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北雪這樣一說,北焰滿臉疑惑,歪著腦袋就道:“可是咱爺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啊!”
連這句話北焰也知道!
北雪不由在心裏狐疑起來。這篇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神童詩》是出自北宋年間,那麽也就是說這裏是宋朝後麵的朝代了?
元?明?清?
拿捏不準,她決定再試探一下。
北雪笑道:“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被你理解得片麵了,深意不止這一層。”
“是嗎?”北焰似懂非懂,等著她繼續說下去。巴不得北雪告訴他,這世間的道路千萬條,可不止讀書才會有出息的。
其實北雪何嚐不知道,古代的科考製度,似乎已經成了窮人翻身的唯一捷徑。一人中舉全家沾光,更有些人視家裏有人光耀門楣為終生大事。更有人因為此生不得誌,含恨死去。
她可不想讓哥哥成為這樣的人。一條路行不通,換個方向試一試也許就行了。何必做一個在一棵樹上吊死的傻事,而忽略了身後的整片森林。
北焰急著問她,“妹妹,你頭腦最靈光,主意也多,你倒是說一說。”
北雪隻好給他吃一顆定心丸,笑道:“哥,其實無論是光宗耀祖,或是為父報仇,都不一定非要讀書做官才行啊!”
北焰抓了抓腦袋,還是十分疑惑,北雪隻好細細說道:“世人隻知道苦讀書,其實我倒覺得盡信書不如無書。”
“哦?”北焰更加不懂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隻要我們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掌握諸多規律,恰當地處理事情。如此這般總結出來的東西,就是最上成的文章,最實用的學問了。”
北焰抓了抓腦袋,似懂非懂。
北雪笑道:“這世間有多少人,自覺讀盡聖賢書,開口子曰詩雲,閉口之乎者也。可是卻不能把書上聖賢人的想法與感悟融會到諸事中來,那又有何用?讀書的目地可能每個人不盡相同,但是讀到最後,還不是要吸取別人之精華,豐富自身。小則養家糊口,大則安邦報國。”
北焰的表情凝重起來。
“可是就有那麽一些讀書人,看起來平時手不釋卷,可是緊要關頭,卻絲毫沒有主張見解。又沒有一副好體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死要麵子活受罪,這便就是書呆子了。我想若是不喜讀書,但是在生活中能有一番曆練,又多學善思,那也等於讀了無字之書了。而且讀書絕對不是唯一的出路,秦皇漢祖、宋太祖、明洪武這些開國皇帝也並非讀書人出身。漢高祖劉邦亭長出身,明太祖朱元璋當過和尚,若當初家裏有錢送他們讀書,還怕是沒有福分做了真命天子呢!”
“妹妹你說的都是真的嗎?”看起來北焰有些茅塞頓開的感覺,瞪著眼睛問:“你說的那些個開國皇帝真的都沒有讀過書嗎?”
北焰這樣的反應,讓北雪很鬱悶。
因為她根本看不出來,他是知道這些皇帝,還是不知道。
北雪還是忍不住了,也不拐彎抹角,直接歪頭問道:“哥,你知不知道現在是哪個朝代,哪位皇帝在位?”
北焰以為她在考自己,揚手道:“妹妹,這你可難不倒我。朝代自然是南風王朝。而皇帝嘛,自然是東嵐帝在位,現在是東嵐十五年。”
東……蘭?藍?嵐?
北雪迅速在腦海裏翻騰著她對曆史上諸多朝代和皇帝的記憶,卻怎麽想也想不到有一個南風國,還有一個東嵐帝。
罷了,罷了!未知時空反而更好,自己不知道未來發生的事,也免得整日杞人憂天。如今就守著母親兄長和弟妹,走一步算一步便是。
如此一想,心境便開闊了許多。
天亮之後,秋陽高照。
客船一路北上,秋風鼓動白帆,船身飛快遠去。河水上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北雪站在船上,油然而悟:人生如同急流競舟,不進則退。但願北上能一路順利到達三河鎮。
接著在船上又晃了一天,般到凇州,一家人終於上了岸。
這一回,幾個人提著的心也稍稍落了下來,因為被那些渾蛋追上的可能很小了。
正好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放眼凇州城內,湖光瀲豔,山色空蒙。江水映著城內萬家燈火,分外溫馨怡人。
凇州為一州首府,不但物產豐富,地傑人靈,更是難得的富庶之地。城中大街小巷綢緞莊、錢莊、酒樓鱗次櫛比;街麵終日人潮湧湧,摩肩接踵,極為繁華。
幾個鄉下出來的孩子,自然是看直了眼睛。
就算是從現代來的北雪,也為這樣繁華的古城一幕所驚奇。
不過眼前美景雖好,卻代替不了麵包和牛奶,更解決不了燃眉之急。
這不,夕陽下,淩湖岸邊,拖著五條長長的、疲憊不堪的身影。
蘇氏攜著四個孩子風塵仆仆,衣衫襤褸地在湖邊徘徊。雖然幾個孩子懂事,都不說自己餓了,可蘇氏心裏清楚,自船上下來就沒吃東西,哪一個會不餓呢!
