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是個古地名。秦代設置漁陽縣,隨後的漢、魏、晉,都有漁陽郡。一說就在如今燕京市區的東北,密雲的西南。
而這個度假村,基本也就在這個方位。
不過,漁陽這個地方,曆史上變動很大,包括位置和名稱,也存在很多爭議。但大抵離不開京津兩地之間的大致範圍。明代以後,“漁陽”這個地名就沒了。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唐代安祿山起兵造反,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這個地方,是燕山與華北平原交接之處,從華北通往東北和塞外的一個門戶,自然也是駐軍要地。
孫中原一邊清理,一邊也似乎明白了什麽。
等到全部清理完畢,他發現,這東西,是虎的造型。
全長約九厘米,高約四厘米,厚度卻不到一厘米,而且清理完畢之後,“虎脊”出現了裂縫!
可以一分為二,成為兩片。
每一片上,都有十二個錯金小篆:
甲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漁陽。
雖然有些字的錯金已有些斑駁,但是整體上保存得還是不錯的。
這是一枚秦代的虎符!
本來,孫中原根據寶光和紋飾的判斷,這枚虎符應該是戰國到秦;不過,因為皇帝這兩個字,那就不是戰國,而是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稱皇帝之後的兵符。不然,就不會是“左在皇帝”,而是“左在王”。
二十塊錢。
秦代錯金虎符。
這已經不是撿漏了,這是天上掉漏兒!
這枚虎符,很顯然,是秦始皇給漁陽駐軍之將的兵符。
很多人都知道,兵符,虎符,一分為二,合之可調兵。不過,這裏麵具體的事兒還是很多的。
虎符,將軍一半,帝王一半,需要調兵時,皇帝會派人前往駐軍所在地,兩片虎符嚴絲合縫,查驗無誤,才可以調兵。
符合,這個詞兒就是這麽來的。
古代和現在不一樣,交通和通訊都不是很發達,要調兵了,皇帝不可能親自跑一趟。這士兵們,不僅平時見不到皇帝,其實連大將軍也未必能見了就認出來。
拿出虎符,就是權威象征,這才能相信我跟著你賣命是忠君護國。隻認虎符不認人。正因為這樣,信陵君才能竊符救趙。
當然了,兵符也並不是隻有虎符一種。在先秦時期,出現過各種神獸的兵符,秦漢則一般固定位虎符。
隋朝的時候,改為麒麟兵符。
到了唐朝,更不可能用虎符了,因為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叫李虎,得避諱。多說一句,唐代的開國皇帝李淵之所以不叫唐太祖,而是唐高祖,也正是因為這個李虎,因為李淵把唐太祖這個廟號奉了李虎。
唐代用過的兵符比較多,兔符,魚符,龜符。聽起來實在是不怎麽凶猛。
北宋的時候,還用過牛符,這也挺有意思。宋代對牛確實挺重視,禁止殺牛吃肉,隻有老死病死或者意外死亡,報官後方能食用。所以,水滸裏麵隨便進一個飯店,小二都能端出幾斤上好的牛肉,基本是在扯淡。
直到南宋時,才恢複使用虎符。這也很有諷刺意味,已經偏安一隅快要完蛋了,又用起虎符來了。
孫中原認定了這是秦始皇時期的虎符,心裏自然是很高興的。
這東西,他當然也不打算出手。
清理了一下桌子,孫中原小心把虎符包了起來,洗了柿子和大棗,吃了起來。別說,這柿子和大棗還真不賴!
嗯,小餘找的這個地方也不賴!
