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淡淡一笑,朗聲道,“匡亂平叛乃是臣之本分…宮!”
蕭睿起身站定,擺了擺手。
站在蕭睿身後的李嗣業滿身甲冑,上前走了一步,渾身上下甲冑作響,他高高舉起手中的三角令旗,朗聲呼道,“恭迎皇上回宮——”
整齊劃一低沉有力的腳步聲旋即響起,城門裏湧出兩隊魁梧雄壯的安西軍漢來,分列道路兩旁,一條鮮紅的地毯從城門內延展出來。
李隆基麵色一變,稍加猶豫,還是起駕進城而去。
一路護衛李隆返京的數萬軍馬駐紮在長安東郊,而李隆基帶出長安的數千羽林軍正在車騎都尉孫兆的帶領下剛要進城,卻被一臉凜然的李嗣業攔住了馬頭。
孫兆掃了李嗣業一眼,皺眉,“你是何人?敢攔住本將的馬頭?本將奉旨率軍護衛聖駕,速速讓開!”
李嗣業嘴角曬,淡淡道,“孫將軍,在下靖難郡王、安西隴右河東三鎮節度使標下果毅都尉李嗣業是也。奉靖難郡王令,叛亂初定,局勢不穩,長安防務一切由我軍接管,將軍還是請帶兵駐紮城外吧。”
孫兆怒道,“豈有此理,我乃隨駕羽林軍,負有聖駕安危重任,豈有駐紮城外之理!”
李業微微一笑,“凡我大唐軍馬皆是朝廷軍馬,由我軍來護衛聖駕也是一般,孫將軍,請!”
……
……
孫兆也不是傻。他自然看得出來。如今地朝政局勢幾乎為蕭睿一手遮天。不說城裏還有安西軍2萬。雍州、潼關以及州還有掌握在蕭睿手裏地十多萬軍馬。但他畢竟是新被皇帝提拔地羽林軍將領負著保護皇帝地重任。他正在與李嗣業據理力爭時。卻從城中出來一個小太監。傳達了皇帝地旨意。命令孫兆率軍暫且駐紮城外。
李隆基就這樣心中怒火煢煢地新進了荒廢多時地皇宮。隨著他貼身地數百侍衛將那一扇沉重地宮門緩緩關閉。李琦麵色漸漸變得沉重起來回頭望著蕭睿低低而急急道。“姐夫。父皇已經回京。這……我們……”
蕭睿笑了笑。“殿下。稍安勿躁。一切有我。對了。殿下目前還是以東宮被叛軍搗毀為由。不要入主東宮了——依我之見。還是返回盛王府免得叢生不測。”
李琦地東宮一片狼藉。很多宮室毀於叛軍之手。宮中財物被擄掠一空。李琮沒能如願當上太子。進了長安跑到李琦地東宮來自然是放任叛軍在東宮掃蕩了一番。發泄完了心中地怨憤。不過倒是給了李琦一個不住進宮去地絕佳理由。
李琦長出了一口氣,點了點頭,“我已經派人收拾好了——就是——”
李琦的麵色突然變得有些古怪和尷尬,支支吾吾道。
“怎麽了?”蕭睿皺了皺眉。
“姐夫,母妃死活不肯回宮,她一定要住在我的盛王府可如何是好?父皇已經回宮,她且在宮外樣傳揚出去,實在是大失體統……萬一讓父皇知道們……”李琦搓了搓手,不禁跺了跺腳。
蕭睿一怔眼前頓時浮現出武惠妃那張嫵媚幽怨的臉,愣了半天也不知說什麽好,隻得歎息一聲,回身而去,“殿下,姑且如此吧,先讓母妃在王府住上幾日,對外放出風去,就說母妃受了驚嚇,要暫且在王府將養身體。”
……
……
蕭睿沒有回家,而是去了章仇兼瓊的家裏。章仇兼瓊早已在客廳中等候,見他到來,不由迎出廳來沉聲道,“子長,皇上已經回宮,你下一步如何打算?”
