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朱元璋vs孫武(上)
到達徐州之後,孫武才發現想出此計的不止他一人,因為他還見到了另外兩批人,而他們則是幽青聯軍和涼漢聯軍的使者。
李世民和劉備也都想到此計,想要陶謙襲擊自己所在方向明軍的後方,所以他們所代表的那路大軍也都向陶謙派出了使者,一時間陶謙竟然成了香餑餑。
青幽聯軍的使者乃是劉備麾下的孫乾,而涼漢聯軍使者則是楊堅麾下的宇文化及。
此二人都是善辯之人,可聽完兩人的‘表演’後,孫武心中無比慶幸,幸好這次來的是自己。
“陶使君,不管是南下還是北上,所立之功又豈能比得上東征?”
見陶謙有些意動,宇文化及趁熱打鐵道:“如今兗州西線兵力極度空虛,使君若是出兵定然如入無人之際,而一旦攻下明都陳留的話,那這伐明第一功可就非使君你莫屬了。”
陶謙眼中迸發精光,蒼老的臉頰也微微為之動容。
如今明軍的兵力幾乎全都派到到了五大戰線上,這也造成徐州至兗州一線各城的守軍的總數量,都不會超過五千眾。
陶謙擁有下邳和彭城兩郡,全力發動兩郡之力後,征召個三四萬大軍還是沒問題的。
兗州和徐州之間並沒有什麽險要的關隘,所以陶謙要是真領三四萬大軍東征的話,攻破陳留的可能還是很大的。
陳留,那可是大明的國都,雖然大明對外稱是臨時的,但畢竟是充當這一國之都的城池。
陶謙要是能第一個攻破陳留的話,這對所有明軍都是一個極大的打擊,而漢軍這次伐明也基本可以宣告成功,所以當然是這一戰的最大功勞了。
到了陶謙這個年紀,早就看淡了功名利祿,可麵對送上門的伐明第一功,也依然是心動不已。
宇文化及見此,心道了聲:穩了。
孫乾見此心中也知道,這次任務估計是無法完成了。
就算自己是陶謙,也絕對會選擇東征,去爭一爭這伐明第一功,而不是北上或南下,畢竟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給陶謙帶來的收益,都無法和東征相比。
沉思了許久之後,陶謙終於下定了決心,而就在此時孫武站出,淡笑道:“陶使君,攻破陳留確實是伐明第一大功,可同樣也是一條死路,您可要想清楚了再做決定啊。”
陶謙聞言頓時一愣,隨即有些不悅道:“此話何意?”
“若孫某沒有記錯的話,從黃巾起義至今,陶使君共與之交戰三十七次,卻無一戰能勝。”
說到這時,孫武停頓了一下,戲謔了看了眼陶謙。
陶謙老臉頓時憋得通紅,這是他履曆上最大的汙點,卻直接被孫武說了出來,心中自然是惱怒到了極點。
“住口,我陶謙行事,豈容你這小輩饒舌。”
麵對即將暴怒的陶謙,孫武沒有絲毫的畏懼,淡笑道:“使君勿惱,孫某隻不過是陳述事實,並無他意。
須知陳留乃是明都,留守兵馬必定精銳,就算使君的兵力數倍於明軍,可您真的有把握能攻下來嗎?”
陶謙聞言頓時一呆,三十七戰連敗的的恐懼的回憶,再次浮現在他腦海中。
孫武見此,自信一笑,繼續道:“大明絕不會看著使君攻到陳留,二惡如今明軍主力雖被拖在了東線,但卻可以抽調部分精銳返回保衛陳留,比如霸王騎。”
聽到這三個字後,陶謙露出了驚恐的表情,因為當初正是這支部隊,如同攆狗一般一直追在陶謙後麵,讓他連敗三十餘戰,直到再也提不起一戰的勇氣。
“陶使君,伐明第一功雖好,但也要有命拿才行啊!”
