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白安妮給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這四大判官的來曆。


    首先是賞善司:魏征。


    魏征大家都知道吧?曆史上都學過,就是那個“一代名相”。


    魏征本來是唐太宗的輔國大臣,直言敢諫,不懼皇威,經常在朝堂上和唐太宗爭得麵紅耳赤,死後被閻王收入麾下,司掌賞善一任,執掌善薄,身著綠袍,負責根據鬼魂生前所行善舉,給予獎賞。


    魏征最為著名的故事,自然是夢斬涇河龍王了。


    在《西遊記》中,涇河龍王與道士袁守城打賭,故意克扣雨水點數,玉帝命人曹官魏征斬他,涇河龍王連忙去求唐太宗李世民幫忙,李世民故意拉著魏征下棋拖延行刑,結果魏征在夢中將龍王斬了,午時三刻後天上掉下一龍頭,可把唐太宗坑苦了。


    罰惡司:鍾馗


    鍾馗,又稱鬼王,又稱天師,身著紫袍,怒目圓睜。凡來報到的鬼魂,顯明善惡、區分好壞。生前作惡的壞鬼全部由他處置,有關鍾馗的傳說多不勝數,什麽鍾馗捉鬼,鍾馗嫁妹不勝枚舉。


    鍾馗本是一個凡夫俗子,怎麽就成了陰間的判官呢?


    話說鍾馗本來是一寒窗苦讀的秀才,才華橫溢,文采斐然,一舉考取了科考頭名狀元,然而由於其相貌醜陋,猙獰可怖,導致皇帝不喜,居然活生生將他的狀元抹掉,氣的鍾馗撞柱而死。閻王可憐他身世悲慘,任命他做了罰惡判官。


    在地府,鍾馗身著紫袍,怒目圓睜,雙唇緊閉,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生前作惡的壞人全部由他處置,他根據閻羅王的“四不四無”原則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輕罪輕罰,重罪重罰,再交十殿閻王送到罰惡刑台上,送往十八層地獄,直到刑滿,再交輪回殿,拉去變牛變馬,變蟲變狗等等,重返陽世。


    由於鍾馗和我們茅山道士淵源頗深,所以今後我們還會再詳細介紹,這裏就不過多說。


    第三位判官,察查司:陸之道。


    陸之道是宋朝人士,說起他,可能你們沒有人知道,但是一提到“陸判官”,簡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死後做了陰司查察的判官,雙目如電,剛直不阿,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其職責查明善惡,並和賞善、罰惡兩位判官明斷案情。另外,他就是聊齋中的陸判官。


    《聊齋誌異》中曾言,淩陽書生朱爾旦與人打賭,去陰曹地府裏將最凶惡的陸判官神像搬來,朱爾旦為人蠢鈍,真的將神像搬來。半夜時分陸判官顯靈,與朱爾旦飲酒暢談,結為好友,陸判不僅給朱爾旦換了聰慧之心,還為他的妻子換了顆美人頭,隻留脖頸間一條紅線,可謂神技。


    關於陸判官,最著名的傳說就是和牛頭馬麵有關的“陸判換首”了。


    說是陸判雖是“判官”,但是並不判鬼之生死輪回,他做的是判官的職位,卻並不行使判官的職能。


    為什麽呢?因為他有一手高超的醫術。


    所以閻王爺就叫他在冥界開了一家藥鋪,做了郎中。


    陸判在陰間地位極高,是一眾陰差們巴結的對象,沒有人敢得罪他。


    其一呢,是因為閻王、陰差陰官們也有不舒服的時候,一旦有個頭疼腦熱的還得人家陸判來診治。


    第二個原因,眾鬼們都記得“牛頭,馬麵”的下場,想當初,牛頭,馬麵並不是現在這副模樣,也是長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可因為得罪了陸判,在治病的時候,被陸判暗中動了手腳。把牛和馬的頭硬生生地給換到了兩人的身上。變成了“牛頭、馬麵”。


    有此前車之鑒,眾陰差們對陸判敬如神明,在陸判眼前大氣也不敢出了。


    這個傳說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陸判官並不是隻有虛位,沒有職權啊,其職責是讓善者得到善報,好事得到弘揚,使惡者受到應得的懲處,並為冤者平反昭雪。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是,馳名陰曹地府的頭號人物,陰律司:崔玨。


    崔玨是馳名地府的頭號人物,紅袍玉帶,左手執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筆,為善者添壽,讓惡者歸西。


    《西遊記》記載,此公姓崔名玨,在唐太宗李世民駕下為臣,官拜茲州縣令,後升至禮部侍郎,與丞相魏征過從甚密結為至交。生前為官清正,死後當了閻王最親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賞善罰惡,管人生死,權冠古今,你們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筆,隻需一勾一點,誰該死誰該活便隻在須臾之間。


    在一些神話傳說中,有許多崔玨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


    說是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有一天,有一個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他的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玨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先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後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玨立刻升堂訊。堂上,玨曆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


    當然民間有關崔判官的傳說中,說他因重情而徇私的故事很多,《西遊記》裏描寫得淋漓盡致。


    在《西遊記》第十、十一回裏,他的名字叫崔玨。在《西遊記》第十、十一回裏敘述了涇河龍王與袁守誠打賭,錯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夢斬,涇河龍王要唐王還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寧,最後重病而亡。再他死前,魏征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太宗道:“病勢以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征雲道:“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豐都判官崔玨。”太宗道:“崔玨是誰?”征雲道:“崔玨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再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豐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李世民死後來到酆都陰司,崔玨跪拜路旁相迎。


    崔玨看了魏征的信,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


    進了“幽冥地府”接受十殿閻王審查時,十王要看生死簿,審查李世民陽壽是否已終。崔判急轉司房,將天下王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隻見南贍部州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添了兩畫,才將簿子呈上。十王看後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就這樣,崔判官親自把李世民送還了陽間,讓他又枉登了二十年皇位。


    究竟是有了崔判官的民間傳說,吳承恩才寫進《西遊記》?還是有了《西遊記》中崔判的故事,酆都才有了鬼城中的崔判?一句兩句是難以說清的。但有一點可以說明,傳說陰間判官最正直無私,如此看來的確如此,並非是趨炎附勢之徒。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茅山學院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兒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兒亦並收藏茅山學院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