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忐忑不安還是咬牙切齒,都阻止不了該上映的電影上映。
《瘋狂的賽車》沒有墜了寧昊的名頭,第一天上映之後,網絡上關於《瘋狂的賽車》的討論就爆發了。
“看《瘋狂的賽車》的下午場,影片結束後出現了一個感人場景——我是指如果我是片中客串出租車司機的寧昊導演,我一定會被眼前情景給感動到。跟絕大多數華夏影院一樣,燈一亮,觀眾都要起身離席,但演職員字幕裏還夾有畫麵內容,幾乎所有人都站著看完了,有的在銀幕前、有的在走道階梯上。等電影交代完人物命運(其實已經無關大局),直到出現那個大大的“終”字。”
“賀歲檔已經快要一個月,幾部電影混戰,在幾部可以說是大片中《瘋狂的賽車》以黑馬的姿態脫穎而出,莫名地想到以前看過電影的一句台詞:你的時代到了。這個你,是指寧昊。”
“看了之後,我就隻想說一個字:牛筆!”
“如果有賀歲檔冠軍投票,我一定投給《瘋狂的賽車》。”
“????如果把看國產賀歲片們比喻成逛窯子,那麽《非誠勿擾》就像是那個你每次路過都能看到她招手的熟女,技巧純熟卻缺乏驚喜;《傷心者》則是突如其來的花魁,身懷科幻絕技霸氣無比,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的;《赤壁下》穿的最少,雙腿張開眼中聚滿了液體媚態十足,結果一開口讓你犯琢磨“這姐們不是泰國來的吧?”其他的花花草草們一字排開。最後麵,一小姑娘縮在沙發裏麵帶謙虛、低眉順眼,一抬頭眼神卻肅殺無比。好,就你了。一番雲雨之後,不由高聲大呼“妹妹,你牛逼,你這何止是中西結合啊”姑娘的名字就叫《瘋狂的賽車》。”
短短一天時間,網絡上滿是關於《瘋狂的賽車》的帖子文章,這部電影口碑大爆炸。
一晚上的時間,《瘋狂的賽車》中的台詞就成為了網絡流行語。
“地下cbd,人生後花園。”
“??這就是我們物業公司最新推出的服務項目--十八相送,一水黑,看上去就像黑社會,有沒有!?有沒有!?要的就是氣氛,絕對的莊嚴肅穆,絕對的氣勢如虹,搭靈堂,送紙錢,喪葬服務一條龍。一條------龍!這麽好的服務,我天天在這裏上班,恨不得都給我自己來一套??。”
“姐夫,咱這樣弄,會不會多行不義必自斃?整嘴順口留,你想考研啊??。”
本次賀歲檔真是讓喜歡看電影的觀眾感到了巨大的驚喜,從《非誠勿擾》到《傷心者》再到《瘋狂的賽車》,精彩的電影一部接著一部,哪怕是《赤壁下》至少也是一場視覺盛宴,華夏的好電影居然在賀歲檔集中爆發了。
著名影評人張曉北在觀看過《瘋狂的賽車》之後,激動的對記者連連誇讚,當晚更是寫出一篇長評盛讚。
“2006年《瘋狂的石頭》上映後,媒體對於觀眾的驚喜有一個很貼切的比喻:看這部電影就象去相親,結果去了以後發現相親對象是全智賢。3年之後,《瘋狂的賽車》又要揭開蓋頭麵對觀眾。有了之前的期待,現在的觀眾還會再次得到驚喜嗎?
