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少年王


    八月十九,中秋剛過去,邊關的捷報傳來,整個汴梁城都陷入了狂歡。


    天波府楊家自然也不例外,隻是楊家滿門卻披著孝服,跪拜在祠堂前。


    這是要告慰楊無敵九泉之下的陰靈。


    眾人禮拜完畢,上午九點多鍾,就開始有客人上門。


    剛開始還都是將門世家派了當家婦人前來,言語之間,自然是想要結親。


    楊家都是女人,那些寡婦不能算,楊八妹和楊九妹個個貌美如花,娶一個回家,這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能把自家女兒嫁給那小楊將軍,簡直能美死這些婦人。


    可惜,楊宗保在陪著父親離開之前,就曾經說過,三年之內,收複幽雲十六州,這才回返。


    如今沒過三年,甚至一年都不到,楊宗保就要做到他離開前的諾言。


    如果楊宗保諾言成真,那麽楊氏一門就不是現在的天波府,而是王府。


    規製要超過現在不知多少倍。


    自家身價看漲,楊家人如何肯輕易和別人結親啊。


    於是乎,不論是老太君,還是那柴郡主,甚至楊八妹和楊九妹都沒同意任何婚事。


    就算不同意婚事,但是來拜訪的人依舊絡繹不絕。


    從上午開始,一直忙到晚上,天波府上下都是張燈結彩。


    沒辦法,邊關捷報一個接一個,所有人都知道,天波府這次絕對要升天了!


    值此之際,趙光義也參合了一把,派了自己的兒子趙恒,一個胖乎乎的小胖子,前來祭拜楊無敵的靈位。


    當初趙光義得皇位不正。


    燭影斧聲。


    有‘弑兄篡位’的嫌疑,等他做了皇帝,就立了大哥趙匡胤的兒子做太子。


    結果這太子前些年被趙光義罵了一頓後,回到東宮太子府就自殺了。


    如此一來,趙光義身上篡位的嫌疑,以及罵名就更足了。


    史書上少不了要記上一筆。


    趙光義垂垂老矣,知道自己活不過多少年,如今楊宗保能收回幽雲十六州,自己的名聲已經無礙。


    但是自己把這個位子傳給大哥的兒子,還是給自己的兒子,這就成了一個老大難的難題。


    按照趙光義的想法,自然是傳給自己的兒子。


    趙光義派兒子趙恒前來祭拜楊老令公的靈位,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拉攏遠在邊關的楊宗保,以此增加,推兒子上位的助力。


    趙恒性格略顯懦弱,對父親的話言聽計從,從不打折扣。


    如今被趙光義耳提麵命一番指導,深記自己前來的使命,來到天波府楊家,在祠堂前,噗通一聲,就重重的跪拜下來,三個響頭直接就把額頭磕紅了。


    楊家人想攔都攔不住啊。


    “襄王,這可使不得啊!”


    佘老太君年老成精,對趙恒來意自然是心知肚明,不過卻又無可奈何,畢竟趙恒是君,楊家是臣。


    作為臣子必須忠於君王。


    這就是那句古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今趙恒前來拉攏楊家,楊家作為武將世家,除了乖乖入觳,什麽都不能反抗。


    反抗就是意圖謀反。


    更何況,楊宗保的母親是柴郡主,柴郡主可是前周公主,也就是說,楊宗保身上流了前朝皇室血脈。


    佘老太君如何敢拒絕趙恒的拉攏啊。


    好在趙恒性格懦弱,一板一眼的把父親教給自己的招數使完,就告辭離去了。


    趙恒能這麽快離去,除了有不知該如何繼續拉攏的意思,另外也是他忽然見到一個美若天仙的美女,心生漣漪,就急匆匆回宮,向父皇提出,想要迎娶楊家女的想法。


    “我兒高明!”


    趙光義在大喜過後,也正在想著如何拉攏封賞楊家,首先封王是肯定的了,但是封王之後,這楊家是束之高閣,以後端敬著,還是作為大宋的大殺器,順便把吐蕃、西夏大理等國一並剿滅了。


    如今趙恒一回來,把自己想迎娶楊家女一事一說,趙光義頓時大喜。


    外戚不得幹政,這是大宋趙匡胤定下來的鐵律。


    那些文官們不是想著如何牽製楊家嗎?


    到時候,你們隻要推我兒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我兒趙恒迎娶了楊氏女,楊家就要避嫌,以後不能參與政事。


    如此一來,既拉攏了楊家,又能順便推我兒登上皇位,等我兒登上皇位,還能把楊家勢力排擠到朝堂軍隊之外。


    一舉兩得!


    妙不可言啊!


    不提趙光義父子準備封賞楊家一事,隻說楊宗保帶著軍隊,一路哐哐哐直懟過去,一直來到渝關,這才停住了腳步。


    渝關也就是後來的山海關,被依燕山,南連渤海,地勢極為險要。


    這渝關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是因為遼人把大量兵力放在了南麵,這渝關內隻有兩萬軍馬。


    麵對楊宗保氣勢如虹的鴛鴦軍,一戰擊潰,隨即就向後逃之夭夭,拱手把矗立在山門上的山海關,讓給了楊宗保。


    得了山海關,楊宗保不得不停下了腳步。


    不是他不想繼續前進,而是後防告急了。


    楊延昭和李繼宣手下不過一萬多兵馬,就算楊宗保拉攏了數十山寨百姓,擁護宋軍,但是契丹人為數不小。


    如今各個城防都布置了大量禁軍駐守,避免剛剛得到的故土,得而複失。


    這也是楊宗保進軍太快,帶來的麻煩。


    沒法繼續進軍,楊宗保隻好帶著穆桂英守著山海關,等待朝廷旨意下達。


    沒過多久,朝廷第一道金牌詔書來了,可是那官使到了涿州,找不到楊宗保。


    隨後第二位官使帶著第二道金牌到了燕州,依舊找不到楊宗保。


    第三位官使帶著金牌,終於找到了楊宗保,卻不是讓他回京,而是讓他繼續駐守,等大宋吸收完畢整個幽雲十六州,對他再進行封賞。


    於是乎,楊宗保暫時被官封燕州節度使,領軍駐守渝關。


    又過了月餘,九月底,寒風瑟瑟,朝廷終於把幽雲十六州全部收回,所有參與收複失地的大將,一律封王。


    天波府楊家,更是了不得,一門雙王。


    有一點不同的是,其他人封的都是郡王,比如說,曹彬就是濟陽郡王,李繼宣是琅琊郡王,呼延讚是靠山郡王等。


    而楊延昭封的是保定王,封地是保州。


    楊宗保封的是忠義王,沒有封地。


    作為最大的功臣,竟然沒有封地。


    楊宗保沒說什麽,其他人也都沒說什麽,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因為朝廷為楊宗保以後要繼承楊延昭的封地做準備。


    畢竟一門雙王已經夠厲害了,如果再都是實權封地君王,那就太了不得了。


    這對父子還不知道,東京城內,還有一樁大喜事等著他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獻祭之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轅二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轅二師兄並收藏獻祭之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