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時空中,大魚毀在了空有龐大的世界觀,影片的主題是想表現回歸和信仰,但導演編劇——也就是梁軒——卻把重心放在了鯤和椿以及湫的瑪麗蘇三角愛情上,眾多糟糕的台詞惡心到了觀眾,讓顧燦燦感覺好像瓊瑤參與了編劇。


    “你以為你接受的是誰的愛?你接受的是一個天神的愛!他將背叛所有的神靈去愛你!為你忍受一切痛苦!以此帶給你快樂!”


    “我這輩子最怕的,就是看見你受苦。”


    “我真後悔昨晚沒有緊緊的抱著你……”


    “你對我就像哥哥一樣好。”


    電影中湫對椿的感情是純粹的,但不代表觀眾就能接受這種狗血的台詞,顧燦燦更喜歡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情,而不是滿口說愛,尤其是在大魚海棠的基調上古神話,源於神話,終於神話,融入了大量的華夏傳統文化後,使神話故事帶上了別具一格的華夏古風,探討了人與自然,天人合一以及生死輪回的東方哲學,搭配漂亮的華夏畫風,奇妙恢弘的場景,以精心的細節處理,結果卻毀在了劇情故事上。


    大魚海棠本該是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哪怕劇情不做太大的變動,至少裏麵椿和鯤的感情、湫對椿的感情要重新處理要變得更自然一些,那些青春校園式狗血對白要更改,如果有顧燦燦才操作的話,顧燦燦是想要為觀眾呈現一個生死、自然、神奇、冒險以及愛情的唯美神話故事。


    而且大魚裏其實有很多伏筆,比如鼠婆為什麽要一心去人間,靈婆為什麽要交換壽命,村子裏的五行之神隻是背景嗎,這些都可以拓展開單獨成故事,而且宏大的世界觀還有充足的拓展空間,如果操作得當,宣傳到位,也許可以發展成像漫威那樣的超級ip。


    “顧總,我剛說了故事的大概,其實我拿著筆記本電腦,裏麵有更詳細的設定,如果時間方便的話,我想給你更詳細的介紹一下這部電影。”梁軒有些期待的看著顧燦燦,顧燦燦剛才聽的很認真,而且現在若有所思的樣子,很可能她對這個故事感興趣了。


    梁軒已經找過很多的投資人,但雖然燕尾蝶獲得了諸多獎項,但隻是有助於了彼岸天接到一些工作,至於投資大魚海棠的人,一個也沒有。


    前期得到的獎金已經花在大魚海棠的製作上,現在又捉襟見肘了,如果再沒有資金投入,現在的團隊恐怕就要鳥獸散了,畢竟大家都要吃飯的。


    顧燦燦想了一會兒,給蘇洛打了個電話。


    沒一會兒,蘇洛來到了顧燦燦的辦公室。


    “蘇洛姐,給你介紹一下,他是梁軒,彼岸天文化的創始人。”顧燦燦簡單的向蘇洛介紹了梁軒。


    梁軒有些緊張的站起來,熱情的和蘇洛握了握手,現在蘇洛可是京城影視投資圈裏的紅人,她現在經手的項目金額都是數以千萬計的。


    等梁軒打開筆記本電腦,給顧燦燦和蘇洛展示了大魚的故事和人物原畫設計之後,蘇洛也露出了驚歎的表情。


    大魚的畫風類似於宮崎駿,但是又有著自成一體的風格,華夏風的設計和細節的考究讓有些文藝的蘇洛很是喜歡。


    “很了不起。”蘇洛真心的讚歎,現在華夏的影視大環境在逐漸回暖,但動畫電影卻基本沒有什麽消息,沒想到居然有團隊做出了如此優秀的世界觀背景和人設,關鍵是這不是對以前的故事重新改編,而是進行了世界觀的創新,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人敬佩。


    一提起動畫,像顧燦燦這樣的九零後,首先想到的是以倭國和黴國為代表的動畫係列,對於國產動畫的印象,很多人隻停留在熊出沒和喜洋洋的印象上,大部分人的童年時光裏幾乎難覓有影響的國產動畫身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產動畫一定程度上缺席了九零後的童年。