魯迅曾經說過,無論如何,總有20%的人是什麽都不滿意的。看電影作為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不能對你的感受負責。但從娛樂消費的風險這個角度來說,我可以保證《瘋狂的賽車》會是賀歲檔電影中消費風險最小的一部。也就是說,同樣是一張電影票錢,你從《瘋狂的賽車》中獲得的消費滿足感和愉悅感一定會是最高的——我敢說這句話的前提是我看了所有賀歲檔的影片,所以我不怕你向我扔臭雞蛋。
上一部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是《傷心者》,但《傷心者》作為一部科幻片來說,是有著不少問題的,至少一個理論解決時空穿越這個設定就很不科學,不過作為首部科幻大製作的嚐試,我力挺這部電影。
就在我以為能達到《傷心者》這個水平的電影都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次看到了,沒想到十幾天後,《瘋狂的賽車》給了我更大的驚喜。
《瘋狂的賽車》和完整工業體係下生產出來的產品當然還有一定差距,但這種差距已經是可以看到和衡量的了。當事情做到這一步後,剩下的僅僅隻是時間問題而已。對於《瘋狂的賽車》來說,它應該會讓影迷驚喜,讓觀眾歡笑,讓老板數錢,讓官員滿意。
《瘋狂的賽車》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雖然我們會因為有期待而忐忑不安,但這種躁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上次去相親蒙了個全智賢,那這次就算不是安吉莉娜·茱莉,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我相信,一部好電影的特征之一,就是你無法用語言、文字或其他方式來完整轉述它。如果想要了解它,唯一的辦法就是去電影院親自體驗一次。而《瘋狂的賽車》應該是做到了這一點。”
張曉北作為偶爾收錢發文的影評人,經常被觀眾們罵,但他這篇文章受到諸多讚許,讀者紛紛調侃張曉北總算也良心了一回。
口碑爆發的《瘋狂的賽車》也做到了三天票房破億。
顧燦燦也忍不住發了條微博讚歎:“去看一部能讓自己獲得愉悅的電影,是我們作為觀眾天然享有的一項權利。像《瘋狂的賽車》以及《傷心者》這樣的電影,值得你去行使你的這項權利。我小小的私心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用自己的選擇去影響和改變華夏電影。一次改變一點點,最後改變一個時代。每一個觀眾能做出的影響可能隻是一點點,但千萬觀眾的選擇匯集起來以後,遲早會讓“華夏電影”這個虛擬的對象明白過來,我們作為觀眾有權利要求得到正常的、等值的娛樂。”
她的微博關注人數已經高達800萬,這條微博發出後幾個小時便有上萬條讚,幾百條轉發。
“顧燦燦居然給對手點讚,怎麽想的。”
“這叫有大家風範。”
“不過,真正的電影人就是這樣,哪怕是對手,值得誇讚就不吝誇讚。”
顧燦燦任性的表現反而吸引到一些路人粉,也算是世事無常。
自從《瘋狂的賽車》上映後,其餘三部的排片瘋狂下跌,票房也隨之跳水。
《傷心者》日收降到了1000萬左右。
《非誠勿擾》和《赤壁下》已經隻能日收400萬左右。
唯有《瘋狂的賽車》日收節節攀升,最高日收高達3400萬,簡直要到了影生巔峰。
這種狀況在顧燦燦的意料之內,畢竟她早體會過這部電影的實力,寧昊正是憑借這部電影進入億元俱樂部的。
但是華宜就相當不爽了,《非誠勿擾》被《傷心者》碾壓了不說,等《瘋狂的賽車》上映幾天,非誠的票房都快掉到百萬以下了,還讓不讓人愉快的圈錢了?
但不爽也沒得辦法,華宜的大頭投資人是中影,借王家兄弟兩個膽子,也不敢對中影下手。
“我們把寧昊挖到公司來吧?”王中雷對哥哥提議。
王中君看了眼自己的親弟弟,強忍著要去檢查dna做做親人鑒定的衝動,這家夥的腦子怎麽長的,是不是自己的親弟弟?
“寧昊現在名聲正猛,你覺得能請的來嗎?還有,曉剛的電影先被顧燦燦超越,再被寧昊碾壓,現在人們誇瘋狂的賽車的時候總不忘踩非誠勿擾兩腳,你還想把寧昊請來?你是不是打算讓曉剛跟華宜掰了?”
