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裏擺著十幾張桌子,都坐滿了人,前方的舞台上幾個人正在唱曲表演,大部分觀眾都在低聲聊天。
跟著前麵的大姐一直往舞台方向走,感覺到有不少目光聚集過來,柳青青趕忙把帽簷壓低,另一隻手和傅軒十指相扣。
雖然她對聚集的目光早就產生免疫,但這裏畢竟是風花雪月的地方,她一個女孩子,當然緊張,更何況還是被小男友帶著來的,又莫名有一種刺激感。
對了,不知道傅小軒此刻是什麽心情。想到這茬,柳青青轉頭看看傅軒。
“怎麽了?”傅軒有些奇怪,看著她輕聲一問。
柳青青抿抿嘴,微微一搖頭不說話。
嘴角微翹,傅軒在她手心輕輕刮兩下,這妮子估計是緊張了,每次緊張她都會握緊他的手,他就會刮刮她的手心,癢癢的讓她分散一下注意力。
葉問和他的夫人坐在最前排的左邊,還好不是坐正中間,柳青青暗鬆一口氣。
大姐帶著兩人走到葉問夫婦身旁,打聲招呼後,簡單介紹兩句傅軒和柳青青,又說明兩人的來意。
看大姐說完,傅軒微微笑道:“久仰了葉師傅,我今天來是想和你談一筆生意,我們去包間談如何。”
聽到去包間,柳青青細眉微揚,輕輕晃一晃他的手,傅小軒真棒。
葉問點頭同意後,大姐帶著四人上樓去到一間包間,傅軒和柳青青坐一起,對麵是葉問和他夫人張永成。
傅軒簡單點幾道菜,大姐給四人分別倒上一杯茶就轉身出去了。
“不知傅先生有什麽生意要談?”葉問直接問道。
輕品一口茶,傅軒微微一笑,“說是生意,其實也不是,我在籌辦一家武術學校,是這樣的……”開始詳細地給葉問介紹情況。
柳青青把桌上的小菜都試了一遍,沒有一個好吃的,竟然沒有酸蘿卜。轉頭看看傅軒,正在和葉問談事情,沒空理她。
又看看坐在對麵的張永成,這位前清外交大臣的後人正在嗑瓜子兒,從見麵到現在,隻對她說過一句話:“柳小姐你好。”
果然和電影裏的一樣,張永成並不愛說話。
既不能拿零食出來吃,也不能拿手機出來看劇,如果不和張永成聊天,她就隻能幹坐著,無聊無聊無聊。
柳青青想了想主動打開話茬,“張姐平時很喜歡聽曲兒麽?”
張永成微微一愣,“在家待久了悶,不時來聽聽。柳小姐平時都做些什麽?”
一聽到這個問題,柳青青的腦海裏就馬上蹦出了幾個答案:
玩手機、在傅小軒懷裏玩手機、在床上躺著趴著玩手機,吃零食、在傅小軒懷裏吃零食、邊玩手機邊吃零食,對傅小軒打鬧撒嬌、給他送點福利……
嗚哇,才不是!她撩起耳旁發絲,輕輕一笑說:“照顧我先生的起居,白天去報社上班,晚上寫小說。”
說完她臉色微紅,臉皮還不夠厚,大長腿輕輕撞一下傅軒的腿,哼哼,都怪傅小軒臉皮太厚了,等級壓製太厲害,讓她無法變厚臉皮。
傅軒奇怪地看一眼她,又繼續和葉問談事,這妮子經常無緣無故作妖,不用搭理她。
張永成眼睛一亮,趕忙問道:“柳小姐也在寫小說麽?”
“嗯?”柳青青奇怪道:“是啊,正在連載的《回到明朝當駙馬》,莫非張姐你也在寫?”
“回明?柳小姐你是回明的作者子衿?”張永成霎時驚喜,“你以後會把《回明》整理出版嗎?報紙不好收藏。”
“連載完就會出版了。”沒想到在這裏遇到了書友,柳青青有些小驚喜,她一直很好奇她寫的那些劇毒情節,民國讀者讀著感受如何,現在終於有機會了。
……
剛剛的大姐退出包間,把點菜單交給廚房的人後,又回到大堂靠門口處,那正坐著三個年輕女子,一個在嗑著瓜子兒,一個在聽大堂裏的曲兒,還有一個在低頭看報。
大姐坐到三人身旁,嗑瓜子兒的女子馬上對她問道:“馮姐,剛剛那對夫婦是誰啊?”
