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大半年沒回家了吧。
掛了電話,楊致悠悠想著。
這半年內他始終沒有回去看看,何嚐不是心中的那一絲怯意?
身為一個農村孩子,打小就被灌輸“讀書改變命運”的理念。
他也不負眾望地走出了大山,然而當他來到城市之後,發現一切並非如他想象中那麽美好。
這裏馬路寬了,人心卻窄了。
這裏工資高了,生活卻差了。
很多人像他一樣,在外麵混著一份幾千上萬的工作,生活卻不比街上的環衛工人過得寬裕。
他們要養房子,養車子,人前吃上一頓大餐,人後要吃好幾天的方便麵。
他們寧願在外強撐著,也不願回到家鄉去創業。
如果不是擁有了係統,這趟回家之旅可能會無限延長吧。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去一趟花鳥市場,買了一株樹苗。
這是他們村的風俗,甚至被寫進了祖訓。
每一個外出的村民,至少都要帶上一株樹苗,回去種在後山上。
據說後山那裏,以前並非像現在這樣森林密布,以前的後山,沙石裸露,毫無一點的綠意,時不時就會發生塌方與泥石流。
並不是村裏的人沒在後山上種樹,而是所種之樹,不管是幼苗,還是長勢極好的大樹,隻要移植到後山就無法成活。
最後這個問題還是他們楊家村的先祖楊氏解決的,據傳楊氏是個懂風水堪輿的奇人,硬是改動了山川大勢才避免了自然災害再次發生。
高鐵的速度很快,七八個鍾的車程,就到了py縣縣城。
楊致是從py縣流花汽車總站轉乘的大巴,剛到他家村口的時候,楊致的父親楊釗早就坐在摩托車上等著。
楊致這次回家是輕裝上陣,什麽行李都沒帶,不過像燕窩、蟲草這類補品卻是沒少帶,所以免不了挨了楊釗一個白眼。
楊致家靠河邊,是一間二層樓高的水泥房,雖然外麵沒有裝潢,裸露出一塊塊石磚,但跟村裏其他房子比起來還是氣派不少,這顯然跟楊致爸媽的辛勤勞作分不開的。
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到晚飯時間,李藝娟正在廚房張羅開,一見楊致手上的大包小包,態度和楊釗如出一轍。
“你這孩子,家裏有吃有穿的,這麽破費幹什麽。”
楊致想搭把手,就被李藝娟給轟了出去。
“出去出去,快去洗手,沒聽孔子說過‘君子遠庖廚’?”
李藝娟語文老師的架子一端出來,文化氣息十足,連楊致都不得不退讓。
當然孟子的原話是:“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說君子對於禽獸,看到它們活蹦歡跳的,就不忍心看見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悲鳴,就不忍心再吃它們的肉。正因為這樣,君子要把廚房安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
楊致訕訕地退出了廚房,屁股還沒捂熱,就有客人來訪。
農村不比城市,一回到家,大門就會關上,像這種竄門走關係的,實屬尋常。
來人正是村裏的老書記楊桂才,和楊致家有那麽點親戚關係。
“楊致回來了。”
楊桂才進門隻看到楊致,很客套地敷衍了一句,不待楊致回禮,就直奔主題。
“你爸呢?”
楊致對於這個爺爺輩的楊桂才,其實打心裏不感冒。
難道村幹部的選舉又要換屆?
