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裏,蕭璋才認真看了起來。
“嗯,這篇文章主要是談論商人的,之前看他會試的文章,我還以為他會選擇土地方麵呢,不過之前大伴你說過他家本來就是劍南道有名的商戶,也就難怪他會從這裏下手了。”
快速掃了一遍,蕭璋有些仿佛,然後眉頭又開始微皺起來。
“他的看法和王相提出的市易法倒是有些相似之處,不過比起王相設置市易司由朝廷加強管理的主張,他的想法相比較而言更加自由一些,大伴你覺得他說的有沒有道理。”
老太監謙卑說道:“太祖禦令中官不得幹政,更何況老奴連字都認不全,對朝廷的大事又會有什麽了解。不過,這一次官家不是隻打算選出些後備人才嗎,正確與否並不是太過重要,到他們真正開始做事還有一段時間,官家大可以在這期間好好培養他們。”
老太監沒有直接評論,話題一轉,就到了其他方麵。
“說得也是,”蕭璋轉顏一笑,隨意翻閱了一遍交過來的試卷,心中大致有了底,這才吩咐道,“既然如此那就把這幾張試卷重新封上發給文老和王相吧。”
殿試隻有一場文章,自然批閱得極快,未過兩日,三百份試卷就已經排完了座次。
剩下的就是最難以決斷的那幾個人了。
“文相,這幾份試卷如何處置,還需您拿個主意。”
沈雲指指皇帝蕭璋發回來的幾張試卷,輕聲說道。
“拿什麽主意,當然是按照水平的優劣高低排名次了。”
王介甫一臉不以為意地說道。
其他人雖然看起來不置可否,內心卻多少有著想法。
已經入了禦眼的,如果貿然排名,到時候如果不被皇帝接受那就麻煩大了。
文淵卻是一副不溫不火的模樣,淡淡說道:“不知王相意下,哪篇文章可以稱魁奪元?”
“當然是這篇文章了。”雖然麵對官場的前輩,這一次王介甫卻是分毫不讓,遞過一份考卷,“依我看來,這篇文章最是合題。”
這篇文章正是皇帝蕭璋轉回來的一份。
所闡述的恰好也是鼓吹新法。
雖然說皇帝沒有下什麽評語,不過大家都是官場的行家,早就從殿試的題目中看出了皇帝的傾向。
會試的時候王介甫作為總裁,卻將陳浮生落在了第二名,這一次作為文淵的副手,上麵還頂著一個少年天子,他卻大力推薦這一篇,看似矛盾,卻是有跡可循。
會試他是一把手,如果他點了陳浮生的文章,難免會讓人以為他依情用舍,就連陳浮生的名聲也要受到損傷。
這也是最為普遍的避嫌。
不過到了殿試,皇帝成了明麵上的主考官,在他上麵還有個資曆遠比他深厚的文淵,他反而可以放開手腳,也不會有人懷疑他是要結黨營私了。
文淵依言取過來翻閱完畢,抬起頭來,見屋裏一眾人等都在看自己,不由笑道:“諸位心中多少有著想法,怎麽都在望著我?”
禮部尚書謝嵩笑道:“您老人家自二十年前就是公認呢文壇盟主,更是先帝遺命的托孤重臣,在朝廷之中為官近五十年,大家當然想要看看您的品評是什麽了。”
文淵嗬嗬一笑,放下試卷不置可否道:“我看這篇文章雖然也是宣揚新法,可是見解卻有些不同,怎麽半山卻要將其點為頭名?”
