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長安亂(上)
何進得到消息後愣愣的杵在原地,臉上悲喜交加異常複雜,半響後卻朝著寢宮的方向跪下,悲痛的大喊道:“恭送陛下。”
隨即萬千羽林軍也一齊跪下,大喝:“恭送陛下。”
陛下駕崩的悲鳴呼之聲,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未央宮。
何皇後、董太後得知消息後,都已最快的速度向寢宮趕去,不過他們並不是去見丈夫或兒子最後一麵,而是確定皇位的繼承人選究竟是誰。
何進抵達寢宮的所問的第一句話,也是:陛下是否立下遺詔。
對此十常侍的回答,當然隻能是:陛下命皇子辨繼承大統。
對此何進自然是無比滿意,鬥了十多年的對手終於集體服軟了,沒有什麽比這更有成就感的事了。
如今十常侍對於何進而言還有利用價值,所以何進也並不急餘收拾他們,他準備榨幹十常侍的所有利用價值後在下殺手。
何進滿意的走後不久,張讓也找了個理由離去,畢竟被劉宏藏起來的傳國玉璽可還沒到手呢。
張讓按照劉宏所告知的情報,果然絲毫不差的在一座枯井中,尋到了國之重器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此璽印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大秦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同樣也是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四百年了,傳國玉璽終於物歸原主啦。”
短暫的狂喜之後,張讓迅速冷靜了下來,並以最快速度將玉璽轉移,而後裝作沒事人一樣返回寢宮。
返回後,張讓見其餘九大常侍麵色有異,當即心下一沉,連忙問道:“出什麽事了嘛?”
“那個,董太後她……她……”封諝有些猶豫的說道。
張讓眉頭緊皺起來,沉聲道:“太後她怎麽了?”
“董太後在陛下身邊安插了人手,如今不但得知了陛下的真正遺命,而且不久前還來強行拿走了詔書。”趙忠苦笑道。
“什麽?”
張讓當即麵色大變,氣急敗壞的罵道:“你們這幫廢物,怎麽就讓太後將詔書給拿走了呢?”
“那可是太後啊,我們哪敢硬來啊。”封諝苦笑道。
正所謂是一物降一物,十常侍終究是皇家鷹犬,他們就算是麵對三公也照樣敢不給麵子,可是麵對皇後太後這等後宮中人,就是在借三個膽子也硬故不起來。
張讓也知道董太後要是硬強的話,就是他在也一樣不敢強行阻攔,可是前腳才和何進說陛下立得是皇子辨,後腳董太後就拿出真正的詔書說立皇子協,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他們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張老大,你說現在該怎麽辦啊?”
“噓,別打擾老張想問題。”
“哦。”
十常侍習慣性的以張讓為首,一遇到難題就想要靠張讓渡過去。
張讓沉思了許久後,最終冷笑道:“太後拿走的所謂的詔書,隻是我所以記下來的陛下口諭,上麵根本就沒有蓋玉璽,誰知道那是真的還是假的?”
“張老大你的意思是?”
