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昭夏國並無男女必須分桌而食的規矩,祭灶過後,樓家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席間,老夫人又想到了遠在外地的小兒子,施施然將手中銀箸放下。
樓思玥就坐在老夫人旁邊,剛吃下丫鬟給布的菜,就看見祖母的動作,忙問她是怎麽了。
昨晚老夫人看信的時候,她並不在身旁,舒氏也沒有和她講,因此不小心提起了不開的一壺,引得老夫人忳忳道:“好好的一家人,偏偏缺了你二叔……”
樓思玥還想問二叔為什麽不回來,就看見了姐姐對她使眼色,忙懂事地閉上嘴巴,聽著其他人七嘴八舌地勸慰老夫人。
被子孫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了半晌,老夫人麵子上也有些臊得慌,道:“我也不是刻薄古板之人,何嚐不曾體諒他們,隻是每年都能見到的人,今年卻不在跟前,我這心中沒什麽著落罷了。”
眾人也都知道老夫人是抹不開麵子在嘴硬,便不再勸。武安伯仁孝,不忍心瞧著老母親這般感慨,便道:“兒聽說朝廷預備在地方遴選幾位政績出眾的官員調進京都,過幾日兒便去拜訪丞相,看二弟是否有機會回京。”
話音未落,老夫人的眼睛便亮了起來,卻強壓下這份激動,道:“朝廷吏製嚴明,你略一打聽便算了,萬不得行賄。”
武安伯頷首應了,老夫人這才重新拿起筷子,臉上喜不自勝,抬眼看見坐在對麵的大孫子,也有心情打趣了,道:“文翰,給你嶽家的年禮可都備好了?”
樓宇恒向來溫潤淡然,此時卻難得地微紅了耳根,“皆已備好,祖母放心。”
舒氏也笑道:“年後便成親了,還有什麽可羞的?”
樓宇恒局促地抿唇笑笑,老太太咳了一聲,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隻求別像你二叔,娶了媳婦忘了娘。”
看她還是對二兒媳的事情耿耿於懷,眾人也不搭腔了。
·
民間自古便有“二十四,寫大字”的習俗,這一日,人們便會揮毫潑墨,寫下迎接新春的楹聯。
臘月二十四,蕭盞登門,除去豐厚的年禮之外,還有一張定國公手書的一張“福”字。
前一天他收到樓挽裳的回信,說她從小年到正月十五都會住在武安伯府,於是他便直接來了這邊。
比起武安伯府,他還是更願意去東郊別業,畢竟人少,不必應付。若依他原先的性子,瞧誰不順眼便找茬嗆聲,可這府上處處都是婉姐姐的親人,他不忍教她為難。因此,在老夫人教一個女娃娃喚他“哥哥”時,他強忍著不適,淡淡應了一聲。
幸好這女娃懂得瞧人眼色,見他興趣缺缺便沒再上前,而是緊緊拽著樓挽裳的衣袖。
老夫人見此,便道:“你們年輕人去頑罷,甭管我們了。”
蕭盞長舒一口氣,拉著樓挽裳去書房,邊走邊道:“古人雲:禮尚往來,我給姐姐帶了一張福字,姐姐也要回禮才是!”
他有些心急,步子邁得大了些,樓挽裳又要顧著年幼的妹妹,便道:“你慢些,阿玥跟不上。”
樓思玥打心眼兒裏害怕這個莫名其妙出現的義兄,一見他瞪了過來,連忙鬆開握著姐姐衣袖的小手,改去牽三哥的手,整個人黏在他身上,乖乖道:“你們去吧,我要和三哥哥去捉雀兒。”
蕭盞這才滿意地收回目光,繼續和樓挽裳談論,“我不要姐姐的刺繡,怪累眼的,這回隻求姐姐一聯墨寶,好貼在臥房時常觀摩。”
樓挽裳看著堂弟將胞妹領走,這才將注意力又重新放在蕭盞身上,自然沒有聽清他的話,“你說什麽?”
蕭盞沒有半分不耐,又重複了一遍。
貼在臥房?總覺得略顯奇怪。
樓挽裳擺了擺手,“國公爺乃書法大家,千金難求一字,寒舍沾了你的光才得國公爺賜福,你竟要換我這上不得台麵的字,可別讓我現眼了。”
蕭盞不依:“我臨摹了姐姐的字體,莫非姐姐也是在影射我的字難看不成?”
說來說去,還是被這小混球給繞進去了,樓挽裳揉了揉額角,道:“寫也成,但不能貼於臥房之中,我給你寫一聯書房的對子,你要是不要?”
