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肅單線聯係了史阿,史阿再把這個情報跟在其他途徑獲取的情報做了對比,發現情報確實,便將匯總的情報飛鴿傳書傳遞到箕關,在箕關久候多日的呂布得到情報,便做了周密的兵力調動,隻待洛陽變故一起,西涼軍潰散之際就開始向洛陽進軍。
話說李肅,在第二天帶著劉協的天子詔,快馬加鞭奔赴函穀關。
董卓攜帶楊秀剛到函穀關第三天,對新修的函穀關還未熟悉,就傳報天子使者前來。
董卓一見是李肅,毫不客氣地問李肅到此有何詔書。
李肅便畢恭畢敬地呈上詔書,跟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世家大臣早就勾結在一起的剛滿十歲的天子劉協在詔書裏假意說道:“朕自覺年少德薄,不足以執掌社稷,相國大人年富力強,威望加於四海,比朕更適合執掌社稷,朕欲大會文武,禪位於相國,請相國速速來京,接領大寶。”
董卓大喜,但他顧忌世家大臣的意見,忙問道:“王允之意如何?”王允是世家大臣的領袖,隻要他同意天子禪位給自己,那自己的皇位就能做得踏實。
李肅陪笑道:“王司徒已經命人修築受禪台,隻等主公前來。”
董卓大喜,便命心腹將領李傕、郭汜留守函穀關,張濟、樊稠留守弘農、陝縣,董卓自帶心腹將領本家侄子董璜隨駕,即日回京,臨行前還給送行的楊秀許諾道:“我若為天子。當立你為貴妃。”楊秀知道連環計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心裏暗道董卓老賊你的死期不遠了,麵上卻裝出異常歡喜狀。
董卓從函穀關到洛陽的一路上,遇到好幾次不好的兆頭。都被李肅急中生智一一敷衍得過,董璜想要說些什麽,也被幸喜若狂的董卓無視。
董卓進了洛陽城,以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人為首的文武大臣分列兩旁,以迎天子駕迎接董卓。本來董卓前去函穀關時,因為要籠絡閻行,所以將閻行的本部人馬所有的金城人都撥給了閻行,閻行手裏也有三四千人馬。董卓不在洛陽的時候,閻行還勉強算是一個有名有實的將軍,董卓一旦回到洛陽,閻行便又隻得暫時將麾下人馬丟在兵營。自己策動烏騅馬,提著丈八蛇矛,跟在董卓車後做保鏢。
董卓意得誌滿,並不下車,任由馬車入得皇宮。董璜想帶三千飛熊軍進入皇宮,被王允以有違禮儀擋在門外,董卓以為洛陽盡在他掌握之中,不加防備。便讓董璜領那三千飛熊軍留在皇宮門外,自己隻帶了二十多個貼身侍衛進入皇宮。
董卓入了皇宮。當他剛剛到達皇宮主殿崇德殿的門口,宮門轟然關閉。董卓心裏陡然一涼,他忽然想起了當年的何進,就是這樣被十常侍殺死的,難道曆史又要重演不成。
董卓疾呼董璜來救,董璜的三千飛熊軍盡是鐵甲騎兵,對厚重的宮門和高聳的宮牆望而興歎無法攻入,而皇宮裏麵崇德殿兩側早已闖出數百人,各持兵器來殺董卓,董卓定睛一看,原來是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人的家兵。
董卓不屑地笑一笑,這次本相帶了義子閻行,憑他一人之力足以將這數百人殺得幹幹淨淨。
董卓向後大喝道:“我兒彥明何在,快來為我殺掉這些逆賊!”
閻行策馬從董卓車後衝出,厲聲大喝道:“奉詔誅殺董賊!”說著橫馬挺矛,直刺董卓,董卓趕緊躲閃,旁邊又衝出李肅揮動寶劍來刺董卓,閻行一矛走空,緊接著又是一矛,正好刺中董卓咽喉,李肅揮動寶劍,將董卓的腦袋割掉。
閻行命人大開宮門,他一手提著長矛,一手從懷裏拿出劉協給他的密詔,策馬來到三千飛熊軍陣前,厲聲大喝道:“奉詔誅殺賊臣董卓,其餘不問!”
