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原本來已退了一步,但這於老先生居然得寸進尺!
他皺了皺眉,“老爺子,這事兒沒完了麽?”
孫中原的目光,讓於老先生登時感到不小的壓力,這個年輕人,好像真的不太一般,不過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麽囂張的年輕人!年輕人,古玩圈不是菜市場!亂說話小心閃了舌頭!”
孫中原盡量克製了下情緒,“老爺子,本來我是不想說的,圈裏有圈裏的規矩。這,可是你逼我說的!”
說罷,孫中原的目光掃視了一下周圍。
馮老板心道,難不成這件萬曆五彩蒜頭瓶真有問題?他對瓷器算不上很擅長,但是盯上這件蒜頭瓶的藏家卻驚訝極了,因為他玩瓷器已經二三十年了,這件蒜頭瓶是開門的東西,胎釉絕對不會有問題!
至於上彩,他還沒一一去對,但是感覺也不會有什麽意外。
“本來就是交流會,這位小朋友你有點兒虛張聲勢了!”於老先生應道,“有什麽你就說,不過這對錯,可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
“這件五彩蒜頭瓶,胎釉都對,是萬曆年間的東西,所以迷惑性很大。”孫中原點了一支煙,抽了一口,順勢用手向主畫片的方向點了點,“但是,荷塘鴛鴦中的一對鴛鴦,還有幾片荷葉,卻是後掛彩!”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後掛彩?”
“我說這小子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他說的對麽?後掛彩可是要回窯的,難度可是比接底還要大!”
“我看不像啊,這主畫片的彩,和瓶頸上纏枝紋飾的彩,感覺相當一致。”
於老先生一時沒說出話來。這東西,他肯定是覺得沒問題的,但是孫中原言之鑿鑿說出“後掛彩”,讓他一時也有些猶疑了,不由得又多看了幾眼主畫片。
後掛彩,是因為有些瓷器上的彩料脫落,破了相,這價值自然是大打折扣,所以就有人動了歪心思,重新上彩回窯燒製,出窯後再度做舊,就跟沒脫彩一樣。
甚至有人對一些沒有釉上彩的素器,也重新上彩回窯,做成彩器出手。
後掛彩的迷惑性是很大的。胎、釉都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唯獨彩有問題。但是,但凡後掛彩的東西,往往是作假高手所為,一般的眼力根本難以甄別。
後掛彩的器物,通常出現在五彩上。因為鬥彩的器物比較少見,也比較特殊;而粉彩不易脫彩,即便脫彩,因為顏色豐富細膩,後掛彩的難度是在太大,也很容易被識破。
至於琺琅彩,這種隻出現在清三代的宮廷珍品,市麵上幾乎就見不到,但凡傳承下來的,保存都十分完好,也不存在這情況。
“你說後掛彩就後掛彩?”於老先生終於開口了。
孫中原笑了笑,“這個後掛彩確實很高明,顏色相似度很高。不過老爺子你可能平時瓷器玩得少,萬曆五彩工藝有個特點,顏色鮮豔,沒有透視感,但形成這個的基礎是上彩比較厚!你看看你這件瓷器上的鴛鴦,顏色也很鮮豔,也沒有透視感,但是上彩卻相對比較薄。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調和了現代化學顏料導致的,仔細看光感也不一樣。”
其實,孫中原所說的這些,單憑肉眼是很難發現的。他之所以一下子認定後掛彩,主要是因為寶光的作用,這主畫片處的寶光出現了缺損。由此,再根據所學,去找的毛病。
即便是這樣,這毛病還是不好找。這位後掛彩的工匠,的確是個不折不扣的高手。孫中原也就勉強找到了這一點證據。對於瓷器老玩家來說,掌握了這一點,再利用強光手電和放大鏡仔細觀察,還是可以大致有個判定的。
當然了,最難的是發現!而不是在此基礎上的後期進一步判定。
孫中原說完,整個大廳裏鴉雀無聲。
那個擅長瓷器的藏家,已經拿出了工具,貼近仔仔細細甄別起來。
孫中原一看,咳嗽了一聲,幹脆一竿子捅到底:“老爺子,你也可以說我說的不一定對。這個畢竟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不過你可以再找幾個你認為的高手,或者幹脆不惜破壞這件蒜頭瓶的彩麵,取樣去做檢測。如果,檢測沒問題,那麽損失我來承擔!”