聽曲兒的女子接話說:“看著還真是般配,男俊女貌的。那位夫人的身段可真是極好,看著都羨慕。”
嗑瓜子的女子嗤嗤一笑,若有所指道:“五姐你還羨慕,我們都羨慕你呢。”
“去,別埋汰我。”聽曲女子用手肘撞對方一下,“話說這是到我們金樓的第二對夫婦吧?”
大姐看著打鬧的兩人搖頭一笑,“你們還要不要聽他們是誰了?”
“當然聽啊,快說快說。”嗑瓜子女子連聲催促。
“傅軒,和他的夫人柳青青,認識嗎?”大姐故弄玄虛問。
聽曲女子嘴一撇,“馮姐可真會說笑,傅軒傅大老板,在佛山誰不認識,他的三家大工廠這幾個月來輪番擴建,招的工人不知道有多少。
我可聽別人說,他現在是廣東最大的工廠主。不過他的夫人,我就不認識了。”
“柳青青?我也不認識。”嗑瓜子女子搖搖頭。
正在看報紙的女子無意中聽著她們的聊天,一聽到“柳青青”三個字,馬上抬起頭驚喜道:“柳青青?剛剛那個就是柳青青?”
大姐一陣疑惑,“是啊,和她的先生傅軒一起來的,小妹你怎麽了?”
“你們不是看過《回明》嗎?作者子衿知道吧?”看報女子臉上依舊是驚喜無比。
“就是小書蟲你整天看的《回到明朝當駙馬》?不記得了。”大姐搖搖頭,另外兩個女子也跟著搖搖頭,她們對小說沒興趣,平時要看也隻是讀讀詩。
“柳青青,筆名子衿,就是《回明》的作者,可出名了,申報上個月還報道過她,她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流派!”看報女子說著一陣感歎:
“沒想到她長得這麽漂亮,真是才貌雙絕,天仙謫世,真羨慕。”
“一個是大商人,一個是才女作家,他們是怎麽在一起的,真好奇他們的故事。”看報少女托腮小聲說。
大姐看到門口又來人了,趕忙道:“都別聊了,有客人來了。”
跟著前麵的大姐一直往舞台方向走,感覺到有不少目光聚集過來,柳青青趕忙把帽簷壓低,另一隻手和傅軒十指相扣。
雖然她對聚集的目光早就產生免疫,但這裏畢竟是風花雪月的地方,她一個女孩子,當然緊張,更何況還是被小男友帶著來的,又莫名有一種刺激感。
對了,不知道傅小軒此刻是什麽心情。想到這茬,柳青青轉頭看看傅軒。
“怎麽了?”傅軒有些奇怪,看著她輕聲一問。
柳青青抿抿嘴,微微一搖頭不說話。
嘴角微翹,傅軒在她手心輕輕刮兩下,這妮子估計是緊張了,每次緊張她都會握緊他的手,他就會刮刮她的手心,癢癢的讓她分散一下注意力。
葉問和他的夫人坐在最前排的左邊,還好不是坐正中間,柳青青暗鬆一口氣。
大姐帶著兩人走到葉問夫婦身旁,打聲招呼後,簡單介紹兩句傅軒和柳青青,又說明兩人的來意。
看大姐說完,傅軒微微笑道:“久仰了葉師傅,我今天來是想和你談一筆生意,我們去包間談如何。”
聽到去包間,柳青青細眉微揚,輕輕晃一晃他的手,傅小軒真棒。
葉問點頭同意後,大姐帶著四人上樓去到一間包間,傅軒和柳青青坐一起,對麵是葉問和他夫人張永成。
傅軒簡單點幾道菜,大姐給四人分別倒上一杯茶就轉身出去了。
“不知傅先生有什麽生意要談?”葉問直接問道。
輕品一口茶,傅軒微微一笑,“說是生意,其實也不是,我在籌辦一家武術學校,是這樣的……”開始詳細地給葉問介紹情況。
柳青青把桌上的小菜都試了一遍,沒有一個好吃的,竟然沒有酸蘿卜。轉頭看看傅軒,正在和葉問談事情,沒空理她。
又看看坐在對麵的張永成,這位前清外交大臣的後人正在嗑瓜子兒,從見麵到現在,隻對她說過一句話:“柳小姐你好。”
果然和電影裏的一樣,張永成並不愛說話。
既不能拿零食出來吃,也不能拿手機出來看劇,如果不和張永成聊天,她就隻能幹坐著,無聊無聊無聊。
柳青青想了想主動打開話茬,“張姐平時很喜歡聽曲兒麽?”