陶謙本就畏懼明軍的戰力,而孫武再次勾起了他心中的恐懼,此時的他哪裏還有勇氣東征,敢堅持出兵就不錯了。
沉思許久後,陶謙歎息道:“孫先生說的對,東征確實不妥。”
宇文化及見此頓時目瞪口呆,他怎麽也沒想到陶謙竟如此膽小,被孫武幾句話就說的心生動搖,竟然要放棄這到手的伐明第一功。
孫乾卻是大喜,陶謙放棄了東征,北上的可能自然也就大增。
陶謙掃視了一下眾人,隨即沉聲道:“老夫決定了,南下助劉繇兄一臂之力。”
孫乾瞪大眼睛,心中無比的疑惑,而孫武則是一臉的淡然,好似一點都不意外。
“北上南下,對使君您而言,應該沒有區別。”
孫乾一臉的不甘,繼續勸道:“為什麽就不考慮一下北上呢?”
陶謙看了其一眼後,並沒有解釋,而是淡淡道:“不必再勸,吾意已決。”
言罷,陶謙轉身離去,孫乾張了張嘴,可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出口。
孫武則走到其身側,淡笑道:“東征南下北上三條路,陶使君唯獨則不會選北上。”
“哦?為什麽?”孫乾疑惑的問道。
孫武淡然一笑,隨即解釋道:“南下的功勞雖比不了東征,但陶使君最起碼可以奪回淪陷的徐州之地。而北上就算能助青幽聯軍擊敗了黃巢,可陶使君又能得到什麽好處?”
孫乾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他此行的任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啊。
——————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二月。
中原的氣溫才剛剛回升,而已經真整合完畢的陶謙,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出兵了。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陶謙竟然沒有東征,而是選擇了南下。
明軍在徐州根本沒有多少駐軍,而陶謙卻有三萬五千徐州大軍,並且孫武也在一旁協助。
在孫武的幫助下,陶謙僅用二個月的時間,就輕鬆收複了被明軍占據的三郡之地。
一統徐州後,陶謙並可有停止征伐,而是兵鋒直指江淮,準備與劉繇夾擊朱元璋。
以朱元璋的兵力,守住壽春就已是極限,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去對抗陶謙。
可一旦讓陶謙將江淮各城都攻下的話,壽春也就成了孤城一座,被攻陷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陶謙和劉繇的聯手,讓朱元璋所麵臨的局勢,可謂是嚴峻到了極點。
到達徐州之後,孫武才發現想出此計的不止他一人,因為他還見到了另外兩批人,而他們則是幽青聯軍和涼漢聯軍的使者。
李世民和劉備也都想到此計,想要陶謙襲擊自己所在方向明軍的後方,所以他們所代表的那路大軍也都向陶謙派出了使者,一時間陶謙竟然成了香餑餑。
青幽聯軍的使者乃是劉備麾下的孫乾,而涼漢聯軍使者則是楊堅麾下的宇文化及。
此二人都是善辯之人,可聽完兩人的‘表演’後,孫武心中無比慶幸,幸好這次來的是自己。
“陶使君,不管是南下還是北上,所立之功又豈能比得上東征?”
見陶謙有些意動,宇文化及趁熱打鐵道:“如今兗州西線兵力極度空虛,使君若是出兵定然如入無人之際,而一旦攻下明都陳留的話,那這伐明第一功可就非使君你莫屬了。”
陶謙眼中迸發精光,蒼老的臉頰也微微為之動容。
如今明軍的兵力幾乎全都派到到了五大戰線上,這也造成徐州至兗州一線各城的守軍的總數量,都不會超過五千眾。
陶謙擁有下邳和彭城兩郡,全力發動兩郡之力後,征召個三四萬大軍還是沒問題的。
兗州和徐州之間並沒有什麽險要的關隘,所以陶謙要是真領三四萬大軍東征的話,攻破陳留的可能還是很大的。
陳留,那可是大明的國都,雖然大明對外稱是臨時的,但畢竟是充當這一國之都的城池。
陶謙要是能第一個攻破陳留的話,這對所有明軍都是一個極大的打擊,而漢軍這次伐明也基本可以宣告成功,所以當然是這一戰的最大功勞了。
到了陶謙這個年紀,早就看淡了功名利祿,可麵對送上門的伐明第一功,也依然是心動不已。
宇文化及見此,心道了聲:穩了。
孫乾見此心中也知道,這次任務估計是無法完成了。
就算自己是陶謙,也絕對會選擇東征,去爭一爭這伐明第一功,而不是北上或南下,畢竟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給陶謙帶來的收益,都無法和東征相比。
沉思了許久之後,陶謙終於下定了決心,而就在此時孫武站出,淡笑道:“陶使君,攻破陳留確實是伐明第一大功,可同樣也是一條死路,您可要想清楚了再做決定啊。”
陶謙聞言頓時一愣,隨即有些不悅道:“此話何意?”
