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史海沉鉤·蘇拉西斷代史考(前篇)》(中)
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 作者:虛無行者北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蠻族屠戮者”那波利卡四世的劃分方法,是將蘇拉西建國以前的曆史稱為史前史,建國以後到南北內戰前稱為古代史,內戰結束後到東擴趨近停止稱為近代史,東擴趨近停止到蘇希叛亂之前稱為現代史,爾後稱為當代史。
史前史下轄兩個時代,都是那波利卡四世新創造的名詞,黑暗時代和野蠻時代,分界點依舊是多萊曼成為領袖。
古代史下轄兩個時代,古風時代和古典時代,這兩個名詞也是那波利卡四世首創的,兩個時代以莫西去世作為分界線。
近代史下麵就一個時代,將以前那些用祭司長命名的時代統統取消,改為東擴時代,換句話說東擴時代就是近代史。
現代史的話,那波利卡四世繼承以前的稱呼,即用祭司長名字命名時代的方法,我猜可能是因為那些人離現在太近,他們的兒孫輩都還活著?
當代史則沒有創新,依舊沿用莫西的說法,現世時代。
對於當代史與現代史之間的處理方法,那波利卡進行些許更改。當代史隻有現世時代,以人名命名的時代全部歸為現代史。
此外,那波利卡四世劃分方法最主要的貢獻在於3條:
第一,那波利卡四世首次將“東擴時代”這個概念引入蘇拉西的曆史,蘇拉西後來所稱呼的東擴時代,追根溯源就是由那波利卡四世成為全國性官方稱呼。
第二,模糊過度階段這個概念的雛形,就是由那波利卡四世的劃分開始,盡管那波利卡四世本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後世史學界所稱的模糊過度階段追根溯源,就是來自那波利卡四世的這一次劃分。
第三,黑暗時代、野蠻時代、古風時代、古典時代這些優美的詞匯影響到了後世,盡管其在流傳過程中又多次變動了意思,但是至少流傳下來。
先解釋一下聲明叫“東擴時代”,那波利卡四世創造性的將東擴時代提升為一個概念,指的是蘇拉西人大肆向東部擴張殖民的時代。
在那波利卡四世的劃分標準中,東擴時代正式開始於231年,在這一年,蘇希人的祖輩終於丟掉了老巢,狼狽的向東邊逃竄,那波利卡在蘇希人昔日居住地的廢墟上,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也就是今天的那波利卡,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這裏都是蘇拉西人的首都。
那波利卡四世認為,以那波利卡城的建立為標誌,蘇拉西人開始向東部擴張,幾百年之內讓蘇拉西的領土翻了一番。
而東擴時代結束的時間是703年,因為從這一年開始,蘇拉西人東擴的腳步就緩慢下來以至於趨近停止。
在這裏提醒一下各位讀者,東擴時代結束的時間是那波利卡四世自稱的,非現代學者認定。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太遙遠了,對於東擴何時停止這種主觀性很強的判斷,實在沒有強有力的資料去支撐,目前蘇拉西史學家還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因為今天我不是來討論蘇拉西東擴問題的,因此在這裏我就不對這個問題做更多深究,各位讀者隻需要明白,那波利卡四世聲稱蘇拉西東擴停止於703年就足夠。
第二點,模糊過度階段,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而且我必須提醒各位讀者注意一點,那波利卡四世所提出的的模糊過度概念,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模糊過度概念並不能完全等同為一回事。
那波利卡四世在劃分的時候,認為根本不需要對時代的分界線做極其明確的判定,因為雖然時代是在變化的,但是如果硬要將每一個時代都找出一個節點,那是一種非常無聊的行為。
比如南北內戰這個時代,自然可以依據戰爭爆發的那一年進行劃分,因為隨之到來的時間席卷了整個蘇拉西。但是在其他和平的時代,用年份劃分就是胡扯,可是為了區分時代,又必須劃分。
因此,在這個時候,就誰便找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大部分是祭司長的交替,然後指定劃分的時間。如果兩個時代中間有多餘的年份那怎麽辦?那就將其模糊化。
各位讀者看到這裏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因此我就實際舉出一個例子。
在那波利卡四世的劃分方法中,古代史的結束是以南北內戰作為標誌,也就是說是大曆202年;然而那波利卡四世又將近代的起始點劃分到231年,因此中間丟了29年,他們既不屬於古代也不屬於現代。
