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受此影響,黑衣番僧速度也是陡然降下。
到了這時候,陳浮生反而不下手了,遙遙收回四口飛劍,卻是向那頭白虎示意一下。
看著陳浮生有如兔起鶻落般輕易斬殺了那個紅袍番僧,沒有反應過來的可不隻黑衣番僧一人。
白虎心中剛才就存了逃跑的念頭,隻不過陳浮生橫插了一手才提前收了起來,原本它是打算挑動陳浮生與這兩個番僧鬥法的。
反正在它看來,這三個光頭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更何況陳浮生還親口說出什麽與佛有緣有緣,要帶回去好生調教的話來。
這更讓白虎對他提防了三分,不過白虎也未想到陳浮生法力法器居然都如此厲害,還未待它反應過來,轉瞬間就將那個明顯要更強一些的紅袍光頭斬殺當場,那個黑衣也是被他隨手一記法術便自拖了下來,根本沒有給它留逃跑的時間,要知道在它估計中陳浮生怎麽著也得與這兩個僧人戰鬥多半個時辰,最後說不定還要用出些兩敗俱傷的手段。
畢竟陳浮生的聲勢看起來瀟灑不凡,本身法力修為也看不出是什麽境界。
但單看他對兩人先禮後兵地態度就知道不可能遠超對方,不然哪還會廢這許多話。
至於當著陳浮生的麵逃跑,白虎可沒有這種信心,步步生蓮的神通方才它和兩個番僧都看得清清楚楚,陳浮生的速度可比它借著天賦勉強施展的馭風可要快上許多,它有把握在二僧手中來去自如,卻還不敢和陳浮生賽一賽教程。
一瞬間,白虎發現自己目前的情況比起之前還要困難許多。
陳浮生是一個它真正打不過更跑不過的家夥。
看懂了陳浮生的意思,白虎就是長嘯一聲,將氣全部撒在了這個黑袍番僧的身上。
番僧來不及多想,急忙一扯胸前那串一百零八粒的念珠,便有一百零八顆骷髏頭飛出,護住了身形,和那位紅袍番僧手腕的骷髏手串顯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心神合一的法器被毀,番僧本就受創,又沒有了紅袍僧人放出的夜叉拖住白虎,哪裏還能和這隻皮糙肉厚的虎妖肉搏,沒過幾個回合,就已經被虎爪接連拍碎了護身念珠所化的一百零八顆骷髏頭,重重打在了胸腹之間,揉來撚去。
這頭白虎倒也乖覺,在不明陳浮生意圖之下,饒是對其恨到了骨子裏,也沒有將其直接弄死,而是屈指一彈,用爪子將這個半死不活的和尚撥拉到了陳浮生眼前。
至於那一百餘人沒了番僧邪術加持,又受了些反噬之力,早已一個個口鼻出血地從馬背上摔落下來,一個個昏迷過去,如果不是之前的邪術強化了他們的肉身,單是這一下子就足以讓他們筋斷骨折。
對於這些普通人,陳浮生懶得下手,但對於這兩個同為修行者的番僧,陳浮生可就沒有這般客氣。
信手托出百鬼經變圖,便自將這個氣息奄奄的黑袍僧人的魂魄收了,至於那個被反噬的紅袍番僧,他的魂魄早就被眾多牧民的陰魂簇擁著送了上來,顯然這些保留了幾分靈智的陰魂對於這個將他們解脫出來的陳浮生有著幾分感激之情。
似笑非笑地看了心虛的白虎一眼,雖然陳浮生算是救了這白虎一命,但陳浮生還沒自信到認為自己有著話本中那些主角天生的王霸之氣能夠輕易讓一頭修為不比自己弱多少的妖怪磕頭臣服。
陳浮生下手救它的時候,它可不像那隻黑蛟一般因為雷劫,全無還手之力。
不過這事兒倒也未必多難。
陳浮生信手放出飛劍將經輪絞成骨頭渣子,果不其然,和經幡一般裏麵都收集了無數陰魂,這一放出,倒是讓這春日的草原生生變成了一方陰氣森森的鬼蜮。
盤膝坐下,陳浮生一手托起百鬼經變圖,一手則是將一道金光打入白虎識海。
早就對陳浮生有所提防的白虎就要躲避,奈何這一下快捷無比,又不是什麽殺傷性的法術,登時就在白虎識海演化成了一卷經書。
自然是那卷《金剛三昧轉輪經》無疑。
白虎一下子就安靜下來,心神投入其中。
它的境界和陳浮生差相仿佛,自是可以看出這是一門極其奧妙的佛門大法。
不過它和山陰部曆代的薩滿一般,也立刻陷入了相同的困境之中。
它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妖怪,哪裏懂得這佛法的奧妙。
麵前明明有一座寶山卻無力搬走,白虎登時就煩躁起來。
“這個小和尚往我腦袋裏塞上這東西,到底想要做些什麽?”
