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謝皇爺聖恩!”牛玉也跪下了,不過,榮辱不一,牛玉的跪可是喜滋滋的,碰起頭來,也是格外的響。


    “嗯,你要好生去做,不可因循守舊,不然的話……”皇帝的聲音很是冷峻,低聲喝道:“你可沒有蔣安這麽好運氣!”


    “是,是是!”牛玉嚇了一大跳,以往他和曹吉祥也算是走的近的,但太監彼此沒有真交心過命的,特別是地位差不離的。曹吉祥一倒,他是歡喜多過擔憂,所以拚命效力,也算是立了點功。


    但蔣安有張佳木這個大靠山在,牛玉可是沒有什麽真正靠的住的勢力,萬一出事,蔣安可以從容化解,他牛玉可真的沒那麽便宜了。


    鬧好了是去孝陵種菜點香,鬧不好,可就得和自己腦袋依依話別了。


    當下再不敢高興,也不敢多說,隻是連連叩頭,砰砰直響。


    “蔣安起來!”


    皇帝看了看灰頭土臉的蔣安,溫言道:“朕倒也不是真怪你,不過,宮中也不能不講規矩。這一次大亂起來,東廠一點消息沒有,朕不做薄懲,你說,宮中上下能心服麽?”


    朱祈鎮的一大好處,就是身邊的人都能對他死心踏地,就是因為這種和睦而且交心的態度,以帝王之尊卻是如此折節對下,所以不由得下麵的人不感激涕零。


    蔣安當下便是哽咽著道:“皇爺教訓的事,隻求不要趕奴婢離了皇爺身邊,哪怕就是給皇爺抬轎子,奴婢也是心甘情願的。”


    “那怎麽會呢。”


    朱祈鎮揮了揮手,圓圓的臉上滿是笑意,“你倒不必想太多,免你東廠提督,不過是叫你先避避風頭,免得眾人說話。這樣罷,你先做都知監的太監罷,清苦一些,等再有缺,朕會想著給你調補的。”


    宮中十二監、四司、八局,那四司八局不必說,十二監中,最苦最沒勁最沒前途的,就是都知監了。


    原本是負責各監司行移、關知、勘合,現在已經是什麽事也不必管,隻管皇帝的出入儀仗就好,前導警蹕做好了,就沒有都知監什麽事了。


    沒有油水,沒人關注,就是默默扛旗走路的角色,執掌這個監,雖然在表麵上和其餘的十一監地位相同,但宮中隨便哪個司局的大使都瞧不起都知監,一般的四品太監,這個監是最最教人瞧不起了。


    蔣安當然很覺得委屈,這一次雖然是情報不力,但鞍前馬後,頗立了很多的功勞。而且,他也是自忖有張佳木這個大靠山在,怎麽說皇帝也不會不買這個賬,誰知道竟會是如此。


    當下很想說些什麽,但腦子突然一清明,猛然想起早晨下朝時張佳木和他說的話:“蔣大官,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張佳木當時似笑非笑,而且急著出宮,隻執著他手,很用力的道:“如果有什麽變化,你可得挺住,不能教人,特別是皇上看出什麽來。”


    “怎麽?”當時蔣安不以為然,不過還是問道:“有什麽變化不成?”


    “現在還不一定,不過我覺著先給你打打小鼓也是好的,遇到事了,不可以沉不住氣,凡事想著君恩似海,咱們做臣子的要粉身碎骨而報,千萬不能有怨望不滿,你懂麽?”


    “懂,懂!”


    蔣安其實當時是似懂非懂,不過,現在他可是真的懂了。


    當下又是跪下,這一次碰頭仍然砰砰有力,嘴裏卻是歡喜感激:“皇爺,奴婢還以為要被趕出宮去,沒想到皇爺還賞了差使,還一樣叫奴婢當太監,奴婢還有什麽可說的?皇恩浩蕩,天高地遠,奴婢以後一定小心當差,絕不會叫皇爺失望。”


    “唔,嗯,好,好!”


    朱祈鎮深深地看了蔣安一眼,臉上終露出真正的笑容,他道:“嗯,爾稍安勿燥,不會教你在都知監太久的。”


    “奴婢一切都是皇爺給的,在哪兒都一樣。”


    “行啦,別賣乖了,再賣乖,真教你在都知監幹一輩子。”


    “是是,奴婢閉嘴……”


    一時間,倒是君臣相得的模樣,大明內監已經儼然自成係統,雖然在稱呼上和情感上,皇帝更多的是拿他們當自家人,當成自己的家奴,但實際來說,內朝對應外朝,比如東廠對錦衣衛、司禮對內閣、禦馬對都督府和兵部等等,各監司局已經是各司其職,井井有條,就是升遷任用,也有一定的規矩,隻是這種規矩對應外朝來說,皇帝隨心所欲的成份更大一些兒罷了……