正高興著,手機響了起來,是劉浩明打過來的。
劉浩明告訴他,他送去上拍的重器,定窯蓋罐,已經做了碳十四檢測,沒問題。而西周玉琮,比較開門,出於對他眼力的信任和所有鑒定師的一致認定,就不去做檢測了。
孫中原哈哈大笑,所謂的碳十四檢測,不過是給這件瓷器多加一個證書罷了。而那件西周玉琮,原料和沁色比較特殊,很難作假,所以才不需要。不過他也沒多說,這個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兒。
行外人可能不了解,行裏專業人士都知道,碳十四檢測,其實誤差很大,一兩千年的誤差都可能出現。否則,瓷器作假也不會這麽猖獗。本來嘛,除去高古原始瓷,唐代以來的瓷器,一共還不到兩千年。
當然了,還有一種更為精確的檢測,叫做熱釋光。這種檢測方法,誤差基本能控製在兩百年以內。但是,即便是兩百年以內,清代仿明代,民國仿清代,那也不好判定。
而且,熱釋光檢測的權威機構,在國外,成本很高,過程繁瑣。同時呢,鑒定報告也不一定就有確切結果,從一些國際大拍賣行的實例來看,可以說符合年代,可以說不符合年代,還可以說沒有結果。
最重要的是,熱釋光檢測,是需要取樣的。仍以瓷器為例,一般是從底部鑽下豆粒大小的一塊來。普通的大型的瓷器可能還好,但要是珍貴的瓷器,再小,誰也不舍得就這麽弄走一塊啊!而特別小巧的瓷器,哪怕取一點兒,對整體美感都可能破壞很明顯。
所以,古玩行裏最重要的還是眼學!也才有鑒定的亂象!那些個所謂專家和什麽鑒定機構,收費辦證,早就不是什麽秘密了。
就比如孫中原這件秦代漁陽虎符,無論想辦出真品還是贗品的證書,都不難。
下午沒睡著,晚上孫中原睡得很好。在度假村吃了早餐,孫中原剛回到房間不久,小餘就來了。
孫中原指了指裝著柿子的柳條筐,“送給你的,謝謝你車接車送的!”
小餘一愣,“謔,還有知恩圖報的事兒。行,那走吧!退房。”
孫中原點點頭,收拾好了東西,那虎符是貼身裝著的,手裏拎上了柳條筐。
上了小餘的車,孫中原心想,戴九天今兒天別再打太極了,也應該不會了,畢竟他關心的事兒都問過了。
車子駛上了去往燕京市區的道路,孫中原這才問道,“去哪兒啊?”
而這個度假村,基本也就在這個方位。
不過,漁陽這個地方,曆史上變動很大,包括位置和名稱,也存在很多爭議。但大抵離不開京津兩地之間的大致範圍。明代以後,“漁陽”這個地名就沒了。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唐代安祿山起兵造反,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這個地方,是燕山與華北平原交接之處,從華北通往東北和塞外的一個門戶,自然也是駐軍要地。
孫中原一邊清理,一邊也似乎明白了什麽。
等到全部清理完畢,他發現,這東西,是虎的造型。
全長約九厘米,高約四厘米,厚度卻不到一厘米,而且清理完畢之後,“虎脊”出現了裂縫!
可以一分為二,成為兩片。
每一片上,都有十二個錯金小篆:
甲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漁陽。
雖然有些字的錯金已有些斑駁,但是整體上保存得還是不錯的。
這是一枚秦代的虎符!
本來,孫中原根據寶光和紋飾的判斷,這枚虎符應該是戰國到秦;不過,因為皇帝這兩個字,那就不是戰國,而是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稱皇帝之後的兵符。不然,就不會是“左在皇帝”,而是“左在王”。
二十塊錢。
秦代錯金虎符。
這已經不是撿漏了,這是天上掉漏兒!