這三千飛熊軍對董卓最是忠勇,如同忠犬之於主人,他們看到董卓的首級,心神沮喪,一時不知所措,閻行卻收起詔書,策馬衝上前,一矛便將董璜刺死。
董璜一死,三千飛熊軍群龍無首,閻行、李肅、吳璋等將領以及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人的家兵合起來將近一萬四千多兵馬,將這三千飛熊軍圍在皇宮前麵,一番劇烈的戰鬥,三千飛熊軍盡數被誅滅。
而此時的洛陽守將是董卓的弟弟董旻,閻行策馬前去董旻的軍營,董旻以為閻行還是董卓那個便宜義子,不加提防,閻行趁董旻不備,一矛將董旻刺死,一邊舉著董旻的人頭,一邊舉起天子密詔,高聲喝道:“奉詔誅殺賊臣董卓,隻除首惡,餘者不問!”
因為西涼軍的精銳人馬在之前跟呂布中央軍的戰鬥裏折損許多,董卓在這三年裏招募的多是洛陽、長安一帶的青壯男子,這些人幾乎都是被拉壯丁來到西涼軍的,他們在心底深處都十分痛恨董卓的殘暴不仁,當他們發現董卓被殺了,西涼軍大勢已去,他們都毫不猶豫地倒戈了。
那些追隨董卓多年對董卓忠心耿耿的西涼老兵見主公已死大勢已去,心灰意懶,就想拋下兵器投降。
閻行見狀,心中大喜,若是這些西涼老兵願意投降自己,那自己整合西涼軍二十餘萬眾,不怕做不得鄴城呂布那樣的豐功偉業。
閻行心中正在暗自竊喜間,隻聽到西涼老兵陣中傳來數十個聲音:“閻行乃三姓家奴,他的話怎麽聽信,大家若放下兵器,馬上就會被閻行誅殺,王允、閻行想要殺淨我們西涼人,大家難道都忘了閻行的金城兵跟我們的冤仇了嗎?”
“王允、閻行想要殺淨西涼老兵”的傳聞一下子傳遍了整個大營,這些西涼老兵在過去的三年裏,因他們的將領跟閻行素來不睦,西涼老兵跟閻行的金城兵也素有摩擦,閻行前來收編西涼老兵本就是棋差一著,更別說史阿將發展來的數十個西涼特工都安插在西涼軍中散播傳言。
三人成虎的謠言讓西涼老兵都起了魚死網破之心,紛紛舉起刀槍,迎向閻行。
閻行正要耐心解釋他與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人並沒有將西涼兵斬草除根之心,還未等他張嘴,那些倒戈的洛陽兵裏麵就有人按捺不住對西涼老兵們的仇恨,因為西涼老兵跟隨董卓來到洛陽,在洛陽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許多洛陽人都深受其害,連這些洛陽兵的妻兒老小都沒有幸免,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已經不是閻行一人能夠左右的,董卓在世時還能彈壓著這些洛陽兵不敢造次,董卓死了,這些洛陽兵秉承著有怨抱怨有仇報仇的原則,揮舞起刀槍,殺向那些西涼老兵。
一場混戰便在洛陽城內外爆發,原本防守洛陽的所有人馬都參與到這場混戰。
若是沒有史阿帶領的軍情司特工從中興風作浪,這場混戰便不會爆發,王允、閻行等人就會不費什麽力氣將西涼軍收為己有,同時因為來自北方的呂布中央軍威脅,王允不會像曆史上那樣宣布對李傕、郭汜等人斬草除根,這些能屈能伸的世家大臣甚至會為了抵禦北方呂布的威脅,跟李傕、郭汜達成一個合作協議,到時候洛陽長安更難拿下來,呂布考慮到這種情況,所以他在三年前撤離虎牢關時就埋下了許多棋子,現在到了這些棋子發揮作用的時刻,因為那些旗子的作用,洛陽城裏兩個勢力殺得難解難分。