氣氛一時間很尷尬。隻有霍曉東得意地揚了揚腦袋,似笑非笑地看著於老先生,心說:本來沒事兒,你非要伸頭挨一刀!傻了吧?
於老先生又看了看那個精通瓷器的藏家,恰好此時那個藏家的目光也看向了於老先生,露出了一個苦笑的表情。於老先生登時感到一盆冷水當頭潑下!
馮老板反應還算比較快,“今天的交流會真是熱鬧!我也跟著長學問了!既然這件五彩蒜頭瓶確定是萬曆年間的真品,那剩下的細節問題,有興趣的可以找機會再私下交流,還有那麽多藏友的寶貝沒展示呢!繼續下一件吧?”
他這話說得很圓滑,是萬曆年間的東西不假,但是脫彩了,嚴格來說就是殘器!而後掛彩,說難聽點兒就成了作假了!這是給於老先生找了點兒麵子。
不過,再怎麽找,於老先生的這張老臉也已經掛出去了!他拿起這件蒜頭瓶,連說了三個“好”字,才道,“那我等鑒定了,再找這位先生切磋!”
說完,竟然直接離開了大廳,沒回到座位上去。馮老板一看,立即追了上去。
此時,大家也都心知肚明,這位於老先生,恐怕不會再找孫中原切磋了!
孫中原不喜歡讓人難堪,尤其是一個素不相識的老人。但是,麵對咄咄逼人的詰難,他也沒有一慫到底的道理!
發生了就發生了,他也沒再多想。
不過,此時這些藏家看孫中原的眼神卻都變了。人不可貌相,這個年輕的小夥兒,真是有兩把刷子!
孫中原和霍曉東走回到座位,還沒坐下,那位精通瓷器的藏家就跟上前來,“不知道這位先生怎麽稱呼?鄙人陳孝義,幸會幸會!”
他皺了皺眉,“老爺子,這事兒沒完了麽?”
孫中原的目光,讓於老先生登時感到不小的壓力,這個年輕人,好像真的不太一般,不過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麽囂張的年輕人!年輕人,古玩圈不是菜市場!亂說話小心閃了舌頭!”
孫中原盡量克製了下情緒,“老爺子,本來我是不想說的,圈裏有圈裏的規矩。這,可是你逼我說的!”
說罷,孫中原的目光掃視了一下周圍。
馮老板心道,難不成這件萬曆五彩蒜頭瓶真有問題?他對瓷器算不上很擅長,但是盯上這件蒜頭瓶的藏家卻驚訝極了,因為他玩瓷器已經二三十年了,這件蒜頭瓶是開門的東西,胎釉絕對不會有問題!
至於上彩,他還沒一一去對,但是感覺也不會有什麽意外。
“本來就是交流會,這位小朋友你有點兒虛張聲勢了!”於老先生應道,“有什麽你就說,不過這對錯,可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
“這件五彩蒜頭瓶,胎釉都對,是萬曆年間的東西,所以迷惑性很大。”孫中原點了一支煙,抽了一口,順勢用手向主畫片的方向點了點,“但是,荷塘鴛鴦中的一對鴛鴦,還有幾片荷葉,卻是後掛彩!”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後掛彩?”
“我說這小子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他說的對麽?後掛彩可是要回窯的,難度可是比接底還要大!”
