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欽胡子一吹,眼睛一瞪,板著臉對肖翔道:“江湖上朋友賞我臉,送我個外號‘劍棍雙絕’。如今你大師兄習去了“荊楚棍法”,造詣已經在為師之上,當然可去打的倭寇!看看你小子,習的是我“蕩寇劍術”,現在還隻是略有所成,我又豈能放心你去抗倭?”肖翔臉色一耷拉,苦笑不得道:“師父,師兄他本來就長我十多個春秋,更是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我又如何能與他比的?”
俞大猷聽了,笑著拍了一下肖翔的腦門道:“臭小子,你現在的功夫也不差了,師兄在你這個年紀和你比可就差遠啦!師父這麽安排,自然有他的用意,你耐心等待便是。”肖翔哭喪著臉道:“多謝師兄,也隻能如此啦。”
李良欽見肖翔悶悶不樂,歎了口氣,道:“翔兒,你可知為師為何不願讓你現在去抗擊倭奴?”肖翔搖了搖頭道:“徒兒著實不知。”李良欽緩緩開口道:“你的生世為師也早就告知於你,所以為師知道,一旦你出師而去必然回去尋宗設謙道那廝複仇。父母血仇,不共戴天,為師自然不會阻攔,可你也需知道,那宗設謙道乃是東瀛劍聖塚原卜傳之徒。這塚原卜傳乃是東瀛劍聖,開創新當流,門下弟子何止千萬,你此去殺他親傳弟子,必是需麵對整個新當流之人,你若是不練好功夫,師父如何放心你去。”
肖翔想到父母之仇,不由恨恨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他日待我習好武藝,定要去取了宗設謙道那廝的狗頭來祭奠我父母在天之靈!”俞大猷看著肖翔神色,不無擔憂的對李良欽道:“師父,師弟心中時刻心懷仇恨,每日以報仇為目的苦練劍法,我怕他一直如此,會生心魔,終會誤了自己。”李良欽亦是滿臉憂色,謂俞大猷道:“那你說如何是好?”俞大猷道:“不如讓師弟與我共同下山,抗擊倭奴,順便領略各地山河與人情世故,來衝淡其心中仇恨。”
李良欽看著兩個徒弟,緩緩開口道:“我不放心翔兒去乃是事出有因,其實,早在三年之前,我便與那塚原卜傳交過一次手。”俞大猷與肖翔聞言均是大驚,連聲追問。李良欽頓了頓,接著道:“我早知翔兒會有複仇一日,便想看看那宗設謙道的師父有何本事。於是為師在三年前那次遠門隨走私商船共赴東瀛,尋得塚原卜傳比試,那塚原卜傳亦是嗜戰如癡之人,毫不猶豫便應了下來。”肖翔忙問道:“師父,最後勝負如何?”李良欽笑了笑,道:“那塚原卜傳自創的一之太刀端的是厲害無比,為師與他鬥了一日一夜不分勝負,隻得作罷。”俞大猷與肖翔俱是震驚,李良欽自四十歲武藝大成之後,無論武林爭鬥或是抗擊外虜,從未逢過敵手,不曾想區區東瀛,彈丸之地,竟然有人能與師父戰成平手。
俞大猷正色道:“不想東瀛竟然還有此高人,但是師父放心,我料他一派宗師,也不會遠渡重洋,來此為患,師弟與我前去抗倭,我時刻看著他,定能保他無恙。”肖翔聞言,亦是一臉期冀之色,李良欽揉了揉額頭,道:“年輕人到底是爭搶好勝,既然你們都有為國效力,維護太平之心,肖翔你且跟隨你師兄去,但是切記須得提防另外一人,我怕此人功夫不在我與你師兄之下!”