一頓嚴厲的嗬斥讓王中雷心情非常鬱悶。
華宜的發展方針就是一星一導,導就是馮曉剛,兩者早早就綁定在一起,不可分割了。
“那怎麽辦,就這麽任非誠勿擾這麽落幕嗎?”王中雷還不服氣。
“你想怎麽辦,璀璨時代有廣墊胡局靠山,寧昊有中影靠山,你能怎麽辦?”王中君沒好氣的說:“算起來《非誠勿擾》已經有3個多億的票房,也算是大賺了,已經超過期望,不要搞事。”
……
當初《赤壁上》上映,所有人都認為戰鬥力最強悍的,非《赤壁上》莫屬。而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認為國慶檔的冠軍,必定是《赤壁上》。
事實上也確實是《赤壁上》,《劍雨》雖然口碑勝利,但票房是不如《赤壁上》的。
不過《赤壁上》嚴重的消耗了吳雨森的口碑上和好感度,導致現在賀歲檔《赤壁下》票房口碑非常低迷,也算是咎由自取。
韓三瓶作為一個在仕途上很有野心的人,對掌權期間的業績增長看的比誰都重。
這個業績,自然就是每年的票房總額增長幅度,以及華語電影在其中的票房份額占比了。
他曾經將希望寄托在吳雨森等香江台彎電影人身上,頂著許多內地電影人的不滿,在他們那裏投了重注。
但現在,韓三瓶真的在自我反思了。
重金押注的曆史巨製《赤壁》票房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反而閑雲野鶴一樣隨手投注的《瘋狂的賽車》和《傷心者》正麵交鋒殺得《赤壁》丟盔卸甲,而即將上映的《人在囧途》韓三瓶已經提前看過成片,對於質量是絲毫沒有懷疑了。
看到桌上的市場報告,韓三瓶點了隻煙,對於現狀他真的要好好考慮考慮了。
吳雨森心情很差,他預感到這次《赤壁》賀歲檔的失利,不僅僅是這部電影的事情,恐怕還會波及到所有香江台彎的電影人,甚至會轉變內地對他們的政策。
香江台彎電影人在內地一直受到政策優待這是公開的。
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內地政策的飄忽變化,是最讓他們難受的。
有了政策傾斜,就什麽都有,一旦沒了政策,那你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施展不出來。
這種與香江台彎本地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曾經讓他們在過去的那些年裏獲取了大量利益。
為什麽香江台彎的明星在內地的身價那麽高,也不全是因為多年來港片對內地觀眾的影響,也是因為內地官方的政策傾斜。
他們剛剛北上的時候,就體會到了改開之初,內地政界對外資企業的偏袒和讓步。
他們在內地,不僅是技術上的人上人,也是政策上的人上人。
內地同行見了他們就腿軟,也不全然是因為他們實力強,也是因為在政治權利和待遇上,內地電影人就是低人一等。
但現在,內地電影人快速的成長起來,哪怕沒有顧燦燦這個攪局者,依然會有一批批電影人拿出合格之上的誠意作品,從香江台彎甚至好萊塢的手中勇敢的奪下曾經丟失的市場。
而現在在某些勢力的刻意引導下,網絡上都興起了一陣清算香江台彎電影人黑曆史的風潮。
目睹了《赤壁》的慘敗之後,但凡還有一點追求的香江台彎電影人,也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些太得意忘形了?
曾經很多香江台彎的電影人整天拿海外市場要挾大陸當局,結果現在連國內市場這個基本盤都差點沒守住,讓人狠狠的扇了一記耳光。
這種情況必然會發生的,其實就是內地的觀眾越來越不容易被糊弄了,觀眾越來越不被港台的光環所迷惑,他們會用腳投票,告訴那些人,你們再想輕鬆的從內地圈錢,不是那麽容易了!
這個賀歲檔可以說,改變了很多人對於內地電影人的看法,改變了很多人對本土電影的觀念。
內地的導演也能拍好精彩的商業片,不是隻能拍國外拿獎的文藝片,喜劇、科幻均能有所涉及。
網絡上關於賀歲檔電影的討論很是狂熱,狂熱的氣氛又助推了票房的上漲,可以說,這次賀歲檔混戰,雖然對於幾部電影來說,可能都對票房有些影響,但對整個市場來說擴容了天花板的高度,在持續的關注度高漲下,所有人都是贏家。
正是這種狂熱的氣氛下,《瘋狂的賽車》創造了個新紀錄,六天破兩億,10天破三億。
喜劇電影在賀歲檔天然就具有優勢。
而《傷心者》的票房雖然一直大起大落,但始終沒有出現頹勢,上映20天,日收還保持在1000萬以上。
很多人看完之後,還會選擇找時間帶著父母或者孩子一起再看一遍。
很多人斷言,賀歲檔票房冠軍之爭就在《傷心者》和《瘋狂的賽車》之間了。
“難道我山爭哥哥不能打嗎?”