“我看不像啊,這主畫片的彩,和瓶頸上纏枝紋飾的彩,感覺相當一致。”
於老先生一時沒說出話來。這東西,他肯定是覺得沒問題的,但是孫中原言之鑿鑿說出“後掛彩”,讓他一時也有些猶疑了,不由得又多看了幾眼主畫片。
後掛彩,是因為有些瓷器上的彩料脫落,破了相,這價值自然是大打折扣,所以就有人動了歪心思,重新上彩回窯燒製,出窯後再度做舊,就跟沒脫彩一樣。
甚至有人對一些沒有釉上彩的素器,也重新上彩回窯,做成彩器出手。
後掛彩的迷惑性是很大的。胎、釉都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唯獨彩有問題。但是,但凡後掛彩的東西,往往是作假高手所為,一般的眼力根本難以甄別。
後掛彩的器物,通常出現在五彩上。因為鬥彩的器物比較少見,也比較特殊;而粉彩不易脫彩,即便脫彩,因為顏色豐富細膩,後掛彩的難度是在太大,也很容易被識破。
至於琺琅彩,這種隻出現在清三代的宮廷珍品,市麵上幾乎就見不到,但凡傳承下來的,保存都十分完好,也不存在這情況。
“你說後掛彩就後掛彩?”於老先生終於開口了。
孫中原笑了笑,“這個後掛彩確實很高明,顏色相似度很高。不過老爺子你可能平時瓷器玩得少,萬曆五彩工藝有個特點,顏色鮮豔,沒有透視感,但形成這個的基礎是上彩比較厚!你看看你這件瓷器上的鴛鴦,顏色也很鮮豔,也沒有透視感,但是上彩卻相對比較薄。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調和了現代化學顏料導致的,仔細看光感也不一樣。”
其實,孫中原所說的這些,單憑肉眼是很難發現的。他之所以一下子認定後掛彩,主要是因為寶光的作用,這主畫片處的寶光出現了缺損。由此,再根據所學,去找的毛病。
即便是這樣,這毛病還是不好找。這位後掛彩的工匠,的確是個不折不扣的高手。孫中原也就勉強找到了這一點證據。對於瓷器老玩家來說,掌握了這一點,再利用強光手電和放大鏡仔細觀察,還是可以大致有個判定的。
當然了,最難的是發現!而不是在此基礎上的後期進一步判定。
孫中原說完,整個大廳裏鴉雀無聲。
那個擅長瓷器的藏家,已經拿出了工具,貼近仔仔細細甄別起來。
孫中原一看,咳嗽了一聲,幹脆一竿子捅到底:“老爺子,你也可以說我說的不一定對。這個畢竟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不過你可以再找幾個你認為的高手,或者幹脆不惜破壞這件蒜頭瓶的彩麵,取樣去做檢測。如果,檢測沒問題,那麽損失我來承擔!”
氣氛一時間很尷尬。隻有霍曉東得意地揚了揚腦袋,似笑非笑地看著於老先生,心說:本來沒事兒,你非要伸頭挨一刀!傻了吧?
於老先生又看了看那個精通瓷器的藏家,恰好此時那個藏家的目光也看向了於老先生,露出了一個苦笑的表情。於老先生登時感到一盆冷水當頭潑下!
馮老板反應還算比較快,“今天的交流會真是熱鬧!我也跟著長學問了!既然這件五彩蒜頭瓶確定是萬曆年間的真品,那剩下的細節問題,有興趣的可以找機會再私下交流,還有那麽多藏友的寶貝沒展示呢!繼續下一件吧?”
他這話說得很圓滑,是萬曆年間的東西不假,但是脫彩了,嚴格來說就是殘器!而後掛彩,說難聽點兒就成了作假了!這是給於老先生找了點兒麵子。
不過,再怎麽找,於老先生的這張老臉也已經掛出去了!他拿起這件蒜頭瓶,連說了三個“好”字,才道,“那我等鑒定了,再找這位先生切磋!”
說完,竟然直接離開了大廳,沒回到座位上去。馮老板一看,立即追了上去。
此時,大家也都心知肚明,這位於老先生,恐怕不會再找孫中原切磋了!
孫中原不喜歡讓人難堪,尤其是一個素不相識的老人。但是,麵對咄咄逼人的詰難,他也沒有一慫到底的道理!
發生了就發生了,他也沒再多想。
不過,此時這些藏家看孫中原的眼神卻都變了。人不可貌相,這個年輕的小夥兒,真是有兩把刷子!
孫中原和霍曉東走回到座位,還沒坐下,那位精通瓷器的藏家就跟上前來,“不知道這位先生怎麽稱呼?鄙人陳孝義,幸會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