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島國,數百年來都是倭國宗氏封地。
現任家督宗義智與其說是一位國主大名,不如說是一個代表倭國本土與朝鮮進行商貿合作的商人。
商人主政一地,雖然稍有錢財,但在軍事上卻是孱弱無比。
甚至就連宗義智這會都不在島上,麵對大明的火銃大炮,宗家其餘族人也拿不出什麽對應策略。
想要依城而守,偏偏此刻冬季剛過,雨季還沒降臨。大明虎蹲炮隻要來上七八次攻勢,就能把城牆給轟出一段段的缺口。
聽著城外的大炮響動,沒等虎蹲炮發出第三輪炮擊,宗氏族人就受不了這種壓力,對大明將士舉起了白旗。
投降!
相比武士階層,商人往往更重實利。既然打不過,投降自然沒什麽好說的。更何況對方是大明將士,能把倭國遠征軍打的屁滾尿流,投降大明也不是一件壞事。
作為最靠近朝鮮的倭人,宗家可是知道宇喜多秀家所指揮的遠征軍,在麵對大明兵馬後,簡直是一敗塗地,更清楚不久前就連倭國海軍也是連續吃了幾次大虧。
這麽打下去,倭國肯定是要降的。
自己先降一步,也沒什麽不妥。
“你們這裏,現在誰說的算?”
宗氏既降,陳璘當仁不讓的住進了宗家的地盤,同時把宗家主事族人都叫了來,目光一一掃過這些倭人。
“大人,對馬依舊是藩主說的算,具體事宜都是藩主傳信給我,我來辦事罷了。”
“嗯,那你現在給我聽好了,既已歸順大明,你們就要聽從本總兵號令,現在有兩件事要你們去做。”
看了眼接話倭人,陳璘點頭道:“第一,焚毀對馬島所有大小船隻,包括那些尚未征用的村民漁船;第二,戰爭時期,我雖不濫殺,但也不會仁慈,我會另建一營供你們居住,吃喝也都照常供應,但你們必須乖乖聽話,明白老夫的意思嗎?”
“明白,明白。”
身為商人子弟,宗家人哪會看不出來眼前老頭有什麽主意。
不就是搶占他們的財產嗎?
現在身家性命都攥在大明將士手裏,財產自然也就保不住。
不過身為宗家族人,他們也明白另一個道理,隻要他們還活著,等戰爭結束還能繼續留在對馬島,那些損失的錢財遲早能賺回來。
至於眼下,自然是保命要緊。
………
“陳璘這老貨,果然是本性難移。”
雖然大明拿下對馬島並沒有副本公告,但莫小白還是在一日後,接到了跨海而來的鴻雁傳書。
傳書中簡單講述了水師拿下對馬島的經過和接下來的部署,同時四三二一也把陳璘老頭大撈一筆橫財的事說了出來。
“想想就來氣,為了打贏這場仗,我前前後後投了幾千金進去,現在本錢都沒回,倒是其他人搶錢搶的開心。”
莫小白將傳書拍在案桌上撇嘴開口,旁邊一縷晨曦搖頭道:“誰讓你是提督,又想漂漂亮亮的打贏這場戰爭。你背負的越多,付出也會越多,何況你的收獲可不是人能比。”
“我想如果給陳璘一個當上提督的機會,他肯定會心甘情願放棄那些搜刮來的錢財。而若換做玩家,他們肯定也願意用一些戰場繳獲錢財物資,換你拿到的那種高額功勳。”
聽著一縷晨曦這麽說,莫小白吐了口氣:“算了,不去想這些有的沒的,第二批物資運過來了嗎?”
“還沒,最近江河解凍,但行船卻有不便,耽擱了一些時間。”
一縷晨曦解釋了一句,說道:“不過你前期準備工作做的很好,補給晚了兩三天並無大礙。”
“從平安道運送補給都這麽慢,如果我不提前布置,現在幹等鎮江堡運送糧食、物資,沒有一個月肯定過不來,我還怎麽打仗。”莫小白帶著幾分理所當然回應道。
“等後勤補充完畢,下一步就是釜山了?”
“嗬嗬~不著急,攻略釜山之前,不妨先見見這個時代,朝鮮唯一的戰將。”
“李舜臣?你去哪見他?”
“當然是等大軍南下後,他來見我了,你不會以為我會親自跑去慶尚道找他吧?”
