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又已經昏沉,月光皎潔鋪灑了下來。


    曹操兵馬剛行百米,忽然,前方三聲炮響,霎時間曹營眾人鴉雀無聲。眾人順聲音往前觀瞧,從山口左右撞出五百校刀手。


    這五百兵最大的也就二十四、五歲,最小的十七、八歲,個頭一般高,都生得濃眉大眼,各個手持大刀。


    刀長五尺,刀頭二尺半,刀杆二尺半,是典型的戰場上所用的軍刀。


    五百校刀手左右一分,當中扛出兩杆門旗,門旗上寫著兩行大字,這邊是“赤兔馬世間少有”,那邊是“偃月刀天下絕倫”。當中掌旗官高挑綠錦大旗,被風一刮,行舒就卷,襯鈴直響,上麵繡著“漢壽亭侯”。


    正當中紅月光,月光中鬥大的一個“關”字。就在大纛旗下,一匹赤兔馬,鬃尾亂乍,膘滿肉肥,馬的顏色跟赤炭似的紅。


    馬上坐著一員虎將,頭戴紫金盔,身披紫金大葉甲,內襯綠戰袍,麵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胸前五綹長髯飄灑。手提青龍偃月刀,手撚長髯,微合鳳目。這人卻是誰都認識,正是關羽關雲長!


    關羽左邊一匹白龍馬,馬上一員小將,正是關平;右邊一匹烏騅馬,馬上一員大將,黑黑愣愣,掌中一口大鐵槍,正是周倉。


    這支人馬雖然隻有區區五百人,但卻氣勢驚人,和十萬大軍攔在道前一般。


    曹操一看,差點兒被驚的背過氣去。第一次在烏林碰上趙芸,曹操差點兒落馬;第二次在葫蘆穀口遇見張飛,曹操魂飛魄散;這回在華容道碰上關羽,曹操就徹底沒脾氣了。


    有時候,得認命。


    不光是曹操,這些文官武將一個個亡魂喪膽,麵麵相覷,不由往後倒退。此時,誰都知道軍馬雖然還有兩百餘人,但已經毫無戰力,不過是任人宰殺的羔羊。


    曹操一咬牙:兵法有雲,置之死地而後生。既來到此處,隻能決一死戰,奪路而逃。


    當然曹操也知道,甭說關羽動手,就是這五百校刀手往上一衝,連曹操帶手下兵將都得死。可現在玩命吧,衝過一個算一個,能活一個就別死一個。


    “眾軍士聽令,生死在此一搏,隨我殺過去!”曹操抽出寶劍,氣勢滿滿。


    雖然下了令,可再回頭一看,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兵將個個愁眉不展,低頭不語。一名軍校靠曹操近些,鼓足勇氣輕輕說道:“丞相,末將縱然不怕死,可如今戰馬已經沒有力氣了,怎能再上前廝殺?此時衝殺無異於送死啊……”


    曹操豈能不知?


    他歎息一聲:進不能進,往回退卻把,關羽指揮兵將往前追,一樣全軍覆沒;更何況,張飛還守在後麵的葫蘆穀口,這真是上天無路,人地無門,進退兩難。


    這時,程昱走到曹操麵前:“丞相,關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淩弱,恩怨分明,信義素稱。當年徐州被破之時,你有恩於他,今天丞相如親自上前相求,就可脫此大難。”


    曹操低頭一想:這倒不失為一個辦法,總不能引頸受戮吧?英雄雖然戰場死,可也不能如此窩囊。當年韓信甘受胯下之辱,方才有了大漢天下,如今隻要關羽放我過了華容道,回到許都後就可以提兵來報赤壁之仇。


    他這人有優點,就是絕不固執。


    他聽了程昱的話後,抬手要正冠,用手一摸,頭上的相貂早沒了,頭發都披散下來了。曹操也顧不了這麽多了,縱馬來到關羽麵前,在馬上抱拳拱手:“雲長兄,別來無恙。”


    關羽把青龍偃月刀一橫,左手扶刀背,微微一欠身,這就算給曹操還禮了。


    “丞相,關某奉軍師將令在此等候多時。”


    “關將軍,而今我兵敗勢危,已然無路可走,萬望將軍以昔日友情為重,放我一條生路。”


    “丞相,想當初關某兵敗,雖然蒙你厚恩,可我白馬坡斬顏良,延津渡誅文醜,已然報答丞相。今日之事,我豈能以私而廢公?”說到這裏,關羽把臉往下一沉,臥蠶眉倒豎,丹鳳眼圓睜。


    曹操一驚,打了個冷戰:這是要殺人啊!