章仇兼瓊是心急如焚。他章仇家跟蕭家是兩命一體姻親之家,蕭睿成事則章仇家繼續權勢衝天安然無恙,而蕭睿敗則章仇家自然也無法保全,必然會成為皇帝怒火下的犧牲品。
在章仇兼瓊看來,蕭睿根本就應該再進一步……如今可倒好,皇帝名正言順地返了京,大唐朝廷一切又將回複到過去—接下來,皇帝必然會一點點先奪去蕭睿的兵權,然後再慢慢將蕭家以及跟蕭家有關的“從逆”一起送上斷頭台。
蕭睿默然不語。良久,才緩緩抬頭來道,“兄長莫慮,一切還是盡在我的掌握之中。”
章仇兼瓊皺了皺眉,“子長,不是我小視你的力量。你如今雖然以三鎮節度使之位節製十多萬兵馬,但這不過是太子以監國身份臨時賜權而已——皇上返京,要奪了你的兵權,不過是一道聖旨而已。”
“不要說你,縱然是太子,皇上說廢也就廢了。”章仇兼瓊麵色陰沉地補充道。
蕭睿嘴角突
一絲笑容,淡淡道,“兄長,如果皇上要奪我的兵權京之前就下詔了。不過,實話跟兄長說了吧,縱然是皇上奪了我的兵權,這十多萬兵馬也盡在我的掌握之中。”
章仇兼瓊歎了口氣,“子長,你還是……哥舒翰姑且不論,單說那鄭隴的5萬劍南軍在雍州,不要以為鄭隴已經鐵心投靠太子,以老夫看來,鄭隴隨時可能向皇上效忠——到了那個時候,哥舒翰遠在岐州,隻要鄭隴率5萬劍南軍出雍州進長安,那麽你……”
“鄭隴斷然不會背叛太子,這一點,兄長你放心便是。”蕭睿冷冷一笑,“鄭隴是個聰明人,識得進退大體,他會知道該怎麽做的。”
章仇兼瓊眉梢一跳,“莫非鄭鞅在你的手裏?”
蕭睿嗬嗬一笑,“實不相瞞兄長,鄭隴為了預防萬一,已經讓鄭鞅帶人護衛他陽鄭家的數百宗親家眷經涼州入西域了。”
章仇兼瓊鬆了口氣,神色有些緩和下來,但他突然又皺了皺眉,“子長,還有代州的夫蒙靈察……以老夫對皇上的了解,他一定會先行派人趕往河東,暗中許下夫蒙靈察高官爵位,讓夫蒙靈察率三萬河東軍南下……”
蕭睿朗聲一笑,“兄長果然心思縝密。
正如兄長所,皇上不僅秘密派高力士去了雍州,還派人去了代州。如果我沒有料錯的話,頂多再有一月,夫蒙靈察就會率軍而來了——兄長,明日的朝會上,還望兄長率一眾群臣上奏皇上,參夫蒙靈察一個謀逆的死罪!”
章仇兼瓊點了點頭,“這是沒有問題,夫蒙靈察從賊叛逆,天理昭昭天下皆知,縱然是皇上,也不能公開赦免了他——不過,皇上肯定會無限期地推延對夫蒙靈察的議罪,一旦夫蒙靈察兵馬趕至長安之外,恐怕皇上會立即變臉。”
“我怕他不來,我已經命哥舒翰率軍東上潼關了。”蕭睿笑了笑,“記住我的話,兄長明日早朝之上不妨上奏皇上,以掃除叛軍餘孽為由,命江南和嶺南的軍馬西入吐蕃……”
章仇兼瓊搖了頭,“子長,皇上必然不會同意。有你的2萬安西軍馬在長安,他焉能放這4萬軍馬入吐蕃平叛,不會,肯定不會。”
“皇上會同意的,明日朝會之上,我:會跟皇上提出率軍回返西域……”蕭睿緩緩起身,聲音變得清朗起來。
章仇兼瓊倒吸一口涼氣,“你要率軍離開長安?這怎麽可以!”