“要!”蕭盞生怕拒絕之後連書房的對聯都討不到,便急急答應,並不知他的婉姐姐正在心裏偷偷笑他。
語蓉研好了墨,樓挽裳思索片刻,提筆寫下兩句前人的詩,盡量將字寫得大氣些。
蕭盞等不及墨幹便接了過來,讀道:“風前始覺蒼鬆勁,雪後方知翠柏貞——姐姐這字與平日不同,卻也好看得緊!”
樓挽裳笑道:“寫下這個可不是為了教你誇我的,而是望你時時勉勵自己,切不可貪玩荒了學業。”
蕭盞訕訕然,抿起嘴角笑道:“姐姐放心,我已不似從前那般頑劣不堪,再不會對西賓不敬。”
沒識得樓挽裳之前,他不肯讀聖賢之書,整日與紈絝子弟花天酒地,先後氣走了三位西席先生,將定國公的老臉都丟盡了。被祖父數落甚至鞭打都沒扳過來他這無禮的行徑,乃至後來無人肯買定國公的人情,都不願意上門授課。
定國公是一介武夫,雖在書法上頗有造詣,但在學問上卻不及當世文人大儒,教導子弟還是不行。但他被人接二連三地拂了麵子,心裏自是憤憤不平,隻得恨鐵不成鋼地收拾蕭盞,卻將他逼得更不屑用功。
如今他在樓挽裳的熏陶下漸通義理,再不肯做一個胸無點墨之人。
樓挽裳知他秉性,斷不會在她麵前做些陽奉陰違之事,既然答應了她,便會竭力完成,因而欣慰地笑了起來,將一個包袱遞給了他。
這場景似曾相識,蕭盞想起上次自己過生辰便是這樣得到了禮物,雙手捧著它道:“姐姐又要送我什麽好東西?”
樓挽裳親手打開包袱,將裏麵一個枕頭樣式的東西拿了起來。
“姐姐送我一個軟布枕頭?”他驚奇地問道。
樓挽裳搖搖頭,“非也,你瞧……”她將軟枕兩側拳頭大的口子翻給他看,示意他將手伸進去,道:“裏麵用的水貂絨,很是暖和。”
蕭盞將兩隻手都抄在裏麵,樂嗬嗬道:“這是暖手的玩意兒?姐姐是如何想出來的?”
“聽芙說北地嚴寒,窮人家用不起銀炭手爐,便塞上棉花縫這麽一個暖手枕。”她看著他道,“我見你常常將手縮進袖中,卻不願用暖爐,想著許是怕麻煩,便想起這麽個法子。這東西可比手爐輕多了,你莫再嫌它。”
“怎會?姐姐便是送我一塊補天的大石頭教我帶著,我也寶貝似的天天揣懷裏!”
武安伯府送到國公府的年禮自有樓挽裳的父兄操心,她隻管將自己的心意給了蕭盞便可,又陪著他說了會兒閑話。
前廳傳飯,因有外男在,武安伯想著再與女眷同桌未免不妥,便邀侯爺入男席。蕭盞剛從樓挽裳這兒得了個可心兒的禮物,非要圍著她打轉兒,“年前怕是隻能見姐姐這一麵了,年後大小宴席不斷,更是沒空兒同姐姐敘話了。”
他說得可憐巴巴,樓挽裳和夫人舒氏有些心軟,老夫人環顧一周,見樓思玥還沒到,也起了旁的心思,便道:“罷了,侯爺是你們夫妻義子,都是一家人,先坐吧。”
丫鬟婆子又忙著將兩桌吃食並做一桌。
這時老夫人身邊的大丫鬟轉進來道:“三少爺和三小姐到了。”
簾子被掀起,樓思玥提著下裙跑進來,興高采烈道:“我捉到雀兒了!”見眾人皆已落座,眼中的興奮立時被局促取代,紅了臉道:“阿玥無狀,來遲了。”
後麵的樓宇堯快步趕上來,將手中的鳥籠遞給小丫鬟,也忙告罪。
老夫人向來疼這一雙孩子,佯裝生氣地斥了兩句便讓他們坐下了。
往常隻要有姐姐在,樓思玥必是要黏著她的,這回卻看到姐姐身邊坐著那個黑臉義兄,想也不想地蹭到了母親身邊。
老夫人還想著讓她和蕭盞多湊一湊,在席間試過幾次,見二人都不想多理對方,便暫時歇下了這個心思。
蕭盞臨走之時,順手摘走了樓挽裳佩在腰上的香囊,笑道:“看來姐姐真是喜歡那盒香膏,如今連香囊的味兒都同它一樣。”
樓挽裳伸手向他討還,解釋道:“隻是怕味道太雜罷了。”
他自是不肯還的,瑩白修長的手指捏著小巧的繡囊,置於鼻下輕輕嗅著,道:“我自知無法與姐姐一同守歲,有這味道籠著,如同姐姐在身邊一樣。”
