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
《那時年少》的故事是寫給這樣一群人:
1、2000年前後上大學;
2、2000年前後接觸到網絡,;
3、上過聊天室,見過網友;
4、大學時愛過,哭過,分手過;
5、為北京戶口、上海戶口苦惱過;
6、在北京、上海失業過;
7、望著洶湧人潮,摩天大樓,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裏;
……
是的,這本書其實就是寫給你、寫給我,寫給無數個曾在本世紀年少過、純真過的人們的。
雖然本世紀才過了十年,但我可以現在就斷言網絡的普及是本世紀最偉大的事情。往大裏說,網絡讓無數散落的草根力量凝聚,增強了對政府機構的監督,增加了社會的公平,上海的釣魚事件,公務員咆哮哥的道歉……一件件、一樁樁都和網絡密不可分。往小裏說,現在還有幾對戀人的關係不是或滋生於網絡,或發展於網絡?還有幾個人不用email?
網絡就好像喝水、吃飯一樣已經涔透到我們每一天,習慣得好似它本來就存在,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可是實際不過十年而已。1997年中國隻有網民62萬,2006年,根據《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民的總數突破1.2億。
網絡走近平凡年輕人是在2000年前後。
十年前,中國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像故事中的一草一樣風華正茂,胡楂子都未完全長硬,他們從中國的四麵八方走進北京、上海,第一次融入中國最大的城市,第一次接觸到網絡。
在學校的公共機房,第一次申請電子郵箱,催著同學也申請,給坐在隔壁的同學寫信,然後跑過去確認,真的能收到啊?第一次進入聊天室,和某個人聊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酣暢處,宿舍電話,就讀專業等私人信息全部泄露,壓根沒有防備的觀念,也不用防備,因為2000年前後能接觸到網絡,並勇於嚐試聊天的人基本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最大的花花腸子也不過是祈禱網絡那頭的妹妹長得好看一點,最齷齪的念頭也不過是暗暗期盼能發生一段網戀。
無數的網戀也就轟轟烈烈的發生了,男生們熱衷於見網友,熱衷於談論網絡上那些或美麗或婉約或憂傷的id,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是無數個青蛙男們的最高幻想,所以火得一塌糊塗。
那時候,網絡上似乎從沒有聽聞到詐騙,頂多是肝腸寸斷的失戀,某個著名id為情自殺(注銷論壇賬號),可以被談論半年。現在就是幾百人死亡的礦難也不過在網上隻掛幾天。
年輕的時光,除去上上課、去去自習室,就在認識網友,見網友,再認識網友、再見網友中飛逝。
青蛙、恐龍、王子、公主可呈現無數多種組合,肯定的是男網友們出門前再囊中羞澀也會帶夠請妹妹的飯錢。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無數個一草們把email的主要作用變作了找工作,qq更多被用來交流工作信息,榕樹下等論壇換作了51job。那些網絡上倜儻風流的才子們全靠邊,能解決北京戶口,有辦法搞定上海戶口的人才是王子。
惶惶恐恐中,一切風花雪月給殘酷的現實讓道。淒淒涼涼中,一群同學們做鳥獸狀四散。
之後,他們蟻族,他們失業,他們蝸居,他們房奴……
不過短短幾年,網民的數量爆炸般地增長,《第一次親密接觸》淹沒於浩瀚的網絡種馬學中,成了如煙網事。無數個一草們夾著香煙,看到網上報道某少婦遭遇網絡騙子,被騙財騙色,暗罵sb,竟然連網絡上的愛情都相信!?
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純真就那麽不知不覺中埋葬在了網絡中。
序2:
曾經
桔子樹
《那時年少》是青春小說,似乎有些超出了青春小說的水準線,可是,如果這不是青春,那也不能是別的了。
站在歲月長河的下遊回望,那些曾經的過往,迷亂的傻帽兒的,曾經額頭飆汗的荷爾蒙爆炸式的**。
那一年的純真時代,我們最美好的年華。
我是一名科學工作者,有時候對著一本爛書我可以寫出無數廢話,試圖為作者補齊那漁網一般的漏洞與荒謬的邏輯;而當我麵對一本好書,我常常隻能瘋狂地快速看完它,然後呆立兩秒,說:嗯,爽快!