蕭睿微微一笑,“兄長,我畢竟是安西節度使,此番借李琮叛亂之際率軍進入中原,豈能長期在長安久留?縱然是我不主動請旨離開,皇上也會下詔命我即刻返回西域的。皇上深恨李琮叛軍,又加之吐蕃曾與李琮勾結一氣……隻要我率軍一走,皇上必然會命那軍馬進入吐蕃。”
“到了那個時候,我再回來也不遲。”蕭睿拱了拱手,“兄長,我先告退。”
“你等等,你走了,皇上要是對我等下手又該如何?”章仇兼瓊急道,也站起身來。
“嗬嗬,不會的。我相信皇上再對我下手之前,不會動你們任何一人,包括太子。”蕭睿腳步不停,大步而去。
===================~====
雍州。
鋪天蓋地的和煦春風吹綠了整個雍州城,雖然李琮叛亂剛剛平息,但在這短短一月間,雍州城已經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繁華。一些從長安避難至此的長安富商和投親靠友的百姓,也紛紛開始打點行裝,準備返回長安。
一行十幾個彪悍的壯漢護衛著一輛馬車悄然進了雍州城,在雍州刺史衙門外麵停下。一個白發蒼蒼的華服老者在從人的攙扶下下了馬車,掃了古樸肅穆的衙門外圍一眼,擺了擺手。
一個壯漢手持一麵金牌上前大聲喝道,“速速通傳劍南道節度使鄭隴鄭大人出迎,聖旨到!”
鄭隴匆匆迎出衙門之外,見來的竟然是皇帝身邊的第一紅人高力士,不禁大吃一驚。雖然事先蕭睿跟他都料到皇帝會秘密派人來雍州“拉攏”他,但他還是沒有想到,高力士竟然親自來了。
鄭隴稍一停滯,便緩緩跪拜了下去,朗聲呼道,“臣鄭隴,接旨!”
高力士深吸了一口氣,並沒有立即宣旨,而是哈哈一笑,探手扶起鄭隴來,“鄭大人久違了,沒想到今日你我二人竟然會在雍州謀麵,當真是世事無常,令人慨歎哪。”
蕭睿起身站定,擺了擺手。
站在蕭睿身後的李嗣業滿身甲冑,上前走了一步,渾身上下甲冑作響,他高高舉起手中的三角令旗,朗聲呼道,“恭迎皇上回宮——”
整齊劃一低沉有力的腳步聲旋即響起,城門裏湧出兩隊魁梧雄壯的安西軍漢來,分列道路兩旁,一條鮮紅的地毯從城門內延展出來。
李隆基麵色一變,稍加猶豫,還是起駕進城而去。
一路護衛李隆返京的數萬軍馬駐紮在長安東郊,而李隆基帶出長安的數千羽林軍正在車騎都尉孫兆的帶領下剛要進城,卻被一臉凜然的李嗣業攔住了馬頭。
孫兆掃了李嗣業一眼,皺眉,“你是何人?敢攔住本將的馬頭?本將奉旨率軍護衛聖駕,速速讓開!”
李嗣業嘴角曬,淡淡道,“孫將軍,在下靖難郡王、安西隴右河東三鎮節度使標下果毅都尉李嗣業是也。奉靖難郡王令,叛亂初定,局勢不穩,長安防務一切由我軍接管,將軍還是請帶兵駐紮城外吧。”
孫兆怒道,“豈有此理,我乃隨駕羽林軍,負有聖駕安危重任,豈有駐紮城外之理!”
李業微微一笑,“凡我大唐軍馬皆是朝廷軍馬,由我軍來護衛聖駕也是一般,孫將軍,請!”