    不過如果是八零後,對於國產動畫,還是有屈指可數的幾部國產動畫在記憶裏泛出脈脈溫情,大鬧天空、哪吒鬧海、舒克和貝塔、葫蘆娃、黑貓警長,這些國產動畫曾陪伴著八零後度過了難忘的童年。


    其實華夏國產動畫在起起伏伏的近九十年發展曆程裏,也曾有過極為輝煌的時刻。


    世界上第一部動畫誕生於1906年的黴國,20年後在華夏有四個姓萬的兄弟,他們製作了華夏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可見華夏的動畫起步是非常早的,要知道聞名世界的米老鼠也隻是誕生在1928年。


    1935年萬氏兄弟製作了華夏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這部動畫是根據伊索寓言的故事改編,動畫片《駱駝獻舞》的研製成功,揭開了華夏美術電影史上新的一頁,標誌著華夏動畫片開始進入成熟階段,從內容到形式向民族化前進了一步。


    隻不過這時候華夏的動畫片依然是模仿黴國的風格,在華夏並沒有引起什麽大的反響。


    萬氏兄弟的老大萬籟鳴已經意識到他們製作的動畫的結症,那就是一味的模仿黴國,而沒有真正屬於華夏人自己的東西。他在《閑話卡通》這篇文章中就檢討了這個缺點:“要使華夏動畫事業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必須在自己民族傳統土壤裏生根。”


    1941年,萬籟鳴受黴國第一部動畫長篇《白雪公主》啟發拍攝了《鐵扇公主》。這部傾盡心血的動畫長篇,取自古典名著《西遊記》,這使得在故事上顯然更能獲得國人認同感,其次是沒有照搬黴國動畫單一化的單線平塗模式,而是采用了很多華夏畫的繪畫方法,因為本片是黑白動畫,在動畫背景的繪製方麵,具有很濃的水墨山水的意味,形成鮮明的民族文化和美術特色。


    《鐵扇公主》幾乎是意料中的引起巨大轟動,並首次發行到東南亞和倭國,華夏動畫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就連倭國動畫巨擘手塚治蟲,也是受到《鐵扇公主》的感染才開始決定投身動畫的。


    新華夏成立以後,華夏動畫經曆了一段學習酥聯的時期,使得這段時期華夏動畫雖有成績卻難有影響力。


    後來華夏動畫人意識到需要創立自己的風格,不約而同自覺地回到了華夏美學的表現手法之中。


    1957年4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開始了華夏動畫的民族風格建設,他們製作的動畫《驕傲的將軍》成為“華夏學派”創始之作。


    驕傲的將軍》中主角將軍便是借鑒了京劇中的霸王臉譜,食客借鑒醜角,人物走路的步法也出自京劇。服裝、背景、建築、圖案等等,也全部是華夏文化的表現形式,將軍的出場、舉鼎、射雁,直到最後的“臨陣磨槍”,都可以在華夏傳統的文化和故事中找到影子,在將軍倉皇逃竄一場還用上了古曲《十麵埋伏》。


    這部僅30分鍾的動畫,美術風格和音樂都充溢著濃鬱民族氣息,使得當時的觀眾不但耳目一新,也為這意趣盎然故事所感動,良好的反響對當時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1961-1964年由萬籟鳴、唐澄執導的《大鬧天宮》更是一部精雕細琢的精品,首先在原著本身具備的魅力加持之下,孫悟空的形象性格塑造得非常好,動畫表現上也大放異彩,再加上當時國內動畫人才充沛,製作陣容空前強大,可以說《大鬧天宮》幾乎代表了當時華夏動畫的最高成就。


    1958年,華夏動畫人又研製了華夏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接著又拍攝了剪紙片《漁童》、《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吸收了華夏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生動豐滿。剪紙片這一華夏獨有的動畫片種不但為華夏動畫在全新的技術上增添寶貴的智慧和經驗,更使華夏的民間傳統藝術得到發揚。