俞大猷與肖翔聞言,又是一驚,肖翔道:“師父,究竟是何人?竟然能勝過您與師兄!”李良欽沉聲道:“此人名叫上泉信綱。乃是塚原卜傳最為得意的弟子,年紀與你師兄相仿,但是已經與塚原卜傳被並稱為日本兩大劍聖,據說此人功夫猶在塚原卜傳之上,如若你們遇上此人,切記千萬小心!”俞大猷與肖翔二人鄭重點頭答應。
俞大猷當晚下廚做了一桌好菜,師徒三人舉杯痛飲,聊及曆年來抗倭之事,不由得感慨萬千。這幾日,俞大猷與肖翔一直侍奉在李良欽跟前陪伴師父,寸步不離。李良欽也知與這兩個徒弟隻有幾日的相聚時光,也不再擺出嚴師模樣,宛如慈父一般與二人絮叨他們年幼時的趣事,三人想到離別在即,亦是不免傷感。
俞大猷與肖翔整理好行囊,便來辭李良欽,李良欽強做笑容,謂二人道:“你二人此去,勿要以我為念,凡事三思而後行,切記‘仁義’二字常記心間!”兩人連連應下。
臨別之際,李良欽又拿出一本書放到肖翔手中,道:“這本《劍論》乃是為師這些年練劍所悟,你且帶著,日後習劍之時定會有所助益。”肖翔心中感動,含淚接過。師兄弟二人與李良欽依依辭別,一步三回頭的下山去了。
時俞大猷正在浙江總督張經手下任職抗倭,時張經為了抗擊倭寇,常年奔波於中洲等常受倭寇侵害的沿海一帶。俞大猷與肖翔離了師父,便來至金門,沿海北上去尋張經。一路上但凡遇到倭寇作亂,師兄弟二人一齊出手幫助當地鄉勇降伏倭寇。
肖翔見到自己能製服倭寇,保百姓平安,不覺心中大快,對俞大猷笑道:“師兄,我看這倭奴也不過如此,為何竟然還能為害一方?定是你等軍中將士平日惰於操練,因此臨陣無能。”
俞大猷正色道:“師弟此言差矣,你休要大意,且莫低估了倭奴的本事。我們一路上來,遇到的大多都是遊散浪人與沿海本土惡霸扮演的假倭罷了。真正東瀛武人,以武士刀為劍,劍術自成一支,其中也是高手林立,師弟你須萬加小心。”
肖翔笑道:“師兄你可莫要和師父一樣誆我,你與師父的本事已至臻境,從來未曾拜過,我卻不信蠻夷倭奴能勝的了你二人。”
俞大猷臉色微變,低聲喝道:“師弟你莫不是忘了師父是如何教導我們?習武之人切記不可狂妄,心妄則言語妄,言語妄則身法妄,身法妄則功不成!你可以知道當年莫約三四十名精通刀法浪人武士從中洲登錄,竟然能一路殺至南京城下方被絞殺?”
肖翔臉色一驚,隨即道:“隻怕是沿路走的都是地廣人稀之處罷,否則區區三四十人,如何能橫行如此之遠?難道我堂堂中華,又豈會無英雄好漢?”
俞大猷冷笑道:“他們壓根不識路,隻是四處亂竄,沿路為他們所害,死傷軍民三千餘人,其中不乏江湖俠士!後直到南京城下,守城官軍齊出方才將他們絞殺,其戰力之強可見一斑。”聽聞此言,肖翔方才收起小覷之心,驚呼道:“不想倭奴竟然如此能耐,適才是我小瞧他們了哩,多謝師兄教誨。”
俞大猷見此情形,心中懸著的大石方才落下,滿意的點了點頭。卻忽聽得不遠處傳來呼救之聲,兩人急忙轉頭朝呼救的方向看去。卻說到底是何人呼救,且聽下回分解。
俞大猷聽了,笑著拍了一下肖翔的腦門道:“臭小子,你現在的功夫也不差了,師兄在你這個年紀和你比可就差遠啦!師父這麽安排,自然有他的用意,你耐心等待便是。”肖翔哭喪著臉道:“多謝師兄,也隻能如此啦。”
李良欽見肖翔悶悶不樂,歎了口氣,道:“翔兒,你可知為師為何不願讓你現在去抗擊倭奴?”肖翔搖了搖頭道:“徒兒著實不知。”李良欽緩緩開口道:“你的生世為師也早就告知於你,所以為師知道,一旦你出師而去必然回去尋宗設謙道那廝複仇。父母血仇,不共戴天,為師自然不會阻攔,可你也需知道,那宗設謙道乃是東瀛劍聖塚原卜傳之徒。這塚原卜傳乃是東瀛劍聖,開創新當流,門下弟子何止千萬,你此去殺他親傳弟子,必是需麵對整個新當流之人,你若是不練好功夫,師父如何放心你去。”
肖翔想到父母之仇,不由恨恨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他日待我習好武藝,定要去取了宗設謙道那廝的狗頭來祭奠我父母在天之靈!”俞大猷看著肖翔神色,不無擔憂的對李良欽道:“師父,師弟心中時刻心懷仇恨,每日以報仇為目的苦練劍法,我怕他一直如此,會生心魔,終會誤了自己。”李良欽亦是滿臉憂色,謂俞大猷道:“那你說如何是好?”俞大猷道:“不如讓師弟與我共同下山,抗擊倭奴,順便領略各地山河與人情世故,來衝淡其心中仇恨。”
李良欽看著兩個徒弟,緩緩開口道:“我不放心翔兒去乃是事出有因,其實,早在三年之前,我便與那塚原卜傳交過一次手。”俞大猷與肖翔聞言均是大驚,連聲追問。李良欽頓了頓,接著道:“我早知翔兒會有複仇一日,便想看看那宗設謙道的師父有何本事。於是為師在三年前那次遠門隨走私商船共赴東瀛,尋得塚原卜傳比試,那塚原卜傳亦是嗜戰如癡之人,毫不猶豫便應了下來。”肖翔忙問道:“師父,最後勝負如何?”李良欽笑了笑,道:“那塚原卜傳自創的一之太刀端的是厲害無比,為師與他鬥了一日一夜不分勝負,隻得作罷。”俞大猷與肖翔俱是震驚,李良欽自四十歲武藝大成之後,無論武林爭鬥或是抗擊外虜,從未逢過敵手,不曾想區區東瀛,彈丸之地,竟然有人能與師父戰成平手。
俞大猷正色道:“不想東瀛竟然還有此高人,但是師父放心,我料他一派宗師,也不會遠渡重洋,來此為患,師弟與我前去抗倭,我時刻看著他,定能保他無恙。”肖翔聞言,亦是一臉期冀之色,李良欽揉了揉額頭,道:“年輕人到底是爭搶好勝,既然你們都有為國效力,維護太平之心,肖翔你且跟隨你師兄去,但是切記須得提防另外一人,我怕此人功夫不在我與你師兄之下!”
