉變通之法嘛!”楊廣被會琳和尚竟然也使出了孬招給逗樂了,臉上的笑容一閃即收,板起臉對會琳說道上,“僅僅采用原湯化原食的方法,尚不足以逼使這些世家豪右就範。本王今日到大興國寺門外走了一遭,臨時想出了個法子,尚須請會琳大師出麵主持實施。”
“貧僧職責所在,豈敢推辭?王爺請吩咐。”會琳和尚雙掌合什,說道。
“據張尚書向我稟報,最近兩個月來,各地寺廟中新近接納的出家僧尼大多是當地世家豪右家的奴仆、客戶,其中有沒有主家帶領奴仆、客戶一同出家的情況?”
會琳和尚認真想了想,搖了搖頭。
“那麽,大師可曾已為新近入寺修行的十幾萬僧尼辦妥了僧籍?”楊廣緊盯著會琳,又問道。
“因依朝廷令式,凡入僧籍者,朝廷同時豁免其每年向朝廷繳納的賦稅,貧僧未敢擅自做主,替這許多的人辦理僧籍,打算待向王爺稟明實情後,遵從王爺之命行事。”會琳坦然答道。
“這就好,這就好。”楊廣連連稱讚道,“我想由大師出麵,以河北僧監的名義告知這些指使其家仆、客戶出家為僧尼的世家豪右,必須按家中奴仆、客戶入寺出家人數,從其名下劃出相應的田畝捐獻給當地寺廟,作為當地寺廟供養這些僧尼的資產。凡不能按照寺廟定下的標準捐獻田產的,河北僧監概不為其辦理僧籍,不知這樣可好?”
會琳和尚尚未開口,王韶在一旁已向楊廣提出質疑道:“王爺,前朝武帝之所以滅佛,概因當時天下三分田畝,寺產占有其二,導致朝廷稅賦入不敷出之故。爾今王爺欲用此法來阻止世家豪右通過指使其家仆、客戶入寺為僧來逃避向朝廷繳納稅賦,須知所有寺產都在免交稅賦之列,豈可行乎?”
會琳和尚聞言也頻頻點頭,對王韶所說表示認同。
楊廣臨時起意,才想出了這麽個不是法子的法子來對付世家豪右,卻沒想到朝廷早有成例,對所有寺產、廟產概不征收稅賦,此時聽王韶如此一說,也不禁為之語塞,答不出話來。
張衡略一思索,即邁步向前,笑著建言道:“王仆射,會琳大師,王爺方才所說之法倒也未必行不通。朝廷雖明令不向寺產征稅,但也沒有禁止寺廟向朝廷捐助糧米呀,隻要會琳大師知會各地寺廟住持一聲,要其依照接受捐獻寺產的多少如數向朝廷捐助糧米,不就如同向朝廷繳納稅賦了嗎?況且,如依此法行事,一則可阻止世家豪右指使其家仆、客仆入寺為僧;二則即使這些世家豪右向當地寺廟捐獻出了相應田產,待到他們發現,這已和如實向朝廷申報人丁數目並無差別之時,他們多半就會想方設法地指使家仆、客戶還俗,收回先前捐出的田產了吧。”
楊廣受到張衡的鼓勵和點拔,登時來了精神,目光灼灼地看著會琳和尚,大聲說道:“就按照朝廷授予丁口官田的標準要世家豪右向寺廟捐獻田畝,如本王所料不差,僅此一項,就足以使這些世家豪右打消原有的念頭,十幾萬新近出家的僧尼十停能留下一停,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