聽到莫小白反問,一縷晨曦眨了眨眼:“我以為你會迫不及待的,去挖朝鮮人牆角。”
“挖他?沒興趣。”
莫小白搖了搖頭,自己手下有劉仁軌、周瑜二人主持大夢鎮水師事務,何須一個朝鮮老頭來摻和一腳。
沒興趣挖人,但既然來了,見一見總是要的。
李舜臣可是被朝韓兩大國區玩家吹上了天,莫小白當然想看看這老頭究竟什麽樣。
一周後,莫小白率大軍從漢城出發。
過竹山,赴尚州,越大丘、密陽,最終領軍駐紮在東萊城。
就在莫小白到達東萊的第二天,指揮朝鮮水師封鎖南部海域的李舜臣,也策馬來到了城內。
初次見麵,看到李舜臣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位朝鮮老將並不似想象中那麽老態。
年近五十,但看上去卻像四十不到的壯年。
“李將軍,久聞大名了。”雖然莫小白在麵對朝鮮其餘朝臣時都沒什麽好臉色,但對李舜臣卻是給足了尊敬。
這位誓死護衛國度海權的良將,值得他予以尊重。
“末將,見過天朝提督。”李舜臣不卑不亢的抱拳回應,眼珠子同樣在大量莫小白。
如此年輕的大明提督,能率領部下屢敗倭國,當真是天縱之才。
朝鮮就從未出現過這等卓絕人物!
“李將軍智勇雙全、孤軍奮戰,我在鎮江堡時就聽說了你的事跡。”
莫小白笑著點頭,示意李舜臣入座:“你的戰績我很佩服,但今天找你來,不光是為了看看你這位朝鮮大將,還有件事想聽聽你的意見。”
“大人請講。”
“如今倭人遠征軍已是一敗塗地,所料不差的話,他們應該正急於撤回本國。但海上有你的封鎖,加之我大明軍隊已經拿下對馬島,你覺得他們還有撤退的可能嗎?”
莫小白的詢問,讓李舜臣一時沉默。
看到他表情有一刹那的凝固,一縷晨曦在旁邊立刻問道:“將軍可是想到了什麽?”
“末將是有一些顧慮,但思考再三都覺得太過瘋狂。”
“李將軍想到了什麽?”
“回稟提督大人,倭人海上力量雖被削弱大半,但其水師統帥九鬼嘉隆手下仍有上百戰船,分布在釜山西南的各港口。”
李舜臣遲疑了一會,最終還是把自己所想到的一麵:“原本倭人南撤,要不先去巨濟島,要不直接回對馬島,現在此二島都在大明手中,我擔心倭人會鋌而走險,從釜山港口向東麵突圍,直接遠洋回倭國。”
現任家督宗義智與其說是一位國主大名,不如說是一個代表倭國本土與朝鮮進行商貿合作的商人。
商人主政一地,雖然稍有錢財,但在軍事上卻是孱弱無比。
甚至就連宗義智這會都不在島上,麵對大明的火銃大炮,宗家其餘族人也拿不出什麽對應策略。
想要依城而守,偏偏此刻冬季剛過,雨季還沒降臨。大明虎蹲炮隻要來上七八次攻勢,就能把城牆給轟出一段段的缺口。
聽著城外的大炮響動,沒等虎蹲炮發出第三輪炮擊,宗氏族人就受不了這種壓力,對大明將士舉起了白旗。
投降!
相比武士階層,商人往往更重實利。既然打不過,投降自然沒什麽好說的。更何況對方是大明將士,能把倭國遠征軍打的屁滾尿流,投降大明也不是一件壞事。
作為最靠近朝鮮的倭人,宗家可是知道宇喜多秀家所指揮的遠征軍,在麵對大明兵馬後,簡直是一敗塗地,更清楚不久前就連倭國海軍也是連續吃了幾次大虧。
這麽打下去,倭國肯定是要降的。
自己先降一步,也沒什麽不妥。
“你們這裏,現在誰說的算?”
宗氏既降,陳璘當仁不讓的住進了宗家的地盤,同時把宗家主事族人都叫了來,目光一一掃過這些倭人。
“大人,對馬依舊是藩主說的算,具體事宜都是藩主傳信給我,我來辦事罷了。”
“嗯,那你現在給我聽好了,既已歸順大明,你們就要聽從本總兵號令,現在有兩件事要你們去做。”
看了眼接話倭人,陳璘點頭道:“第一,焚毀對馬島所有大小船隻,包括那些尚未征用的村民漁船;第二,戰爭時期,我雖不濫殺,但也不會仁慈,我會另建一營供你們居住,吃喝也都照常供應,但你們必須乖乖聽話,明白老夫的意思嗎?”
“明白,明白。”
身為商人子弟,宗家人哪會看不出來眼前老頭有什麽主意。
不就是搶占他們的財產嗎?
