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洋想了想,“這事兒留個尾巴還真不是太好,我倒想到了一個主意,你們看行不行。”
“你不會學我吧?我向文物部門上報了曹衝墓,你不會向地質部門上報六角龍吧?”孫中原笑道。
陳丹洋點頭,“地質部門還得聯係相關部門,這冰洞已開,六角龍將會受到什麽影響尚未可知,我們又不能封上。隻能這麽辦了,他們能找到的專家比我們多。”
說實話,現在這當口兒,分心去收拾這種殘局,他們都做不到。而且這六角龍太大了,同時很詭異,個人飼養保不齊會出什麽事兒,他們也沒有這個興趣。
這件事兒上報比曹衝墓容易,旅遊,無意間發現,驢友配合下去看了看,如此即可。
四人隨後休整了一天,也商量了一天。
最後決定馬不停蹄,趕赴吉東!
吉東他們都沒去過,根據陳丹洋爺爺的提示,當在白山天池附近。白山天池這地方,是個著名旅遊景點,先去了再說。
這地方,得先坐飛機,再倒火車,好處是有一趟慢車,能到天池西坡附近的一個鎮子,其實,北坡附近的一個鎮子更近,但是遊客也相對更多一點兒。
這個鎮子,名叫鬆樺鎮,旅館飯店也很多。四人住進了一家當地人新開不多久的賓館,看了看設施還不錯。同時呢,老板有著東北人特有的熱情,聽說他們來旅遊,介紹了很多東西,還幫他們聯係導遊。
他們雇了一個帶車的導遊,準備第二天先到天池上看看再說。
第二天一早,導遊開了輛中巴車來了,是個女漢子,身高體壯,皮膚黝黑,人很豪爽。本來一輛中巴車可以接一個小團了,但是孫中原他們給夠了錢,她也就沒小裏小氣的弄小麵包之類的車。
沿路的風景不錯,植被茂密,就和這個鎮子的名字一樣,鬆樹和樺樹很多。
中巴車一直開到西坡山腳下,然後女漢子不知道出示了什麽證件,直接開進了景區。進了景區之後,又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到景點入口。
停了車,女孩子帶著他們開始爬山。一路上,還有不少雪山杜鵑,挺漂亮。
孫中原沒想到,這登山台階上還標有數字,到了山頂,一共1400多個台階。山頂上,還有華夏和高麗的界碑,能遠看到天池全貌。
白山天池名氣很大,是一座休眠的火山,火山口積水成湖,是華夏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已是冬季,湖麵自然不是夏季那般池水湛藍,而是起了一層白色的冰麵。
導遊把一些景點情況大致講了講。隨後,陳丹洋便說他們想自由活動一下,導遊便沒跟著,找了個地方坐下休息。
“這裏的地氣是金性改為水性,莫不是就是因為天池的形成?”孫中原對陳丹洋說道。
“應該不是,天池形成太早了,恐怕得有十幾萬年。而且有天池在,水性地氣怎麽可能逆衝回歸成金性地氣?”陳丹洋一邊說,一邊數了數,環繞天池的,有十六座山峰。
而且,在兩處山峰之間,還有形成了一處狹道,有池水奔溢而出,飛瀉之下,形成瀑布。
“金性地氣改為水性地氣,斷然不是在天池,得看看附近有什麽特殊的地方。”陳丹洋沉吟道,“不過,天池水充沛,倒有可能是天池影響附近某處金性地氣改變成了水性地氣。”
四人遊覽一番,交流了一會兒,便招呼導遊下山。
下山台階上,陳丹洋問道,“導遊,這天池附近,有什麽金屬礦產麽?”
“這我倒沒聽說過。”導遊搖頭。
“那除了天池,還有什麽湖泊水池之類的麽?”孫中原又問。
“這就多了!白山天池附近,有七十二龍潭,基本都是溫泉。”
“噢?那有沒有什麽形成時間在古時候的,比如春秋戰國了,秦漢年間了?”
“這個怎麽考證?”女漢子導遊感覺有些奇怪,“你們不是來玩的麽?怎麽淨打聽些沒用的東西?”