因昭夏國並無男女必須分桌而食的規矩,祭灶過後,樓家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席間,老夫人又想到了遠在外地的小兒子,施施然將手中銀箸放下。
樓思玥就坐在老夫人旁邊,剛吃下丫鬟給布的菜,就看見祖母的動作,忙問她是怎麽了。
昨晚老夫人看信的時候,她並不在身旁,舒氏也沒有和她講,因此不小心提起了不開的一壺,引得老夫人忳忳道:“好好的一家人,偏偏缺了你二叔……”
樓思玥還想問二叔為什麽不回來,就看見了姐姐對她使眼色,忙懂事地閉上嘴巴,聽著其他人七嘴八舌地勸慰老夫人。
被子孫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了半晌,老夫人麵子上也有些臊得慌,道:“我也不是刻薄古板之人,何嚐不曾體諒他們,隻是每年都能見到的人,今年卻不在跟前,我這心中沒什麽著落罷了。”
眾人也都知道老夫人是抹不開麵子在嘴硬,便不再勸。武安伯仁孝,不忍心瞧著老母親這般感慨,便道:“兒聽說朝廷預備在地方遴選幾位政績出眾的官員調進京都,過幾日兒便去拜訪丞相,看二弟是否有機會回京。”
話音未落,老夫人的眼睛便亮了起來,卻強壓下這份激動,道:“朝廷吏製嚴明,你略一打聽便算了,萬不得行賄。”
武安伯頷首應了,老夫人這才重新拿起筷子,臉上喜不自勝,抬眼看見坐在對麵的大孫子,也有心情打趣了,道:“文翰,給你嶽家的年禮可都備好了?”
樓宇恒向來溫潤淡然,此時卻難得地微紅了耳根,“皆已備好,祖母放心。”
舒氏也笑道:“年後便成親了,還有什麽可羞的?”
樓宇恒局促地抿唇笑笑,老太太咳了一聲,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隻求別像你二叔,娶了媳婦忘了娘。”
看她還是對二兒媳的事情耿耿於懷,眾人也不搭腔了。
·
民間自古便有“二十四,寫大字”的習俗,這一日,人們便會揮毫潑墨,寫下迎接新春的楹聯。
臘月二十四,蕭盞登門,除去豐厚的年禮之外,還有一張定國公手書的一張“福”字。
前一天他收到樓挽裳的回信,說她從小年到正月十五都會住在武安伯府,於是他便直接來了這邊。
比起武安伯府,他還是更願意去東郊別業,畢竟人少,不必應付。若依他原先的性子,瞧誰不順眼便找茬嗆聲,可這府上處處都是婉姐姐的親人,他不忍教她為難。因此,在老夫人教一個女娃娃喚他“哥哥”時,他強忍著不適,淡淡應了一聲。
幸好這女娃懂得瞧人眼色,見他興趣缺缺便沒再上前,而是緊緊拽著樓挽裳的衣袖。
老夫人見此,便道:“你們年輕人去頑罷,甭管我們了。”
蕭盞長舒一口氣,拉著樓挽裳去書房,邊走邊道:“古人雲:禮尚往來,我給姐姐帶了一張福字,姐姐也要回禮才是!”
他有些心急,步子邁得大了些,樓挽裳又要顧著年幼的妹妹,便道:“你慢些,阿玥跟不上。”
樓思玥打心眼兒裏害怕這個莫名其妙出現的義兄,一見他瞪了過來,連忙鬆開握著姐姐衣袖的小手,改去牽三哥的手,整個人黏在他身上,乖乖道:“你們去吧,我要和三哥哥去捉雀兒。”
蕭盞這才滿意地收回目光,繼續和樓挽裳談論,“我不要姐姐的刺繡,怪累眼的,這回隻求姐姐一聯墨寶,好貼在臥房時常觀摩。”
樓挽裳看著堂弟將胞妹領走,這才將注意力又重新放在蕭盞身上,自然沒有聽清他的話,“你說什麽?”
蕭盞沒有半分不耐,又重複了一遍。
貼在臥房?總覺得略顯奇怪。
樓挽裳擺了擺手,“國公爺乃書法大家,千金難求一字,寒舍沾了你的光才得國公爺賜福,你竟要換我這上不得台麵的字,可別讓我現眼了。”
蕭盞不依:“我臨摹了姐姐的字體,莫非姐姐也是在影射我的字難看不成?”
說來說去,還是被這小混球給繞進去了,樓挽裳揉了揉額角,道:“寫也成,但不能貼於臥房之中,我給你寫一聯書房的對子,你要是不要?”
