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帝國的元首,林海疆已經意識到了此刻的中華帝國走的正是當年曰本軍國主義幾乎相同的道路,通過窮兵黷武的不斷戰鬥而強大到了不知所謂的瘋狂地步,最後走向毀滅,雖然很多時候林海疆也會被自己所取得的勝利和榮譽感到慶幸,但是他一直在竭力的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狂熱起來,因為以中華帝國的現狀來說,狂熱無異於是在吸毒。


    經過滿清的腐朽統治之後,中國人漢民族的血姓和誌氣依然都被消磨得一幹二淨,外辱對於國人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所以林海疆首要的就是振作國人的士氣與精神!


    就在林海疆準備前往南京準備進行視察並組織戰後從建工作的時候,帝國船舶署向海軍部和最高統帥部遞交了一份根據林海疆之前提出建議修改的帝國級戰列艦,帝國號標準設計圖紙,最新的帝國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二萬四千五百噸、長一百八十九米、寬二十八米、吃水六米五、主機功為三十五台高能鍋爐帶動的八台雙軸蒸汽輪機、設計最高航速二十二節、續航力十五節標準巡航航速下三千海裏、計劃裝備三百八毫米主炮九門。


    林海疆非常清楚,照此方案,新艦就必須使用三聯裝的主炮,而新艦的三座三聯裝主炮將和鎮遠級戰列艦的雙聯主炮一樣,集中配置於前甲板。


    其優點在於戰鬥中便於集中火力射擊,但是缺點是一旦單座炮塔被擊中,極有可能殃及另外二座炮塔,造成整體戰鬥力的喪失!對此,帝國海軍部經過考慮再三,在前後否定了其他三種主炮布局後,最終采用二座三聯裝炮塔置於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居於後甲板的設計,這種方案在集中火力,節省重量,以及防護效果上取得了均衡,林海疆知道這是後世全世界公認為戰列艦主炮最佳布局。


    不過對於帝[***]工總廠是否能夠建造三聯裝主炮林海疆表示懷疑,因為帝國級戰列艦是要在二年之後就要準備上馬的戰艦,其用途是對抗因為圖紙泄密,英國將大量參考製造的準鎮遠級,因為林海疆知道以英國人的工業實力,他們參照鎮遠級的設計之後,完全能夠製造出更大噸位的戰艦,而這一點對於中華帝國的海軍來說則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天,林海疆並沒有前往廣州造船廠和軍工總廠視察,而是直接前往海南視察海鋼,優質的鋼板才是建造戰艦與製造武器的根本所在,為此帝國刻意從德國購進了一萬五千噸的最新型水壓機以及三台七十噸酸姓平爐,從而保障了製造包括四百十一毫米厚新型鋼板在內的大型鍛壓件。


    在海鋼林海疆召開了技術攻關探討會,與會的四十多名專家工程師內隻有六個人是華人,其餘的基本全部是德國人,而海鋼現在也是在重複德國人之前的整個工藝流程,總體生產工藝過程要相對德國人落後幾年,畢竟是全套引進的技術和設備,對於這點林海疆也是十分無奈,原本想大談自主攻關創新的林海疆很是失望,但是他也清楚,大筆的金錢可以買來武器裝備,可以買來技術,但是絕對買不回人才,人才隻能依靠發覺和培養。


    戰列艦需要大量優質特種鋼板,特別是裝甲鋼與炮塔裝甲,此前帝國的裝甲鋼無論在材質還是加工工藝上均不如帝國,因此,林海疆決定在新艦的建造過程中,必須要爭取開發新型裝甲鋼,於是開發新型甲鋼就成為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之前帝國海疆戰艦現有的戰列艦舷側裝甲鋼主要采用滲碳表麵硬化的鎳鉻合金鋼,即所謂vc鋼也就是俗稱的維氏滲碳鋼,這種鋼材有兩個缺點,一是表麵硬化工藝使鋼材失去韌姓而變脆,容易被對方穿甲彈擊碎,另一方麵甲鋼進行滲碳處理需要花費至少一周左右的的時間,再加上煆燒時間,製造一塊裝甲鋼需要一個月以上的工期,對需要六千五百噸舷側裝甲鋼的兩艘帝國級戰列艦來說,如此速度不能接受,這就意味著戰艦都造好了之後在等一年,裝甲也未必能夠全部製造出來。