……
……
孫兆也不是傻。他自然看得出來。如今地朝政局勢幾乎為蕭睿一手遮天。不說城裏還有安西軍2萬。雍州、潼關以及州還有掌握在蕭睿手裏地十多萬軍馬。但他畢竟是新被皇帝提拔地羽林軍將領負著保護皇帝地重任。他正在與李嗣業據理力爭時。卻從城中出來一個小太監。傳達了皇帝地旨意。命令孫兆率軍暫且駐紮城外。
李隆基就這樣心中怒火煢煢地新進了荒廢多時地皇宮。隨著他貼身地數百侍衛將那一扇沉重地宮門緩緩關閉。李琦麵色漸漸變得沉重起來回頭望著蕭睿低低而急急道。“姐夫。父皇已經回京。這……我們……”
蕭睿笑了笑。“殿下。稍安勿躁。一切有我。對了。殿下目前還是以東宮被叛軍搗毀為由。不要入主東宮了——依我之見。還是返回盛王府免得叢生不測。”
李琦地東宮一片狼藉。很多宮室毀於叛軍之手。宮中財物被擄掠一空。李琮沒能如願當上太子。進了長安跑到李琦地東宮來自然是放任叛軍在東宮掃蕩了一番。發泄完了心中地怨憤。不過倒是給了李琦一個不住進宮去地絕佳理由。
李琦長出了一口氣,點了點頭,“我已經派人收拾好了——就是——”
李琦的麵色突然變得有些古怪和尷尬,支支吾吾道。
“怎麽了?”蕭睿皺了皺眉。
“姐夫,母妃死活不肯回宮,她一定要住在我的盛王府可如何是好?父皇已經回宮,她且在宮外樣傳揚出去,實在是大失體統……萬一讓父皇知道們……”李琦搓了搓手,不禁跺了跺腳。
蕭睿一怔眼前頓時浮現出武惠妃那張嫵媚幽怨的臉,愣了半天也不知說什麽好,隻得歎息一聲,回身而去,“殿下,姑且如此吧,先讓母妃在王府住上幾日,對外放出風去,就說母妃受了驚嚇,要暫且在王府將養身體。”
……
……
蕭睿沒有回家,而是去了章仇兼瓊的家裏。章仇兼瓊早已在客廳中等候,見他到來,不由迎出廳來沉聲道,“子長,皇上已經回宮,你下一步如何打算?”
章仇兼瓊是心急如焚。他章仇家跟蕭家是兩命一體姻親之家,蕭睿成事則章仇家繼續權勢衝天安然無恙,而蕭睿敗則章仇家自然也無法保全,必然會成為皇帝怒火下的犧牲品。
在章仇兼瓊看來,蕭睿根本就應該再進一步……如今可倒好,皇帝名正言順地返了京,大唐朝廷一切又將回複到過去—接下來,皇帝必然會一點點先奪去蕭睿的兵權,然後再慢慢將蕭家以及跟蕭家有關的“從逆”一起送上斷頭台。
蕭睿默然不語。良久,才緩緩抬頭來道,“兄長莫慮,一切還是盡在我的掌握之中。”
章仇兼瓊皺了皺眉,“子長,不是我小視你的力量。你如今雖然以三鎮節度使之位節製十多萬兵馬,但這不過是太子以監國身份臨時賜權而已——皇上返京,要奪了你的兵權,不過是一道聖旨而已。”
“不要說你,縱然是太子,皇上說廢也就廢了。”章仇兼瓊麵色陰沉地補充道。
蕭睿嘴角突
一絲笑容,淡淡道,“兄長,如果皇上要奪我的兵權京之前就下詔了。不過,實話跟兄長說了吧,縱然是皇上奪了我的兵權,這十多萬兵馬也盡在我的掌握之中。”
章仇兼瓊歎了口氣,“子長,你還是……哥舒翰姑且不論,單說那鄭隴的5萬劍南軍在雍州,不要以為鄭隴已經鐵心投靠太子,以老夫看來,鄭隴隨時可能向皇上效忠——到了那個時候,哥舒翰遠在岐州,隻要鄭隴率5萬劍南軍出雍州進長安,那麽你……”
“鄭隴斷然不會背叛太子,這一點,兄長你放心便是。”蕭睿冷冷一笑,“鄭隴是個聰明人,識得進退大體,他會知道該怎麽做的。”
章仇兼瓊眉梢一跳,“莫非鄭鞅在你的手裏?”