看著白虎的眼神,陳浮生輕笑一聲,麵色便自肅穆起來,低聲誦念起這部《金剛三昧轉輪經》經來。
佛法相較道術本就善於渡化點靈,轉輪經更是其中翹楚,陳浮生也是見這批陰魂死得太多淒慘,這才起了超度的念頭。
這一誦經,開始之時,聲音不顯,也無什麽稀奇之處,但陰魂雖被折磨許久,此生前癡呆許多,但之中仍有些聰穎之輩,能夠感受到陳浮生每念一句,魂體便好受一分,顯是對自己有著好處,便自跟著頌念起來。
誦經聲初始之時還是零零落落,不成氣候,愈到後來,聲音便自齊整起來,陳浮生每念一句,就有數千陰魂隨之開聲,有如潮汐,一浪高過一浪,幾欲有衝天而起之勢。
這些陰魂生前不過是些凡人,失了肉身轉化為陰魂之後,反而多少有了些法力,雖然極其稀薄,但當一起念動這《金剛三昧轉輪經》時,卻也有著集腋成裘之效,源源不斷念力隔空加持到陳浮生的身上。
陳浮生隻覺頭腦一陣清明,有著一股巨大的法力,向著自己神魂湧來,幾乎瞬間,便自生出一股體悟,於步步生蓮的佛光之外,另行湧起層層金光,卻是突然開辟了舌識。
佛門修行以九識為重,其中前四識,眼耳口鼻雖然說是較為容易,但單看凡間寺院也沒有多少有法力的高僧,便知沒有數十年苦行,也極難成就。
陳浮生也是心頭一點善念萌動,想要為這些陰魂解脫了苦難,偏偏這部《金剛三昧轉輪經》本就長於此事,而那數千陰魂則是心生感激將自家心念自行寄托上來,否則絕對沒有這般巧合。
到了這時候,陳浮生反而不下手了,遙遙收回四口飛劍,卻是向那頭白虎示意一下。
看著陳浮生有如兔起鶻落般輕易斬殺了那個紅袍番僧,沒有反應過來的可不隻黑衣番僧一人。
白虎心中剛才就存了逃跑的念頭,隻不過陳浮生橫插了一手才提前收了起來,原本它是打算挑動陳浮生與這兩個番僧鬥法的。
反正在它看來,這三個光頭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更何況陳浮生還親口說出什麽與佛有緣有緣,要帶回去好生調教的話來。
這更讓白虎對他提防了三分,不過白虎也未想到陳浮生法力法器居然都如此厲害,還未待它反應過來,轉瞬間就將那個明顯要更強一些的紅袍光頭斬殺當場,那個黑衣也是被他隨手一記法術便自拖了下來,根本沒有給它留逃跑的時間,要知道在它估計中陳浮生怎麽著也得與這兩個僧人戰鬥多半個時辰,最後說不定還要用出些兩敗俱傷的手段。
畢竟陳浮生的聲勢看起來瀟灑不凡,本身法力修為也看不出是什麽境界。
但單看他對兩人先禮後兵地態度就知道不可能遠超對方,不然哪還會廢這許多話。
至於當著陳浮生的麵逃跑,白虎可沒有這種信心,步步生蓮的神通方才它和兩個番僧都看得清清楚楚,陳浮生的速度可比它借著天賦勉強施展的馭風可要快上許多,它有把握在二僧手中來去自如,卻還不敢和陳浮生賽一賽教程。
一瞬間,白虎發現自己目前的情況比起之前還要困難許多。
陳浮生是一個它真正打不過更跑不過的家夥。
看懂了陳浮生的意思,白虎就是長嘯一聲,將氣全部撒在了這個黑袍番僧的身上。
番僧來不及多想,急忙一扯胸前那串一百零八粒的念珠,便有一百零八顆骷髏頭飛出,護住了身形,和那位紅袍番僧手腕的骷髏手串顯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心神合一的法器被毀,番僧本就受創,又沒有了紅袍僧人放出的夜叉拖住白虎,哪裏還能和這隻皮糙肉厚的虎妖肉搏,沒過幾個回合,就已經被虎爪接連拍碎了護身念珠所化的一百零八顆骷髏頭,重重打在了胸腹之間,揉來撚去。