洛陽城北數十裏外的黃河孟津渡口和平津渡口,駐紮了四千西涼軍,他們構建了許多烽火台,隻是為了防止呂布中央軍的突襲。
平常時候,若是呂布發兵來襲,兩千西涼軍便可以阻擋呂布麾下大將甘寧的黃河水師數個時辰,在幾個時辰裏,洛陽城裏便會發來數萬人馬,徹底將呂布的中央軍阻擋在黃河上,不讓中央軍登上南岸。
但現在洛陽城裏一片大亂,閻行的金城兵、洛陽兵和世家大臣的家兵們總計有四萬多人,跟三萬多西涼老兵混戰在一起,殺得難解難分,這兩千西涼軍都是西涼老兵,他們的統領聽到老主公董卓被閻行、王允等殺死,一心想為董卓報仇,也想殺入洛陽城洗劫那些世家大臣的府邸,便領了三千六百人馬殺向洛陽,留在兩個渡口和黃河沿線烽火台的隻有四百人馬。
雖然西涼軍留守在黃河南岸的隻有四百人馬,呂布也不想大張旗鼓地強攻過去,因為他剛才跟郭嘉、沮授推斷過了,那一支三千六百人馬的西涼軍剛剛離開不到兩個時辰,若是呂布這時強攻,會引逗那一支西涼軍回頭護衛,也會讓中央軍奇襲的消息傳到洛陽城,會讓現在殺得難解難分的兩邊握手言和共同對付中央軍,不利於中央軍火速奪取洛陽城。
呂布派甘寧、董襲領兩千精銳水兵,扮作普通客商,分成幾股,那兩千精銳水兵都藏匿在商船的船艙裏,在甲板上搖櫓、揚帆的船工一律穿上白色的水手製服,從箕關順流而下,靠向兩個渡口。
黃河南岸烽火台上西涼守軍盤問時,甘寧命人答道:“我等皆是並州客商,因黃河風大浪急,特來到此一避。”便將所帶財物賄賂守衛烽火台的西涼兵。
那些西涼兵見來者都笑容可掬又送了財物,拿人手軟,便聽任那二十多艘商船停靠在黃河南岸。(未完待續。。)
話說李肅,在第二天帶著劉協的天子詔,快馬加鞭奔赴函穀關。
董卓攜帶楊秀剛到函穀關第三天,對新修的函穀關還未熟悉,就傳報天子使者前來。
董卓一見是李肅,毫不客氣地問李肅到此有何詔書。
李肅便畢恭畢敬地呈上詔書,跟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世家大臣早就勾結在一起的剛滿十歲的天子劉協在詔書裏假意說道:“朕自覺年少德薄,不足以執掌社稷,相國大人年富力強,威望加於四海,比朕更適合執掌社稷,朕欲大會文武,禪位於相國,請相國速速來京,接領大寶。”
董卓大喜,但他顧忌世家大臣的意見,忙問道:“王允之意如何?”王允是世家大臣的領袖,隻要他同意天子禪位給自己,那自己的皇位就能做得踏實。
李肅陪笑道:“王司徒已經命人修築受禪台,隻等主公前來。”
董卓大喜,便命心腹將領李傕、郭汜留守函穀關,張濟、樊稠留守弘農、陝縣,董卓自帶心腹將領本家侄子董璜隨駕,即日回京,臨行前還給送行的楊秀許諾道:“我若為天子。當立你為貴妃。”楊秀知道連環計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心裏暗道董卓老賊你的死期不遠了,麵上卻裝出異常歡喜狀。
董卓從函穀關到洛陽的一路上,遇到好幾次不好的兆頭。都被李肅急中生智一一敷衍得過,董璜想要說些什麽,也被幸喜若狂的董卓無視。
