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章節】
第一百九十八章:大浪淘沙,適者生存
中平元年,十月。
繼針對天下世家的豪強自行募兵的詔令發出之後,大漢朝廷再次出招,發出了針對天下流民的流民遷移詔令,號召天下流民的前往並北三郡。
此詔令一出天下流民嘩然,一直對流民不管不顧的漢室朝廷,現在居然也顧忌起普通百姓的死活了?
朝廷在民間的信用並不好,否則也不會鬧的天下皆反,很多流民對此一開始都不相信。
不過流民在徘徊還有猶豫的同時,也都知道了雁門太守秦溫之子秦昊,確實領兵收複了淪陷近二十多年的中北三郡。
漢室以此作為突破點,刻意大力宣傳之下,秦昊成了名揚天下的少年英雄,無數少女的夢中情人。
而後朝廷又用秦溫的人品作為保證,這才終於吸引了一部分人前往三郡。
當遷往三郡的流民門確確實實的分到土地之後,也證實了三郡免費發放土地的事實,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無數流民紛紛向三郡趕去。
遷移詔令為漢室在平民之中扳回了不少人心,許多依然對漢室還抱有幻想的百姓,在得知三郡確實分發土地之後,都激動的痛哭流涕,紛紛高呼吾皇萬歲,秦將軍萬歲。
就連黃巾軍之中的部分人也出現了一絲動搖,畢竟自他們起義之後,天下百姓不但沒有受其福澤,生活反而更加困苦。
當然這部分人很少,大多數黃巾都極為堅定。
既然已經走上這條反路,那就隻能一條黑走下去,沒有其他選擇了。
兗州,陳留。
得知近百萬黃巾要趕到兗州之後,兗州世家哪裏還敢在多做抵抗,連投降條件都不敢提,全都主動投降。
畢竟兗州世家大部分族兵,都被曹操帶去了虎牢關,他們再也沒有在抵抗下去的本錢。
不過兗州世家都想得太簡單了,現在的局勢可不是他們想投降,就能投降得了的。
因為兗州世家的狙擊,致使黃巢被盧植曹操打的慘敗,也使得黃巢黃巾繼承人的身份再次變得風雨飄搖。
揚州洪秀全一路順風順水連戰連捷,項燕項羽爺孫更是打下了豫州和大半個徐州,黃巢一邊大敗後,成績就顯得有些不夠了。
所以黃巢對兗州世家簡直是恨得直咬牙,又怎麽可能接受他們的投降?
不過黃巢也明白不能把這些世家給逼急了,否則玉石俱焚的話,對他也沒有什麽好處。
於是黃巢假意接受兗州世家的投降,在徹底接收完勝利果實之後,立馬就翻臉不認人。
近百大小世家都遭到屠殺,隻有部分僥幸逃去了荊州和徐州,曹家的夏侯家大部分成員都在曹操的軍中,其餘人等也都提前逃到了徐州,所以幸免於難。
自此一役後,兗州世家實力損失慘重十不存一,整個兗州都徹底淪為黃巾的勢力範圍。
在百萬大軍進駐兗州之後,緊接著的就是數百萬民夫,沒日沒夜的往兗州運送糧草,現在的兗州已經成為黃巾軍的糧庫。
陳留是兗州最接近司隸的州郡,所以理所應當的成了黃巾軍匯聚的大本營,而此時的陳留太守府可謂是群英薈萃。
黃巢、項燕、項羽、洪秀全、方臘、李自成、李密、竇建德、王世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勝……
除了張獻忠留在冀州不在場外,黃巾之中但凡有點名氣的渠帥和義軍頭領,基本都已到場除了。
如此龐大的人才陣容,和曆史上的黃巾軍簡直沒有可比性。如此多的豪傑梟雄此時卻老老實實的龜縮在張角麾下,聽憑張角的調遣。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這些反王原史上都是撬動王朝的人物,是時代的精英,而來到漢末這個大時代,自然也不會泯滅與眾,黃巾就是最適合他們發揮的舞台。
黃巾奮戰了大半年,大浪淘沙,原先的三十六方渠帥也戰死了大半,他們的位置大部分都被平衡而出的反王們所取代。
看著堂下一張張英氣勃勃的麵容,而其中的老麵孔居然少了大半,這讓張角不禁有些傷感起來。
這場戰爭到底什麽時候才會結束?