這頭白虎倒也乖覺,在不明陳浮生意圖之下,饒是對其恨到了骨子裏,也沒有將其直接弄死,而是屈指一彈,用爪子將這個半死不活的和尚撥拉到了陳浮生眼前。
至於那一百餘人沒了番僧邪術加持,又受了些反噬之力,早已一個個口鼻出血地從馬背上摔落下來,一個個昏迷過去,如果不是之前的邪術強化了他們的肉身,單是這一下子就足以讓他們筋斷骨折。
對於這些普通人,陳浮生懶得下手,但對於這兩個同為修行者的番僧,陳浮生可就沒有這般客氣。
信手托出百鬼經變圖,便自將這個氣息奄奄的黑袍僧人的魂魄收了,至於那個被反噬的紅袍番僧,他的魂魄早就被眾多牧民的陰魂簇擁著送了上來,顯然這些保留了幾分靈智的陰魂對於這個將他們解脫出來的陳浮生有著幾分感激之情。
似笑非笑地看了心虛的白虎一眼,雖然陳浮生算是救了這白虎一命,但陳浮生還沒自信到認為自己有著話本中那些主角天生的王霸之氣能夠輕易讓一頭修為不比自己弱多少的妖怪磕頭臣服。
陳浮生下手救它的時候,它可不像那隻黑蛟一般因為雷劫,全無還手之力。
不過這事兒倒也未必多難。
陳浮生信手放出飛劍將經輪絞成骨頭渣子,果不其然,和經幡一般裏麵都收集了無數陰魂,這一放出,倒是讓這春日的草原生生變成了一方陰氣森森的鬼蜮。
盤膝坐下,陳浮生一手托起百鬼經變圖,一手則是將一道金光打入白虎識海。
早就對陳浮生有所提防的白虎就要躲避,奈何這一下快捷無比,又不是什麽殺傷性的法術,登時就在白虎識海演化成了一卷經書。
自然是那卷《金剛三昧轉輪經》無疑。
白虎一下子就安靜下來,心神投入其中。
它的境界和陳浮生差相仿佛,自是可以看出這是一門極其奧妙的佛門大法。
不過它和山陰部曆代的薩滿一般,也立刻陷入了相同的困境之中。
它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妖怪,哪裏懂得這佛法的奧妙。
麵前明明有一座寶山卻無力搬走,白虎登時就煩躁起來。
“這個小和尚往我腦袋裏塞上這東西,到底想要做些什麽?”
看著白虎的眼神,陳浮生輕笑一聲,麵色便自肅穆起來,低聲誦念起這部《金剛三昧轉輪經》經來。
佛法相較道術本就善於渡化點靈,轉輪經更是其中翹楚,陳浮生也是見這批陰魂死得太多淒慘,這才起了超度的念頭。
這一誦經,開始之時,聲音不顯,也無什麽稀奇之處,但陰魂雖被折磨許久,此生前癡呆許多,但之中仍有些聰穎之輩,能夠感受到陳浮生每念一句,魂體便好受一分,顯是對自己有著好處,便自跟著頌念起來。
誦經聲初始之時還是零零落落,不成氣候,愈到後來,聲音便自齊整起來,陳浮生每念一句,就有數千陰魂隨之開聲,有如潮汐,一浪高過一浪,幾欲有衝天而起之勢。
這些陰魂生前不過是些凡人,失了肉身轉化為陰魂之後,反而多少有了些法力,雖然極其稀薄,但當一起念動這《金剛三昧轉輪經》時,卻也有著集腋成裘之效,源源不斷念力隔空加持到陳浮生的身上。
陳浮生隻覺頭腦一陣清明,有著一股巨大的法力,向著自己神魂湧來,幾乎瞬間,便自生出一股體悟,於步步生蓮的佛光之外,另行湧起層層金光,卻是突然開辟了舌識。
佛門修行以九識為重,其中前四識,眼耳口鼻雖然說是較為容易,但單看凡間寺院也沒有多少有法力的高僧,便知沒有數十年苦行,也極難成就。
陳浮生也是心頭一點善念萌動,想要為這些陰魂解脫了苦難,偏偏這部《金剛三昧轉輪經》本就長於此事,而那數千陰魂則是心生感激將自家心念自行寄托上來,否則絕對沒有這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