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一絲涼涼的愜意從窗外傳來。謝雲悠悠爬起床,滿臉惺忪地伸了個懶腰。
此時賀氏、謝月跟念奴三人還在隔壁房子裏熟睡。為了不驚醒她們,謝雲悄悄穿好衣服,一番洗刷後才輕手躡腳地走到坊外。
這個時間段,北城所在的兩市諸坊早已是人山人海。但像安樂坊這種偏僻所在,即便到了日上三竿也很難見到幾個人影,這使謝雲更思喬遷的想法。
謝雲走出宅子,沿著朱雀街小跑到長安東城的樂遊原。自從穿越到這個世界以來,謝雲每天早上都會起來晨跑。畢竟這個時代醫療水平不高,一次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人的性命,所以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極為重要。隻不過他今日跑到樂遊原,卻不是單單為了鍛煉身體。在樂遊原尋景作畫,才是他今天的目的。
從延平街往東,便可見地勢高平軒的樂遊原野。此時細雨方歇,雨後的草野鬱鬱蔥蔥,空氣亦十分清新。
謝雲不禁大生感觸。此時八百裏秦川雖然不複“天府之國”的美譽,但依舊是神州裏的膏腴之地。隻是由於唐代以後的連年戰亂,關中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到了宋朝時已經許多地方出現荒漠化,而到了近現代則化為黃土高原。
謝雲長長歎息。眼前的世界是如此動人,一眼望去林木蔚然、蔥蘢鬱秀。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還未那麽嚴重。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由於千年來對大自然過度的開發破壞,終使人類飽嚐苦果。
“假如我有能力去改變這一切,曆史會否被改寫呢?”謝雲感慨許久,卻是苦笑道:“自己的命運尚未改變,如何能去改變曆史呢?”
拋卻不切實際的念想,謝雲背著畫板來到樂遊原的高坡上。樂遊原是唐長安城內的最高點,亦為登高覽勝最佳景地。從這裏登原遠眺,則京城之內,俯視如掌。這裏種植著多株名貴櫻花,以及各色花草名木,一向是便高門仕女踏春遊戲的好去處,亦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名地。
樂遊原橫跨長安東城的升平坊與新昌坊兩坊之地,與曲江池、芙蓉園遙遙相望。樂遊原上有青龍寺,此寺位於延興門內新昌坊,本是隋朝的靈感寺,如今則成為大唐最負盛名的密宗祖庭。這裏既是曰本真言宗的祖庭,同樣也是曰本佛徒心中的聖寺。
樂遊原野芳幽香,風景宜人,抬頭便可見數不盡的山水園林。此處遍布著長安貴族的別業山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前朝鎮國太平公主的山莊。隻不過她被賜死後,這處盛集被李隆基分賜予他的幾個兄弟,即寧、申、岐、薛四王。
此時朝陽初升,但來此遊賞者早已紹驛不絕。謝雲登上高坡,卻見幄幕雲布,車馬填塞,真可謂人山人海。
謝雲找了個僻靜的所在,將畫板擺放好,然後便鋪上一層薄白的越州剡藤紙。剡藤紙以薄輕韌細、質地精良著稱,十分適合揮毫作畫。他將剡藤紙鋪好後,又將顏料依次擺放在畫板旁邊。
這個地方雖然幽靜,但除了他以外,旁邊尚有三三兩兩的稀疏人影。這些人想來跟謝雲一樣,也都是來尋幽作畫的。謝雲隨意在他們身上逡巡一圈後,便盤坐下來專心致誌準備作畫。
謝雲選的這個位置其實極好。這裏從高處幾乎可俯視樂遊原全貌,首先映入眼簾的正是樂遊原的水木樹草,東北隅青龍寺塔高高聳起,而東南隅正好可見四王別業。而這些景物的上空,則鋪著一層淡淡的白色霧氣。這層霧氣恰好給樂遊原的景色帶上一種朦朧美。
青龍寺塔便是青龍寺的浮屠,這座寺廟是佛教密宗教派的根本道場,在後世還留有遺址。那裏有許多曰本入唐求法的“學問僧”與“請益僧”。中唐以後,曰本在青龍寺受法最著名的有八人,rb稱為“入唐八家”。其中的空海法師,在東大寺開創了曰本的“東密真言宗”。而另外一位最澄法師則在比叡山開創了“延曆寺天台宗”,這個延曆寺,就是後世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的所在。而它的開創者最澄,則相傳是漢獻帝劉協的後裔。
而東南隅角落的“四王別業”,便是指原來寧王李憲、申王李撝、岐王李範、薛王李業的園林山莊。其中寧王與申王是當今皇帝李隆基的兄長,而岐王與薛王是李隆基的弟弟。如今,此四人皆已去世,這幾處莊園分別被他們的兒子所繼承。