蕭睿嗬嗬一笑,“實不相瞞兄長,鄭隴為了預防萬一,已經讓鄭鞅帶人護衛他陽鄭家的數百宗親家眷經涼州入西域了。”
章仇兼瓊鬆了口氣,神色有些緩和下來,但他突然又皺了皺眉,“子長,還有代州的夫蒙靈察……以老夫對皇上的了解,他一定會先行派人趕往河東,暗中許下夫蒙靈察高官爵位,讓夫蒙靈察率三萬河東軍南下……”
蕭睿朗聲一笑,“兄長果然心思縝密。
正如兄長所,皇上不僅秘密派高力士去了雍州,還派人去了代州。如果我沒有料錯的話,頂多再有一月,夫蒙靈察就會率軍而來了——兄長,明日的朝會上,還望兄長率一眾群臣上奏皇上,參夫蒙靈察一個謀逆的死罪!”
章仇兼瓊點了點頭,“這是沒有問題,夫蒙靈察從賊叛逆,天理昭昭天下皆知,縱然是皇上,也不能公開赦免了他——不過,皇上肯定會無限期地推延對夫蒙靈察的議罪,一旦夫蒙靈察兵馬趕至長安之外,恐怕皇上會立即變臉。”
“我怕他不來,我已經命哥舒翰率軍東上潼關了。”蕭睿笑了笑,“記住我的話,兄長明日早朝之上不妨上奏皇上,以掃除叛軍餘孽為由,命江南和嶺南的軍馬西入吐蕃……”
章仇兼瓊搖了頭,“子長,皇上必然不會同意。有你的2萬安西軍馬在長安,他焉能放這4萬軍馬入吐蕃平叛,不會,肯定不會。”
“皇上會同意的,明日朝會之上,我:會跟皇上提出率軍回返西域……”蕭睿緩緩起身,聲音變得清朗起來。
章仇兼瓊倒吸一口涼氣,“你要率軍離開長安?這怎麽可以!”
蕭睿微微一笑,“兄長,我畢竟是安西節度使,此番借李琮叛亂之際率軍進入中原,豈能長期在長安久留?縱然是我不主動請旨離開,皇上也會下詔命我即刻返回西域的。皇上深恨李琮叛軍,又加之吐蕃曾與李琮勾結一氣……隻要我率軍一走,皇上必然會命那軍馬進入吐蕃。”
“到了那個時候,我再回來也不遲。”蕭睿拱了拱手,“兄長,我先告退。”
“你等等,你走了,皇上要是對我等下手又該如何?”章仇兼瓊急道,也站起身來。
“嗬嗬,不會的。我相信皇上再對我下手之前,不會動你們任何一人,包括太子。”蕭睿腳步不停,大步而去。
===================~====
雍州。
鋪天蓋地的和煦春風吹綠了整個雍州城,雖然李琮叛亂剛剛平息,但在這短短一月間,雍州城已經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繁華。一些從長安避難至此的長安富商和投親靠友的百姓,也紛紛開始打點行裝,準備返回長安。
一行十幾個彪悍的壯漢護衛著一輛馬車悄然進了雍州城,在雍州刺史衙門外麵停下。一個白發蒼蒼的華服老者在從人的攙扶下下了馬車,掃了古樸肅穆的衙門外圍一眼,擺了擺手。
一個壯漢手持一麵金牌上前大聲喝道,“速速通傳劍南道節度使鄭隴鄭大人出迎,聖旨到!”
鄭隴匆匆迎出衙門之外,見來的竟然是皇帝身邊的第一紅人高力士,不禁大吃一驚。雖然事先蕭睿跟他都料到皇帝會秘密派人來雍州“拉攏”他,但他還是沒有想到,高力士竟然親自來了。
鄭隴稍一停滯,便緩緩跪拜了下去,朗聲呼道,“臣鄭隴,接旨!”
高力士深吸了一口氣,並沒有立即宣旨,而是哈哈一笑,探手扶起鄭隴來,“鄭大人久違了,沒想到今日你我二人竟然會在雍州謀麵,當真是世事無常,令人慨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