“我雖然認為舊製當改,但也不認為我的政見就是十全十美,沒有一點兒疏漏之處。”王介甫正色說道,“如果對方隻是一味宣揚新法卻不知其所以然,我自然不會將他選為頭名,不過這篇文章顯然言之有物,有些東西就算是我也不甚清楚,這種文章當然要點為狀元。”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他雖然不說,不過在場的眾人還是猜了出來。
這試卷中出現了劍南二字,作者本人又顯然對商賈之事有著深入了解。
而這些官員早就對在會試中嶄露頭角的幾名貢生的身世來曆有所了解,這份試卷擺明是出自陳浮生之手。
而顯然會試裏麵王介甫對於陳浮生是有所打壓的不然,單憑這份異象就足以拿下一個會元。
而現在他顯然是想要彌補一下對方。
文淵摸摸花白的胡須,平靜如水的望著王介甫,同樣從其中抽出一份試卷,慢悠悠說道:“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這篇文章立意新穎卻醇正博雅,我覺得選為第一才是真正名副其實。”
聽到這句話,眾人紛紛簇擁過來往下看去。
作為殿試的讀卷官,大家都是識貨的,自然能夠分出其中優劣。
這篇文章確實當得起一個上醫醫國的評價,貢生將大齊比作人的身體,而蕭璋所提出的兩個問題則被他視作病患身體上的兩處疾病。
目前身體正處於春秋鼎盛的時期,這兩處的影響還不甚明顯,但隨著身體的逐漸衰落,病情也會更加肆虐,必須要提前進行預防。
當然令謝嵩、沈雲等人最感到滿意的還是這篇文章明確指出舊製就如同人身自出生就帶有的內髒,這兩處病疾也是從根子上就帶來的。
同樣,對於如何治療這兩個問題就絕對不能大刀闊斧地下猛藥,而是應該有如抽絲剝繭鎮之以靜,徐徐圖之。
患了病可以用藥調理身體固本培元,難道還能將心肝脾肺腎全部取下來替換掉嗎?
這就是這篇文章的核心論點,之後則是有如列舉藥方一般提出考生的解決方案。
也就難怪作為舊黨領袖的文淵會對這篇文章青眼有加了。
既然兩大帶頭的意見不一致,手下的馬仔自然要身先士卒。
隻不過既然有了文淵親自坐鎮,憑借著深厚的底蘊與資曆,舊黨還是順利地地就把王黨的反對聲音壓了下去。
不過文淵卻沒有參與其中,拋出試卷之後就一直閉目養神的他在爭吵到了白熱化的時候才緩緩張開雙眼,看向王介甫,蓋棺定論。
“半山,左右最後都是要由陛下欽定名次的,我們就把這兩篇文章同時呈遞上去,就說這兩篇文章,無論是立意還是文筆、功底,都是一時瑜亮,難分高下,恭請聖裁吧。”
“嗯,這篇文章主要是談論商人的,之前看他會試的文章,我還以為他會選擇土地方麵呢,不過之前大伴你說過他家本來就是劍南道有名的商戶,也就難怪他會從這裏下手了。”
快速掃了一遍,蕭璋有些仿佛,然後眉頭又開始微皺起來。
“他的看法和王相提出的市易法倒是有些相似之處,不過比起王相設置市易司由朝廷加強管理的主張,他的想法相比較而言更加自由一些,大伴你覺得他說的有沒有道理。”
老太監謙卑說道:“太祖禦令中官不得幹政,更何況老奴連字都認不全,對朝廷的大事又會有什麽了解。不過,這一次官家不是隻打算選出些後備人才嗎,正確與否並不是太過重要,到他們真正開始做事還有一段時間,官家大可以在這期間好好培養他們。”
老太監沒有直接評論,話題一轉,就到了其他方麵。
“說得也是,”蕭璋轉顏一笑,隨意翻閱了一遍交過來的試卷,心中大致有了底,這才吩咐道,“既然如此那就把這幾張試卷重新封上發給文老和王相吧。”
殿試隻有一場文章,自然批閱得極快,未過兩日,三百份試卷就已經排完了座次。
剩下的就是最難以決斷的那幾個人了。
“文相,這幾份試卷如何處置,還需您拿個主意。”
沈雲指指皇帝蕭璋發回來的幾張試卷,輕聲說道。
“拿什麽主意,當然是按照水平的優劣高低排名次了。”
王介甫一臉不以為意地說道。
其他人雖然看起來不置可否,內心卻多少有著想法。
已經入了禦眼的,如果貿然排名,到時候如果不被皇帝接受那就麻煩大了。
文淵卻是一副不溫不火的模樣,淡淡說道:“不知王相意下,哪篇文章可以稱魁奪元?”