董卓進了洛陽城,以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人為首的文武大臣分列兩旁,以迎天子駕迎接董卓。本來董卓前去函穀關時,因為要籠絡閻行,所以將閻行的本部人馬所有的金城人都撥給了閻行,閻行手裏也有三四千人馬。董卓不在洛陽的時候,閻行還勉強算是一個有名有實的將軍,董卓一旦回到洛陽,閻行便又隻得暫時將麾下人馬丟在兵營。自己策動烏騅馬,提著丈八蛇矛,跟在董卓車後做保鏢。
董卓意得誌滿,並不下車,任由馬車入得皇宮。董璜想帶三千飛熊軍進入皇宮,被王允以有違禮儀擋在門外,董卓以為洛陽盡在他掌握之中,不加防備。便讓董璜領那三千飛熊軍留在皇宮門外,自己隻帶了二十多個貼身侍衛進入皇宮。
董卓入了皇宮。當他剛剛到達皇宮主殿崇德殿的門口,宮門轟然關閉。董卓心裏陡然一涼,他忽然想起了當年的何進,就是這樣被十常侍殺死的,難道曆史又要重演不成。
董卓疾呼董璜來救,董璜的三千飛熊軍盡是鐵甲騎兵,對厚重的宮門和高聳的宮牆望而興歎無法攻入,而皇宮裏麵崇德殿兩側早已闖出數百人,各持兵器來殺董卓,董卓定睛一看,原來是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人的家兵。
董卓不屑地笑一笑,這次本相帶了義子閻行,憑他一人之力足以將這數百人殺得幹幹淨淨。
董卓向後大喝道:“我兒彥明何在,快來為我殺掉這些逆賊!”
閻行策馬從董卓車後衝出,厲聲大喝道:“奉詔誅殺董賊!”說著橫馬挺矛,直刺董卓,董卓趕緊躲閃,旁邊又衝出李肅揮動寶劍來刺董卓,閻行一矛走空,緊接著又是一矛,正好刺中董卓咽喉,李肅揮動寶劍,將董卓的腦袋割掉。
閻行命人大開宮門,他一手提著長矛,一手從懷裏拿出劉協給他的密詔,策馬來到三千飛熊軍陣前,厲聲大喝道:“奉詔誅殺賊臣董卓,其餘不問!”
這三千飛熊軍對董卓最是忠勇,如同忠犬之於主人,他們看到董卓的首級,心神沮喪,一時不知所措,閻行卻收起詔書,策馬衝上前,一矛便將董璜刺死。
董璜一死,三千飛熊軍群龍無首,閻行、李肅、吳璋等將領以及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人的家兵合起來將近一萬四千多兵馬,將這三千飛熊軍圍在皇宮前麵,一番劇烈的戰鬥,三千飛熊軍盡數被誅滅。
而此時的洛陽守將是董卓的弟弟董旻,閻行策馬前去董旻的軍營,董旻以為閻行還是董卓那個便宜義子,不加提防,閻行趁董旻不備,一矛將董旻刺死,一邊舉著董旻的人頭,一邊舉起天子密詔,高聲喝道:“奉詔誅殺賊臣董卓,隻除首惡,餘者不問!”
因為西涼軍的精銳人馬在之前跟呂布中央軍的戰鬥裏折損許多,董卓在這三年裏招募的多是洛陽、長安一帶的青壯男子,這些人幾乎都是被拉壯丁來到西涼軍的,他們在心底深處都十分痛恨董卓的殘暴不仁,當他們發現董卓被殺了,西涼軍大勢已去,他們都毫不猶豫地倒戈了。
那些追隨董卓多年對董卓忠心耿耿的西涼老兵見主公已死大勢已去,心灰意懶,就想拋下兵器投降。
閻行見狀,心中大喜,若是這些西涼老兵願意投降自己,那自己整合西涼軍二十餘萬眾,不怕做不得鄴城呂布那樣的豐功偉業。
閻行心中正在暗自竊喜間,隻聽到西涼老兵陣中傳來數十個聲音:“閻行乃三姓家奴,他的話怎麽聽信,大家若放下兵器,馬上就會被閻行誅殺,王允、閻行想要殺淨我們西涼人,大家難道都忘了閻行的金城兵跟我們的冤仇了嗎?”
