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將大綱中重要節點,自認為有趣的曆史劇情和主角帶過去的發明與獲得的獎勵跳躍著寫完……
幾次寫寫刪刪,才發現這樣好似全無意義。既然已經放棄了,我應該抓緊時間休整並構思下一本。
這本《大唐往世書》,我自己也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可是並不覺得它很失敗。既然如此,沒必要這樣處置,因為即是換成下一次再寫這個題材,我可能還要這樣寫。
發書到現在,從五萬字沒收到站短到十萬字申請簽約到二十六萬字再次申請,其實大綱劇情還幾乎沒進入正軌。
發完這章,代表大唐往世書這本書的生命被凍結了,就像那些科幻作品中被冷藏等待未來可能性的人體。
——
以下說說我對這本書的構思吧,向讀者傾訴下。
首先主角會向孫思邈學醫,然後他會引入現代醫藥理念,對草藥進行提純,繼而通過提煉柳樹皮葉來獲得阿司匹林、提煉米糠獲得穀維素等。最近幾章提到的“浪蕩散”即“莨菪”提煉的粉末,有肌肉鬆弛和麻痹作用,主角提煉後將可以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
製藥工藝發展,將會帶動化工業發展。
在古代道士煉外丹,被稱為鉛汞之術或者煉金術,這實際確實是在煉金,用鉛和汞使用汞齊法從泥沙中提煉微小的金銀。我國戰國時就能燒玻璃,瓷釉就是玻璃,主角隻要采用配色法就能讓邛窯幫忙燒出透明光學玻璃,之前所言種種都能實現。這是無機化學的雛形,有機化學則是文中已經埋下的染料藍靛那裏。
主角隻要用酒糟去還原蓼蘭,就能取代菘藍大大降低藍靛價格,而肥皂和燒堿的發明也將熟絹脫膠的耗費降低近十倍,所有這些東西其實都可以在某個時刻聯合歸一,並非我在凍寫一筆西寫一筆。
為什麽主角到了二十六萬字都還沒“發明”火藥?因為火藥就是這個時代的孫思邈發明的,他在煉製“大硝石丸”時,要對硝石進行“伏火”炮製,伏火步驟是用幹皂莢、硫磺和硝石一起在石坩堝裏炒,皂莢炒焦了就變成碳,黑火藥的全部配方就到齊了,曆史上他確實因此引發了一場火災。
我原安排他與主角在貞觀八年去給移駕九成宮的長孫看病,路上發明火藥,主角得到獎勵(爆*6*炸物)後正好解決當年隴右(寧夏一帶)山崩泥石流造成的渭河改道,淹沒常豐倉的災難。為了這個劇情,我查了很多資料,無論地點月份等都能對上。
主角到火井就是為了利用天然氣燒製石英玻璃,這點是為了說明沒有光學玻璃也能做出望遠鏡。之後還會出現螢石透鏡,現世最好的鏡頭其實是用天然材料做的。
文中幾次提到過蜂蜜,舒琿在火井時會提出人工巢礎和活框養殖,將一年一收蜜變成半月一收,還會提出製造假王台批量製造蜂王漿用以藥用,符合他醫生的身份。之後會得到獎勵用來急救的蟲,見血後孵化並鑽進斷裂的血管進行原路搭橋。這些高科技的構思我本來計劃用在都市文裏,用在這裏也無妨。
主角會在貞觀六年離開火井,路上會遇到武珝武則天,她那時確實應該在那裏。還會遇到本書女主,從前文提到的“黑騎士”號隕落下來的外星人。那一年正好有顆流行跌入並州,我查資料精確到日,設計那顆流行正好擊毀了女主的維生係統致使她迫降,主角會誤以為她是機器人而使用掉唯一的大師球,但隻是抓捕到女主的輔助智能。之後一些煽情段子全部都有腹稿,有些還錄進了大綱。
同年李世民在慶善宮慶生,重要曆史人物會在那裏題字和繪畫,全部有史可考。這部分劇情主要介紹李世民家譜,並說明唐時慶生和現代不同。唐代慶祝生日是感懷母親生養之恩,母親是主角而非自己,這也符合本書主題:衣食住行與文化習俗、藝術科技與醫學還有信仰。
本書計劃不會花費太多筆墨去寫戰爭。吐蕃當時是唐最大的敵人,但鬆讚幹布在世時自第一次與唐交戰失敗後便一直秋毫無犯。可惜他被苯教刺殺了,文中舒琿會隨文成公主入藏,作為當時醫學與文化科教交流的負責人,這個交流主題也是史實。屆時前文提到的毛呢等就會步入正規,黃油提煉工藝等也會被改進,還會引入如冬蟲夏草等藏藥。
