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賦出了蘇木軒。


    蘇博無奈地看著跟在後頭的蘇沐鳶,“你跟著做什麽?不在店裏幫忙,這古玩城還有你沒去的地方?”


    “我跟著你們開開眼嘛,”蘇沐鳶看向陳文賦,“而且我可是有傳承的,懂得比蘇二哥你多多了。”


    “就一起吧。”


    陳文賦倒是無所謂,反正剩下的時間就是隨意逛逛,多一個妹子正好調節氣氛。


    熙熙攘攘的人群,路邊小攤上擺放著各類古幣古陶古瓷,有穿著樸素布衣,戴著頭巾的小販子,一邊吆喝,“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從鄉下新淘來的好貨,看一看喂,過來撿漏了。”


    “什麽從鄉下新淘來的,這自然是騙人的,前些年還有可能,近幾年早就掏空了。”


    有些人以為去農村從農民手裏買的貨不會有錯,卻不知道這些貨是作偽的商人故意和農民合夥“埋地雷”的。


    蘇博解釋說這些攤子上的東西幾乎都是假貨,隻有古幣可能真貨多些,“古玩有真有假,鑒定者的眼力不同,看法也不同,有人看真、有人看假,買主看真、賣主看假都有可能。如果是真東西被人買走,就叫“撿漏”;如果是假東西被人買走,就叫“打眼”,統統不能稱之為騙人或受騙,包括故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甚至設圈套誘人上當。雙方都認為是眼力問題。這似乎就是古玩行的行規。”


    陳文賦到一個小攤上隨意看了看,古幣和古瓷碎片比較多,也有一些小件的陶器。


    問了一下價格,從幾十到幾千,很少有超過一萬的價格。


    “現在一個西漢時期最普通的蠶蛹罐能達到5000元至1萬元。”蘇沐鳶用手指點著下巴,“搞不懂這些陶罐子有什麽好收藏的。”


    雲修永調侃她,“大葉紫檀的紅木家具價位更是炒得離譜,有的數十萬,有的百萬,而這些家具二十年前隻有幾萬元。”


    蘇沐鳶彎著眼睛笑,露出兩顆小虎牙,越發顯得嬌俏可愛,“那是我爸爸有眼光。”


    不過陳文賦沒有點亮古玩鑒賞的技能,對這些基本一無所知。


    而且現在的古玩商人哪個不是鬼靈精,想要撿大漏,還不如去買彩票。


    繼續看下去,在一個小攤上,小商販正在和一個頭發花白青色祥雲紋中山裝的老人討價還價。


    老人精神矍鑠,似乎在和商販爭論什麽,陳文賦隻見兩個人將手伸進袖口裏,過了一會老人便喜笑顏開了。


    顯然是交易成了。


    蘇沐鳶親切地喊了一聲何爺爺。


    老人拿著一個30厘米高的陶俑走過來,摸了摸蘇沐鳶的腦袋,笑道:“怎麽,在蘇木軒待夠啦。你這小丫頭安安分分了好一陣,說是逛膩了,今天倒是有空過來逛了。”


    蘇沐鳶嘻嘻笑了一會,看著老人手裏的陶俑,“何爺爺,這是西漢的肥婆陶俑吧。”


    老人哈哈一笑,誇道,“眼力不錯,的確是西漢的肥婆陶俑,剛才花了5萬拿下的,我看此人物塑像造型生動、栩栩如生,人體比例把握精準。陶塑色彩雖已斑駁,但仍可見留下的印跡。人物麵部塑造的很傳神,大而胖的臉龐上,小眼、小鼻、小嘴唇顯得很生動,人物形象亦很精神,肥婆陶俑中也算少見!估計能賣到7萬元。”


    蘇沐鳶介紹說這位老人是朱雀街古玩城有名的古玩鑒賞大師何書華何爺爺,最擅長古陶古瓷的鑒定。


    蘇博開口賀喜,“恭喜老爺子,這就是撿漏了。”


    何老擺擺手,“算不上撿漏,隻是能賺個差價而已。”


    雲修永有些不解,“何老和那個小商販手放袖子裏,難道是在打暗語?”


    “是這樣,你們聽過鬼市嗎?”


    陳文賦搖頭,心想現在逛個古玩市場都這麽刺激的嗎?


    “此鬼市非彼鬼市,而是古玩交易的稱呼。鬼市上千年來都存在,鬼市交易中有一條約定俗成的行規,買賣雙方談價時,第三者不得插足。小宗物件交易用暗語談價,大宗貨物交易在袖筒裏掐指頭討價還價。兩人掐著手指,搖頭、點頭,甚至念念有詞,旁觀者則一無所知。”


    何老接著說道,“後來鬼市的延續變成了如今的古玩市場,淘寶、藏寶、鑒寶成為不少人癡迷的愛好。撿漏的鬼市可以說現在已變得公開化,成了當前的白市。現在x城市場上,稱文物幾塊或幾毛的叫價(一塊代表一萬元,一毛代表一百元),這些暗語仍然在使用。”


    有了何老帶路,接下來的路程就輕鬆很多。


    何老在古玩城也有一家自己的店鋪。


    但其實何老家裏並不缺錢,以前在機關單位上班,退休後無聊,出於個人的興趣,開始學習古玩鑒賞,沒想到還闖出來一點名氣。


    “我每天的愛好就是在這古玩街上走走停停,看看新擺出來的古玩,有喜歡的就買下。不要看我今天是撿了個小漏了,其實也常常看走眼,買到過俏貨也買到過新貨,也走過寶。現在想想一轉眼都十多年了,老了老了。”


    蘇沐鳶搖著何老的胳膊撒嬌,“何爺爺才不老,精神著呢。”


    “你這丫頭就是嘴甜。”


    何老帶著陳文賦幾個去他的店鋪。


    叫做陶瓷韻,店鋪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裏麵的每一件陶器瓷器都是何老精挑細選的,而且基本都是真東西。


    何老指著一個瓷碗頗為得意的說,“這是我花了兩萬塊從一個文物販子手裏買下來的。500多年前明代嘉靖時期的五彩百鳥朝鳳碗。這種五彩朝鳳題材的碗曾是元明時期最流行的一種瓷器,現流傳下來的已經很少了。”


    陳文賦細細打量,說道,“這瓷碗色彩豐富,釉色瑩潤,碗上麵所畫的百鳥朝鳳很寫意,情趣十足。”


    “你小子眼力也不錯,這個瓷碗還承載了明代燒瓷工藝五彩的特點,即以黃彩打底,再上紅彩,燒三次才成,“以黃托紅”的工藝在瓷器界非常珍貴。”


    “前幾年,在香港嘉士德拍賣會上,一件類似的明嘉靖五彩百鳥朝鳳碗拍出了70萬元港幣的高價。這是我的第一次撿漏,當時的心情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心潮澎湃。”


    陳文賦聽著何老緩緩給他們講述自己的古玩經曆,目光卻看向一個角落的一尊泥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掃碼成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人評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人評說並收藏諸天掃碼成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