如果需要我再多說一個字,我也可以說:嗯,很爽快。
其實所有的好都是簡潔的,有如奧坎姆的剃刀。
一草有簡潔的字,那些簡潔的長句子像狂奔的河流把你拉到曾經歲月裏。讓你不自覺微笑,你會搖頭感慨這幫傻帽兒正在犯著所有你曾經犯過的錯,然而你也知道這一切不可避免。青春是一輛脫軌的列車,我們都開足馬力奔向愚蠢,而所有的美妙與不可言說的快樂也盡在於此。
那時候我們很瘋狂,我們驕傲而又自卑。我們無比渴望著愛情,卻又瞧不起愛情,我們總說這隻是在玩一玩,卻一不小心就刻骨銘心。是啊,那麽年輕的時光,自以為聰明無比卻又極為單純,愛情總是在我們遲疑不決的時候到來,在我們海誓山盟的時候崩裂,在生命中刻下傷痕。
那個時候活得多有勁兒啊,會徹夜不眠地思念一個人,並為他(她)心碎。我們假裝自己是滿不在乎的痞子,我們總以為已經把自己保護得很好,卻一不小心就雞飛蛋打,遍體鱗傷。
可是,那沒關係,年輕時,快樂和憂鬱一樣敞開供應!
有時候我會想,是我們老了,還是這個世界老了。當我們在賺更多的錢,我們開始走向社會控製階層,我們不再是備受指責的八零後,當我們應該過得比原來更從容,卻絕望的發現,現在的生活是這麽的難。
曾經我們口袋裏沒有一百塊,卻驕傲站在南京西路,用輕鄙的口吻說著恒隆啊,梅隴鎮啊……那些金光閃閃的繁華與我們無關,我們談論它們就像在談論某種腐朽入土的蒼老,那個時候我們有著無敵的青春,我們什麽都可以不在乎。
而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的錢,更好的職位,我們不再備受指責,我們已經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關心起國八條,國九條,各種戶口,各種憑證。姑娘們不再會愛上詩人,詩人們想娶個城市戶口。
就這麽一路走過,我們成熟了,不再愚蠢也就不再單純,那些年華流落在風中,在你回望時閃爍著淡淡的光澤,令人悄然地歎息與心動。
你我都回不去了,隻能在書中尋找。
曾經的純真時代,花樣年華。
那是人生最好的時候,就連一個準胖子都能遇到他的野百合。
看著這本書,我偶爾會拍案叫絕:mlgb,這根本就是自傳體嘛!
是的,這是你與我,與他的自傳體,這裏麵有我們曾經的青春,隻要你曾經有趣過,或者,曾經傻帽兒過。
前言︱記得
《那時年少》的故事是寫給這樣一群人:
1、2000年前後上大學;
2、2000年前後接觸到網絡,;
3、上過聊天室,見過網友;
4、大學時愛過,哭過,分手過;
5、為北京戶口、上海戶口苦惱過;
6、在北京、上海失業過;
7、望著洶湧人潮,摩天大樓,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裏;
……
是的,這本書其實就是寫給你、寫給我,寫給無數個曾在本世紀年少過、純真過的人們的。
雖然本世紀才過了十年,但我可以現在就斷言網絡的普及是本世紀最偉大的事情。往大裏說,網絡讓無數散落的草根力量凝聚,增強了對政府機構的監督,增加了社會的公平,上海的釣魚事件,公務員咆哮哥的道歉……一件件、一樁樁都和網絡密不可分。往小裏說,現在還有幾對戀人的關係不是或滋生於網絡,或發展於網絡?還有幾個人不用email?
網絡就好像喝水、吃飯一樣已經涔透到我們每一天,習慣得好似它本來就存在,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可是實際不過十年而已。1997年中國隻有網民62萬,2006年,根據《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民的總數突破1.2億。
網絡走近平凡年輕人是在2000年前後。
十年前,中國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像故事中的一草一樣風華正茂,胡楂子都未完全長硬,他們從中國的四麵八方走進北京、上海,第一次融入中國最大的城市,第一次接觸到網絡。
在學校的公共機房,第一次申請電子郵箱,催著同學也申請,給坐在隔壁的同學寫信,然後跑過去確認,真的能收到啊?第一次進入聊天室,和某個人聊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酣暢處,宿舍電話,就讀專業等私人信息全部泄露,壓根沒有防備的觀念,也不用防備,因為2000年前後能接觸到網絡,並勇於嚐試聊天的人基本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最大的花花腸子也不過是祈禱網絡那頭的妹妹長得好看一點,最齷齪的念頭也不過是暗暗期盼能發生一段網戀。
無數的網戀也就轟轟烈烈的發生了,男生們熱衷於見網友,熱衷於談論網絡上那些或美麗或婉約或憂傷的id,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是無數個青蛙男們的最高幻想,所以火得一塌糊塗。
那時候,網絡上似乎從沒有聽聞到詐騙,頂多是肝腸寸斷的失戀,某個著名id為情自殺(注銷論壇賬號),可以被談論半年。現在就是幾百人死亡的礦難也不過在網上隻掛幾天。
年輕的時光,除去上上課、去去自習室,就在認識網友,見網友,再認識網友、再見網友中飛逝。
青蛙、恐龍、王子、公主可呈現無數多種組合,肯定的是男網友們出門前再囊中羞澀也會帶夠請妹妹的飯錢。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無數個一草們把email的主要作用變作了找工作,qq更多被用來交流工作信息,榕樹下等論壇換作了51job。那些網絡上倜儻風流的才子們全靠邊,能解決北京戶口,有辦法搞定上海戶口的人才是王子。
惶惶恐恐中,一切風花雪月給殘酷的現實讓道。淒淒涼涼中,一群同學們做鳥獸狀四散。
之後,他們蟻族,他們失業,他們蝸居,他們房奴……
不過短短幾年,網民的數量爆炸般地增長,《第一次親密接觸》淹沒於浩瀚的網絡種馬學中,成了如煙網事。無數個一草們夾著香煙,看到網上報道某少婦遭遇網絡騙子,被騙財騙色,暗罵sb,竟然連網絡上的愛情都相信!?