謝雲先在紙上用側鋒破皴,將整幅畫的全景勾勒出來。他畫裏的全景,並非是指眼前所能見到的樂遊原全貌,而是單單著重於東角。在他的畫裏,遠處山巒起伏,青龍寺塔高高聳起,樹木花草夾雜其中,而南角則微現四王別業的縮景。最後整幅畫上空在暈染出一層單單的薄霧,如此一來,倒也頗有意境。
他所借鑒的是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畫法思想。馬遠擅畫人物、山水、花鳥、山水,構圖多用邊角形式,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他與李唐、劉鬆年、夏圭在畫史上合稱為“南宋四家”。尤善於在章法大膽取舍剪裁,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畫麵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這種“邊角之景”,予人以玩味不盡的意趣。
謝雲前世作畫的水平造詣頗高。雖然不敢厚著臉皮跟馬遠相比,但以他這個年齡段,筆力能達到這個地步,其實也屬難得了。
他畫完後,便開始在畫上題詩。這次他臨摹的是當朝大書法家李邕的行草。李邕是虢王李鳳的孫子,唐高祖李淵的曾孫,尤擅長行楷書。他如今擔任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此人筆風豪挺,結體茂密,筆畫雄勁,世謂之“書中仙手”。他的書法個性非常明顯,字形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連同時代的杜甫都作詩稱讚不已。
謝雲點了點墨,略微思索後,便在畫上題寫一首七絕:
“公主當年欲占春,故將台榭壓城闉。
欲知前麵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這首詩乃是中唐大詩人韓愈所作的《遊太平公主山莊》,與謝雲如今的所見恰好應時應景。隻不過當謝雲畫畢寫完後,卻是大搖其頭,歎息一聲道:“畫無畫意,字無字形,臨摹了這麽久卻毫無所成。這樣的水平,怎麽有資格在折扇上麵作畫。不夠,還遠遠不夠啊……”
他一想到苦練許久尚無所成,便心情煩躁地把這張畫從板上拿起來,伸手便要撕掉。
這時身後卻傳來一聲驚呼:“不要撕!”
謝雲嚇了一跳,尚未反應過來,後麵又傳來一聲語重心沉的歎息。
謝雲愕然回過頭去,卻看到身後站著一位身材頎長,麵容清臒的老者。他穿著一身深緋色圓領袍衫,腰束十一銙金帶,氣度儒雅翩翩。
謝雲眉毛一挑,朝對方拱了拱手道:“不知老丈作何稱呼,為何不許我撕此畫?”
老者沒有回答他,反是莫名奇妙的搖搖頭,對著那幅畫嘖嘖歎息道:“怪哉——”
“怪哉?”謝雲摸了摸頭,茫然問道:“如何怪哉?”
老者對著那幅畫歎息許久後,眼光忽然變得銳利起來。他回過頭緊緊注視著謝雲,正言問道:“北海太守李邕是你什麽人?”
此時賀氏、謝月跟念奴三人還在隔壁房子裏熟睡。為了不驚醒她們,謝雲悄悄穿好衣服,一番洗刷後才輕手躡腳地走到坊外。
這個時間段,北城所在的兩市諸坊早已是人山人海。但像安樂坊這種偏僻所在,即便到了日上三竿也很難見到幾個人影,這使謝雲更思喬遷的想法。
謝雲走出宅子,沿著朱雀街小跑到長安東城的樂遊原。自從穿越到這個世界以來,謝雲每天早上都會起來晨跑。畢竟這個時代醫療水平不高,一次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人的性命,所以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極為重要。隻不過他今日跑到樂遊原,卻不是單單為了鍛煉身體。在樂遊原尋景作畫,才是他今天的目的。
從延平街往東,便可見地勢高平軒的樂遊原野。此時細雨方歇,雨後的草野鬱鬱蔥蔥,空氣亦十分清新。
謝雲不禁大生感觸。此時八百裏秦川雖然不複“天府之國”的美譽,但依舊是神州裏的膏腴之地。隻是由於唐代以後的連年戰亂,關中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到了宋朝時已經許多地方出現荒漠化,而到了近現代則化為黃土高原。
謝雲長長歎息。眼前的世界是如此動人,一眼望去林木蔚然、蔥蘢鬱秀。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還未那麽嚴重。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由於千年來對大自然過度的開發破壞,終使人類飽嚐苦果。
“假如我有能力去改變這一切,曆史會否被改寫呢?”謝雲感慨許久,卻是苦笑道:“自己的命運尚未改變,如何能去改變曆史呢?”