“要!”蕭盞生怕拒絕之後連書房的對聯都討不到,便急急答應,並不知他的婉姐姐正在心裏偷偷笑他。
語蓉研好了墨,樓挽裳思索片刻,提筆寫下兩句前人的詩,盡量將字寫得大氣些。
蕭盞等不及墨幹便接了過來,讀道:“風前始覺蒼鬆勁,雪後方知翠柏貞——姐姐這字與平日不同,卻也好看得緊!”
樓挽裳笑道:“寫下這個可不是為了教你誇我的,而是望你時時勉勵自己,切不可貪玩荒了學業。”
蕭盞訕訕然,抿起嘴角笑道:“姐姐放心,我已不似從前那般頑劣不堪,再不會對西賓不敬。”
沒識得樓挽裳之前,他不肯讀聖賢之書,整日與紈絝子弟花天酒地,先後氣走了三位西席先生,將定國公的老臉都丟盡了。被祖父數落甚至鞭打都沒扳過來他這無禮的行徑,乃至後來無人肯買定國公的人情,都不願意上門授課。
定國公是一介武夫,雖在書法上頗有造詣,但在學問上卻不及當世文人大儒,教導子弟還是不行。但他被人接二連三地拂了麵子,心裏自是憤憤不平,隻得恨鐵不成鋼地收拾蕭盞,卻將他逼得更不屑用功。
如今他在樓挽裳的熏陶下漸通義理,再不肯做一個胸無點墨之人。
樓挽裳知他秉性,斷不會在她麵前做些陽奉陰違之事,既然答應了她,便會竭力完成,因而欣慰地笑了起來,將一個包袱遞給了他。
這場景似曾相識,蕭盞想起上次自己過生辰便是這樣得到了禮物,雙手捧著它道:“姐姐又要送我什麽好東西?”
樓挽裳親手打開包袱,將裏麵一個枕頭樣式的東西拿了起來。
“姐姐送我一個軟布枕頭?”他驚奇地問道。
樓挽裳搖搖頭,“非也,你瞧……”她將軟枕兩側拳頭大的口子翻給他看,示意他將手伸進去,道:“裏麵用的水貂絨,很是暖和。”
蕭盞將兩隻手都抄在裏麵,樂嗬嗬道:“這是暖手的玩意兒?姐姐是如何想出來的?”
“聽芙說北地嚴寒,窮人家用不起銀炭手爐,便塞上棉花縫這麽一個暖手枕。”她看著他道,“我見你常常將手縮進袖中,卻不願用暖爐,想著許是怕麻煩,便想起這麽個法子。這東西可比手爐輕多了,你莫再嫌它。”
“怎會?姐姐便是送我一塊補天的大石頭教我帶著,我也寶貝似的天天揣懷裏!”
武安伯府送到國公府的年禮自有樓挽裳的父兄操心,她隻管將自己的心意給了蕭盞便可,又陪著他說了會兒閑話。
前廳傳飯,因有外男在,武安伯想著再與女眷同桌未免不妥,便邀侯爺入男席。蕭盞剛從樓挽裳這兒得了個可心兒的禮物,非要圍著她打轉兒,“年前怕是隻能見姐姐這一麵了,年後大小宴席不斷,更是沒空兒同姐姐敘話了。”
他說得可憐巴巴,樓挽裳和夫人舒氏有些心軟,老夫人環顧一周,見樓思玥還沒到,也起了旁的心思,便道:“罷了,侯爺是你們夫妻義子,都是一家人,先坐吧。”
丫鬟婆子又忙著將兩桌吃食並做一桌。
這時老夫人身邊的大丫鬟轉進來道:“三少爺和三小姐到了。”
簾子被掀起,樓思玥提著下裙跑進來,興高采烈道:“我捉到雀兒了!”見眾人皆已落座,眼中的興奮立時被局促取代,紅了臉道:“阿玥無狀,來遲了。”
後麵的樓宇堯快步趕上來,將手中的鳥籠遞給小丫鬟,也忙告罪。
老夫人向來疼這一雙孩子,佯裝生氣地斥了兩句便讓他們坐下了。
往常隻要有姐姐在,樓思玥必是要黏著她的,這回卻看到姐姐身邊坐著那個黑臉義兄,想也不想地蹭到了母親身邊。
老夫人還想著讓她和蕭盞多湊一湊,在席間試過幾次,見二人都不想多理對方,便暫時歇下了這個心思。
蕭盞臨走之時,順手摘走了樓挽裳佩在腰上的香囊,笑道:“看來姐姐真是喜歡那盒香膏,如今連香囊的味兒都同它一樣。”
樓挽裳伸手向他討還,解釋道:“隻是怕味道太雜罷了。”
他自是不肯還的,瑩白修長的手指捏著小巧的繡囊,置於鼻下輕輕嗅著,道:“我自知無法與姐姐一同守歲,有這味道籠著,如同姐姐在身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