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純真就那麽不知不覺中埋葬在了網絡中。
序2:
曾經
桔子樹
《那時年少》是青春小說,似乎有些超出了青春小說的水準線,可是,如果這不是青春,那也不能是別的了。
站在歲月長河的下遊回望,那些曾經的過往,迷亂的傻帽兒的,曾經額頭飆汗的荷爾蒙爆炸式的**。
那一年的純真時代,我們最美好的年華。
我是一名科學工作者,有時候對著一本爛書我可以寫出無數廢話,試圖為作者補齊那漁網一般的漏洞與荒謬的邏輯;而當我麵對一本好書,我常常隻能瘋狂地快速看完它,然後呆立兩秒,說:嗯,爽快!
如果需要我再多說一個字,我也可以說:嗯,很爽快。
其實所有的好都是簡潔的,有如奧坎姆的剃刀。
一草有簡潔的字,那些簡潔的長句子像狂奔的河流把你拉到曾經歲月裏。讓你不自覺微笑,你會搖頭感慨這幫傻帽兒正在犯著所有你曾經犯過的錯,然而你也知道這一切不可避免。青春是一輛脫軌的列車,我們都開足馬力奔向愚蠢,而所有的美妙與不可言說的快樂也盡在於此。
那時候我們很瘋狂,我們驕傲而又自卑。我們無比渴望著愛情,卻又瞧不起愛情,我們總說這隻是在玩一玩,卻一不小心就刻骨銘心。是啊,那麽年輕的時光,自以為聰明無比卻又極為單純,愛情總是在我們遲疑不決的時候到來,在我們海誓山盟的時候崩裂,在生命中刻下傷痕。
那個時候活得多有勁兒啊,會徹夜不眠地思念一個人,並為他(她)心碎。我們假裝自己是滿不在乎的痞子,我們總以為已經把自己保護得很好,卻一不小心就雞飛蛋打,遍體鱗傷。
可是,那沒關係,年輕時,快樂和憂鬱一樣敞開供應!
有時候我會想,是我們老了,還是這個世界老了。當我們在賺更多的錢,我們開始走向社會控製階層,我們不再是備受指責的八零後,當我們應該過得比原來更從容,卻絕望的發現,現在的生活是這麽的難。
曾經我們口袋裏沒有一百塊,卻驕傲站在南京西路,用輕鄙的口吻說著恒隆啊,梅隴鎮啊……那些金光閃閃的繁華與我們無關,我們談論它們就像在談論某種腐朽入土的蒼老,那個時候我們有著無敵的青春,我們什麽都可以不在乎。
而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的錢,更好的職位,我們不再備受指責,我們已經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關心起國八條,國九條,各種戶口,各種憑證。姑娘們不再會愛上詩人,詩人們想娶個城市戶口。
就這麽一路走過,我們成熟了,不再愚蠢也就不再單純,那些年華流落在風中,在你回望時閃爍著淡淡的光澤,令人悄然地歎息與心動。
你我都回不去了,隻能在書中尋找。
曾經的純真時代,花樣年華。
那是人生最好的時候,就連一個準胖子都能遇到他的野百合。
看著這本書,我偶爾會拍案叫絕:mlgb,這根本就是自傳體嘛!
是的,這是你與我,與他的自傳體,這裏麵有我們曾經的青春,隻要你曾經有趣過,或者,曾經傻帽兒過。
前言︱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