張讓眼中冷意更甚,淡淡道:“事到如今,也隻有徹底倒向何進,才能保住一條生路了。隻要我等一起口咬死,稱陛下立的是皇子辨,到時董太後也沒有絲毫的辦法,而何進也自然會感謝我們的。”
所有人全都豁然開朗,紛紛對張讓豎起大拇指,而張讓的目光卻變的更加深邃,他已經仿佛感受長安即將掀起一股風暴。
——————————
中平六年(189年)五月十三日,在位22年的漢帝劉宏,於長安未央宮駕崩,享年33歲。
劉宏駕崩的消息,如同一道驚雷一般,數日內就傳遍了關中,一個月後就已經天下皆知。
百姓在得知劉宏駕崩之後,甚至都有人敲鑼打鼓慶祝,足可見劉宏是有多麽的不得人心,當然其下場當讓是被當地官府捉拿入獄。
荊州,水鏡山莊。
鬼穀子仰望星空,忽見一顆帝星劃過銀河,不由輕聲歎道:“亂世終於開啟了。”
涼州。
董卓得知劉宏駕崩後,當即開懷大笑起來。
“劉宏啊劉宏,你可終於死了,老夫的計劃終於可以開始了。”
董卓最快速度召集麾下文武,隨後不久涼州軍開始向關中方向調集起來,涼雍戰事一觸即發。
並州。
秦溫得知劉宏駕崩後,表麵上雖悲痛不已,可是眼中的喜悅卻難以言喻。
“傳令下去,陳兵十萬餘並涼交界,本將要在此地來一次大練兵。”
“諾。”
隨著秦溫一聲令下,十萬晉軍由四方雲集,向並涼州邊界的北地郡開拔而去。
這一舉動除了嚇到了董卓外,更嚇壞了並南的四大諸侯,生怕秦溫兵鋒一轉直接滅了他們。
董卓得知秦溫沉兵邊界後,雖明知秦溫隻是為了拖住他的兵力,好讓自己無法全力對關中用兵,可卻不得不調十萬大軍回防。
隨後,司州和漢中的情況也差不多,秦昊、皇甫嵩、曹操、劉璋,四路諸侯,也接著在邊界處沉兵演練,以拖住董卓三方進京的步伐與兵力。
各路諸侯的這一針對舉動,氣得董卓怒砸了數個花瓶,可是卻絲毫都沒有辦法。
長安。
董太後得到劉宏真正立得是劉協後,當即召集百官想要硬推劉協登基。
她才不管劉協是不是最適合的帝位人選,也不管大漢還禁不禁得住她這麽折騰,她隻要自己最疼愛的孫兒坐上龍椅就行了。
“眾卿家,陛下臨終遺詔中所立的乃是皇子協,所以這新帝理當由皇子協來繼承才對……”
文武百官一聽董太後此言後,當即開始紛紛議論起來。
他們不是不知道劉宏更加疼愛皇子協,也不是不知道皇子協比皇子辨更加聰穎,可關鍵是皇子協現在的年紀還太小了,而朝中又更是大將軍何進掌權,皇子協根本就沒有絲毫繼位的可能呀。
何進得到消息後愣愣的杵在原地,臉上悲喜交加異常複雜,半響後卻朝著寢宮的方向跪下,悲痛的大喊道:“恭送陛下。”
隨即萬千羽林軍也一齊跪下,大喝:“恭送陛下。”
陛下駕崩的悲鳴呼之聲,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未央宮。
何皇後、董太後得知消息後,都已最快的速度向寢宮趕去,不過他們並不是去見丈夫或兒子最後一麵,而是確定皇位的繼承人選究竟是誰。
何進抵達寢宮的所問的第一句話,也是:陛下是否立下遺詔。
對此十常侍的回答,當然隻能是:陛下命皇子辨繼承大統。
對此何進自然是無比滿意,鬥了十多年的對手終於集體服軟了,沒有什麽比這更有成就感的事了。
如今十常侍對於何進而言還有利用價值,所以何進也並不急餘收拾他們,他準備榨幹十常侍的所有利用價值後在下殺手。
何進滿意的走後不久,張讓也找了個理由離去,畢竟被劉宏藏起來的傳國玉璽可還沒到手呢。
張讓按照劉宏所告知的情報,果然絲毫不差的在一座枯井中,尋到了國之重器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此璽印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大秦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同樣也是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四百年了,傳國玉璽終於物歸原主啦。”
短暫的狂喜之後,張讓迅速冷靜了下來,並以最快速度將玉璽轉移,而後裝作沒事人一樣返回寢宮。
返回後,張讓見其餘九大常侍麵色有異,當即心下一沉,連忙問道:“出什麽事了嘛?”
“那個,董太後她……她……”封諝有些猶豫的說道。
張讓眉頭緊皺起來,沉聲道:“太後她怎麽了?”
“董太後在陛下身邊安插了人手,如今不但得知了陛下的真正遺命,而且不久前還來強行拿走了詔書。”趙忠苦笑道。
“什麽?”
張讓當即麵色大變,氣急敗壞的罵道:“你們這幫廢物,怎麽就讓太後將詔書給拿走了呢?”