回來時會帶上向鬆讚幹布要來的多彌國(羌人)王女俘虜,至於她什麽時候,在哪裏被俘都能說得通,花費了我很多精力去設計。送她回去後會得到回城卷軸,使用後回到方圓千裏內最近的人口過千據點。主角因為收到女主報告長安有變(那個時候正好長孫無忌孔穎達等人準備把太子搞掉),所以使用了卷軸,卻意外去到了吐穀渾的軍營,這是大綱中唯一一次與軍隊衝突。其他時候主角隻負責製造裝備和補給(罐頭、泡麵與脫水蔬菜等)並等著捷報就好。
大綱劇情是非常豐富的,裏麵包括三次彗星周期(我算過時間),李淳風因以日心說再修立法,而他與主角的矛盾和感情等等都有“渾象儀”等東西在前鋪墊。
官場上主要是圍繞太子的幾個黨爭,主要反派是孔穎達等太子的老師。孔穎達是孔子32代嫡孫,卻說撇開門戶之見博采南北各家所長,其實那個時候的孔學幾乎就沒有孔家的事。他著五經正義,唐太宗曾因他對太子太過苛刻而當場打他臉,狠狠批駁了他對孝經的詮釋,這個事件舊唐書有完整記載。
科技上的東西數不勝數,瀝青路石油橡膠等全部有大量的準備,直接動筆就能寫出合情合理讀者看了自己也行比如藍黑墨水那裏一樣的流程。照相機電報機電燈泡這些東西看起來不切實際,但實際工藝可行性也已經有了充分的資料準備。
文化等結合了很多傳說出現的大致時間,個人自信也能寫出不錯的故事。
另外文中還會為某些人平反,不說有多大作用,至少不讓讀者無端惡評某些人。比如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這事情兩本唐書都無記載,是資治通鑒搞出來的,那都隔了好幾百年了。資治通鑒的作者仇視佛教,編這樣的故事不奇怪。辯機這個人參與過翻譯瑜伽師地論,玄奘帶回來的經書。他的名字至今留存在地論的序言裏,若他真如此不堪早就被除名了。
還有李承乾其人,我在做大綱時查了很多側麵資料,這個不講,李治是最後的贏家,他在這書裏不會繼承皇位,本書不存在什麽“曆史的慣性”。
主角是醫生,救了很多人,因此改變了太多曆史。比如他給李淵續命後大明宮就不叫大明宮了,要是還有什麽慣性,那純粹是作者強行如此。
亂糟糟說了這麽多,我耗費大量心力整理的故事脈絡其實十分之一都沒講到。我也不知道為什麽要說出來,大概自己沒法繼續寫下去了,卻又十分不甘吧
幾次寫寫刪刪,才發現這樣好似全無意義。既然已經放棄了,我應該抓緊時間休整並構思下一本。
這本《大唐往世書》,我自己也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可是並不覺得它很失敗。既然如此,沒必要這樣處置,因為即是換成下一次再寫這個題材,我可能還要這樣寫。
發書到現在,從五萬字沒收到站短到十萬字申請簽約到二十六萬字再次申請,其實大綱劇情還幾乎沒進入正軌。
發完這章,代表大唐往世書這本書的生命被凍結了,就像那些科幻作品中被冷藏等待未來可能性的人體。
——
以下說說我對這本書的構思吧,向讀者傾訴下。
首先主角會向孫思邈學醫,然後他會引入現代醫藥理念,對草藥進行提純,繼而通過提煉柳樹皮葉來獲得阿司匹林、提煉米糠獲得穀維素等。最近幾章提到的“浪蕩散”即“莨菪”提煉的粉末,有肌肉鬆弛和麻痹作用,主角提煉後將可以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
製藥工藝發展,將會帶動化工業發展。
在古代道士煉外丹,被稱為鉛汞之術或者煉金術,這實際確實是在煉金,用鉛和汞使用汞齊法從泥沙中提煉微小的金銀。我國戰國時就能燒玻璃,瓷釉就是玻璃,主角隻要采用配色法就能讓邛窯幫忙燒出透明光學玻璃,之前所言種種都能實現。這是無機化學的雛形,有機化學則是文中已經埋下的染料藍靛那裏。
主角隻要用酒糟去還原蓼蘭,就能取代菘藍大大降低藍靛價格,而肥皂和燒堿的發明也將熟絹脫膠的耗費降低近十倍,所有這些東西其實都可以在某個時刻聯合歸一,並非我在凍寫一筆西寫一筆。
為什麽主角到了二十六萬字都還沒“發明”火藥?因為火藥就是這個時代的孫思邈發明的,他在煉製“大硝石丸”時,要對硝石進行“伏火”炮製,伏火步驟是用幹皂莢、硫磺和硝石一起在石坩堝裏炒,皂莢炒焦了就變成碳,黑火藥的全部配方就到齊了,曆史上他確實因此引發了一場火災。
