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裴矩
我家後院通向武俠世界 作者:山德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寧給自己倒滿了一杯酒,和杜十三舉杯一敬,正準備喝下去,忽然停了下來,身旁的青衫中年柳永沒有什麽異樣,杜十三卻神情微動,扭頭向廳外望去。眼神交會,有些意外的點了點頭。
此時,尚秀芳一曲歌罷,優雅的微微鞠躬,而後,便被李龜年和台下眾人纏著討論起當時的音樂來。
周寧對音樂方麵所知不多,麵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心中卻暗自提防起來。
柳永並沒有什麽修為,故而沒有什麽異樣;剛才地麵微微一動,他和杜十三都有些感應。那不是地震,而是有人在施展步法。如此想來,此人的功力實是有些驚世駭俗,一腳之威,竟然恐怖如斯。
究竟是誰,居然敢在陰癸派罩著的秦樓撒野?
過了一會,坐在一旁的柳永突然訝聲道:“裴矩?那大忙人怎會到此?”
“裴矩?”
周寧急急抬起頭,赫然隻見一個相貌儒雅的中年文士,正盤膝坐在離他極遠的茶幾前,靜靜的閉目傾聽。仿佛是在聆聽李龜年的妙論。察覺到周寧的目光,睜開眼,衝他微微一笑,雙眼中仿佛充滿了無限的智慧。
“……師尊?”
杜十三脫口而出。隨即麵色一變,閉口不言。
裴矩微微笑著,掃了二人一眼。
在不遠處,尚秀芳說道:“胡身之在樂經中曾經說道:胡樂者,龜茲、疏勒、高昌、天竺諸部樂也。秀芳覺得,這些胡樂雖然比不得我們中土源遠流長的音樂,但大可借鑒一番。本朝才女蔡文姬在蒙難於西域時,便曾把胡樂變化改編成琴曲,胡笳十八拍,亦曾傳唱一時。”
尚秀芳這話說得圓滑自然,又深合樂理,登時引起了一陣由衷讚美之聲。
李龜年道:“秀芳大家此話深合我心,我與我弟李鶴年十年前曾遊曆龜茲、疏勒,嚐作了一首《渭川曲》,今日興起,請為眾位歌之。”
這看起來有些落魄的中年人想必也是個寂寞如雪的文藝中年,伸手抄起酒壺,咕嚕咕嚕喝了兩杯酒,命身旁侍女取了一個琵琶,一個羯鼓,又在一個盆子裏洗了手,裝上義甲,嗚嗚咽咽的彈奏起來,一邊彈,一邊漫聲唱道。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裏流。鄉國不知何處是,雲山漫漫使人愁。”
這文藝中年也是個有才華的人,一曲《渭川曲》繁弦急管,歌聲清颺宛轉,間或打一記羯鼓,讓人悠然而生鄉愁之情。以周寧的嚴苛眼光,也不得不暗暗折服。
李龜年唱到一半,琵琶聲悠揚,歌聲一轉,已變成了薑夔的一首《鷓鴣天》。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此人的音樂功底異常恐怖,把一首清颺宛轉的《渭川曲》與趣味盎然的《鷓鴣天》結合的天衣無縫。
一曲歌罷,隔了許久,全場才發出如雷掌聲。
裴矩淡然一笑,亦是鼓掌道:“裴某經略西域多年,今日才有幸聆聽龜年兄的清音,真是幸何如之。西域諸國中,尤以龜茲樂境界最高,龜年兄適才彈奏的琵琶和羯鼓便是龜茲國的一種樂器,聽聞龜茲國還有一種吹管樂器叫篳篥,以木或竹製成,上有九個按指孔,管口處插有蘆哨,音色嘹亮淒怨,在草原上吹奏更如泣如訴,頓挫抑揚,圓轉不斷。不知龜年兄與尚大家可曾習得?”
裴矩的聲音異常柔和,讓人悠然而生一種親切的感覺。
李龜年搖頭道:“這倒是不曾。”
尚秀芳柔聲道:“裴先生過譽了,秀芳怎當得大家之稱,說起篳篥,秀芳倒是略懂一二,不過不甚精通。”
尚秀芳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正在走神的周寧,從一旁的婢女手中接過篳篥,低垂螓首,露出天鵝般的脖頸,緩緩的吹奏起篳篥來。
一陣動聽的樂聲陡然響起,哀婉悲涼,婉轉悠揚,眾人聽得正有些黯然,陡然,樂聲變為高亢清脆,連綿不斷的音符如同裂帛般跳躍而出,圓潤不斷,慷慨激昂,而後,樂聲又轉向哀傷,讓人不由得潸然淚下。
此刻,落日霞光透過側麵的紗窗和薄紗,透射到這位動人美女的嬌軀上,更是為她備添了一份神秘的美感。
過了半晌,樂聲始歇。
包括周寧在內,眾人都為這多才多藝的美女瞿然動容。
“好,好,好!”喝的醉熏熏的柳永大聲的鼓掌叫好,說道,“素聞裴相公精通音律,又曾經略西域多年,不如再來談論一下對這篳篥曲的看法?”