    沒過一會兒就到左順門上,禦座什麽的自然早就擺好了,雖說是小型的單獨召見獨對,但四周伺候的太監和各種品級的宦官倒也當真不少,儀仗陳設的一樣也不缺,帝王威儀,原就是在這些小細節上一一體現。


    等張佳木來了,自然有宦官將他引入禦座前數步跪下,因為是常朝,隻是一跪三叩,然後皇帝便道:“起來,坐下說話吧。”


    “是,臣遵旨。”


    “我今天有一樁心事,突然想了起來,太後說,你必定想得到的。”皇帝用著開玩笑的口吻,劈頭便問道:“你倒來說說看,究竟是什麽呀?”


    “臣猜,”張佳木緩緩說道:“是不是想起大同石彪的事了?”


    “你果然是想到了……”皇帝雖說不上是沮喪,但也頗為失落。為帝王者,是絕不會相信自己智略不如臣下的,雖然皇帝一直隱約覺得,他和張佳木,甚至就是李賢等人在智商上相差的多,但無論如何,這種傷及自尊的事,他是不大願意承認的。


    “這有什麽!”張佳木倒是一副豁達不以為意的樣子:“臣下也有年錫之、徐穆塵、陳懷忠等人輔助,眾人合議時,是年錫之先提起來大同之事要急速解決,不能拖延,否則,怕引起更大的亂子。至於年錫之能想到,則是其父年富在任兵部尚書,大同的事,向來就是兵部很大的隱憂……就是這麽著,哪裏就是臣什麽都能想到了!”


    “原來如此!”


    皇帝也很覺釋然,也是有點兒不好意思的感覺。他身子向前斜了一斜,輕聲問道:“那麽,依你們的意思,是怎麽處置為好呢?”


    “本來此事該內閣和兵部會議了,再由他們一並上奏聖裁,但大局有關,所以臣等會議私宅,還得請皇上恕罪。”


    “算了,算了,現在是什麽時候,還能計較這些不成。”


    皇帝也算是很看的開,笑著道:“我也不是沒看過幾本書,最近彭時,還有一個翰林學士叫崔浩的,講書也講的不錯,我已經叫他到詹事府去了,給太子也講講。以往漢時,中樞三公領九卿,屬下佐吏都是自己征辟,地方上太守有權,不僅是政務悉由太守裁決,軍務也是由太守來領,所以又稱將軍。他們自己征辟屬吏辦事,底下人稱為府主,太守府則為幕府……現在當然不能和漢時相比,不過你自己有幾個能幫你辦事的人,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看來是張佳木權重之後,那幫文臣也沒少幫皇帝開解。


    不過張佳木可不覺得他們是好意,漢時大將軍和太傅、三公合稱為“五府”都是自行其事,有自己征辟的部下,除了本主之外,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就是因為漢時大將軍和三公的權太重,包括地方州牧郡守的權力也太重了,所以離心力日增,導致漢末大亂,而魏晉到南北朝,臣下篡位的事不絕於書,到唐宋之後,中樞和地方接連分權,把軍政和用人權都收歸中央,其實也就是總於皇帝之手,到本朝太祖,連君權之下輔佐的相權也容忍不得,到底把丞相製度也廢除了,這才能勉強放心。


    至於和秦漢時太尉大將軍職權相似的就是大都督府,其實權力上也差的遠,和宋的樞密院差不多,但也不能放心,改成五軍都督府,再又把五軍都督府的權收歸文官把持的兵部,這樣接連的改革,才勉強到了今天的局麵。


    現在這群文官在皇帝麵前說這種話,當然不是力挺張佳木自己開幕府,當然,實力是有一些了,可要到如漢朝大將軍那樣開府,還差的遠咧。


    “時勢不同,不能一律而論,”張佳木很冷靜的道:“漢初丞相可以發令征召皇帝身邊的寵臣,逾時不到就立斬,皇帝也回護不得,現在仍然可行麽?”


    “朕確實沒有這個雅量了。”


    “現在君權和相權二而為一,不僅皇上為天子,是天下法統人心所係,其實也是丞相,事權也歸皇上一人,這才免生事端,可以教天下太平。”


    “卿言甚善!”


    “至於臣,”張佳木笑笑,“一切所為,不過是秉持皇上的意旨而行,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事權都歸皇上所有,如果覺得臣不可信,臣願意在大婚之後,告退回府,以後就跟著皇上,當個禦前大臣,每天扈從護駕,在皇上身邊建言,拾遺補缺,伺候田獵,自己也有閑暇侍奉老母,將來教子習武,也可從容一生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錦衣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