一般隻有這個時候,他才會找上門,尋常時候,根本就沒影。
楊釗顯然是聽到了動靜,掀開布簾從廚房走了出來。
很難得,楊致居然在自己這個實誠的父親臉上看到一絲不耐煩。
不知道有什麽事,居然讓他這麽不待見楊桂才。
果然,楊桂才一開口就有興師問罪的意思。
“楊釗啊,你這算什麽事,就算你不支持村裏領導班子的這個決議,也不能帶頭搞對抗啊。”
楊釗眉頭一皺,卻是不急不緩道:“楊村長,你這是哪裏話,我什麽時候帶頭搞對抗了。”
“那怎麽一組組長楊大力,二組組長楊樹江,三組組長楊國都帶著他們的組員集體搞反對,我可是聽說了這三人前天晚上上你家來征求意見了。”
楊桂才覺得自己這個村長當得也太憋屈,關鍵時候還沒有一個電力工說話頂用。
“我隻是實話實說,後山那片森林可是我們花了好幾代人的心血才種到那樣的規模,現在說砍就砍,我第一個不同意,要是下暴雨再出現了泥石流怎麽辦,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還有,祖訓擺在那裏,身為楊家後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幹不出來!”
楊桂才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硬來行不通,隻能苦口婆心道。
“好你個楊釗,都什麽年代了,還拿祖訓出來壓我,祖訓能當飯吃?我還不是為了這個村子,我要著眼大局,你說說,咱這村有幾個像你們家這樣,有能耐蓋房子的。
再說了,這樹砍了再種還長,到時把錢分了再買一些樹苗就是。”
楊桂才的話把楊釗嗆得不行,卻是實情。
楊家村地處偏遠,交通又不方便,後山那片地是楊家村唯一拿得出手的集體資產。
見楊釗沉默,楊桂才將目光落在楊致的身上,他決定給楊釗再加上一把火。
“楊致,你是咱村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你來說句公道話,”
楊致再怎麽說也是見過世麵的,怎麽也不會像他父親一樣一根筋,有錢不想拿吧。
農村對長幼尊卑這點特別看中,所以楊致一直沒開口,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楊桂才所說的“組長”是公社時候沿用下來的生產編製。
雖然楊釗沒在村裏謀個一官半職,但恰恰是因為這樣,反而在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情時,村裏人更願意征求他的意見,畢竟能供得起一個大學生,絕對是村裏頭排得上號的文化人。
“楊村長,我的意見和我爸一樣,這金山銀山不如眼前的綠水青山,你這麽做可是斷後代子孫的後路。”
掛了電話,楊致悠悠想著。
這半年內他始終沒有回去看看,何嚐不是心中的那一絲怯意?
身為一個農村孩子,打小就被灌輸“讀書改變命運”的理念。
他也不負眾望地走出了大山,然而當他來到城市之後,發現一切並非如他想象中那麽美好。
這裏馬路寬了,人心卻窄了。
這裏工資高了,生活卻差了。
很多人像他一樣,在外麵混著一份幾千上萬的工作,生活卻不比街上的環衛工人過得寬裕。
他們要養房子,養車子,人前吃上一頓大餐,人後要吃好幾天的方便麵。
他們寧願在外強撐著,也不願回到家鄉去創業。
如果不是擁有了係統,這趟回家之旅可能會無限延長吧。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去一趟花鳥市場,買了一株樹苗。
這是他們村的風俗,甚至被寫進了祖訓。
每一個外出的村民,至少都要帶上一株樹苗,回去種在後山上。
據說後山那裏,以前並非像現在這樣森林密布,以前的後山,沙石裸露,毫無一點的綠意,時不時就會發生塌方與泥石流。
並不是村裏的人沒在後山上種樹,而是所種之樹,不管是幼苗,還是長勢極好的大樹,隻要移植到後山就無法成活。
最後這個問題還是他們楊家村的先祖楊氏解決的,據傳楊氏是個懂風水堪輿的奇人,硬是改動了山川大勢才避免了自然災害再次發生。
高鐵的速度很快,七八個鍾的車程,就到了py縣縣城。
楊致是從py縣流花汽車總站轉乘的大巴,剛到他家村口的時候,楊致的父親楊釗早就坐在摩托車上等著。
楊致這次回家是輕裝上陣,什麽行李都沒帶,不過像燕窩、蟲草這類補品卻是沒少帶,所以免不了挨了楊釗一個白眼。
楊致家靠河邊,是一間二層樓高的水泥房,雖然外麵沒有裝潢,裸露出一塊塊石磚,但跟村裏其他房子比起來還是氣派不少,這顯然跟楊致爸媽的辛勤勞作分不開的。
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到晚飯時間,李藝娟正在廚房張羅開,一見楊致手上的大包小包,態度和楊釗如出一轍。
“你這孩子,家裏有吃有穿的,這麽破費幹什麽。”
楊致想搭把手,就被李藝娟給轟了出去。
“出去出去,快去洗手,沒聽孔子說過‘君子遠庖廚’?”
