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原反複琢磨,又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東西,或許是修補古玩用的!有些古玩,是類似的製品,比如犀角!如果出現斷裂,那麽用這東西修補,不僅痕跡不明顯,而且異常牢靠!
想到這一點之後,孫中原又剪下一小片指甲試了試。結果不行。
人的指甲不行,不代表犀角不行。但是他現在手頭沒這東西,暫時沒法去嚐試。
唉!要是師父徐北武在身邊,或許能認出是什麽東西,自己的道行,終究還是不夠。
終於,孫中原迷迷糊糊睡著了。
第二天上午醒來,孫中原不由自主又拿起了那個剔紅圓盒的盒蓋,他拆的是下半部分,盒蓋紋絲未動。
盒蓋上的雕刻圖案,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孫中原端詳這個盒蓋,看著撫琴的圖案,有點出神。
撫琴?
既然是把這膠狀物藏在圓盒裏,那必然是先藏,後雕刻。
雕刻這個圖案,有什麽用意麽?
昨天卻沒想這個。
突然之間,孫中原想起了一本書!
《十洲記》。
就是記載迎涼草的《十洲記》。這本書他反複看過很多遍,這是一本神話誌怪小說集,本來對裏麵的東西,孫中原算不得很相信,當成獵奇來看。
但是,他卻遇到了真正的迎涼草!
能接續蠶絲,莫非,這膠狀物是鸞膠?
《十洲記》記載,西海鳳麟洲,以鳳喙和麟角為材料,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
又名,鸞膠!
續弦膠,可以接續琴弦!
如今的琴弦,很多都是鋼弦。但是在古代,琴弦確實蠶絲製成,還有個別的,甚至用羊腸線製成。所謂絲竹之聲,就是因為古代琴弦乃是絲弦;竹,自然是指簫笛一類的竹製樂器。
鋼弦比較堅固,但是彈奏有金屬之感。而絲弦,凝重古樸,其中的韻味,是鋼弦難以實現的。古代的名琴,基本上用的都是蠶絲弦。
當然,蠶絲製弦是比較複雜的,從選材到合成琴弦,也都極為講究。這門手藝,如今已麵臨失傳的邊緣。
這膠狀物如果真是鸞膠,那的確是值得暗藏保護。
不過,孫中原也覺得,所謂的鳳喙麟角,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從隻能修複動物性原生材料來看,或許取材就是動物身上的,材料也應該比較珍稀,再用秘法加以製作。珍貴程度還是很高的。
這鸞膠,如今肯定是沒人知道製作方法了。這一塊餅形的膠狀物,雖然是民國被發現並暗藏的,但是也說不準是什麽年代製成。從表麵也有些許的坑窪痕跡來看,似乎也被人用過。
孫中原順手又點了一支煙,無意中又看了一眼那盆迎涼草。
這鸞膠和迎涼草一樣,都是《十洲記》記載的神奇之物,但實際上,好像在現代利用價值不算很大。孫中原雖然跟著徐北武學了很多,但古琴方麵,卻是最少的。
古琴是收藏中一個極為冷僻的門類,流傳下來的本來就很少。而斷弦的古琴,這輩子也未必能碰上一回。所以,鸞膠對孫中原來說,基本又成了一樣隻能暫時擱置的寶物。
正想著,手機響了起來。孫中原拿起一看,居然是嶽然打來的。
“原哥,忙什麽呢?”
“嶽然啊,沒忙什麽,在家呢。”
“工作都順溜了吧?”
“還行,比較輕鬆。”
“比較輕鬆?那我去找你玩兩天吧?”
“你不多陪陪阿姨,出來瞎跑什麽?”孫中原說道。嶽老去世有一段時間了,嶽然的情緒應該平穩了,她上大四了,事情也不多,不過師母李攜英應該沒嶽然那麽輕鬆,的確應該多陪陪。
“我媽出國參加一個交流活動了。我的論文也提前寫完了,宿舍裏同學各忙各的,很少見到人,回家也是我一個人。有點兒悶,想出來散散心。”
孫中原一聽,“好吧,你來吧,我這個工作比較自由。”
“我帶個朋友去,沒問題吧?”