我原安排他與主角在貞觀八年去給移駕九成宮的長孫看病,路上發明火藥,主角得到獎勵(爆*6*炸物)後正好解決當年隴右(寧夏一帶)山崩泥石流造成的渭河改道,淹沒常豐倉的災難。為了這個劇情,我查了很多資料,無論地點月份等都能對上。
主角到火井就是為了利用天然氣燒製石英玻璃,這點是為了說明沒有光學玻璃也能做出望遠鏡。之後還會出現螢石透鏡,現世最好的鏡頭其實是用天然材料做的。
文中幾次提到過蜂蜜,舒琿在火井時會提出人工巢礎和活框養殖,將一年一收蜜變成半月一收,還會提出製造假王台批量製造蜂王漿用以藥用,符合他醫生的身份。之後會得到獎勵用來急救的蟲,見血後孵化並鑽進斷裂的血管進行原路搭橋。這些高科技的構思我本來計劃用在都市文裏,用在這裏也無妨。
主角會在貞觀六年離開火井,路上會遇到武珝武則天,她那時確實應該在那裏。還會遇到本書女主,從前文提到的“黑騎士”號隕落下來的外星人。那一年正好有顆流行跌入並州,我查資料精確到日,設計那顆流行正好擊毀了女主的維生係統致使她迫降,主角會誤以為她是機器人而使用掉唯一的大師球,但隻是抓捕到女主的輔助智能。之後一些煽情段子全部都有腹稿,有些還錄進了大綱。
同年李世民在慶善宮慶生,重要曆史人物會在那裏題字和繪畫,全部有史可考。這部分劇情主要介紹李世民家譜,並說明唐時慶生和現代不同。唐代慶祝生日是感懷母親生養之恩,母親是主角而非自己,這也符合本書主題:衣食住行與文化習俗、藝術科技與醫學還有信仰。
本書計劃不會花費太多筆墨去寫戰爭。吐蕃當時是唐最大的敵人,但鬆讚幹布在世時自第一次與唐交戰失敗後便一直秋毫無犯。可惜他被苯教刺殺了,文中舒琿會隨文成公主入藏,作為當時醫學與文化科教交流的負責人,這個交流主題也是史實。屆時前文提到的毛呢等就會步入正規,黃油提煉工藝等也會被改進,還會引入如冬蟲夏草等藏藥。
回來時會帶上向鬆讚幹布要來的多彌國(羌人)王女俘虜,至於她什麽時候,在哪裏被俘都能說得通,花費了我很多精力去設計。送她回去後會得到回城卷軸,使用後回到方圓千裏內最近的人口過千據點。主角因為收到女主報告長安有變(那個時候正好長孫無忌孔穎達等人準備把太子搞掉),所以使用了卷軸,卻意外去到了吐穀渾的軍營,這是大綱中唯一一次與軍隊衝突。其他時候主角隻負責製造裝備和補給(罐頭、泡麵與脫水蔬菜等)並等著捷報就好。
大綱劇情是非常豐富的,裏麵包括三次彗星周期(我算過時間),李淳風因以日心說再修立法,而他與主角的矛盾和感情等等都有“渾象儀”等東西在前鋪墊。
官場上主要是圍繞太子的幾個黨爭,主要反派是孔穎達等太子的老師。孔穎達是孔子32代嫡孫,卻說撇開門戶之見博采南北各家所長,其實那個時候的孔學幾乎就沒有孔家的事。他著五經正義,唐太宗曾因他對太子太過苛刻而當場打他臉,狠狠批駁了他對孝經的詮釋,這個事件舊唐書有完整記載。
科技上的東西數不勝數,瀝青路石油橡膠等全部有大量的準備,直接動筆就能寫出合情合理讀者看了自己也行比如藍黑墨水那裏一樣的流程。照相機電報機電燈泡這些東西看起來不切實際,但實際工藝可行性也已經有了充分的資料準備。
文化等結合了很多傳說出現的大致時間,個人自信也能寫出不錯的故事。
另外文中還會為某些人平反,不說有多大作用,至少不讓讀者無端惡評某些人。比如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這事情兩本唐書都無記載,是資治通鑒搞出來的,那都隔了好幾百年了。資治通鑒的作者仇視佛教,編這樣的故事不奇怪。辯機這個人參與過翻譯瑜伽師地論,玄奘帶回來的經書。他的名字至今留存在地論的序言裏,若他真如此不堪早就被除名了。
還有李承乾其人,我在做大綱時查了很多側麵資料,這個不講,李治是最後的贏家,他在這書裏不會繼承皇位,本書不存在什麽“曆史的慣性”。
主角是醫生,救了很多人,因此改變了太多曆史。比如他給李淵續命後大明宮就不叫大明宮了,要是還有什麽慣性,那純粹是作者強行如此。
亂糟糟說了這麽多,我耗費大量心力整理的故事脈絡其實十分之一都沒講到。我也不知道為什麽要說出來,大概自己沒法繼續寫下去了,卻又十分不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