陳丹洋笑笑,“怎麽能說沒用呢,逛景點,聽故事,也是一大享受啊!”
女漢子導遊突然敲了敲腦門,“你說故事,我還真想起一個傳說來,別說,和你們問的沾邊兒。”
“噢?那講講聽聽唄。”孫中原和陳丹洋一起說道。
女漢子導遊告訴他們,就在鬆樺鎮北側二十多裏地,也有一處池子,叫做煉金池,這池子不大,但很深,是個開放的景點。
傳說,秦始皇時期,徐福在帶著五百童男童女東渡之前,曾經在這裏待過一段時間。徐福來的時候,還沒有煉金池,這裏是一座小山。
不知道徐福用了什麽法術,這座小山被地下烈火所焚燒,居然化作一個深坑,而且就此生成一個水波蕩漾、金光燦爛的池子!
而徐福就從池水之中,源源不斷取走了數萬兩黃金!
這些黃金被他帶走,而這個池子卻留了下來,並由此被叫做煉金池!
孫中原聽完之後,笑道,“白山這一帶的山脈,很多火山,所謂被烈火焚燒,怕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池子吧?和天池一樣,不過這煉金池小一點兒而已。”
女漢子導遊並不反對,“八成是這麽回事兒,不過你們不是要聽故事麽?這個就是我聽到的傳說。”
陳丹洋也笑道,“連徐福都扯上了,那好,下午你帶著我們去看看吧!”
女漢子導遊自是答應了。
中午在導遊的推薦下,他們在鬆樺鎮的一處飯館裏,吃了當地比較出名的鐵鍋燉魚,稍事休息,下午便去往煉金池。
這煉金池在鬆樺鎮北側,二十多裏地很快就到了,而且煉金池不在山頂,在一處地勢稍緩的山坡上,池子是個不規則的近圓形,周圍鬆樹環繞。
這裏少有遊人,因為沒啥特色。池子也不大,直徑隻有三四十米。不過,女漢子導遊告訴他們,據說池水中間很深,雖然池子邊緣深度也就兩三米,但有人劃著小船到池子中央,用細繩墜上秤砣,二十米仍不到底!
“你不會學我吧?我向文物部門上報了曹衝墓,你不會向地質部門上報六角龍吧?”孫中原笑道。
陳丹洋點頭,“地質部門還得聯係相關部門,這冰洞已開,六角龍將會受到什麽影響尚未可知,我們又不能封上。隻能這麽辦了,他們能找到的專家比我們多。”
說實話,現在這當口兒,分心去收拾這種殘局,他們都做不到。而且這六角龍太大了,同時很詭異,個人飼養保不齊會出什麽事兒,他們也沒有這個興趣。
這件事兒上報比曹衝墓容易,旅遊,無意間發現,驢友配合下去看了看,如此即可。
四人隨後休整了一天,也商量了一天。
最後決定馬不停蹄,趕赴吉東!
吉東他們都沒去過,根據陳丹洋爺爺的提示,當在白山天池附近。白山天池這地方,是個著名旅遊景點,先去了再說。
這地方,得先坐飛機,再倒火車,好處是有一趟慢車,能到天池西坡附近的一個鎮子,其實,北坡附近的一個鎮子更近,但是遊客也相對更多一點兒。
這個鎮子,名叫鬆樺鎮,旅館飯店也很多。四人住進了一家當地人新開不多久的賓館,看了看設施還不錯。同時呢,老板有著東北人特有的熱情,聽說他們來旅遊,介紹了很多東西,還幫他們聯係導遊。
他們雇了一個帶車的導遊,準備第二天先到天池上看看再說。
第二天一早,導遊開了輛中巴車來了,是個女漢子,身高體壯,皮膚黝黑,人很豪爽。本來一輛中巴車可以接一個小團了,但是孫中原他們給夠了錢,她也就沒小裏小氣的弄小麵包之類的車。
沿路的風景不錯,植被茂密,就和這個鎮子的名字一樣,鬆樹和樺樹很多。
中巴車一直開到西坡山腳下,然後女漢子不知道出示了什麽證件,直接開進了景區。進了景區之後,又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到景點入口。
停了車,女孩子帶著他們開始爬山。一路上,還有不少雪山杜鵑,挺漂亮。