“有什麽問題?反正你們住酒店。是你同學?”
“不是同學,是朋友,美女哦,你見了就知道了!那我們明天就到,到了聯係你!”
“好。”
掛了電話,孫中原心想,自己到了南城,一直沒聯係師母和嶽然,雖然確實趕上了很多事兒,但也有點兒不太對。既然嶽然要來,那就好好陪陪她吧。
在孫中原心目中,嶽然就如同自己的妹妹一樣。嶽老算是中年得女,對嶽然有點兒溺愛。好在嶽老和李攜英都是那種很正的人,嶽然倒沒養成什麽壞的脾性。
剛把手機放一邊,結果又響了起來,孫中原拿起一看,居然是公孫涵發來的qq信息:最近忙不忙?
“不忙。”
“我這幾天放假,要去南城一趟,要不要見個麵對弈一局?”
孫中原一看,心說怎麽都要來南城?不過公孫涵和嶽然不一樣,公孫涵他未曾謀麵,隻聊過一次。
因為嶽然剛說要帶個朋友來,而公孫涵也在燕京,孫中原幾乎是條件反射式地問了一句:你認識不認識一個叫嶽然的女孩兒?
“啊?你怎麽知道?我就是要和她一起去南城啊!”
“呃。你就是她要帶來的美女朋友啊?”
“你就是他師兄?她隻說師兄,沒說名字,真想不到這麽巧!”
“那好,你們一起來吧,我做好接待工作。”
接著,孫中原又給嶽然打了回去。嶽然一聽,先是吃了一驚,接著高興地說,“那更好了,給你創造機會!”
孫中原無語,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
原來,嶽然也是不久前才認識公孫涵,因為同宿舍的女孩兒學琴,一起吃飯認識的,後來嶽然和公孫涵反而聊得很投機。她們兩個,都是年紀輕輕,卻沒了父親。
公孫涵之所以想見孫中原,是因為孫中原答應過她,要盡量收集血淚十局給她,目前隻給了一局。而且孫中原一直沒主動聯係她提這事兒。隻不過,她確實沒想到,嶽然來南城要找的師兄,居然就是孫中原!
想到這一點之後,孫中原又剪下一小片指甲試了試。結果不行。
人的指甲不行,不代表犀角不行。但是他現在手頭沒這東西,暫時沒法去嚐試。
唉!要是師父徐北武在身邊,或許能認出是什麽東西,自己的道行,終究還是不夠。
終於,孫中原迷迷糊糊睡著了。
第二天上午醒來,孫中原不由自主又拿起了那個剔紅圓盒的盒蓋,他拆的是下半部分,盒蓋紋絲未動。
盒蓋上的雕刻圖案,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孫中原端詳這個盒蓋,看著撫琴的圖案,有點出神。
撫琴?
既然是把這膠狀物藏在圓盒裏,那必然是先藏,後雕刻。
雕刻這個圖案,有什麽用意麽?
昨天卻沒想這個。
突然之間,孫中原想起了一本書!
《十洲記》。
就是記載迎涼草的《十洲記》。這本書他反複看過很多遍,這是一本神話誌怪小說集,本來對裏麵的東西,孫中原算不得很相信,當成獵奇來看。
但是,他卻遇到了真正的迎涼草!
能接續蠶絲,莫非,這膠狀物是鸞膠?
《十洲記》記載,西海鳳麟洲,以鳳喙和麟角為材料,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
又名,鸞膠!
續弦膠,可以接續琴弦!
