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靈自無盡黑暗之中緩緩剝離,蘇幕遮悠悠轉醒。
那雙渾濁的眸子之中,罕見的有著澄明神色一閃而逝。
“玄姹聖地之法脈,毀了醉泉,根源卻在青君這孩子身上……青君這孩子前世出自玄姹聖地,此生卻神魂有傷,縱然賜下法脈,可彌補根基,然……隻是彌補,而非恢複……傳聞,修士入元嬰之境,便可明確前世今生,有種種道念入絳宮心庭……”
一念至此,蘇幕遮不由得苦笑。
“我早該想到的,荒古界……還有著洪濤界……此界有冥府,而我無前世……我早該猜到的……但不好下定論,畢竟……有著神魂之傷,許我與青君一般,隻是……隻是忘卻了。”
受了昔年的道傷,青君的神魂本源縱然能夠彌補,但是入元嬰之境,卻難以想起前世種種。
再回想自身,包括昏死之前所脫口而出的四個字。
蘇幕遮麵無表情,卻緊緊裹了裹身上的白狼大氅。
心念一動,蘇幕遮起身,沿青石板路走下山去。
行至半山腰處,蘇幕遮忽的止住腳步,敲了敲草廬,隻兩三息,醉泉開門。
“師尊?”
“忽的想起來,有事忘了問你,可還記得前世種種?”
“記得,凝嬰的那一瞬息,便有種種光影浮現腦海之中,起初弟子還以為是心魔阻道呢,後來才慢慢回過神來,此事師尊倒是頭一回問,弟子前世不過尋常凡俗,出自醫道世家,一生懸壺濟世,累下陰德,方有今生仙途……”
說道後麵,醉泉的聲音不由得低沉了下去。
蘇幕遮聞言隻是輕輕頷首。
“罷了,好生歇息吧,為師下山一趟,過些時日再來看你。”
“師尊慢走。”
直到蘇幕遮的身影已經走遠,那一身白狼大氅幾乎與山間風雪都融為一體的時候,醉泉卻依舊站在滿前,緩緩注視著蘇幕遮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麽。
下了雲瀾山,蘇幕遮正欲架起遁光,還未動身,忽的有須彌波動自身旁傳出。
蘇幕遮停下腳步,回首看著撕裂虛空而來的秋雲子。
兩人詫異對視,秋雲子率先開口:
“道兄這是?”
看到秋雲子,許是蘇幕遮這些時日心緒波動過甚,此刻滿是感懷,歎了一口氣,才開口道:
“這些日子,貧道總是心緒不寧,便是翻看玉簡的時候,腦海中也總有昔年醉泉這孩子修行的畫麵閃現,說到底是我虧了他,便向著能夠有彌補這孩子道基的天材地寶,便是能夠讓他重歸元嬰之境,此生桎梏不前,也是好的。
總比看他心氣一日低過一日的好,吾心有不忍,也算是極靜思動,便想著下山走走,一來為他尋些縹緲機緣,二來也算是雲遊東山洲,倒是道友,何事尋我?”
聽聞蘇幕遮之言,秋雲子的臉色也不太好看,畢竟雲瀾別院的諸修,幾乎也都是秋雲子看著長起來的。
“無甚,隻是靜秋師姑三日後開壇講法,說托木凝雷之法,引雷洗魂之術,這才有心喊你去一同聽講,既你有事,那便且去,聽講之事總是常有的。”
“嗯。”
話音落時,秋雲子單手捏了一法印,輕施道禮,繼而撕裂虛空消失在蘇幕遮眼前。
反觀蘇幕遮。
他卻靜靜的站在原地良久光景,雙目渾濁,望向先前秋雲子站立的方向。
不知何時,蘇幕遮的身影也笑容在四方須彌界壁之中。
隻有呼嘯的山風當中,似是夾雜著蘇幕遮歎息的聲音。
……
東山洲,道庸山城,深夜,雨。
長街冷清,細雨連綿,四下裏寂靜無聲,隻有遠遠的一戶人家,尚且有著微弱的光亮。
一清瘦道人,身披褐色鬥笠,沉默的走在長街上,手中捧著一盞熄滅的銅燈,隻是那鬥笠下的白色長發看起來有些紮眼。
道人行至那尚且亮著燈的院落前,輕輕伸手,敲響門扉。
院中依稀傳出的誦讀之聲戛然而止。
不多時,一中年書生開門,疑惑的看著站在門前的白發道長。
這道士大半的臉龐都隱在了鬥笠的陰影之下,讓人看不真切麵容,嘴唇開合,隻能聽到喑啞的聲音。
“無量壽福!”
“敢為道長,雨夜敲門,可是要借宿?快快進來!”