    他應變極快,心道:“如今有死無生,要麽魚死,要麽網破。”


    曹操毫不畏懼,一抬頭二次在馬上拱手道:“關將軍,想當初徐州城外土山上約定三事,曹某並未失信,可將軍你過五關斬六將,連殺我軍將領。可我是如何對你的?我力排眾議,派人連送三道大令,甚至派張文遠到黃河渡口傳我的口諭,讓你平平安安到河北尋兄。又有哪點虧待了你?關將軍,當日汝南城一見,你和段大虎一戰,我就有愛才之心。可隻恨我曹操福分淺薄,不能跟將軍同舟共濟,共享榮華富貴,但大丈夫生在天地間,以信義為重,豈能負你?何況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曹操說完這句話,抬頭再看,忽然發現關羽停頓了一下,眉毛往上一動。就輕輕這麽一動,曹操察言觀色,心道:這回我可算有救了。


    曹操這個例子舉得好。


    《春秋》是曆代儒家最推崇的一部書,也是關羽最愛讀的一部書,不僅是他的立世準則,更是他的武道根本。


    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是春秋時發生在魏國的一個故事。庾公之斯的師父是尹公之他,尹公之他的師父是子濯孺子,學的是射箭。那時打仗是車戰,在戰車上打仗主要的兵器就是弓箭,庾公之斯跟子濯孺子當中還接著一輩兒,就是尹公之他。有一回衛國的國君派庾公之斯去追子澀孺子,子濯孺子老了,沒有力氣拿起弓箭應戰了。倘若庾公之斯不講義氣,射出一箭就可以把子濯孺子射死,可庾公之斯沒這麽做。庾公之斯說:“你放心,我跟尹公之他學的射箭,尹公之他又跟你學的射箭,我怎能忍心用你的射箭技術來傷害你呢?”


    說完,庾公之斯就把雕翎箭的箭頭敲下來了,隻剩下箭杆。他用四支箭杆,射了子濯孺子四次。這箭射到子濯孺子身上,當然沒傷著他,等於把子澀孺子放了。從此就留下這個信義為重的典故。


    曹操接著說:“雲長,當初你封金掛印,不辭而別,我到灞陵橋給你餞行。你千裏走單騎,保護兩位皇嫂一路艱難,我並未派兵追殺於你,而是派使臣曉諭沿途,給將軍放行。關將軍,我可沒幹出乘人之危的不義之事,這段情意不知將軍記得否?我並非施恩望報,我相信將軍素講信義,久已著名,定會名不虛傳。今天,曹操苦苦相求,關將軍就忍心見死不救嗎?”


    他說到這兒,確實感到很委屈,鼻子一酸,眼淚差點兒流出來。眾文武聽見曹操這片哀告之語,一個個傷心落淚,悲悲切切。


    聽了曹操這席話,關羽猛然想起:當初徐州失散,自己到了曹營後,曹操確實對我恩重如山;我斬顏良,誅文醜,平定汝南,報答了曹操的恩德。可我臨走時留下一封信,信中寫得很清楚:“其有餘恩未報,願以俟之異日。”


    大丈夫立在人世間堂堂正正,豈能有恩不報,忘恩負義?


    關羽心馬上軟了,他把頭一低,大刀輕輕一舉。曹操嚇得一哆嗦,以為關羽拿刀要殺他呢。雲長把馬頭往回一勒,往下傳令:“人馬閃開。”


    這分明是要放曹操。


    曹操大喜,正要說:“多謝雲長!”


    卻忽然,一支黑色利箭疾射而至。這支箭,並不是傷心小箭,因為它沒有小箭那樣光明正大、燦若流星,但卻一樣聲勢驚人,去勢如奔雷!


    就如關羽之武功,依然來不及擋下。曹操應箭而倒,曹營諸人大驚叫道:“丞相!”紛紛搶上。


    關羽打馬持刀護在曹操身前,朝著西北方大喝道:“什麽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刀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後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後主並收藏三國刀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