可摸一摸隻有幾個銅板的荷包,她該怎麽辦呢?
難道真的老天要亡他全家嗎?已經逃至凇州,卻生計無著,陷入絕境。她回頭瞧著幾個孩子,個個麵黃肌瘦,無精打彩,暗自心驚:莫非餓斃他鄉,魂遊異地?早知如此,還不如留在高嶺村,就是做鬼也和自己的男人在一塊。
人到傷心絕望時,確實不免胡思亂想。
蘇氏一會兒想著餓死異地,一會兒又想著孩子們還小,不能讓他們也跟著餓死。或許兩個大的可以賣身到大宅,兩個小的可以讓人領養了,而自己一頭栽進湖水裏,倒也幹淨了事。
正在這時,隻見幾個兵勇提著碩大銅鑼,一路敲打著跑了過來,邊跑邊喊:“父老鄉親們,快去凇寧大堤祭潮神啦!”
群眾中馬上有人應聲,“對啊,時辰已到,大家都去江邊祭祀潮神吧!”
聞者動容,紛紛向東南方向湧去。霎時人朝滾滾,車馬紛擾,熱鬧非凡。
北焰等人也臉現動容之色,央求道:“娘,我們也去看看吧?”
蘇氏本不想去。本來這凇州城,就是初來。人生地不熟的,本不該亂走。可是嘴上沒說不去,腳下的步子卻被人流擠著也向東南方向湧去。
“去吧,娘。我們也去看看。”北川眨著眼神,一臉向往地拉了拉蘇氏的胳膊。
蘇氏望了北雪一眼,見她也沒有反對的意思。想一想也罷,反正都要餓死了,孩子們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吧!
看見母親答應了,幾個孩子一時雀躍起來。當即忘了**,不由加入人流。蘇氏邊追邊喊,生怕人多把孩子們衝散了,便也身不由己地向前奔去。
連這句話北焰也知道!
北雪不由在心裏狐疑起來。這篇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神童詩》是出自北宋年間,那麽也就是說這裏是宋朝後麵的朝代了?
元?明?清?
拿捏不準,她決定再試探一下。
北雪笑道:“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被你理解得片麵了,深意不止這一層。”
“是嗎?”北焰似懂非懂,等著她繼續說下去。巴不得北雪告訴他,這世間的道路千萬條,可不止讀書才會有出息的。
其實北雪何嚐不知道,古代的科考製度,似乎已經成了窮人翻身的唯一捷徑。一人中舉全家沾光,更有些人視家裏有人光耀門楣為終生大事。更有人因為此生不得誌,含恨死去。
她可不想讓哥哥成為這樣的人。一條路行不通,換個方向試一試也許就行了。何必做一個在一棵樹上吊死的傻事,而忽略了身後的整片森林。
北焰急著問她,“妹妹,你頭腦最靈光,主意也多,你倒是說一說。”
北雪隻好給他吃一顆定心丸,笑道:“哥,其實無論是光宗耀祖,或是為父報仇,都不一定非要讀書做官才行啊!”
北焰抓了抓腦袋,還是十分疑惑,北雪隻好細細說道:“世人隻知道苦讀書,其實我倒覺得盡信書不如無書。”
“哦?”北焰更加不懂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隻要我們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掌握諸多規律,恰當地處理事情。如此這般總結出來的東西,就是最上成的文章,最實用的學問了。”
北焰抓了抓腦袋,似懂非懂。
北雪笑道:“這世間有多少人,自覺讀盡聖賢書,開口子曰詩雲,閉口之乎者也。可是卻不能把書上聖賢人的想法與感悟融會到諸事中來,那又有何用?讀書的目地可能每個人不盡相同,但是讀到最後,還不是要吸取別人之精華,豐富自身。小則養家糊口,大則安邦報國。”
北焰的表情凝重起來。
“可是就有那麽一些讀書人,看起來平時手不釋卷,可是緊要關頭,卻絲毫沒有主張見解。又沒有一副好體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死要麵子活受罪,這便就是書呆子了。我想若是不喜讀書,但是在生活中能有一番曆練,又多學善思,那也等於讀了無字之書了。而且讀書絕對不是唯一的出路,秦皇漢祖、宋太祖、明洪武這些開國皇帝也並非讀書人出身。漢高祖劉邦亭長出身,明太祖朱元璋當過和尚,若當初家裏有錢送他們讀書,還怕是沒有福分做了真命天子呢!”