俞大猷與肖翔聞言,又是一驚,肖翔道:“師父,究竟是何人?竟然能勝過您與師兄!”李良欽沉聲道:“此人名叫上泉信綱。乃是塚原卜傳最為得意的弟子,年紀與你師兄相仿,但是已經與塚原卜傳被並稱為日本兩大劍聖,據說此人功夫猶在塚原卜傳之上,如若你們遇上此人,切記千萬小心!”俞大猷與肖翔二人鄭重點頭答應。
俞大猷當晚下廚做了一桌好菜,師徒三人舉杯痛飲,聊及曆年來抗倭之事,不由得感慨萬千。這幾日,俞大猷與肖翔一直侍奉在李良欽跟前陪伴師父,寸步不離。李良欽也知與這兩個徒弟隻有幾日的相聚時光,也不再擺出嚴師模樣,宛如慈父一般與二人絮叨他們年幼時的趣事,三人想到離別在即,亦是不免傷感。
俞大猷與肖翔整理好行囊,便來辭李良欽,李良欽強做笑容,謂二人道:“你二人此去,勿要以我為念,凡事三思而後行,切記‘仁義’二字常記心間!”兩人連連應下。
臨別之際,李良欽又拿出一本書放到肖翔手中,道:“這本《劍論》乃是為師這些年練劍所悟,你且帶著,日後習劍之時定會有所助益。”肖翔心中感動,含淚接過。師兄弟二人與李良欽依依辭別,一步三回頭的下山去了。
時俞大猷正在浙江總督張經手下任職抗倭,時張經為了抗擊倭寇,常年奔波於中洲等常受倭寇侵害的沿海一帶。俞大猷與肖翔離了師父,便來至金門,沿海北上去尋張經。一路上但凡遇到倭寇作亂,師兄弟二人一齊出手幫助當地鄉勇降伏倭寇。
肖翔見到自己能製服倭寇,保百姓平安,不覺心中大快,對俞大猷笑道:“師兄,我看這倭奴也不過如此,為何竟然還能為害一方?定是你等軍中將士平日惰於操練,因此臨陣無能。”
俞大猷正色道:“師弟此言差矣,你休要大意,且莫低估了倭奴的本事。我們一路上來,遇到的大多都是遊散浪人與沿海本土惡霸扮演的假倭罷了。真正東瀛武人,以武士刀為劍,劍術自成一支,其中也是高手林立,師弟你須萬加小心。”
肖翔笑道:“師兄你可莫要和師父一樣誆我,你與師父的本事已至臻境,從來未曾拜過,我卻不信蠻夷倭奴能勝的了你二人。”
俞大猷臉色微變,低聲喝道:“師弟你莫不是忘了師父是如何教導我們?習武之人切記不可狂妄,心妄則言語妄,言語妄則身法妄,身法妄則功不成!你可以知道當年莫約三四十名精通刀法浪人武士從中洲登錄,竟然能一路殺至南京城下方被絞殺?”
肖翔臉色一驚,隨即道:“隻怕是沿路走的都是地廣人稀之處罷,否則區區三四十人,如何能橫行如此之遠?難道我堂堂中華,又豈會無英雄好漢?”
俞大猷冷笑道:“他們壓根不識路,隻是四處亂竄,沿路為他們所害,死傷軍民三千餘人,其中不乏江湖俠士!後直到南京城下,守城官軍齊出方才將他們絞殺,其戰力之強可見一斑。”聽聞此言,肖翔方才收起小覷之心,驚呼道:“不想倭奴竟然如此能耐,適才是我小瞧他們了哩,多謝師兄教誨。”
俞大猷見此情形,心中懸著的大石方才落下,滿意的點了點頭。卻忽聽得不遠處傳來呼救之聲,兩人急忙轉頭朝呼救的方向看去。卻說到底是何人呼救,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