這個問題在當年就有人詢問了,而那波利卡四世則提出了上麵那個概念,模糊過度,將這一段曆史模糊化,不要去深究其到底屬於哪一個時代,你可以將其看為上一個時代,也可以將其看為下一個時代。
反正,那個時代都離現在這麽遠了,模糊化也不會影響到任何人。
而在現在的史學界中,模糊過度的概念指的是將兩個時代交接點進行模糊處理,當有人提到這一段曆史的時候,既可以歸為上一個時代,也可以歸為下一個時代。
現在史學界對模糊過度概念和那波利卡四世最大的不同在於,那波利卡四世十分明確的將模糊過度限定在兩個時代空缺出來的時間段,而現在史學界則沒有這個硬性要求,可以直接放在時代中,隻要你在論述文章時,可以找到兩個時代的相連點。
(四)蘇希早期的斷代
蘇希剛剛建國的時候,雖然始終對蘇拉西保持攻勢,但是在文化上卻充滿了自卑的心態,許許多多的地方都直接從蘇拉西處搬造,斷代史就包過在其中。起初用的是那波利卡一世斷代方式,後來又用那波利卡四世斷代方式。
一直到大曆794年,第一個沒有參與過蘇希建國戰爭的祭司長,克爾格一世,成為了蘇希第4任祭司長,才決定做出努力,擺脫蘇希人的文化自卑,其中那波利卡四世斷代法就是克爾格一世要擺脫的目標之一。
在克爾格一世的努力下,蘇希推出了屬於自己的斷代法,被稱為克爾格斷代法,取代了原來的那波利卡四世斷代法。
但是遺憾的是,在克爾格看來,擺脫蘇希人的文化自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斷代法這個方麵,明顯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
因此所謂的克爾格斷代法,斷代方式極其簡陋,對於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當代史,克爾格全盤照抄了那波利卡四世斷代法,連時代的稱呼都是一樣的,隻有現代史中那些人名命名的時代,被克爾格改了一下名字,但是模板還是蘇拉西的。
因此,克爾格斷代法除了增加蘇希人的自信心以外,其實並沒有多大價值,屬於非常垃圾的斷代法。
蘇希第一套有價值的斷代法,是第10任祭司長萊索諾一世在848年推出的萊索諾斷代法,這才是第一套蘇希人自己的斷代法。
在萊索諾斷代法中,他將曆史進行如下劃分。
史前史:下轄原始時代和蒙昧時代,分界線依舊是“魔法之祖”莫西成為多萊曼部落的領袖。
古代史:下轄遠古時代、中古時代和近古時代,兩個分界點分別是蘇拉西人征服那波利卡和獸師體係出現。
近代史:下轄建國時代和西征時代,開始於蘇希人爆發叛亂,以蘇希占據賽琉裏亞德祭司長為分界線,結束於《賽琉裏亞德條約》的簽署。
現代史:仍然是以三個祭司長為界限命名的時代。
當代史:下轄現世時代。
蘇希人的這套萊索諾斷代法最大的貢獻有兩處:
一是確立斷代方法因以主體族群的曆史作為標準這個概念,該概念到後來影響了戈修革的斷代。
二是將那波利卡四世口中非常難聽的野蠻、黑暗更改為原始和蒙昧,事實上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沿用著這倆個單詞對以往的時代進行稱呼,這都是萊索諾一世的貢獻。
(五)戈修革建國前兩國斷代史的發展·簡化風潮
蘇希的建國是一個劇變,標誌著蘇拉西文化圈不再隻有蘇拉西一個玩家,因此斷代法也在那一段時間裏有了翻新。
然而在那以後,兩國在斷代史這一方麵就沒有什麽可喜的發展,恢複了蘇拉西之前五百年的老路,其他時代大體不變,現代史的年份在不斷的變長。
不過我所說的大體不變,隻是指官方文件中大體不變,事實上在這兩百年間,最大的變化來自民間,那就是著名的簡化風潮。
簡化風潮最早從星啟木刮起,然後迅速傳遍蘇拉西和蘇希,這股風潮的理論大概如下:曆史不需要那麽複雜,不需要一個一個時代的劃分,應該把那些複雜的概念統統簡化。
舉一個簡化方案,一個在希帕裏的學員認為,曆史應該隻需要四個階段,蘇拉西建國前的史前史,蘇希建國前的古代史,三十年前的近代史,始終保持三十年的當代史,這就是曆史的劃分。
而類似這一種想法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提出了數以百計的方案,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從妮菇爾的《雜科雜錄》中看到五十六種方案。
遺憾的是,這一股風潮的支持者各自為戰,並且自己內部鬥爭還很激烈,因此沒有得到官方的重視,隨著蘇拉西和蘇希的戰爭白熱化以後,學者們逐漸被維新派吸引過去,簡化風潮的第一次流行,就這樣悄然無聲的消散了。
史前史下轄兩個時代,都是那波利卡四世新創造的名詞,黑暗時代和野蠻時代,分界點依舊是多萊曼成為領袖。
古代史下轄兩個時代,古風時代和古典時代,這兩個名詞也是那波利卡四世首創的,兩個時代以莫西去世作為分界線。
近代史下麵就一個時代,將以前那些用祭司長命名的時代統統取消,改為東擴時代,換句話說東擴時代就是近代史。
現代史的話,那波利卡四世繼承以前的稱呼,即用祭司長名字命名時代的方法,我猜可能是因為那些人離現在太近,他們的兒孫輩都還活著?
