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就是崇禎沒有像曆史上那樣選擇自殺的原因。
正因為,崇禎認為蘇銘和李自成完全不一樣,他覺得蘇銘是可以花重大代價收買的,所以才選擇在勤政殿中等待蘇銘的到來,並且希望能說服蘇銘。
在原來的曆史上,李自成已經占領了數個省份,是擁有了自己的基本盤,可以爭霸天下的軍政集團的首領!
而且,他還是已經登基稱帝的男人,天生就和崇禎犯衝!
而李自成兵犯北京城這一戰,也是李自成定鼎中原的臨門一腳。
在這種情況下,當皇宮被攻破之時,崇禎當然隻能選擇自殺。
如果他不自殺的話,李自成反而能夠利用他的存在,更加輕而易舉的平定天下!
然而,蘇銘卻不一樣了,雖然他擊潰了李自成的軍政集團,甚至同樣攻占皇宮,但他自身卻隻能算是一個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純軍事集團而已,完全沒有任何的政治力量。
蘇銘的軍事集團和李自成的軍政集團相差甚大,比如,李自成如果占領了北京城,這完全能夠成為他定鼎天下的前鋒號角。
而若是蘇銘占領了北京城,沒有七八年以上的時間,是不可能經營出屬於自己的一塊基本盤的。
要是一不小心,說不定連軍隊都養不活,更別提什麽爭霸天下了。
而把北京轉化為自己的基本盤之後,培養出自己的政治勢力,蘇銘的軍事集團才是一個割據軍政勢力,擁有了爭霸天下的底蘊。
這就如同吳三桂等人一樣,要知道,在原本的曆史上,吳三桂,祖大春等九邊守將,也形成了一個手握二十餘萬大軍的軍事集團!
可是,這個軍事集團,明明在實力足以抗衡大順軍或者滿清鐵騎的任何一方,卻在大明滅亡之後,不得不在大順軍或者滿清中選一個投降,完全沒有想要爭霸天下的跡象。
這正是因為,他們缺乏自己的基本盤和底蘊,在大明倒下之後,每年數百萬兩的遼餉斷了,他們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提什麽爭霸了。
而後來,吳三桂當上平西王,擁有了自己的基本盤,在經營了十多年之後,僅他一方勢力,就敢起兵推翻大清!
由此可見,基本盤的重要性。
崇禎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也正是寄希望於此,由此期盼蘇銘可以接受他的招安。
至於崇禎口中所說的數十萬勤王大軍,那隻是說出來嚇唬嚇唬蘇銘的罷了,說實話,連崇禎自己都不相信。
現在的大明朝,哪裏有這麽多兵力啊?
而且,要是那些軍隊真的有用的話,李自成的大順軍團還會勢如破竹的一路平推到北京嗎?
還有,別以為他崇禎不知道,吳三桂那個王八蛋已經在唐山逗留很多天了,一直拖延著不敢來北京,生怕碰上李自成的大順軍,讓他手裏這些軍隊受到損傷!
按照吳三桂的想法,就算大明滅亡了,隻要他吳三桂手裏還有這三萬關寧鐵騎,哪個新主子不得倚重老子?
要是這三萬關寧鐵騎拚光了,就算救活了這大明,自己又能得到什麽好處,到頭來還不是任人宰割?
很明顯,這不僅僅是吳三桂一個人的想法,他僅僅是邊防集團的一個代表而已,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九邊大將都是這樣想的。
而且,吳三桂這樣還算是好的嘍,他起碼還肯帶兵出來遛一遛,要知道,還有不少九邊大將,完全對他崇禎的命令置之不理,連率兵出來作秀都懶得的呢!
多麽樸實的軍閥思想啊,崇禎簡直感動壞了,有這些大將在,何愁大明不亡?
至於劉清澤這些王八蛋,雖然手裏確實有幾萬軍隊,但他根本就是一個牆頭草啊,沒有立即投降李自成已經是很給他崇禎麵子了!
想要他帶兵勤王?還不如指望崇禎一個人單槍匹馬殺到南京,借助南京內閣東山再起呢!
而南京內閣,如果眾誌成城的話,那確實有召集出二三十萬大軍的實力。
不過,以他們那坑爹的效率,崇禎相信,等到他們率兵北進勤王的時候,蘇銘和坤興的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
而且,以他們那低下的戰鬥力,就算聚齊了數十萬大軍,怕不是要被人家一鍋端哦!
還不如好好的守住南京城呢,起碼這樣還能給叛軍增加點麻煩……
在這一瞬間,崇禎的腦海中閃過無數的念頭,想得越多,就越氣憤,同時也對招安蘇銘的期望越來越大。
至於蘇銘,他自然知道崇禎是在嚇唬他的,畢竟這些天明末清初的曆史還是沒少補的,大明朝如今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情況,他當然一清二楚。
蘇銘也知道,崇禎想要招安的底氣,就是認為蘇銘沒有自己的基本盤,沒有安身立命之處,無法像李自成那樣,在攻破北京之後直接斷了大明的根本,讓天下人都認為大明氣數已盡。
但是,崇禎又怎麽知道蘇銘的底牌呢?
如果蘇銘想要的話,分分鍾就召喚十幾萬個行政人員給你看看!
有了這些基層行政人員,蘇銘用不著幾天就能全麵掌控北直隸的一切,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直隸地區的數百萬百姓身上!
到時候,基本盤算什麽?哥弄一個鐵打的盤給你瞅瞅!
然後,隻要再過一兩個月,等到這一季度的現代高產土豆收獲結束,等到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蘇銘表示,他可以向全明末的所有割據勢力鄭重宣布,你們,已經是一具屍體了!