杜十三低聲說道:“聽聞柳永被貶斥出京城,蓋半便是我……便是裴大人使得力,今日一看,果然早有舊怨。”
周寧點點頭,亦是深有同感。
裴矩睜開雙眼,淡笑道:“尚大家清音,裴某實深欽佩,哪怕是安萬善親至也不過如此。”
安萬善是有名的胡人樂師,篳篥技藝堪稱天下第一。裴矩這番話,實則已是非常高的褒獎了。
尚秀芳甚是受用,含笑道:“裴先生過譽了,秀芳所知的不過些許皮毛罷了。咦,不知這位周公子對秀芳的技藝有何看法呢?”
尚秀芳一雙妙目,瞟向了正在自顧自喝酒的周寧。
眾人齊刷刷的把羨妒的目光投向了周寧,周寧沒想到尚秀芳這小妞突然把話題引向自己,陡然一呆,心中不由得有些打鼓,這小妞禍水東引,究竟是何意?
登時有些語塞。眼角瞥見尚秀芳正期待地瞧著自己,心中一轉,已有了應對的方法。
信口說道:“剛才聽聞秀芳小姐的清音,周寧突然想起一首詩,也許隻有這首詩才能勉強形容秀芳小姐的雅奏。”
周寧清咳了一下,吟道:“南山截竹為篳篥,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奇,秀芳大家為我吹。傍鄰聞者多歎息,遠客思鄉皆淚垂。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枯桑老柏寒颼遛,九雛鳴鳳亂啾啾。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周寧一詩信口吟出,周圍人都聽得呆了,便連裴矩也大感驚奇,重新的打量了他一遍,含笑道:“好一句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此詩應景,當浮一大白。”
給自己斟了一杯酒,衝周寧舉起杯子,一口飲盡。又是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衝著眾人拱了拱手,竟是徑直揚長而去。
周寧聽見,身旁的杜十三長長的出了口氣,顯然是對這裴矩頗為忌憚,心中有些不解。這時候,尚秀芳聽得芳心微顫,點頭道:“久聞周公子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果然名不虛傳,秀芳也當敬周公子一杯。”
蓮步輕移,走了下來,見這動人的尤物站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饒是周寧這樣的心境也不由得心跳加速。
此時,尚秀芳一曲歌罷,優雅的微微鞠躬,而後,便被李龜年和台下眾人纏著討論起當時的音樂來。
周寧對音樂方麵所知不多,麵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心中卻暗自提防起來。
柳永並沒有什麽修為,故而沒有什麽異樣;剛才地麵微微一動,他和杜十三都有些感應。那不是地震,而是有人在施展步法。如此想來,此人的功力實是有些驚世駭俗,一腳之威,竟然恐怖如斯。
究竟是誰,居然敢在陰癸派罩著的秦樓撒野?
過了一會,坐在一旁的柳永突然訝聲道:“裴矩?那大忙人怎會到此?”
“裴矩?”
周寧急急抬起頭,赫然隻見一個相貌儒雅的中年文士,正盤膝坐在離他極遠的茶幾前,靜靜的閉目傾聽。仿佛是在聆聽李龜年的妙論。察覺到周寧的目光,睜開眼,衝他微微一笑,雙眼中仿佛充滿了無限的智慧。
“……師尊?”