……
。m.
《瘋狂的賽車》沒有墜了寧昊的名頭,第一天上映之後,網絡上關於《瘋狂的賽車》的討論就爆發了。
“看《瘋狂的賽車》的下午場,影片結束後出現了一個感人場景——我是指如果我是片中客串出租車司機的寧昊導演,我一定會被眼前情景給感動到。跟絕大多數華夏影院一樣,燈一亮,觀眾都要起身離席,但演職員字幕裏還夾有畫麵內容,幾乎所有人都站著看完了,有的在銀幕前、有的在走道階梯上。等電影交代完人物命運(其實已經無關大局),直到出現那個大大的“終”字。”
“賀歲檔已經快要一個月,幾部電影混戰,在幾部可以說是大片中《瘋狂的賽車》以黑馬的姿態脫穎而出,莫名地想到以前看過電影的一句台詞:你的時代到了。這個你,是指寧昊。”
“看了之後,我就隻想說一個字:牛筆!”
“如果有賀歲檔冠軍投票,我一定投給《瘋狂的賽車》。”
“????如果把看國產賀歲片們比喻成逛窯子,那麽《非誠勿擾》就像是那個你每次路過都能看到她招手的熟女,技巧純熟卻缺乏驚喜;《傷心者》則是突如其來的花魁,身懷科幻絕技霸氣無比,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的;《赤壁下》穿的最少,雙腿張開眼中聚滿了液體媚態十足,結果一開口讓你犯琢磨“這姐們不是泰國來的吧?”其他的花花草草們一字排開。最後麵,一小姑娘縮在沙發裏麵帶謙虛、低眉順眼,一抬頭眼神卻肅殺無比。好,就你了。一番雲雨之後,不由高聲大呼“妹妹,你牛逼,你這何止是中西結合啊”姑娘的名字就叫《瘋狂的賽車》。”
短短一天時間,網絡上滿是關於《瘋狂的賽車》的帖子文章,這部電影口碑大爆炸。
一晚上的時間,《瘋狂的賽車》中的台詞就成為了網絡流行語。
“地下cbd,人生後花園。”
“??這就是我們物業公司最新推出的服務項目--十八相送,一水黑,看上去就像黑社會,有沒有!?有沒有!?要的就是氣氛,絕對的莊嚴肅穆,絕對的氣勢如虹,搭靈堂,送紙錢,喪葬服務一條龍。一條------龍!這麽好的服務,我天天在這裏上班,恨不得都給我自己來一套??。”
“姐夫,咱這樣弄,會不會多行不義必自斃?整嘴順口留,你想考研啊??。”
本次賀歲檔真是讓喜歡看電影的觀眾感到了巨大的驚喜,從《非誠勿擾》到《傷心者》再到《瘋狂的賽車》,精彩的電影一部接著一部,哪怕是《赤壁下》至少也是一場視覺盛宴,華夏的好電影居然在賀歲檔集中爆發了。
著名影評人張曉北在觀看過《瘋狂的賽車》之後,激動的對記者連連誇讚,當晚更是寫出一篇長評盛讚。
“2006年《瘋狂的石頭》上映後,媒體對於觀眾的驚喜有一個很貼切的比喻:看這部電影就象去相親,結果去了以後發現相親對象是全智賢。3年之後,《瘋狂的賽車》又要揭開蓋頭麵對觀眾。有了之前的期待,現在的觀眾還會再次得到驚喜嗎?
