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韓世忠投秦
自張羨和韓玄戰死之後,韓玄之子韓世忠、韓元吉,張羨部將吳六奇、蘇燦,雖從沒放棄過抵抗,但更多的人卻選擇了投降,讓劉秀輕易統一了荊南四郡48縣之地。
劉秀統一荊南之後,一麵派兵鎮壓殘存的抵抗分子,一麵則大力拉攏分化張羨殘部。
最終,吳六奇也選擇了投降劉秀,並聯合劉秀部將甘寧突襲了武訓所部。
蘇燦軍不敵,大敗而逃,並領殘軍近百人,前去投靠了韓世忠。
韓世忠收留蘇燦後,當即親領麾下五百騎兵、一千水軍,趁著吳六奇大勝心生鬆懈,徹夜踏馬劉秀軍大營,殺敵一千兩百後揚長而去。
待劉秀的騎兵抵達之時,韓世忠的騎兵卻已上船,十艘大船載著五百騎,遁入了八百裏雲夢澤,也就是洞庭湖。
甘寧一不知道韓世忠的基地位置,二手中所擁有的水軍數量也不足,不敢輕易追擊,隻的望船歎息。
雲夢澤,某座小島上,剛剛重創劉秀俊的韓世忠,及其部下,就駐紮在這座小島上,並以此為據點,四處襲擊劉秀麾下各地,給劉秀的荊南造成了擊傷的損失。
“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韓世忠一口幹一大碗酒,他已經很久沒打過這麽痛快的仗了,當初在和劉秀的大戰中,哪怕是由他親自領軍,麵對劉秀也依然是輸多勝少,唯有在水戰方麵才有把握穩贏。
可自從甘寧投降劉秀之後,劉秀軍的水戰能力大漲,哪怕是韓世忠最擅長的水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贏劉秀了。
而在劉秀俊的不斷圍剿之下,韓世忠手中的精兵越大越少,活動範圍也越來越狹窄,直至被限製在了這雲夢澤兩岸,要不是有嶽飛和黃祖在背後支持的話,韓世忠恐怕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蘇燦將軍,多謝你給了本將一把大勝的戰機,來這碗酒本將敬你。”
韓世忠高舉酒碗,而蘇燦則苦笑道:“戰機是公子自己找的,末將不過是一敗軍之將,得公子收留已經感激不盡。”
“哈哈,蘇將軍過謙了。”
韓世忠大笑著將酒飲盡,笑著問道:“不知將軍今後有何打算?若是不嫌本將這座廟小的話,將軍大可留下當個副將。”
“末將願意為將軍效力。”
“好好。”
韓世忠頓時大喜過望,自韓玄戰死後,原屬於長沙軍的將領,不是投降就是戰死,韓世忠根本無人可用,所以自然不可能放過蘇燦這員大將了。
韓世忠也沒想到蘇燦真會留下,畢竟以蘇燦的實力和名氣,無論投靠哪路諸侯,都必定會被厚待,卻沒想到竟真的因為他這點恩惠,就留在這雲夢澤和他韓世忠一起當‘水匪’。
韓世忠得了蘇燦正準備慶祝一下,而就在這時,他這一世的弟弟韓元吉,卻一臉陰沉的住了進來。
“二弟,你回來了。”
韓世忠笑著迎了上去,問道:“怎麽樣?這次江夏之行,把糧草要來了嗎?”
“之前答應給的兩千石,可這次隻給了一千石。”
韓世忠一臉的不以為意,道:“足夠應急了,大不了等不夠的時候,再去要就是了。
黃祖和嶽飛,都想讓咱們的人,去跟劉秀拚命,肯定不會缺了咱們糧草的。”
韓元吉眼中閃過一絲無奈,道:“大哥,若隻是糧草的事倒還好了,可關鍵是小弟這次前往江夏,向嶽飛的使者討要裝備時,嶽飛的使者還告訴了小弟一條關於劉秀軍的重要情報。”
韓世忠麵露凝重之色,沉聲問道:“是什麽?”
“劉秀已經下令,命甘寧令一萬水軍,彭岑領兩萬步軍,水路兵進圍剿我軍,並且兵力上不封頂,劉秀是下定決定要除掉咱們了。”
“什麽?”