張永成微微一愣,“在家待久了悶,不時來聽聽。柳小姐平時都做些什麽?”
一聽到這個問題,柳青青的腦海裏就馬上蹦出了幾個答案:
玩手機、在傅小軒懷裏玩手機、在床上躺著趴著玩手機,吃零食、在傅小軒懷裏吃零食、邊玩手機邊吃零食,對傅小軒打鬧撒嬌、給他送點福利……
嗚哇,才不是!她撩起耳旁發絲,輕輕一笑說:“照顧我先生的起居,白天去報社上班,晚上寫小說。”
說完她臉色微紅,臉皮還不夠厚,大長腿輕輕撞一下傅軒的腿,哼哼,都怪傅小軒臉皮太厚了,等級壓製太厲害,讓她無法變厚臉皮。
傅軒奇怪地看一眼她,又繼續和葉問談事,這妮子經常無緣無故作妖,不用搭理她。
張永成眼睛一亮,趕忙問道:“柳小姐也在寫小說麽?”
“嗯?”柳青青奇怪道:“是啊,正在連載的《回到明朝當駙馬》,莫非張姐你也在寫?”
“回明?柳小姐你是回明的作者子衿?”張永成霎時驚喜,“你以後會把《回明》整理出版嗎?報紙不好收藏。”
“連載完就會出版了。”沒想到在這裏遇到了書友,柳青青有些小驚喜,她一直很好奇她寫的那些劇毒情節,民國讀者讀著感受如何,現在終於有機會了。
……
剛剛的大姐退出包間,把點菜單交給廚房的人後,又回到大堂靠門口處,那正坐著三個年輕女子,一個在嗑著瓜子兒,一個在聽大堂裏的曲兒,還有一個在低頭看報。
大姐坐到三人身旁,嗑瓜子兒的女子馬上對她問道:“馮姐,剛剛那對夫婦是誰啊?”
聽曲兒的女子接話說:“看著還真是般配,男俊女貌的。那位夫人的身段可真是極好,看著都羨慕。”
嗑瓜子的女子嗤嗤一笑,若有所指道:“五姐你還羨慕,我們都羨慕你呢。”
“去,別埋汰我。”聽曲女子用手肘撞對方一下,“話說這是到我們金樓的第二對夫婦吧?”
大姐看著打鬧的兩人搖頭一笑,“你們還要不要聽他們是誰了?”
“當然聽啊,快說快說。”嗑瓜子女子連聲催促。
“傅軒,和他的夫人柳青青,認識嗎?”大姐故弄玄虛問。
聽曲女子嘴一撇,“馮姐可真會說笑,傅軒傅大老板,在佛山誰不認識,他的三家大工廠這幾個月來輪番擴建,招的工人不知道有多少。
我可聽別人說,他現在是廣東最大的工廠主。不過他的夫人,我就不認識了。”
“柳青青?我也不認識。”嗑瓜子女子搖搖頭。
正在看報紙的女子無意中聽著她們的聊天,一聽到“柳青青”三個字,馬上抬起頭驚喜道:“柳青青?剛剛那個就是柳青青?”
大姐一陣疑惑,“是啊,和她的先生傅軒一起來的,小妹你怎麽了?”
“你們不是看過《回明》嗎?作者子衿知道吧?”看報女子臉上依舊是驚喜無比。
“就是小書蟲你整天看的《回到明朝當駙馬》?不記得了。”大姐搖搖頭,另外兩個女子也跟著搖搖頭,她們對小說沒興趣,平時要看也隻是讀讀詩。
“柳青青,筆名子衿,就是《回明》的作者,可出名了,申報上個月還報道過她,她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流派!”看報女子說著一陣感歎:
“沒想到她長得這麽漂亮,真是才貌雙絕,天仙謫世,真羨慕。”
“一個是大商人,一個是才女作家,他們是怎麽在一起的,真好奇他們的故事。”看報少女托腮小聲說。
大姐看到門口又來人了,趕忙道:“都別聊了,有客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