    可惜接下來是十年的浩劫,動亂使華夏動畫的黃金時期的落入了低穀,不但題材受到限製,對動畫人才的摧殘更使得動畫發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


    1979年的《哪吒鬧海》,是華夏第一部寬銀幕長篇動畫。在繼承了《大鬧天宮》的民族性格之外,技術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人物設計和意趣創意顯然還是走的《大鬧天宮》的路子,要知道這兩部動畫已經相隔十五年之久,那十年對動畫的傷害可見一斑。


    好在《哪吒鬧海》的成功算是給華夏動畫注入一劑強心針,華夏動畫迎來了一個複興時期。


    華夏動畫的方向,就在於堅持從華夏民族美學文化的傳統中吸取養分,剪紙拍成的動畫片《人參娃娃》、《金色的海螺》、《漁盆》,,以水墨畫的意韻拍成的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取材於敦煌壁畫的《九色鹿》,畫風借鑒敦煌壁畫的《女媧補天》,借鑒雲南民族圖案的《火童》等等,無不透著華夏民族美學的榮光。


    在華夏動畫的長片作品中,華夏美學元素更是華夏動畫的標簽之一,如《天書奇譚》的背景繪製,就大有華夏古代繪畫名家筆下的青山映聚綠水折痕的趣味。


    華夏動畫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華夏電影在世界上成就最高的類型之一,與華夏動畫人堅持在華夏傳統文化精髓中吸取養分,故事核心脫胎於民族性,文化之美與最具古典主義浪漫幻想氣質相結合,才誕生了那麽多至今仍為很多人念念不忘的文化精品。


    80年代,華夏動畫水平此前處於亞洲前列,但一直缺乏市場化操作導致動畫創作出現緩慢趨勢,而與之相對的是改革開放之後國外大量商業動畫被引進華夏,比如《變形金剛》、《米老鼠與唐老鴨》、《鐵臂阿童木》、《藍精靈》、《聰明的一休》等,國外動畫以其生動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精良的製作技術迅速吸引了華夏孩子們的眼球,從而對華夏的動畫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而且因為製度上的僵化,華夏動畫隻有政府投資,然後由電視台采購,這直接導致根本沒有更多資金注入動畫行業,很長時間商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幾乎代表了整個華夏動畫,遲滯的製作周期、技術上的掉隊、人才的流失、產量的低迷,這一係列的問題紛至遝來,直接導致華夏動畫難以和產業化製作的國外動畫相抗衡。


    更惡劣的是在國人最為引以為豪的,在華夏動畫中有著核心地位的文化傳承被逐漸拋棄,動畫片相當長時間裏在國人意識裏扮演著低齡、幼稚、無趣的形象,在這一貫認識之下,華夏動畫進一步走向沒落。


    華夏動畫在萎靡不振,隔海而望的倭國卻湧現很多具有華夏元素的動畫,比如鳥山明原著的《龍珠》,其主角就是善良而武藝高強的孫悟空;車田正美的《聖鬥士》主角之一的紫龍就是在華夏修行;高橋留美子的《亂馬》中亂馬父子以及所有擁有變身功能的角色,都是在華夏的溫泉鄉掉進溫泉才“妖化”的;小川悅司的《中華小當家》索性就是講華夏人在華夏的故事。


    這充分的說明了,華夏文化其實有著無以倫比的魅力,然而我們自己卻逐漸的摒棄了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反而越發的向低齡化、幼稚化方向滑去。


    顯而易見的是,華夏動畫要想走下去有兩個問題必須破局,第一是需要找回國產動畫的基因,即屬於自己的語言,這樣才能擺脫低幼的刻板印象,提高影響力。第二就是動畫必須盈利,才能吸引更多的動畫人才。


    要知道我們天然就有許多超級ip,比如四大名著,比如封神演義,比如山海經。前人以其充沛的想象力和浪漫主義情懷,創造出了無數文化瑰寶,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這對於我們的國產動畫來說這就是個取之不盡的寶藏。


    大魚海棠就是吸收了華夏文化諸多養分的優秀作品,隻可惜走偏了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變身國民女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步深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步深淵並收藏變身國民女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