“那可是太後啊,我們哪敢硬來啊。”封諝苦笑道。
正所謂是一物降一物,十常侍終究是皇家鷹犬,他們就算是麵對三公也照樣敢不給麵子,可是麵對皇後太後這等後宮中人,就是在借三個膽子也硬故不起來。
張讓也知道董太後要是硬強的話,就是他在也一樣不敢強行阻攔,可是前腳才和何進說陛下立得是皇子辨,後腳董太後就拿出真正的詔書說立皇子協,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他們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張老大,你說現在該怎麽辦啊?”
“噓,別打擾老張想問題。”
“哦。”
十常侍習慣性的以張讓為首,一遇到難題就想要靠張讓渡過去。
張讓沉思了許久後,最終冷笑道:“太後拿走的所謂的詔書,隻是我所以記下來的陛下口諭,上麵根本就沒有蓋玉璽,誰知道那是真的還是假的?”
“張老大你的意思是?”
張讓眼中冷意更甚,淡淡道:“事到如今,也隻有徹底倒向何進,才能保住一條生路了。隻要我等一起口咬死,稱陛下立的是皇子辨,到時董太後也沒有絲毫的辦法,而何進也自然會感謝我們的。”
所有人全都豁然開朗,紛紛對張讓豎起大拇指,而張讓的目光卻變的更加深邃,他已經仿佛感受長安即將掀起一股風暴。
——————————
中平六年(189年)五月十三日,在位22年的漢帝劉宏,於長安未央宮駕崩,享年33歲。
劉宏駕崩的消息,如同一道驚雷一般,數日內就傳遍了關中,一個月後就已經天下皆知。
百姓在得知劉宏駕崩之後,甚至都有人敲鑼打鼓慶祝,足可見劉宏是有多麽的不得人心,當然其下場當讓是被當地官府捉拿入獄。
荊州,水鏡山莊。
鬼穀子仰望星空,忽見一顆帝星劃過銀河,不由輕聲歎道:“亂世終於開啟了。”
涼州。
董卓得知劉宏駕崩後,當即開懷大笑起來。
“劉宏啊劉宏,你可終於死了,老夫的計劃終於可以開始了。”
董卓最快速度召集麾下文武,隨後不久涼州軍開始向關中方向調集起來,涼雍戰事一觸即發。
並州。
秦溫得知劉宏駕崩後,表麵上雖悲痛不已,可是眼中的喜悅卻難以言喻。
“傳令下去,陳兵十萬餘並涼交界,本將要在此地來一次大練兵。”
“諾。”
隨著秦溫一聲令下,十萬晉軍由四方雲集,向並涼州邊界的北地郡開拔而去。
這一舉動除了嚇到了董卓外,更嚇壞了並南的四大諸侯,生怕秦溫兵鋒一轉直接滅了他們。
董卓得知秦溫沉兵邊界後,雖明知秦溫隻是為了拖住他的兵力,好讓自己無法全力對關中用兵,可卻不得不調十萬大軍回防。
隨後,司州和漢中的情況也差不多,秦昊、皇甫嵩、曹操、劉璋,四路諸侯,也接著在邊界處沉兵演練,以拖住董卓三方進京的步伐與兵力。
各路諸侯的這一針對舉動,氣得董卓怒砸了數個花瓶,可是卻絲毫都沒有辦法。
長安。
董太後得到劉宏真正立得是劉協後,當即召集百官想要硬推劉協登基。
她才不管劉協是不是最適合的帝位人選,也不管大漢還禁不禁得住她這麽折騰,她隻要自己最疼愛的孫兒坐上龍椅就行了。
“眾卿家,陛下臨終遺詔中所立的乃是皇子協,所以這新帝理當由皇子協來繼承才對……”
文武百官一聽董太後此言後,當即開始紛紛議論起來。
他們不是不知道劉宏更加疼愛皇子協,也不是不知道皇子協比皇子辨更加聰穎,可關鍵是皇子協現在的年紀還太小了,而朝中又更是大將軍何進掌權,皇子協根本就沒有絲毫繼位的可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