“多謝先生好意,隻是貧道還要趕路,冒昧敲門,隻因這一路細雨,身上火折子已經陰濕,便欲找先生借縷燈火,半盞香油,也讓貧道行路方便些。”
那書生心善,聞言便說道:“道長稍待!”
說罷,轉身急忙跑回書房。
不多時,書生捧著半塊涼饃,護著一盞油燈,重新站在門前。
書生依道人之求,往那銅燈裏倒了半盞油,又幫忙點亮燈芯,不等道人開口,便將手中涼饃塞進道人懷中。
“道長,家中清貧,無以為助,深夜趕路,便拿著涼饃充饑也好!”
聞言,那道人似是真心觸動,一手提銅燈,一手拿涼饃,朝著書生虛虛一拱手。
“多謝先生,您是善人,定有福報。”
聞言,書生隻是靦腆笑笑,那道人又是千恩萬謝,才拜別離去。
那書生是真清貧的,先前看時,那燈盞中,隻有半截燈芯,一身儒袍也已經洗得發白,手中這半塊涼饃,許是明日書生的一頓吃食,給了自己,那書生或許便要餓一頓肚子。
捏著手中的涼饃,道人一口口吃下。
不知何時,細雨已經停了。
道人抬頭,露出蘇幕遮的真容。
再看時,那手中的銅燈,不知何時,卻已經熄滅了。
但在蘇幕遮的眼中,那銅燈內,黃豆大小的燈火始終存在,不曾熄滅。
……
七日後,陽津壩,雨夜。
有道人身形狼狽,提著一盞熄滅的銅燈,被人無理驅趕,直到走出很遠,似乎還能聽到吝嗇悍婦罵街的聲音。
十五日後,安樹村,又是雨夜。
有人道人借宿,天還未亮時又再度動身,臨走時,借走半盞燈油,又借了一縷燭火,燃了銅燈。
三月後,道庸山城,那書生趕考,連中三元。
四月後,陽津壩悍婦染風寒,病逝。
五月後,安樹村連日大旱,眼看今朝顆粒無收,忽有甘霖降,澤波全村。
……
九月後,東山洲之北,蒼蘭群山。
蘇幕遮身披白狼大氅,收起手中銅燈,負手而立。
麵前是一片廢墟,綿延群山之中,隱約可見斷壁殘垣,訴說著歲月埋葬的種種。
蘇幕遮身前,有半塊坍塌的巨石。
上麵痕跡斑駁,隱約可見古篆二字——
玄姹!
那雙渾濁的眸子之中,罕見的有著澄明神色一閃而逝。
“玄姹聖地之法脈,毀了醉泉,根源卻在青君這孩子身上……青君這孩子前世出自玄姹聖地,此生卻神魂有傷,縱然賜下法脈,可彌補根基,然……隻是彌補,而非恢複……傳聞,修士入元嬰之境,便可明確前世今生,有種種道念入絳宮心庭……”
一念至此,蘇幕遮不由得苦笑。
“我早該想到的,荒古界……還有著洪濤界……此界有冥府,而我無前世……我早該猜到的……但不好下定論,畢竟……有著神魂之傷,許我與青君一般,隻是……隻是忘卻了。”
受了昔年的道傷,青君的神魂本源縱然能夠彌補,但是入元嬰之境,卻難以想起前世種種。
再回想自身,包括昏死之前所脫口而出的四個字。
蘇幕遮麵無表情,卻緊緊裹了裹身上的白狼大氅。
心念一動,蘇幕遮起身,沿青石板路走下山去。
行至半山腰處,蘇幕遮忽的止住腳步,敲了敲草廬,隻兩三息,醉泉開門。
“師尊?”
“忽的想起來,有事忘了問你,可還記得前世種種?”
“記得,凝嬰的那一瞬息,便有種種光影浮現腦海之中,起初弟子還以為是心魔阻道呢,後來才慢慢回過神來,此事師尊倒是頭一回問,弟子前世不過尋常凡俗,出自醫道世家,一生懸壺濟世,累下陰德,方有今生仙途……”
說道後麵,醉泉的聲音不由得低沉了下去。
蘇幕遮聞言隻是輕輕頷首。
“罷了,好生歇息吧,為師下山一趟,過些時日再來看你。”
“師尊慢走。”
直到蘇幕遮的身影已經走遠,那一身白狼大氅幾乎與山間風雪都融為一體的時候,醉泉卻依舊站在滿前,緩緩注視著蘇幕遮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麽。
下了雲瀾山,蘇幕遮正欲架起遁光,還未動身,忽的有須彌波動自身旁傳出。
蘇幕遮停下腳步,回首看著撕裂虛空而來的秋雲子。
兩人詫異對視,秋雲子率先開口:
“道兄這是?”