見所有頭領都已到齊,張角強行壓下心中的悲傷,故作淡然道:“都到了吧,那開始吧。”
見張角發話,各大渠帥當即不敢再交頭接耳,全都聚精會神的聽張角訓話,而張角卻對黃巢點了點頭,黃巢見此立馬站出。
“我黃巾於三月起義,奮戰七個終於打下了半壁江山,現在我黃巾軍掌有整個兗州,大半個豫州青州,半個冀州揚州。”
眾渠帥一聽,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些地盤可都是他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不過洪秀全和項羽兩人卻皺起眉頭。
讓黃巢當眾宣讀戰果,這不明擺想著一副讓繼承自己位子的姿態嘛!黃巢兗州敗的那麽慘,大賢良師還那麽看重黃巢嗎?
一念至此,洪秀全和項羽就不禁有些憤恨起來。
洪秀全身為張角的大弟子,在沒有太大支持的情況下,卻獨自打下近半個揚州,這戰績並不比黃巢比多少,而項羽則更是誇張。
洪秀全攻下揚州有他一半功勞,爺爺項燕打下了大半個豫州,他自己更是在手下謀士“賈國”的輔佐下,打下了半個徐州。
如此巨大的功勞,再加上項羽張角未來女婿的身份,難道還不夠資格接替張角的位置,成為黃巾軍的繼承人嗎?
項羽心中不服。
兩人的表情黃巢自然是看在眼裏的,心中更是無比的得意。
項羽,就算你無力天下第一又怎麽樣?匹夫之勇罷了,大賢良師是不會選擇你的,謀略出眾者才能成為黃巾的領導者。
洪秀全雖然是張角的大弟子,但黃巢都沒有辦法把他當成過競爭對手,在黃巢看來,洪秀全也就對於宗教有一些特殊的看法,自身能力並不算太強,若不是又楊秀清石達開等人幫助,洪秀全不可能立下如此大功。
第一百九十八章:大浪淘沙,適者生存
中平元年,十月。
繼針對天下世家的豪強自行募兵的詔令發出之後,大漢朝廷再次出招,發出了針對天下流民的流民遷移詔令,號召天下流民的前往並北三郡。
此詔令一出天下流民嘩然,一直對流民不管不顧的漢室朝廷,現在居然也顧忌起普通百姓的死活了?
朝廷在民間的信用並不好,否則也不會鬧的天下皆反,很多流民對此一開始都不相信。
不過流民在徘徊還有猶豫的同時,也都知道了雁門太守秦溫之子秦昊,確實領兵收複了淪陷近二十多年的中北三郡。
漢室以此作為突破點,刻意大力宣傳之下,秦昊成了名揚天下的少年英雄,無數少女的夢中情人。
而後朝廷又用秦溫的人品作為保證,這才終於吸引了一部分人前往三郡。
當遷往三郡的流民門確確實實的分到土地之後,也證實了三郡免費發放土地的事實,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無數流民紛紛向三郡趕去。
遷移詔令為漢室在平民之中扳回了不少人心,許多依然對漢室還抱有幻想的百姓,在得知三郡確實分發土地之後,都激動的痛哭流涕,紛紛高呼吾皇萬歲,秦將軍萬歲。
就連黃巾軍之中的部分人也出現了一絲動搖,畢竟自他們起義之後,天下百姓不但沒有受其福澤,生活反而更加困苦。
當然這部分人很少,大多數黃巾都極為堅定。
既然已經走上這條反路,那就隻能一條黑走下去,沒有其他選擇了。
兗州,陳留。
得知近百萬黃巾要趕到兗州之後,兗州世家哪裏還敢在多做抵抗,連投降條件都不敢提,全都主動投降。
畢竟兗州世家大部分族兵,都被曹操帶去了虎牢關,他們再也沒有在抵抗下去的本錢。
不過兗州世家都想得太簡單了,現在的局勢可不是他們想投降,就能投降得了的。
因為兗州世家的狙擊,致使黃巢被盧植曹操打的慘敗,也使得黃巢黃巾繼承人的身份再次變得風雨飄搖。
揚州洪秀全一路順風順水連戰連捷,項燕項羽爺孫更是打下了豫州和大半個徐州,黃巢一邊大敗後,成績就顯得有些不夠了。
所以黃巢對兗州世家簡直是恨得直咬牙,又怎麽可能接受他們的投降?