這枚虎符,很顯然,是秦始皇給漁陽駐軍之將的兵符。
很多人都知道,兵符,虎符,一分為二,合之可調兵。不過,這裏麵具體的事兒還是很多的。
虎符,將軍一半,帝王一半,需要調兵時,皇帝會派人前往駐軍所在地,兩片虎符嚴絲合縫,查驗無誤,才可以調兵。
符合,這個詞兒就是這麽來的。
古代和現在不一樣,交通和通訊都不是很發達,要調兵了,皇帝不可能親自跑一趟。這士兵們,不僅平時見不到皇帝,其實連大將軍也未必能見了就認出來。
拿出虎符,就是權威象征,這才能相信我跟著你賣命是忠君護國。隻認虎符不認人。正因為這樣,信陵君才能竊符救趙。
當然了,兵符也並不是隻有虎符一種。在先秦時期,出現過各種神獸的兵符,秦漢則一般固定位虎符。
隋朝的時候,改為麒麟兵符。
到了唐朝,更不可能用虎符了,因為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叫李虎,得避諱。多說一句,唐代的開國皇帝李淵之所以不叫唐太祖,而是唐高祖,也正是因為這個李虎,因為李淵把唐太祖這個廟號奉了李虎。
唐代用過的兵符比較多,兔符,魚符,龜符。聽起來實在是不怎麽凶猛。
北宋的時候,還用過牛符,這也挺有意思。宋代對牛確實挺重視,禁止殺牛吃肉,隻有老死病死或者意外死亡,報官後方能食用。所以,水滸裏麵隨便進一個飯店,小二都能端出幾斤上好的牛肉,基本是在扯淡。
直到南宋時,才恢複使用虎符。這也很有諷刺意味,已經偏安一隅快要完蛋了,又用起虎符來了。
孫中原認定了這是秦始皇時期的虎符,心裏自然是很高興的。
這東西,他當然也不打算出手。
清理了一下桌子,孫中原小心把虎符包了起來,洗了柿子和大棗,吃了起來。別說,這柿子和大棗還真不賴!
嗯,小餘找的這個地方也不賴!
正高興著,手機響了起來,是劉浩明打過來的。
劉浩明告訴他,他送去上拍的重器,定窯蓋罐,已經做了碳十四檢測,沒問題。而西周玉琮,比較開門,出於對他眼力的信任和所有鑒定師的一致認定,就不去做檢測了。
孫中原哈哈大笑,所謂的碳十四檢測,不過是給這件瓷器多加一個證書罷了。而那件西周玉琮,原料和沁色比較特殊,很難作假,所以才不需要。不過他也沒多說,這個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兒。
行外人可能不了解,行裏專業人士都知道,碳十四檢測,其實誤差很大,一兩千年的誤差都可能出現。否則,瓷器作假也不會這麽猖獗。本來嘛,除去高古原始瓷,唐代以來的瓷器,一共還不到兩千年。
當然了,還有一種更為精確的檢測,叫做熱釋光。這種檢測方法,誤差基本能控製在兩百年以內。但是,即便是兩百年以內,清代仿明代,民國仿清代,那也不好判定。
而且,熱釋光檢測的權威機構,在國外,成本很高,過程繁瑣。同時呢,鑒定報告也不一定就有確切結果,從一些國際大拍賣行的實例來看,可以說符合年代,可以說不符合年代,還可以說沒有結果。
最重要的是,熱釋光檢測,是需要取樣的。仍以瓷器為例,一般是從底部鑽下豆粒大小的一塊來。普通的大型的瓷器可能還好,但要是珍貴的瓷器,再小,誰也不舍得就這麽弄走一塊啊!而特別小巧的瓷器,哪怕取一點兒,對整體美感都可能破壞很明顯。
所以,古玩行裏最重要的還是眼學!也才有鑒定的亂象!那些個所謂專家和什麽鑒定機構,收費辦證,早就不是什麽秘密了。
就比如孫中原這件秦代漁陽虎符,無論想辦出真品還是贗品的證書,都不難。
下午沒睡著,晚上孫中原睡得很好。在度假村吃了早餐,孫中原剛回到房間不久,小餘就來了。
孫中原指了指裝著柿子的柳條筐,“送給你的,謝謝你車接車送的!”
小餘一愣,“謔,還有知恩圖報的事兒。行,那走吧!退房。”
孫中原點點頭,收拾好了東西,那虎符是貼身裝著的,手裏拎上了柳條筐。
上了小餘的車,孫中原心想,戴九天今兒天別再打太極了,也應該不會了,畢竟他關心的事兒都問過了。
車子駛上了去往燕京市區的道路,孫中原這才問道,“去哪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