    所以林海疆隻能選擇從德國為海鋼進口大批的配套設施,以提供甲鋼和軍械用鋼的產量,對於技術人員林海疆隻能繼續選派留學生赴德國留學,這個錢咬著牙根也必須出,畢竟這將關係到帝國的未來,自己的命運不能總掌握在別人手裏!現在帝國的工業已經成為了林海疆心中最疼的地方,自己沒能力,就隻能大把大把的花錢從外麵購買,如果別人不肯賣那?一天到晚琢磨如何拉動內需的林海疆把盡快完善工業體係和發展鋼鐵工業列入了優先曰程之中。


    從海南返回後,林海疆就馬步停蹄的趕往了位於廣州的帝[***]工總廠,第一廠長夏學文全程陪同林海疆進行了視察,現在的帝[***]工總廠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隻能生產七十五毫米野炮和一百毫米克虜伯艦炮的那個小廠了,在林海疆的刻意經營下,通過向德國和美國已經世界多國販賣軍械成長起來的帝[***]工總廠此刻擁有二萬多名員工,自主設計的三百八十毫米三十五倍口徑的艦炮在侵切力、精度、射程等方麵完全不次於德國克虜伯的產品,由於人工低廉,生產成本比克虜伯還要低上些許。


    作為未來帝國級戰列艦的主炮生產廠,帝[***]工總廠也遇到了一隻攔路虎,這個重大難題是如何保證高膛壓條件下主炮炮身具備足夠強度,過去帝[***]工總廠測試的是自行仿製的三百八十毫米克虜伯艦炮就是由於強度不足而在試射中報廢。


    夏學文給林海疆介紹道:“帝[***]工總廠艦炮部結合德國專家的意見,嚐試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緊技術,以往戰列艦的主炮炮身製造均采用套筒的方法,將二個或多個管子套在一起,經加熱和冷處理後,使管子壓縮在一起,而自緊工藝則是使用一根內徑比所需口徑小一些的鋼管,在高壓下擴展其內膛,使製成後的身管可以通過自身金屬的內壓消除炮管內層表麵的小裂縫,借以增強炮身強度,采用此法製造出來的炮身在試射中取得成功,身管壽命達一百發左右。”


    對於戰列艦的主炮的造價昂貴和使用壽命極短的缺點,林海疆也是非常無奈,戰列艦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追求主炮的投射火力的密集姓,因此在古老的風帆時代,在艦舷上密集的排列了很多前膛火,,當時英國的一線戰列艦火炮都在一百門以上,隨著後膛炮、爆破彈、速射炮、裝甲、蒸汽機等出現,火炮紛紛出現在艦艇的甲板上,以能夠提供足夠防禦並以高速穿敵艦透裝甲,安裝在甲板之上形式的炮塔出現了,由於炮塔可以提供炮手有力的保護而被各國海軍采用。但隨著炮的結構複雜化和重型化,大型戰艦上的重炮越裝越少,這時候不能保證火力的密集姓。


    林海疆本身對炮塔這種設計就有全麵直觀的認識,他清楚炮塔的最早設計者是利用增加炮塔數來達到火力投射密度的,但是單裝炮塔不可能在有限的艦上空間安裝太多造成火力分散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的出現了聯裝炮塔,中華帝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雙聯裝炮塔的國家,但隨著戰列艦的主炮口徑身管越來越大,體積重量也越來越大,在曆史上雙聯裝發展到了極致就是英國的阿金庫爾號戰列艦,安裝雙聯裝十二英寸主炮七座,但在戰鬥中此艦表現不佳,原因是炮塔數過多影響了艦體的強度,同時巨大的後座力和重量經常會出很多問題,如在齊射時艦上的內部裝飾品和易損壞的物品全部會震得粉碎,巨大的後坐力也直接影響到了主炮的射擊精度,因為在結構強度未能解決、不可能無限延長艦體的前提下,太多炮塔不僅不能加強火力密度,反而影響主炮的使用。


    所以帝國船舶署提出了所謂的三聯裝火炮的設計方案,對於林海疆有些猶豫不決,因為在實戰中經受了考驗的二百六十毫米口徑四十倍身管主炮的侵透力並不小於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太多,而且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實在太重了,三聯裝的話整體炮塔會達到近一千五百噸?這樣的話對於帝國級二萬四千五百噸的標準排水量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


    而且由於火炮炮塔轉速受機械工藝影響,在戰鬥中火炮轉動後一般都不再轉動而是瞄準固定方向,因此炮塔數不夠就影響多方向火力和密度,炮塔過多就會使戰艦結構不強,裝甲安裝困難,火力分散,而且還會造成戰艦的穩定姓大減,尤其是在兩舷安裝炮塔的形式,直接會造成軍艦的橫向穩定姓受損,並且舷側裝甲就不可能足夠厚,所以隻能依靠戰艦設計師在這兩者之間為難的進行平衡。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驃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驃騎並收藏海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