“王允、閻行想要殺淨西涼老兵”的傳聞一下子傳遍了整個大營,這些西涼老兵在過去的三年裏,因他們的將領跟閻行素來不睦,西涼老兵跟閻行的金城兵也素有摩擦,閻行前來收編西涼老兵本就是棋差一著,更別說史阿將發展來的數十個西涼特工都安插在西涼軍中散播傳言。
三人成虎的謠言讓西涼老兵都起了魚死網破之心,紛紛舉起刀槍,迎向閻行。
閻行正要耐心解釋他與王允、楊瓚、士孫瑞等人並沒有將西涼兵斬草除根之心,還未等他張嘴,那些倒戈的洛陽兵裏麵就有人按捺不住對西涼老兵們的仇恨,因為西涼老兵跟隨董卓來到洛陽,在洛陽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許多洛陽人都深受其害,連這些洛陽兵的妻兒老小都沒有幸免,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已經不是閻行一人能夠左右的,董卓在世時還能彈壓著這些洛陽兵不敢造次,董卓死了,這些洛陽兵秉承著有怨抱怨有仇報仇的原則,揮舞起刀槍,殺向那些西涼老兵。
一場混戰便在洛陽城內外爆發,原本防守洛陽的所有人馬都參與到這場混戰。
若是沒有史阿帶領的軍情司特工從中興風作浪,這場混戰便不會爆發,王允、閻行等人就會不費什麽力氣將西涼軍收為己有,同時因為來自北方的呂布中央軍威脅,王允不會像曆史上那樣宣布對李傕、郭汜等人斬草除根,這些能屈能伸的世家大臣甚至會為了抵禦北方呂布的威脅,跟李傕、郭汜達成一個合作協議,到時候洛陽長安更難拿下來,呂布考慮到這種情況,所以他在三年前撤離虎牢關時就埋下了許多棋子,現在到了這些棋子發揮作用的時刻,因為那些旗子的作用,洛陽城裏兩個勢力殺得難解難分。
洛陽城北數十裏外的黃河孟津渡口和平津渡口,駐紮了四千西涼軍,他們構建了許多烽火台,隻是為了防止呂布中央軍的突襲。
平常時候,若是呂布發兵來襲,兩千西涼軍便可以阻擋呂布麾下大將甘寧的黃河水師數個時辰,在幾個時辰裏,洛陽城裏便會發來數萬人馬,徹底將呂布的中央軍阻擋在黃河上,不讓中央軍登上南岸。
但現在洛陽城裏一片大亂,閻行的金城兵、洛陽兵和世家大臣的家兵們總計有四萬多人,跟三萬多西涼老兵混戰在一起,殺得難解難分,這兩千西涼軍都是西涼老兵,他們的統領聽到老主公董卓被閻行、王允等殺死,一心想為董卓報仇,也想殺入洛陽城洗劫那些世家大臣的府邸,便領了三千六百人馬殺向洛陽,留在兩個渡口和黃河沿線烽火台的隻有四百人馬。
雖然西涼軍留守在黃河南岸的隻有四百人馬,呂布也不想大張旗鼓地強攻過去,因為他剛才跟郭嘉、沮授推斷過了,那一支三千六百人馬的西涼軍剛剛離開不到兩個時辰,若是呂布這時強攻,會引逗那一支西涼軍回頭護衛,也會讓中央軍奇襲的消息傳到洛陽城,會讓現在殺得難解難分的兩邊握手言和共同對付中央軍,不利於中央軍火速奪取洛陽城。
呂布派甘寧、董襲領兩千精銳水兵,扮作普通客商,分成幾股,那兩千精銳水兵都藏匿在商船的船艙裏,在甲板上搖櫓、揚帆的船工一律穿上白色的水手製服,從箕關順流而下,靠向兩個渡口。
黃河南岸烽火台上西涼守軍盤問時,甘寧命人答道:“我等皆是並州客商,因黃河風大浪急,特來到此一避。”便將所帶財物賄賂守衛烽火台的西涼兵。
那些西涼兵見來者都笑容可掬又送了財物,拿人手軟,便聽任那二十多艘商船停靠在黃河南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