杜十三脫口而出。隨即麵色一變,閉口不言。
裴矩微微笑著,掃了二人一眼。
在不遠處,尚秀芳說道:“胡身之在樂經中曾經說道:胡樂者,龜茲、疏勒、高昌、天竺諸部樂也。秀芳覺得,這些胡樂雖然比不得我們中土源遠流長的音樂,但大可借鑒一番。本朝才女蔡文姬在蒙難於西域時,便曾把胡樂變化改編成琴曲,胡笳十八拍,亦曾傳唱一時。”
尚秀芳這話說得圓滑自然,又深合樂理,登時引起了一陣由衷讚美之聲。
李龜年道:“秀芳大家此話深合我心,我與我弟李鶴年十年前曾遊曆龜茲、疏勒,嚐作了一首《渭川曲》,今日興起,請為眾位歌之。”
這看起來有些落魄的中年人想必也是個寂寞如雪的文藝中年,伸手抄起酒壺,咕嚕咕嚕喝了兩杯酒,命身旁侍女取了一個琵琶,一個羯鼓,又在一個盆子裏洗了手,裝上義甲,嗚嗚咽咽的彈奏起來,一邊彈,一邊漫聲唱道。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裏流。鄉國不知何處是,雲山漫漫使人愁。”
這文藝中年也是個有才華的人,一曲《渭川曲》繁弦急管,歌聲清颺宛轉,間或打一記羯鼓,讓人悠然而生鄉愁之情。以周寧的嚴苛眼光,也不得不暗暗折服。
李龜年唱到一半,琵琶聲悠揚,歌聲一轉,已變成了薑夔的一首《鷓鴣天》。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此人的音樂功底異常恐怖,把一首清颺宛轉的《渭川曲》與趣味盎然的《鷓鴣天》結合的天衣無縫。
一曲歌罷,隔了許久,全場才發出如雷掌聲。
裴矩淡然一笑,亦是鼓掌道:“裴某經略西域多年,今日才有幸聆聽龜年兄的清音,真是幸何如之。西域諸國中,尤以龜茲樂境界最高,龜年兄適才彈奏的琵琶和羯鼓便是龜茲國的一種樂器,聽聞龜茲國還有一種吹管樂器叫篳篥,以木或竹製成,上有九個按指孔,管口處插有蘆哨,音色嘹亮淒怨,在草原上吹奏更如泣如訴,頓挫抑揚,圓轉不斷。不知龜年兄與尚大家可曾習得?”
裴矩的聲音異常柔和,讓人悠然而生一種親切的感覺。
李龜年搖頭道:“這倒是不曾。”
尚秀芳柔聲道:“裴先生過譽了,秀芳怎當得大家之稱,說起篳篥,秀芳倒是略懂一二,不過不甚精通。”
尚秀芳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正在走神的周寧,從一旁的婢女手中接過篳篥,低垂螓首,露出天鵝般的脖頸,緩緩的吹奏起篳篥來。
一陣動聽的樂聲陡然響起,哀婉悲涼,婉轉悠揚,眾人聽得正有些黯然,陡然,樂聲變為高亢清脆,連綿不斷的音符如同裂帛般跳躍而出,圓潤不斷,慷慨激昂,而後,樂聲又轉向哀傷,讓人不由得潸然淚下。
此刻,落日霞光透過側麵的紗窗和薄紗,透射到這位動人美女的嬌軀上,更是為她備添了一份神秘的美感。
過了半晌,樂聲始歇。
包括周寧在內,眾人都為這多才多藝的美女瞿然動容。
“好,好,好!”喝的醉熏熏的柳永大聲的鼓掌叫好,說道,“素聞裴相公精通音律,又曾經略西域多年,不如再來談論一下對這篳篥曲的看法?”
杜十三低聲說道:“聽聞柳永被貶斥出京城,蓋半便是我……便是裴大人使得力,今日一看,果然早有舊怨。”
周寧點點頭,亦是深有同感。
裴矩睜開雙眼,淡笑道:“尚大家清音,裴某實深欽佩,哪怕是安萬善親至也不過如此。”
安萬善是有名的胡人樂師,篳篥技藝堪稱天下第一。裴矩這番話,實則已是非常高的褒獎了。
尚秀芳甚是受用,含笑道:“裴先生過譽了,秀芳所知的不過些許皮毛罷了。咦,不知這位周公子對秀芳的技藝有何看法呢?”
尚秀芳一雙妙目,瞟向了正在自顧自喝酒的周寧。
眾人齊刷刷的把羨妒的目光投向了周寧,周寧沒想到尚秀芳這小妞突然把話題引向自己,陡然一呆,心中不由得有些打鼓,這小妞禍水東引,究竟是何意?
登時有些語塞。眼角瞥見尚秀芳正期待地瞧著自己,心中一轉,已有了應對的方法。
信口說道:“剛才聽聞秀芳小姐的清音,周寧突然想起一首詩,也許隻有這首詩才能勉強形容秀芳小姐的雅奏。”
周寧清咳了一下,吟道:“南山截竹為篳篥,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奇,秀芳大家為我吹。傍鄰聞者多歎息,遠客思鄉皆淚垂。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枯桑老柏寒颼遛,九雛鳴鳳亂啾啾。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周寧一詩信口吟出,周圍人都聽得呆了,便連裴矩也大感驚奇,重新的打量了他一遍,含笑道:“好一句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此詩應景,當浮一大白。”
給自己斟了一杯酒,衝周寧舉起杯子,一口飲盡。又是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衝著眾人拱了拱手,竟是徑直揚長而去。
周寧聽見,身旁的杜十三長長的出了口氣,顯然是對這裴矩頗為忌憚,心中有些不解。這時候,尚秀芳聽得芳心微顫,點頭道:“久聞周公子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果然名不虛傳,秀芳也當敬周公子一杯。”
蓮步輕移,走了下來,見這動人的尤物站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饒是周寧這樣的心境也不由得心跳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