韓世忠麵露驚色,他手中三千兵力都不到,也就隻能玩玩偷襲,根本不敢和劉秀正麵交手,這次劉秀一開始就出動三萬大軍圍剿他,可見是不滅了他誓不罷休啊。
以韓世忠這區區三千殘軍,哪怕是有嶽飛和黃祖提供支援,又如何抵擋的住劉秀的數萬大軍?
“看來這雲夢澤也不下了,也是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韓世忠歎息道。
韓元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問道:“大哥,咱們去投靠哪路諸侯?”
韓世忠則反問道:“哪家諸侯給的加碼高?”
韓世忠要是投靠一路的話,自然不可能是一個人去,而是帶著他的三千部下一起去,所以不給足夠的好處拉攏的話,又豈能展現出拉攏韓世忠的誠意?
“目前拉攏咱們諸侯已有七家,分別是:江東的孫堅、劉繇、陸康,江夏黃祖,豫州趙匡胤,淮南袁術,以及秦公秦昊。”
韓世忠以極為劣勢的兵力,在荊南數次與劉秀交戰,並且至今依然存活,由此足可見其領軍能力。
對於韓世忠這樣的在野將才,而且還掌控著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各大諸侯自然都想要將他招攬到麾下了。
“袁術、劉繇、黃祖、陸康已經可以直接排除了,袁術和劉繇已是昨日黃花,而黃祖和陸康的實力又太弱,且沒有多少發展空間,所以投靠這四路諸侯無異於自尋死路。
至於趙匡胤、孫堅和秦昊三家嘛,趙匡胤許諾,隻要大哥領軍投靠,可謂宋軍水軍大都督。
趙匡胤表麵上誠意十足,可宋軍地處內陸,目前根本就沒有水軍,而想要發展水軍,恐怕還要等吞並袁術,擁有江淮水係之後,可誰有知道那是什麽時候?
孫堅則許諾,隻要大哥領軍肯去投靠,吳軍水軍副都督一職就是大哥的了,也非常有誠意,大哥你可以考慮一下。
至於秦公秦昊……”
提到秦昊之後,韓元吉猶豫了一下,繼續道:“他並沒有許諾給大哥任何官職,隻是許諾必定會幫咱們報殺父之仇,大哥你也可以考慮一下。”
韓世忠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堅定道:“不用考慮了,咱們去投靠秦軍。”
自張羨和韓玄戰死之後,韓玄之子韓世忠、韓元吉,張羨部將吳六奇、蘇燦,雖從沒放棄過抵抗,但更多的人卻選擇了投降,讓劉秀輕易統一了荊南四郡48縣之地。
劉秀統一荊南之後,一麵派兵鎮壓殘存的抵抗分子,一麵則大力拉攏分化張羨殘部。
最終,吳六奇也選擇了投降劉秀,並聯合劉秀部將甘寧突襲了武訓所部。
蘇燦軍不敵,大敗而逃,並領殘軍近百人,前去投靠了韓世忠。
韓世忠收留蘇燦後,當即親領麾下五百騎兵、一千水軍,趁著吳六奇大勝心生鬆懈,徹夜踏馬劉秀軍大營,殺敵一千兩百後揚長而去。
待劉秀的騎兵抵達之時,韓世忠的騎兵卻已上船,十艘大船載著五百騎,遁入了八百裏雲夢澤,也就是洞庭湖。
甘寧一不知道韓世忠的基地位置,二手中所擁有的水軍數量也不足,不敢輕易追擊,隻的望船歎息。
雲夢澤,某座小島上,剛剛重創劉秀俊的韓世忠,及其部下,就駐紮在這座小島上,並以此為據點,四處襲擊劉秀麾下各地,給劉秀的荊南造成了擊傷的損失。
“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韓世忠一口幹一大碗酒,他已經很久沒打過這麽痛快的仗了,當初在和劉秀的大戰中,哪怕是由他親自領軍,麵對劉秀也依然是輸多勝少,唯有在水戰方麵才有把握穩贏。
可自從甘寧投降劉秀之後,劉秀軍的水戰能力大漲,哪怕是韓世忠最擅長的水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贏劉秀了。
而在劉秀俊的不斷圍剿之下,韓世忠手中的精兵越大越少,活動範圍也越來越狹窄,直至被限製在了這雲夢澤兩岸,要不是有嶽飛和黃祖在背後支持的話,韓世忠恐怕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蘇燦將軍,多謝你給了本將一把大勝的戰機,來這碗酒本將敬你。”
韓世忠高舉酒碗,而蘇燦則苦笑道:“戰機是公子自己找的,末將不過是一敗軍之將,得公子收留已經感激不盡。”
“哈哈,蘇將軍過謙了。”
韓世忠大笑著將酒飲盡,笑著問道:“不知將軍今後有何打算?若是不嫌本將這座廟小的話,將軍大可留下當個副將。”
“末將願意為將軍效力。”
“好好。”
韓世忠頓時大喜過望,自韓玄戰死後,原屬於長沙軍的將領,不是投降就是戰死,韓世忠根本無人可用,所以自然不可能放過蘇燦這員大將了。
韓世忠也沒想到蘇燦真會留下,畢竟以蘇燦的實力和名氣,無論投靠哪路諸侯,都必定會被厚待,卻沒想到竟真的因為他這點恩惠,就留在這雲夢澤和他韓世忠一起當‘水匪’。
韓世忠得了蘇燦正準備慶祝一下,而就在這時,他這一世的弟弟韓元吉,卻一臉陰沉的住了進來。
“二弟,你回來了。”
韓世忠笑著迎了上去,問道:“怎麽樣?這次江夏之行,把糧草要來了嗎?”