“若孫某沒有記錯的話,從黃巾起義至今,陶使君共與之交戰三十七次,卻無一戰能勝。”
說到這時,孫武停頓了一下,戲謔了看了眼陶謙。
陶謙老臉頓時憋得通紅,這是他履曆上最大的汙點,卻直接被孫武說了出來,心中自然是惱怒到了極點。
“住口,我陶謙行事,豈容你這小輩饒舌。”
麵對即將暴怒的陶謙,孫武沒有絲毫的畏懼,淡笑道:“使君勿惱,孫某隻不過是陳述事實,並無他意。
須知陳留乃是明都,留守兵馬必定精銳,就算使君的兵力數倍於明軍,可您真的有把握能攻下來嗎?”
陶謙聞言頓時一呆,三十七戰連敗的的恐懼的回憶,再次浮現在他腦海中。
孫武見此,自信一笑,繼續道:“大明絕不會看著使君攻到陳留,二惡如今明軍主力雖被拖在了東線,但卻可以抽調部分精銳返回保衛陳留,比如霸王騎。”
聽到這三個字後,陶謙露出了驚恐的表情,因為當初正是這支部隊,如同攆狗一般一直追在陶謙後麵,讓他連敗三十餘戰,直到再也提不起一戰的勇氣。
“陶使君,伐明第一功雖好,但也要有命拿才行啊!”
陶謙本就畏懼明軍的戰力,而孫武再次勾起了他心中的恐懼,此時的他哪裏還有勇氣東征,敢堅持出兵就不錯了。
沉思許久後,陶謙歎息道:“孫先生說的對,東征確實不妥。”
宇文化及見此頓時目瞪口呆,他怎麽也沒想到陶謙竟如此膽小,被孫武幾句話就說的心生動搖,竟然要放棄這到手的伐明第一功。
孫乾卻是大喜,陶謙放棄了東征,北上的可能自然也就大增。
陶謙掃視了一下眾人,隨即沉聲道:“老夫決定了,南下助劉繇兄一臂之力。”
孫乾瞪大眼睛,心中無比的疑惑,而孫武則是一臉的淡然,好似一點都不意外。
“北上南下,對使君您而言,應該沒有區別。”
孫乾一臉的不甘,繼續勸道:“為什麽就不考慮一下北上呢?”
陶謙看了其一眼後,並沒有解釋,而是淡淡道:“不必再勸,吾意已決。”
言罷,陶謙轉身離去,孫乾張了張嘴,可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出口。
孫武則走到其身側,淡笑道:“東征南下北上三條路,陶使君唯獨則不會選北上。”
“哦?為什麽?”孫乾疑惑的問道。
孫武淡然一笑,隨即解釋道:“南下的功勞雖比不了東征,但陶使君最起碼可以奪回淪陷的徐州之地。而北上就算能助青幽聯軍擊敗了黃巢,可陶使君又能得到什麽好處?”
孫乾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他此行的任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啊。
——————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二月。
中原的氣溫才剛剛回升,而已經真整合完畢的陶謙,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出兵了。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陶謙竟然沒有東征,而是選擇了南下。
明軍在徐州根本沒有多少駐軍,而陶謙卻有三萬五千徐州大軍,並且孫武也在一旁協助。
在孫武的幫助下,陶謙僅用二個月的時間,就輕鬆收複了被明軍占據的三郡之地。
一統徐州後,陶謙並可有停止征伐,而是兵鋒直指江淮,準備與劉繇夾擊朱元璋。
以朱元璋的兵力,守住壽春就已是極限,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去對抗陶謙。
可一旦讓陶謙將江淮各城都攻下的話,壽春也就成了孤城一座,被攻陷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陶謙和劉繇的聯手,讓朱元璋所麵臨的局勢,可謂是嚴峻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