看到秋雲子,許是蘇幕遮這些時日心緒波動過甚,此刻滿是感懷,歎了一口氣,才開口道:
“這些日子,貧道總是心緒不寧,便是翻看玉簡的時候,腦海中也總有昔年醉泉這孩子修行的畫麵閃現,說到底是我虧了他,便向著能夠有彌補這孩子道基的天材地寶,便是能夠讓他重歸元嬰之境,此生桎梏不前,也是好的。
總比看他心氣一日低過一日的好,吾心有不忍,也算是極靜思動,便想著下山走走,一來為他尋些縹緲機緣,二來也算是雲遊東山洲,倒是道友,何事尋我?”
聽聞蘇幕遮之言,秋雲子的臉色也不太好看,畢竟雲瀾別院的諸修,幾乎也都是秋雲子看著長起來的。
“無甚,隻是靜秋師姑三日後開壇講法,說托木凝雷之法,引雷洗魂之術,這才有心喊你去一同聽講,既你有事,那便且去,聽講之事總是常有的。”
“嗯。”
話音落時,秋雲子單手捏了一法印,輕施道禮,繼而撕裂虛空消失在蘇幕遮眼前。
反觀蘇幕遮。
他卻靜靜的站在原地良久光景,雙目渾濁,望向先前秋雲子站立的方向。
不知何時,蘇幕遮的身影也笑容在四方須彌界壁之中。
隻有呼嘯的山風當中,似是夾雜著蘇幕遮歎息的聲音。
……
東山洲,道庸山城,深夜,雨。
長街冷清,細雨連綿,四下裏寂靜無聲,隻有遠遠的一戶人家,尚且有著微弱的光亮。
一清瘦道人,身披褐色鬥笠,沉默的走在長街上,手中捧著一盞熄滅的銅燈,隻是那鬥笠下的白色長發看起來有些紮眼。
道人行至那尚且亮著燈的院落前,輕輕伸手,敲響門扉。
院中依稀傳出的誦讀之聲戛然而止。
不多時,一中年書生開門,疑惑的看著站在門前的白發道長。
這道士大半的臉龐都隱在了鬥笠的陰影之下,讓人看不真切麵容,嘴唇開合,隻能聽到喑啞的聲音。
“無量壽福!”
“敢為道長,雨夜敲門,可是要借宿?快快進來!”
“多謝先生好意,隻是貧道還要趕路,冒昧敲門,隻因這一路細雨,身上火折子已經陰濕,便欲找先生借縷燈火,半盞香油,也讓貧道行路方便些。”
那書生心善,聞言便說道:“道長稍待!”
說罷,轉身急忙跑回書房。
不多時,書生捧著半塊涼饃,護著一盞油燈,重新站在門前。
書生依道人之求,往那銅燈裏倒了半盞油,又幫忙點亮燈芯,不等道人開口,便將手中涼饃塞進道人懷中。
“道長,家中清貧,無以為助,深夜趕路,便拿著涼饃充饑也好!”
聞言,那道人似是真心觸動,一手提銅燈,一手拿涼饃,朝著書生虛虛一拱手。
“多謝先生,您是善人,定有福報。”
聞言,書生隻是靦腆笑笑,那道人又是千恩萬謝,才拜別離去。
那書生是真清貧的,先前看時,那燈盞中,隻有半截燈芯,一身儒袍也已經洗得發白,手中這半塊涼饃,許是明日書生的一頓吃食,給了自己,那書生或許便要餓一頓肚子。
捏著手中的涼饃,道人一口口吃下。
不知何時,細雨已經停了。
道人抬頭,露出蘇幕遮的真容。
再看時,那手中的銅燈,不知何時,卻已經熄滅了。
但在蘇幕遮的眼中,那銅燈內,黃豆大小的燈火始終存在,不曾熄滅。
……
七日後,陽津壩,雨夜。
有道人身形狼狽,提著一盞熄滅的銅燈,被人無理驅趕,直到走出很遠,似乎還能聽到吝嗇悍婦罵街的聲音。
十五日後,安樹村,又是雨夜。
有人道人借宿,天還未亮時又再度動身,臨走時,借走半盞燈油,又借了一縷燭火,燃了銅燈。
三月後,道庸山城,那書生趕考,連中三元。
四月後,陽津壩悍婦染風寒,病逝。
五月後,安樹村連日大旱,眼看今朝顆粒無收,忽有甘霖降,澤波全村。
……
九月後,東山洲之北,蒼蘭群山。
蘇幕遮身披白狼大氅,收起手中銅燈,負手而立。
麵前是一片廢墟,綿延群山之中,隱約可見斷壁殘垣,訴說著歲月埋葬的種種。
蘇幕遮身前,有半塊坍塌的巨石。
上麵痕跡斑駁,隱約可見古篆二字——
玄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