“妹妹你說的都是真的嗎?”看起來北焰有些茅塞頓開的感覺,瞪著眼睛問:“你說的那些個開國皇帝真的都沒有讀過書嗎?”
北焰這樣的反應,讓北雪很鬱悶。
因為她根本看不出來,他是知道這些皇帝,還是不知道。
北雪還是忍不住了,也不拐彎抹角,直接歪頭問道:“哥,你知不知道現在是哪個朝代,哪位皇帝在位?”
北焰以為她在考自己,揚手道:“妹妹,這你可難不倒我。朝代自然是南風王朝。而皇帝嘛,自然是東嵐帝在位,現在是東嵐十五年。”
東……蘭?藍?嵐?
北雪迅速在腦海裏翻騰著她對曆史上諸多朝代和皇帝的記憶,卻怎麽想也想不到有一個南風國,還有一個東嵐帝。
罷了,罷了!未知時空反而更好,自己不知道未來發生的事,也免得整日杞人憂天。如今就守著母親兄長和弟妹,走一步算一步便是。
如此一想,心境便開闊了許多。
天亮之後,秋陽高照。
客船一路北上,秋風鼓動白帆,船身飛快遠去。河水上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北雪站在船上,油然而悟:人生如同急流競舟,不進則退。但願北上能一路順利到達三河鎮。
接著在船上又晃了一天,般到凇州,一家人終於上了岸。
這一回,幾個人提著的心也稍稍落了下來,因為被那些渾蛋追上的可能很小了。
正好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放眼凇州城內,湖光瀲豔,山色空蒙。江水映著城內萬家燈火,分外溫馨怡人。
凇州為一州首府,不但物產豐富,地傑人靈,更是難得的富庶之地。城中大街小巷綢緞莊、錢莊、酒樓鱗次櫛比;街麵終日人潮湧湧,摩肩接踵,極為繁華。
幾個鄉下出來的孩子,自然是看直了眼睛。
就算是從現代來的北雪,也為這樣繁華的古城一幕所驚奇。
不過眼前美景雖好,卻代替不了麵包和牛奶,更解決不了燃眉之急。
這不,夕陽下,淩湖岸邊,拖著五條長長的、疲憊不堪的身影。
蘇氏攜著四個孩子風塵仆仆,衣衫襤褸地在湖邊徘徊。雖然幾個孩子懂事,都不說自己餓了,可蘇氏心裏清楚,自船上下來就沒吃東西,哪一個會不餓呢!
可摸一摸隻有幾個銅板的荷包,她該怎麽辦呢?
難道真的老天要亡他全家嗎?已經逃至凇州,卻生計無著,陷入絕境。她回頭瞧著幾個孩子,個個麵黃肌瘦,無精打彩,暗自心驚:莫非餓斃他鄉,魂遊異地?早知如此,還不如留在高嶺村,就是做鬼也和自己的男人在一塊。
人到傷心絕望時,確實不免胡思亂想。
蘇氏一會兒想著餓死異地,一會兒又想著孩子們還小,不能讓他們也跟著餓死。或許兩個大的可以賣身到大宅,兩個小的可以讓人領養了,而自己一頭栽進湖水裏,倒也幹淨了事。
正在這時,隻見幾個兵勇提著碩大銅鑼,一路敲打著跑了過來,邊跑邊喊:“父老鄉親們,快去凇寧大堤祭潮神啦!”
群眾中馬上有人應聲,“對啊,時辰已到,大家都去江邊祭祀潮神吧!”
聞者動容,紛紛向東南方向湧去。霎時人朝滾滾,車馬紛擾,熱鬧非凡。
北焰等人也臉現動容之色,央求道:“娘,我們也去看看吧?”
蘇氏本不想去。本來這凇州城,就是初來。人生地不熟的,本不該亂走。可是嘴上沒說不去,腳下的步子卻被人流擠著也向東南方向湧去。
“去吧,娘。我們也去看看。”北川眨著眼神,一臉向往地拉了拉蘇氏的胳膊。
蘇氏望了北雪一眼,見她也沒有反對的意思。想一想也罷,反正都要餓死了,孩子們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吧!
看見母親答應了,幾個孩子一時雀躍起來。當即忘了**,不由加入人流。蘇氏邊追邊喊,生怕人多把孩子們衝散了,便也身不由己地向前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