不過黃巢也明白不能把這些世家給逼急了,否則玉石俱焚的話,對他也沒有什麽好處。
於是黃巢假意接受兗州世家的投降,在徹底接收完勝利果實之後,立馬就翻臉不認人。
近百大小世家都遭到屠殺,隻有部分僥幸逃去了荊州和徐州,曹家的夏侯家大部分成員都在曹操的軍中,其餘人等也都提前逃到了徐州,所以幸免於難。
自此一役後,兗州世家實力損失慘重十不存一,整個兗州都徹底淪為黃巾的勢力範圍。
在百萬大軍進駐兗州之後,緊接著的就是數百萬民夫,沒日沒夜的往兗州運送糧草,現在的兗州已經成為黃巾軍的糧庫。
陳留是兗州最接近司隸的州郡,所以理所應當的成了黃巾軍匯聚的大本營,而此時的陳留太守府可謂是群英薈萃。
黃巢、項燕、項羽、洪秀全、方臘、李自成、李密、竇建德、王世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勝……
除了張獻忠留在冀州不在場外,黃巾之中但凡有點名氣的渠帥和義軍頭領,基本都已到場除了。
如此龐大的人才陣容,和曆史上的黃巾軍簡直沒有可比性。如此多的豪傑梟雄此時卻老老實實的龜縮在張角麾下,聽憑張角的調遣。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這些反王原史上都是撬動王朝的人物,是時代的精英,而來到漢末這個大時代,自然也不會泯滅與眾,黃巾就是最適合他們發揮的舞台。
黃巾奮戰了大半年,大浪淘沙,原先的三十六方渠帥也戰死了大半,他們的位置大部分都被平衡而出的反王們所取代。
看著堂下一張張英氣勃勃的麵容,而其中的老麵孔居然少了大半,這讓張角不禁有些傷感起來。
這場戰爭到底什麽時候才會結束?
見所有頭領都已到齊,張角強行壓下心中的悲傷,故作淡然道:“都到了吧,那開始吧。”
見張角發話,各大渠帥當即不敢再交頭接耳,全都聚精會神的聽張角訓話,而張角卻對黃巢點了點頭,黃巢見此立馬站出。
“我黃巾於三月起義,奮戰七個終於打下了半壁江山,現在我黃巾軍掌有整個兗州,大半個豫州青州,半個冀州揚州。”
眾渠帥一聽,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些地盤可都是他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不過洪秀全和項羽兩人卻皺起眉頭。
讓黃巢當眾宣讀戰果,這不明擺想著一副讓繼承自己位子的姿態嘛!黃巢兗州敗的那麽慘,大賢良師還那麽看重黃巢嗎?
一念至此,洪秀全和項羽就不禁有些憤恨起來。
洪秀全身為張角的大弟子,在沒有太大支持的情況下,卻獨自打下近半個揚州,這戰績並不比黃巢比多少,而項羽則更是誇張。
洪秀全攻下揚州有他一半功勞,爺爺項燕打下了大半個豫州,他自己更是在手下謀士“賈國”的輔佐下,打下了半個徐州。
如此巨大的功勞,再加上項羽張角未來女婿的身份,難道還不夠資格接替張角的位置,成為黃巾軍的繼承人嗎?
項羽心中不服。
兩人的表情黃巢自然是看在眼裏的,心中更是無比的得意。
項羽,就算你無力天下第一又怎麽樣?匹夫之勇罷了,大賢良師是不會選擇你的,謀略出眾者才能成為黃巾的領導者。
洪秀全雖然是張角的大弟子,但黃巢都沒有辦法把他當成過競爭對手,在黃巢看來,洪秀全也就對於宗教有一些特殊的看法,自身能力並不算太強,若不是又楊秀清石達開等人幫助,洪秀全不可能立下如此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