李藝娟語文老師的架子一端出來,文化氣息十足,連楊致都不得不退讓。
當然孟子的原話是:“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說君子對於禽獸,看到它們活蹦歡跳的,就不忍心看見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悲鳴,就不忍心再吃它們的肉。正因為這樣,君子要把廚房安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
楊致訕訕地退出了廚房,屁股還沒捂熱,就有客人來訪。
農村不比城市,一回到家,大門就會關上,像這種竄門走關係的,實屬尋常。
來人正是村裏的老書記楊桂才,和楊致家有那麽點親戚關係。
“楊致回來了。”
楊桂才進門隻看到楊致,很客套地敷衍了一句,不待楊致回禮,就直奔主題。
“你爸呢?”
楊致對於這個爺爺輩的楊桂才,其實打心裏不感冒。
難道村幹部的選舉又要換屆?
一般隻有這個時候,他才會找上門,尋常時候,根本就沒影。
楊釗顯然是聽到了動靜,掀開布簾從廚房走了出來。
很難得,楊致居然在自己這個實誠的父親臉上看到一絲不耐煩。
不知道有什麽事,居然讓他這麽不待見楊桂才。
果然,楊桂才一開口就有興師問罪的意思。
“楊釗啊,你這算什麽事,就算你不支持村裏領導班子的這個決議,也不能帶頭搞對抗啊。”
楊釗眉頭一皺,卻是不急不緩道:“楊村長,你這是哪裏話,我什麽時候帶頭搞對抗了。”
“那怎麽一組組長楊大力,二組組長楊樹江,三組組長楊國都帶著他們的組員集體搞反對,我可是聽說了這三人前天晚上上你家來征求意見了。”
楊桂才覺得自己這個村長當得也太憋屈,關鍵時候還沒有一個電力工說話頂用。
“我隻是實話實說,後山那片森林可是我們花了好幾代人的心血才種到那樣的規模,現在說砍就砍,我第一個不同意,要是下暴雨再出現了泥石流怎麽辦,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還有,祖訓擺在那裏,身為楊家後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幹不出來!”
楊桂才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硬來行不通,隻能苦口婆心道。
“好你個楊釗,都什麽年代了,還拿祖訓出來壓我,祖訓能當飯吃?我還不是為了這個村子,我要著眼大局,你說說,咱這村有幾個像你們家這樣,有能耐蓋房子的。
再說了,這樹砍了再種還長,到時把錢分了再買一些樹苗就是。”
楊桂才的話把楊釗嗆得不行,卻是實情。
楊家村地處偏遠,交通又不方便,後山那片地是楊家村唯一拿得出手的集體資產。
見楊釗沉默,楊桂才將目光落在楊致的身上,他決定給楊釗再加上一把火。
“楊致,你是咱村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你來說句公道話,”
楊致再怎麽說也是見過世麵的,怎麽也不會像他父親一樣一根筋,有錢不想拿吧。
農村對長幼尊卑這點特別看中,所以楊致一直沒開口,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楊桂才所說的“組長”是公社時候沿用下來的生產編製。
雖然楊釗沒在村裏謀個一官半職,但恰恰是因為這樣,反而在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情時,村裏人更願意征求他的意見,畢竟能供得起一個大學生,絕對是村裏頭排得上號的文化人。
“楊村長,我的意見和我爸一樣,這金山銀山不如眼前的綠水青山,你這麽做可是斷後代子孫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