現在身家性命都攥在大明將士手裏,財產自然也就保不住。
不過身為宗家族人,他們也明白另一個道理,隻要他們還活著,等戰爭結束還能繼續留在對馬島,那些損失的錢財遲早能賺回來。
至於眼下,自然是保命要緊。
………
“陳璘這老貨,果然是本性難移。”
雖然大明拿下對馬島並沒有副本公告,但莫小白還是在一日後,接到了跨海而來的鴻雁傳書。
傳書中簡單講述了水師拿下對馬島的經過和接下來的部署,同時四三二一也把陳璘老頭大撈一筆橫財的事說了出來。
“想想就來氣,為了打贏這場仗,我前前後後投了幾千金進去,現在本錢都沒回,倒是其他人搶錢搶的開心。”
莫小白將傳書拍在案桌上撇嘴開口,旁邊一縷晨曦搖頭道:“誰讓你是提督,又想漂漂亮亮的打贏這場戰爭。你背負的越多,付出也會越多,何況你的收獲可不是人能比。”
“我想如果給陳璘一個當上提督的機會,他肯定會心甘情願放棄那些搜刮來的錢財。而若換做玩家,他們肯定也願意用一些戰場繳獲錢財物資,換你拿到的那種高額功勳。”
聽著一縷晨曦這麽說,莫小白吐了口氣:“算了,不去想這些有的沒的,第二批物資運過來了嗎?”
“還沒,最近江河解凍,但行船卻有不便,耽擱了一些時間。”
一縷晨曦解釋了一句,說道:“不過你前期準備工作做的很好,補給晚了兩三天並無大礙。”
“從平安道運送補給都這麽慢,如果我不提前布置,現在幹等鎮江堡運送糧食、物資,沒有一個月肯定過不來,我還怎麽打仗。”莫小白帶著幾分理所當然回應道。
“等後勤補充完畢,下一步就是釜山了?”
“嗬嗬~不著急,攻略釜山之前,不妨先見見這個時代,朝鮮唯一的戰將。”
“李舜臣?你去哪見他?”
“當然是等大軍南下後,他來見我了,你不會以為我會親自跑去慶尚道找他吧?”
聽到莫小白反問,一縷晨曦眨了眨眼:“我以為你會迫不及待的,去挖朝鮮人牆角。”
“挖他?沒興趣。”
莫小白搖了搖頭,自己手下有劉仁軌、周瑜二人主持大夢鎮水師事務,何須一個朝鮮老頭來摻和一腳。
沒興趣挖人,但既然來了,見一見總是要的。
李舜臣可是被朝韓兩大國區玩家吹上了天,莫小白當然想看看這老頭究竟什麽樣。
一周後,莫小白率大軍從漢城出發。
過竹山,赴尚州,越大丘、密陽,最終領軍駐紮在東萊城。
就在莫小白到達東萊的第二天,指揮朝鮮水師封鎖南部海域的李舜臣,也策馬來到了城內。
初次見麵,看到李舜臣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位朝鮮老將並不似想象中那麽老態。
年近五十,但看上去卻像四十不到的壯年。
“李將軍,久聞大名了。”雖然莫小白在麵對朝鮮其餘朝臣時都沒什麽好臉色,但對李舜臣卻是給足了尊敬。
這位誓死護衛國度海權的良將,值得他予以尊重。
“末將,見過天朝提督。”李舜臣不卑不亢的抱拳回應,眼珠子同樣在大量莫小白。
如此年輕的大明提督,能率領部下屢敗倭國,當真是天縱之才。
朝鮮就從未出現過這等卓絕人物!
“李將軍智勇雙全、孤軍奮戰,我在鎮江堡時就聽說了你的事跡。”
莫小白笑著點頭,示意李舜臣入座:“你的戰績我很佩服,但今天找你來,不光是為了看看你這位朝鮮大將,還有件事想聽聽你的意見。”
“大人請講。”
“如今倭人遠征軍已是一敗塗地,所料不差的話,他們應該正急於撤回本國。但海上有你的封鎖,加之我大明軍隊已經拿下對馬島,你覺得他們還有撤退的可能嗎?”
莫小白的詢問,讓李舜臣一時沉默。
看到他表情有一刹那的凝固,一縷晨曦在旁邊立刻問道:“將軍可是想到了什麽?”
“末將是有一些顧慮,但思考再三都覺得太過瘋狂。”
“李將軍想到了什麽?”
“回稟提督大人,倭人海上力量雖被削弱大半,但其水師統帥九鬼嘉隆手下仍有上百戰船,分布在釜山西南的各港口。”
李舜臣遲疑了一會,最終還是把自己所想到的一麵:“原本倭人南撤,要不先去巨濟島,要不直接回對馬島,現在此二島都在大明手中,我擔心倭人會鋌而走險,從釜山港口向東麵突圍,直接遠洋回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