“之前答應給的兩千石,可這次隻給了一千石。”
韓世忠一臉的不以為意,道:“足夠應急了,大不了等不夠的時候,再去要就是了。
黃祖和嶽飛,都想讓咱們的人,去跟劉秀拚命,肯定不會缺了咱們糧草的。”
韓元吉眼中閃過一絲無奈,道:“大哥,若隻是糧草的事倒還好了,可關鍵是小弟這次前往江夏,向嶽飛的使者討要裝備時,嶽飛的使者還告訴了小弟一條關於劉秀軍的重要情報。”
韓世忠麵露凝重之色,沉聲問道:“是什麽?”
“劉秀已經下令,命甘寧令一萬水軍,彭岑領兩萬步軍,水路兵進圍剿我軍,並且兵力上不封頂,劉秀是下定決定要除掉咱們了。”
“什麽?”
韓世忠麵露驚色,他手中三千兵力都不到,也就隻能玩玩偷襲,根本不敢和劉秀正麵交手,這次劉秀一開始就出動三萬大軍圍剿他,可見是不滅了他誓不罷休啊。
以韓世忠這區區三千殘軍,哪怕是有嶽飛和黃祖提供支援,又如何抵擋的住劉秀的數萬大軍?
“看來這雲夢澤也不下了,也是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韓世忠歎息道。
韓元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問道:“大哥,咱們去投靠哪路諸侯?”
韓世忠則反問道:“哪家諸侯給的加碼高?”
韓世忠要是投靠一路的話,自然不可能是一個人去,而是帶著他的三千部下一起去,所以不給足夠的好處拉攏的話,又豈能展現出拉攏韓世忠的誠意?
“目前拉攏咱們諸侯已有七家,分別是:江東的孫堅、劉繇、陸康,江夏黃祖,豫州趙匡胤,淮南袁術,以及秦公秦昊。”
韓世忠以極為劣勢的兵力,在荊南數次與劉秀交戰,並且至今依然存活,由此足可見其領軍能力。
對於韓世忠這樣的在野將才,而且還掌控著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各大諸侯自然都想要將他招攬到麾下了。
“袁術、劉繇、黃祖、陸康已經可以直接排除了,袁術和劉繇已是昨日黃花,而黃祖和陸康的實力又太弱,且沒有多少發展空間,所以投靠這四路諸侯無異於自尋死路。
至於趙匡胤、孫堅和秦昊三家嘛,趙匡胤許諾,隻要大哥領軍投靠,可謂宋軍水軍大都督。
趙匡胤表麵上誠意十足,可宋軍地處內陸,目前根本就沒有水軍,而想要發展水軍,恐怕還要等吞並袁術,擁有江淮水係之後,可誰有知道那是什麽時候?
孫堅則許諾,隻要大哥領軍肯去投靠,吳軍水軍副都督一職就是大哥的了,也非常有誠意,大哥你可以考慮一下。
至於秦公秦昊……”
提到秦昊之後,韓元吉猶豫了一下,繼續道:“他並沒有許諾給大哥任何官職,隻是許諾必定會幫咱們報殺父之仇,大哥你也可以考慮一下。”
韓世忠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堅定道:“不用考慮了,咱們去投靠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