正因為,崇禎認為蘇銘和李自成完全不一樣,他覺得蘇銘是可以花重大代價收買的,所以才選擇在勤政殿中等待蘇銘的到來,並且希望能說服蘇銘。
在原來的曆史上,李自成已經占領了數個省份,是擁有了自己的基本盤,可以爭霸天下的軍政集團的首領!
而且,他還是已經登基稱帝的男人,天生就和崇禎犯衝!
而李自成兵犯北京城這一戰,也是李自成定鼎中原的臨門一腳。
在這種情況下,當皇宮被攻破之時,崇禎當然隻能選擇自殺。
如果他不自殺的話,李自成反而能夠利用他的存在,更加輕而易舉的平定天下!
然而,蘇銘卻不一樣了,雖然他擊潰了李自成的軍政集團,甚至同樣攻占皇宮,但他自身卻隻能算是一個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純軍事集團而已,完全沒有任何的政治力量。
蘇銘的軍事集團和李自成的軍政集團相差甚大,比如,李自成如果占領了北京城,這完全能夠成為他定鼎天下的前鋒號角。
而若是蘇銘占領了北京城,沒有七八年以上的時間,是不可能經營出屬於自己的一塊基本盤的。
要是一不小心,說不定連軍隊都養不活,更別提什麽爭霸天下了。
而把北京轉化為自己的基本盤之後,培養出自己的政治勢力,蘇銘的軍事集團才是一個割據軍政勢力,擁有了爭霸天下的底蘊。
這就如同吳三桂等人一樣,要知道,在原本的曆史上,吳三桂,祖大春等九邊守將,也形成了一個手握二十餘萬大軍的軍事集團!
可是,這個軍事集團,明明在實力足以抗衡大順軍或者滿清鐵騎的任何一方,卻在大明滅亡之後,不得不在大順軍或者滿清中選一個投降,完全沒有想要爭霸天下的跡象。
這正是因為,他們缺乏自己的基本盤和底蘊,在大明倒下之後,每年數百萬兩的遼餉斷了,他們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提什麽爭霸了。
而後來,吳三桂當上平西王,擁有了自己的基本盤,在經營了十多年之後,僅他一方勢力,就敢起兵推翻大清!
由此可見,基本盤的重要性。
崇禎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也正是寄希望於此,由此期盼蘇銘可以接受他的招安。
至於崇禎口中所說的數十萬勤王大軍,那隻是說出來嚇唬嚇唬蘇銘的罷了,說實話,連崇禎自己都不相信。
現在的大明朝,哪裏有這麽多兵力啊?
而且,要是那些軍隊真的有用的話,李自成的大順軍團還會勢如破竹的一路平推到北京嗎?
還有,別以為他崇禎不知道,吳三桂那個王八蛋已經在唐山逗留很多天了,一直拖延著不敢來北京,生怕碰上李自成的大順軍,讓他手裏這些軍隊受到損傷!
按照吳三桂的想法,就算大明滅亡了,隻要他吳三桂手裏還有這三萬關寧鐵騎,哪個新主子不得倚重老子?
要是這三萬關寧鐵騎拚光了,就算救活了這大明,自己又能得到什麽好處,到頭來還不是任人宰割?
很明顯,這不僅僅是吳三桂一個人的想法,他僅僅是邊防集團的一個代表而已,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九邊大將都是這樣想的。
而且,吳三桂這樣還算是好的嘍,他起碼還肯帶兵出來遛一遛,要知道,還有不少九邊大將,完全對他崇禎的命令置之不理,連率兵出來作秀都懶得的呢!
多麽樸實的軍閥思想啊,崇禎簡直感動壞了,有這些大將在,何愁大明不亡?
至於劉清澤這些王八蛋,雖然手裏確實有幾萬軍隊,但他根本就是一個牆頭草啊,沒有立即投降李自成已經是很給他崇禎麵子了!
想要他帶兵勤王?還不如指望崇禎一個人單槍匹馬殺到南京,借助南京內閣東山再起呢!
而南京內閣,如果眾誌成城的話,那確實有召集出二三十萬大軍的實力。
不過,以他們那坑爹的效率,崇禎相信,等到他們率兵北進勤王的時候,蘇銘和坤興的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
而且,以他們那低下的戰鬥力,就算聚齊了數十萬大軍,怕不是要被人家一鍋端哦!
還不如好好的守住南京城呢,起碼這樣還能給叛軍增加點麻煩……
在這一瞬間,崇禎的腦海中閃過無數的念頭,想得越多,就越氣憤,同時也對招安蘇銘的期望越來越大。
至於蘇銘,他自然知道崇禎是在嚇唬他的,畢竟這些天明末清初的曆史還是沒少補的,大明朝如今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情況,他當然一清二楚。
蘇銘也知道,崇禎想要招安的底氣,就是認為蘇銘沒有自己的基本盤,沒有安身立命之處,無法像李自成那樣,在攻破北京之後直接斷了大明的根本,讓天下人都認為大明氣數已盡。
但是,崇禎又怎麽知道蘇銘的底牌呢?
如果蘇銘想要的話,分分鍾就召喚十幾萬個行政人員給你看看!
有了這些基層行政人員,蘇銘用不著幾天就能全麵掌控北直隸的一切,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直隸地區的數百萬百姓身上!
到時候,基本盤算什麽?哥弄一個鐵打的盤給你瞅瞅!
然後,隻要再過一兩個月,等到這一季度的現代高產土豆收獲結束,等到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蘇銘表示,他可以向全明末的所有割據勢力鄭重宣布,你們,已經是一具屍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