魯迅曾經說過,無論如何,總有20%的人是什麽都不滿意的。看電影作為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不能對你的感受負責。但從娛樂消費的風險這個角度來說,我可以保證《瘋狂的賽車》會是賀歲檔電影中消費風險最小的一部。也就是說,同樣是一張電影票錢,你從《瘋狂的賽車》中獲得的消費滿足感和愉悅感一定會是最高的——我敢說這句話的前提是我看了所有賀歲檔的影片,所以我不怕你向我扔臭雞蛋。
上一部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是《傷心者》,但《傷心者》作為一部科幻片來說,是有著不少問題的,至少一個理論解決時空穿越這個設定就很不科學,不過作為首部科幻大製作的嚐試,我力挺這部電影。
就在我以為能達到《傷心者》這個水平的電影都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次看到了,沒想到十幾天後,《瘋狂的賽車》給了我更大的驚喜。
《瘋狂的賽車》和完整工業體係下生產出來的產品當然還有一定差距,但這種差距已經是可以看到和衡量的了。當事情做到這一步後,剩下的僅僅隻是時間問題而已。對於《瘋狂的賽車》來說,它應該會讓影迷驚喜,讓觀眾歡笑,讓老板數錢,讓官員滿意。
《瘋狂的賽車》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雖然我們會因為有期待而忐忑不安,但這種躁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上次去相親蒙了個全智賢,那這次就算不是安吉莉娜·茱莉,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我相信,一部好電影的特征之一,就是你無法用語言、文字或其他方式來完整轉述它。如果想要了解它,唯一的辦法就是去電影院親自體驗一次。而《瘋狂的賽車》應該是做到了這一點。”
張曉北作為偶爾收錢發文的影評人,經常被觀眾們罵,但他這篇文章受到諸多讚許,讀者紛紛調侃張曉北總算也良心了一回。
口碑爆發的《瘋狂的賽車》也做到了三天票房破億。
顧燦燦也忍不住發了條微博讚歎:“去看一部能讓自己獲得愉悅的電影,是我們作為觀眾天然享有的一項權利。像《瘋狂的賽車》以及《傷心者》這樣的電影,值得你去行使你的這項權利。我小小的私心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用自己的選擇去影響和改變華夏電影。一次改變一點點,最後改變一個時代。每一個觀眾能做出的影響可能隻是一點點,但千萬觀眾的選擇匯集起來以後,遲早會讓“華夏電影”這個虛擬的對象明白過來,我們作為觀眾有權利要求得到正常的、等值的娛樂。”
她的微博關注人數已經高達800萬,這條微博發出後幾個小時便有上萬條讚,幾百條轉發。
“顧燦燦居然給對手點讚,怎麽想的。”
“這叫有大家風範。”
“不過,真正的電影人就是這樣,哪怕是對手,值得誇讚就不吝誇讚。”
顧燦燦任性的表現反而吸引到一些路人粉,也算是世事無常。
自從《瘋狂的賽車》上映後,其餘三部的排片瘋狂下跌,票房也隨之跳水。
《傷心者》日收降到了1000萬左右。
《非誠勿擾》和《赤壁下》已經隻能日收400萬左右。
唯有《瘋狂的賽車》日收節節攀升,最高日收高達3400萬,簡直要到了影生巔峰。
這種狀況在顧燦燦的意料之內,畢竟她早體會過這部電影的實力,寧昊正是憑借這部電影進入億元俱樂部的。
但是華宜就相當不爽了,《非誠勿擾》被《傷心者》碾壓了不說,等《瘋狂的賽車》上映幾天,非誠的票房都快掉到百萬以下了,還讓不讓人愉快的圈錢了?
但不爽也沒得辦法,華宜的大頭投資人是中影,借王家兄弟兩個膽子,也不敢對中影下手。
“我們把寧昊挖到公司來吧?”王中雷對哥哥提議。
王中君看了眼自己的親弟弟,強忍著要去檢查dna做做親人鑒定的衝動,這家夥的腦子怎麽長的,是不是自己的親弟弟?
“寧昊現在名聲正猛,你覺得能請的來嗎?還有,曉剛的電影先被顧燦燦超越,再被寧昊碾壓,現在人們誇瘋狂的賽車的時候總不忘踩非誠勿擾兩腳,你還想把寧昊請來?你是不是打算讓曉剛跟華宜掰了?”