孫中原沒想到,這登山台階上還標有數字,到了山頂,一共1400多個台階。山頂上,還有華夏和高麗的界碑,能遠看到天池全貌。
白山天池名氣很大,是一座休眠的火山,火山口積水成湖,是華夏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已是冬季,湖麵自然不是夏季那般池水湛藍,而是起了一層白色的冰麵。
導遊把一些景點情況大致講了講。隨後,陳丹洋便說他們想自由活動一下,導遊便沒跟著,找了個地方坐下休息。
“這裏的地氣是金性改為水性,莫不是就是因為天池的形成?”孫中原對陳丹洋說道。
“應該不是,天池形成太早了,恐怕得有十幾萬年。而且有天池在,水性地氣怎麽可能逆衝回歸成金性地氣?”陳丹洋一邊說,一邊數了數,環繞天池的,有十六座山峰。
而且,在兩處山峰之間,還有形成了一處狹道,有池水奔溢而出,飛瀉之下,形成瀑布。
“金性地氣改為水性地氣,斷然不是在天池,得看看附近有什麽特殊的地方。”陳丹洋沉吟道,“不過,天池水充沛,倒有可能是天池影響附近某處金性地氣改變成了水性地氣。”
四人遊覽一番,交流了一會兒,便招呼導遊下山。
下山台階上,陳丹洋問道,“導遊,這天池附近,有什麽金屬礦產麽?”
“這我倒沒聽說過。”導遊搖頭。
“那除了天池,還有什麽湖泊水池之類的麽?”孫中原又問。
“這就多了!白山天池附近,有七十二龍潭,基本都是溫泉。”
“噢?那有沒有什麽形成時間在古時候的,比如春秋戰國了,秦漢年間了?”
“這個怎麽考證?”女漢子導遊感覺有些奇怪,“你們不是來玩的麽?怎麽淨打聽些沒用的東西?”
陳丹洋笑笑,“怎麽能說沒用呢,逛景點,聽故事,也是一大享受啊!”
女漢子導遊突然敲了敲腦門,“你說故事,我還真想起一個傳說來,別說,和你們問的沾邊兒。”
“噢?那講講聽聽唄。”孫中原和陳丹洋一起說道。
女漢子導遊告訴他們,就在鬆樺鎮北側二十多裏地,也有一處池子,叫做煉金池,這池子不大,但很深,是個開放的景點。
傳說,秦始皇時期,徐福在帶著五百童男童女東渡之前,曾經在這裏待過一段時間。徐福來的時候,還沒有煉金池,這裏是一座小山。
不知道徐福用了什麽法術,這座小山被地下烈火所焚燒,居然化作一個深坑,而且就此生成一個水波蕩漾、金光燦爛的池子!
而徐福就從池水之中,源源不斷取走了數萬兩黃金!
這些黃金被他帶走,而這個池子卻留了下來,並由此被叫做煉金池!
孫中原聽完之後,笑道,“白山這一帶的山脈,很多火山,所謂被烈火焚燒,怕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池子吧?和天池一樣,不過這煉金池小一點兒而已。”
女漢子導遊並不反對,“八成是這麽回事兒,不過你們不是要聽故事麽?這個就是我聽到的傳說。”
陳丹洋也笑道,“連徐福都扯上了,那好,下午你帶著我們去看看吧!”
女漢子導遊自是答應了。
中午在導遊的推薦下,他們在鬆樺鎮的一處飯館裏,吃了當地比較出名的鐵鍋燉魚,稍事休息,下午便去往煉金池。
這煉金池在鬆樺鎮北側,二十多裏地很快就到了,而且煉金池不在山頂,在一處地勢稍緩的山坡上,池子是個不規則的近圓形,周圍鬆樹環繞。
這裏少有遊人,因為沒啥特色。池子也不大,直徑隻有三四十米。不過,女漢子導遊告訴他們,據說池水中間很深,雖然池子邊緣深度也就兩三米,但有人劃著小船到池子中央,用細繩墜上秤砣,二十米仍不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