拋卻不切實際的念想,謝雲背著畫板來到樂遊原的高坡上。樂遊原是唐長安城內的最高點,亦為登高覽勝最佳景地。從這裏登原遠眺,則京城之內,俯視如掌。這裏種植著多株名貴櫻花,以及各色花草名木,一向是便高門仕女踏春遊戲的好去處,亦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名地。
樂遊原橫跨長安東城的升平坊與新昌坊兩坊之地,與曲江池、芙蓉園遙遙相望。樂遊原上有青龍寺,此寺位於延興門內新昌坊,本是隋朝的靈感寺,如今則成為大唐最負盛名的密宗祖庭。這裏既是曰本真言宗的祖庭,同樣也是曰本佛徒心中的聖寺。
樂遊原野芳幽香,風景宜人,抬頭便可見數不盡的山水園林。此處遍布著長安貴族的別業山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前朝鎮國太平公主的山莊。隻不過她被賜死後,這處盛集被李隆基分賜予他的幾個兄弟,即寧、申、岐、薛四王。
此時朝陽初升,但來此遊賞者早已紹驛不絕。謝雲登上高坡,卻見幄幕雲布,車馬填塞,真可謂人山人海。
謝雲找了個僻靜的所在,將畫板擺放好,然後便鋪上一層薄白的越州剡藤紙。剡藤紙以薄輕韌細、質地精良著稱,十分適合揮毫作畫。他將剡藤紙鋪好後,又將顏料依次擺放在畫板旁邊。
這個地方雖然幽靜,但除了他以外,旁邊尚有三三兩兩的稀疏人影。這些人想來跟謝雲一樣,也都是來尋幽作畫的。謝雲隨意在他們身上逡巡一圈後,便盤坐下來專心致誌準備作畫。
謝雲選的這個位置其實極好。這裏從高處幾乎可俯視樂遊原全貌,首先映入眼簾的正是樂遊原的水木樹草,東北隅青龍寺塔高高聳起,而東南隅正好可見四王別業。而這些景物的上空,則鋪著一層淡淡的白色霧氣。這層霧氣恰好給樂遊原的景色帶上一種朦朧美。
青龍寺塔便是青龍寺的浮屠,這座寺廟是佛教密宗教派的根本道場,在後世還留有遺址。那裏有許多曰本入唐求法的“學問僧”與“請益僧”。中唐以後,曰本在青龍寺受法最著名的有八人,rb稱為“入唐八家”。其中的空海法師,在東大寺開創了曰本的“東密真言宗”。而另外一位最澄法師則在比叡山開創了“延曆寺天台宗”,這個延曆寺,就是後世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的所在。而它的開創者最澄,則相傳是漢獻帝劉協的後裔。
而東南隅角落的“四王別業”,便是指原來寧王李憲、申王李撝、岐王李範、薛王李業的園林山莊。其中寧王與申王是當今皇帝李隆基的兄長,而岐王與薛王是李隆基的弟弟。如今,此四人皆已去世,這幾處莊園分別被他們的兒子所繼承。
謝雲先在紙上用側鋒破皴,將整幅畫的全景勾勒出來。他畫裏的全景,並非是指眼前所能見到的樂遊原全貌,而是單單著重於東角。在他的畫裏,遠處山巒起伏,青龍寺塔高高聳起,樹木花草夾雜其中,而南角則微現四王別業的縮景。最後整幅畫上空在暈染出一層單單的薄霧,如此一來,倒也頗有意境。
他所借鑒的是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畫法思想。馬遠擅畫人物、山水、花鳥、山水,構圖多用邊角形式,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他與李唐、劉鬆年、夏圭在畫史上合稱為“南宋四家”。尤善於在章法大膽取舍剪裁,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畫麵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這種“邊角之景”,予人以玩味不盡的意趣。
謝雲前世作畫的水平造詣頗高。雖然不敢厚著臉皮跟馬遠相比,但以他這個年齡段,筆力能達到這個地步,其實也屬難得了。
他畫完後,便開始在畫上題詩。這次他臨摹的是當朝大書法家李邕的行草。李邕是虢王李鳳的孫子,唐高祖李淵的曾孫,尤擅長行楷書。他如今擔任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此人筆風豪挺,結體茂密,筆畫雄勁,世謂之“書中仙手”。他的書法個性非常明顯,字形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連同時代的杜甫都作詩稱讚不已。
謝雲點了點墨,略微思索後,便在畫上題寫一首七絕:
“公主當年欲占春,故將台榭壓城闉。
欲知前麵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這首詩乃是中唐大詩人韓愈所作的《遊太平公主山莊》,與謝雲如今的所見恰好應時應景。隻不過當謝雲畫畢寫完後,卻是大搖其頭,歎息一聲道:“畫無畫意,字無字形,臨摹了這麽久卻毫無所成。這樣的水平,怎麽有資格在折扇上麵作畫。不夠,還遠遠不夠啊……”
他一想到苦練許久尚無所成,便心情煩躁地把這張畫從板上拿起來,伸手便要撕掉。
這時身後卻傳來一聲驚呼:“不要撕!”
謝雲嚇了一跳,尚未反應過來,後麵又傳來一聲語重心沉的歎息。
謝雲愕然回過頭去,卻看到身後站著一位身材頎長,麵容清臒的老者。他穿著一身深緋色圓領袍衫,腰束十一銙金帶,氣度儒雅翩翩。
謝雲眉毛一挑,朝對方拱了拱手道:“不知老丈作何稱呼,為何不許我撕此畫?”
老者沒有回答他,反是莫名奇妙的搖搖頭,對著那幅畫嘖嘖歎息道:“怪哉——”
“怪哉?”謝雲摸了摸頭,茫然問道:“如何怪哉?”
老者對著那幅畫歎息許久後,眼光忽然變得銳利起來。他回過頭緊緊注視著謝雲,正言問道:“北海太守李邕是你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