如今的琴弦,很多都是鋼弦。但是在古代,琴弦確實蠶絲製成,還有個別的,甚至用羊腸線製成。所謂絲竹之聲,就是因為古代琴弦乃是絲弦;竹,自然是指簫笛一類的竹製樂器。
鋼弦比較堅固,但是彈奏有金屬之感。而絲弦,凝重古樸,其中的韻味,是鋼弦難以實現的。古代的名琴,基本上用的都是蠶絲弦。
當然,蠶絲製弦是比較複雜的,從選材到合成琴弦,也都極為講究。這門手藝,如今已麵臨失傳的邊緣。
這膠狀物如果真是鸞膠,那的確是值得暗藏保護。
不過,孫中原也覺得,所謂的鳳喙麟角,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從隻能修複動物性原生材料來看,或許取材就是動物身上的,材料也應該比較珍稀,再用秘法加以製作。珍貴程度還是很高的。
這鸞膠,如今肯定是沒人知道製作方法了。這一塊餅形的膠狀物,雖然是民國被發現並暗藏的,但是也說不準是什麽年代製成。從表麵也有些許的坑窪痕跡來看,似乎也被人用過。
孫中原順手又點了一支煙,無意中又看了一眼那盆迎涼草。
這鸞膠和迎涼草一樣,都是《十洲記》記載的神奇之物,但實際上,好像在現代利用價值不算很大。孫中原雖然跟著徐北武學了很多,但古琴方麵,卻是最少的。
古琴是收藏中一個極為冷僻的門類,流傳下來的本來就很少。而斷弦的古琴,這輩子也未必能碰上一回。所以,鸞膠對孫中原來說,基本又成了一樣隻能暫時擱置的寶物。
正想著,手機響了起來。孫中原拿起一看,居然是嶽然打來的。
“原哥,忙什麽呢?”
“嶽然啊,沒忙什麽,在家呢。”
“工作都順溜了吧?”
“還行,比較輕鬆。”
“比較輕鬆?那我去找你玩兩天吧?”
“你不多陪陪阿姨,出來瞎跑什麽?”孫中原說道。嶽老去世有一段時間了,嶽然的情緒應該平穩了,她上大四了,事情也不多,不過師母李攜英應該沒嶽然那麽輕鬆,的確應該多陪陪。
“我媽出國參加一個交流活動了。我的論文也提前寫完了,宿舍裏同學各忙各的,很少見到人,回家也是我一個人。有點兒悶,想出來散散心。”
孫中原一聽,“好吧,你來吧,我這個工作比較自由。”
“我帶個朋友去,沒問題吧?”
“有什麽問題?反正你們住酒店。是你同學?”
“不是同學,是朋友,美女哦,你見了就知道了!那我們明天就到,到了聯係你!”
“好。”
掛了電話,孫中原心想,自己到了南城,一直沒聯係師母和嶽然,雖然確實趕上了很多事兒,但也有點兒不太對。既然嶽然要來,那就好好陪陪她吧。
在孫中原心目中,嶽然就如同自己的妹妹一樣。嶽老算是中年得女,對嶽然有點兒溺愛。好在嶽老和李攜英都是那種很正的人,嶽然倒沒養成什麽壞的脾性。
剛把手機放一邊,結果又響了起來,孫中原拿起一看,居然是公孫涵發來的qq信息:最近忙不忙?
“不忙。”
“我這幾天放假,要去南城一趟,要不要見個麵對弈一局?”
孫中原一看,心說怎麽都要來南城?不過公孫涵和嶽然不一樣,公孫涵他未曾謀麵,隻聊過一次。
因為嶽然剛說要帶個朋友來,而公孫涵也在燕京,孫中原幾乎是條件反射式地問了一句:你認識不認識一個叫嶽然的女孩兒?
“啊?你怎麽知道?我就是要和她一起去南城啊!”
“呃。你就是她要帶來的美女朋友啊?”
“你就是他師兄?她隻說師兄,沒說名字,真想不到這麽巧!”
“那好,你們一起來吧,我做好接待工作。”
接著,孫中原又給嶽然打了回去。嶽然一聽,先是吃了一驚,接著高興地說,“那更好了,給你創造機會!”
孫中原無語,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
原來,嶽然也是不久前才認識公孫涵,因為同宿舍的女孩兒學琴,一起吃飯認識的,後來嶽然和公孫涵反而聊得很投機。她們兩個,都是年紀輕輕,卻沒了父親。
公孫涵之所以想見孫中原,是因為孫中原答應過她,要盡量收集血淚十局給她,目前隻給了一局。而且孫中原一直沒主動聯係她提這事兒。隻不過,她確實沒想到,嶽然來南城要找的師兄,居然就是孫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