一頓嚴厲的嗬斥讓王中雷心情非常鬱悶。
華宜的發展方針就是一星一導,導就是馮曉剛,兩者早早就綁定在一起,不可分割了。
“那怎麽辦,就這麽任非誠勿擾這麽落幕嗎?”王中雷還不服氣。
“你想怎麽辦,璀璨時代有廣墊胡局靠山,寧昊有中影靠山,你能怎麽辦?”王中君沒好氣的說:“算起來《非誠勿擾》已經有3個多億的票房,也算是大賺了,已經超過期望,不要搞事。”
……
當初《赤壁上》上映,所有人都認為戰鬥力最強悍的,非《赤壁上》莫屬。而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認為國慶檔的冠軍,必定是《赤壁上》。
事實上也確實是《赤壁上》,《劍雨》雖然口碑勝利,但票房是不如《赤壁上》的。
不過《赤壁上》嚴重的消耗了吳雨森的口碑上和好感度,導致現在賀歲檔《赤壁下》票房口碑非常低迷,也算是咎由自取。
韓三瓶作為一個在仕途上很有野心的人,對掌權期間的業績增長看的比誰都重。
這個業績,自然就是每年的票房總額增長幅度,以及華語電影在其中的票房份額占比了。
他曾經將希望寄托在吳雨森等香江台彎電影人身上,頂著許多內地電影人的不滿,在他們那裏投了重注。
但現在,韓三瓶真的在自我反思了。
重金押注的曆史巨製《赤壁》票房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反而閑雲野鶴一樣隨手投注的《瘋狂的賽車》和《傷心者》正麵交鋒殺得《赤壁》丟盔卸甲,而即將上映的《人在囧途》韓三瓶已經提前看過成片,對於質量是絲毫沒有懷疑了。
看到桌上的市場報告,韓三瓶點了隻煙,對於現狀他真的要好好考慮考慮了。
吳雨森心情很差,他預感到這次《赤壁》賀歲檔的失利,不僅僅是這部電影的事情,恐怕還會波及到所有香江台彎的電影人,甚至會轉變內地對他們的政策。
香江台彎電影人在內地一直受到政策優待這是公開的。
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內地政策的飄忽變化,是最讓他們難受的。
有了政策傾斜,就什麽都有,一旦沒了政策,那你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施展不出來。
這種與香江台彎本地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曾經讓他們在過去的那些年裏獲取了大量利益。
為什麽香江台彎的明星在內地的身價那麽高,也不全是因為多年來港片對內地觀眾的影響,也是因為內地官方的政策傾斜。
他們剛剛北上的時候,就體會到了改開之初,內地政界對外資企業的偏袒和讓步。
他們在內地,不僅是技術上的人上人,也是政策上的人上人。
內地同行見了他們就腿軟,也不全然是因為他們實力強,也是因為在政治權利和待遇上,內地電影人就是低人一等。
但現在,內地電影人快速的成長起來,哪怕沒有顧燦燦這個攪局者,依然會有一批批電影人拿出合格之上的誠意作品,從香江台彎甚至好萊塢的手中勇敢的奪下曾經丟失的市場。
而現在在某些勢力的刻意引導下,網絡上都興起了一陣清算香江台彎電影人黑曆史的風潮。
目睹了《赤壁》的慘敗之後,但凡還有一點追求的香江台彎電影人,也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些太得意忘形了?
曾經很多香江台彎的電影人整天拿海外市場要挾大陸當局,結果現在連國內市場這個基本盤都差點沒守住,讓人狠狠的扇了一記耳光。
這種情況必然會發生的,其實就是內地的觀眾越來越不容易被糊弄了,觀眾越來越不被港台的光環所迷惑,他們會用腳投票,告訴那些人,你們再想輕鬆的從內地圈錢,不是那麽容易了!
這個賀歲檔可以說,改變了很多人對於內地電影人的看法,改變了很多人對本土電影的觀念。
內地的導演也能拍好精彩的商業片,不是隻能拍國外拿獎的文藝片,喜劇、科幻均能有所涉及。
網絡上關於賀歲檔電影的討論很是狂熱,狂熱的氣氛又助推了票房的上漲,可以說,這次賀歲檔混戰,雖然對於幾部電影來說,可能都對票房有些影響,但對整個市場來說擴容了天花板的高度,在持續的關注度高漲下,所有人都是贏家。
正是這種狂熱的氣氛下,《瘋狂的賽車》創造了個新紀錄,六天破兩億,10天破三億。
喜劇電影在賀歲檔天然就具有優勢。
而《傷心者》的票房雖然一直大起大落,但始終沒有出現頹勢,上映20天,日收還保持在1000萬以上。
很多人看完之後,還會選擇找時間帶著父母或者孩子一起再看一遍。
很多人斷言,賀歲檔票房冠軍之爭就在《傷心者》和《瘋狂的賽車》之間了。
“難道我山爭哥哥不能打嗎?”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