“當然是這篇文章了。”雖然麵對官場的前輩,這一次王介甫卻是分毫不讓,遞過一份考卷,“依我看來,這篇文章最是合題。”
這篇文章正是皇帝蕭璋轉回來的一份。
所闡述的恰好也是鼓吹新法。
雖然說皇帝沒有下什麽評語,不過大家都是官場的行家,早就從殿試的題目中看出了皇帝的傾向。
會試的時候王介甫作為總裁,卻將陳浮生落在了第二名,這一次作為文淵的副手,上麵還頂著一個少年天子,他卻大力推薦這一篇,看似矛盾,卻是有跡可循。
會試他是一把手,如果他點了陳浮生的文章,難免會讓人以為他依情用舍,就連陳浮生的名聲也要受到損傷。
這也是最為普遍的避嫌。
不過到了殿試,皇帝成了明麵上的主考官,在他上麵還有個資曆遠比他深厚的文淵,他反而可以放開手腳,也不會有人懷疑他是要結黨營私了。
文淵依言取過來翻閱完畢,抬起頭來,見屋裏一眾人等都在看自己,不由笑道:“諸位心中多少有著想法,怎麽都在望著我?”
禮部尚書謝嵩笑道:“您老人家自二十年前就是公認呢文壇盟主,更是先帝遺命的托孤重臣,在朝廷之中為官近五十年,大家當然想要看看您的品評是什麽了。”
文淵嗬嗬一笑,放下試卷不置可否道:“我看這篇文章雖然也是宣揚新法,可是見解卻有些不同,怎麽半山卻要將其點為頭名?”
“我雖然認為舊製當改,但也不認為我的政見就是十全十美,沒有一點兒疏漏之處。”王介甫正色說道,“如果對方隻是一味宣揚新法卻不知其所以然,我自然不會將他選為頭名,不過這篇文章顯然言之有物,有些東西就算是我也不甚清楚,這種文章當然要點為狀元。”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他雖然不說,不過在場的眾人還是猜了出來。
這試卷中出現了劍南二字,作者本人又顯然對商賈之事有著深入了解。
而這些官員早就對在會試中嶄露頭角的幾名貢生的身世來曆有所了解,這份試卷擺明是出自陳浮生之手。
而顯然會試裏麵王介甫對於陳浮生是有所打壓的不然,單憑這份異象就足以拿下一個會元。
而現在他顯然是想要彌補一下對方。
文淵摸摸花白的胡須,平靜如水的望著王介甫,同樣從其中抽出一份試卷,慢悠悠說道:“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這篇文章立意新穎卻醇正博雅,我覺得選為第一才是真正名副其實。”
聽到這句話,眾人紛紛簇擁過來往下看去。
作為殿試的讀卷官,大家都是識貨的,自然能夠分出其中優劣。
這篇文章確實當得起一個上醫醫國的評價,貢生將大齊比作人的身體,而蕭璋所提出的兩個問題則被他視作病患身體上的兩處疾病。
目前身體正處於春秋鼎盛的時期,這兩處的影響還不甚明顯,但隨著身體的逐漸衰落,病情也會更加肆虐,必須要提前進行預防。
當然令謝嵩、沈雲等人最感到滿意的還是這篇文章明確指出舊製就如同人身自出生就帶有的內髒,這兩處病疾也是從根子上就帶來的。
同樣,對於如何治療這兩個問題就絕對不能大刀闊斧地下猛藥,而是應該有如抽絲剝繭鎮之以靜,徐徐圖之。
患了病可以用藥調理身體固本培元,難道還能將心肝脾肺腎全部取下來替換掉嗎?
這就是這篇文章的核心論點,之後則是有如列舉藥方一般提出考生的解決方案。
也就難怪作為舊黨領袖的文淵會對這篇文章青眼有加了。
既然兩大帶頭的意見不一致,手下的馬仔自然要身先士卒。
隻不過既然有了文淵親自坐鎮,憑借著深厚的底蘊與資曆,舊黨還是順利地地就把王黨的反對聲音壓了下去。
不過文淵卻沒有參與其中,拋出試卷之後就一直閉目養神的他在爭吵到了白熱化的時候才緩緩張開雙眼,看向王介甫,蓋棺定論。
“半山,左右最後都是要由陛下欽定名次的,我們就把這兩篇文章同時呈遞上去,就說這兩篇文章,無論是立意還是文筆、功底,都是一時瑜亮,難分高下,恭請聖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