當代史則沒有創新,依舊沿用莫西的說法,現世時代。
對於當代史與現代史之間的處理方法,那波利卡進行些許更改。當代史隻有現世時代,以人名命名的時代全部歸為現代史。
此外,那波利卡四世劃分方法最主要的貢獻在於3條:
第一,那波利卡四世首次將“東擴時代”這個概念引入蘇拉西的曆史,蘇拉西後來所稱呼的東擴時代,追根溯源就是由那波利卡四世成為全國性官方稱呼。
第二,模糊過度階段這個概念的雛形,就是由那波利卡四世的劃分開始,盡管那波利卡四世本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後世史學界所稱的模糊過度階段追根溯源,就是來自那波利卡四世的這一次劃分。
第三,黑暗時代、野蠻時代、古風時代、古典時代這些優美的詞匯影響到了後世,盡管其在流傳過程中又多次變動了意思,但是至少流傳下來。
先解釋一下聲明叫“東擴時代”,那波利卡四世創造性的將東擴時代提升為一個概念,指的是蘇拉西人大肆向東部擴張殖民的時代。
在那波利卡四世的劃分標準中,東擴時代正式開始於231年,在這一年,蘇希人的祖輩終於丟掉了老巢,狼狽的向東邊逃竄,那波利卡在蘇希人昔日居住地的廢墟上,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也就是今天的那波利卡,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這裏都是蘇拉西人的首都。
那波利卡四世認為,以那波利卡城的建立為標誌,蘇拉西人開始向東部擴張,幾百年之內讓蘇拉西的領土翻了一番。
而東擴時代結束的時間是703年,因為從這一年開始,蘇拉西人東擴的腳步就緩慢下來以至於趨近停止。
在這裏提醒一下各位讀者,東擴時代結束的時間是那波利卡四世自稱的,非現代學者認定。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太遙遠了,對於東擴何時停止這種主觀性很強的判斷,實在沒有強有力的資料去支撐,目前蘇拉西史學家還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因為今天我不是來討論蘇拉西東擴問題的,因此在這裏我就不對這個問題做更多深究,各位讀者隻需要明白,那波利卡四世聲稱蘇拉西東擴停止於703年就足夠。
第二點,模糊過度階段,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而且我必須提醒各位讀者注意一點,那波利卡四世所提出的的模糊過度概念,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模糊過度概念並不能完全等同為一回事。
那波利卡四世在劃分的時候,認為根本不需要對時代的分界線做極其明確的判定,因為雖然時代是在變化的,但是如果硬要將每一個時代都找出一個節點,那是一種非常無聊的行為。
比如南北內戰這個時代,自然可以依據戰爭爆發的那一年進行劃分,因為隨之到來的時間席卷了整個蘇拉西。但是在其他和平的時代,用年份劃分就是胡扯,可是為了區分時代,又必須劃分。
因此,在這個時候,就誰便找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大部分是祭司長的交替,然後指定劃分的時間。如果兩個時代中間有多餘的年份那怎麽辦?那就將其模糊化。
各位讀者看到這裏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因此我就實際舉出一個例子。
在那波利卡四世的劃分方法中,古代史的結束是以南北內戰作為標誌,也就是說是大曆202年;然而那波利卡四世又將近代的起始點劃分到231年,因此中間丟了29年,他們既不屬於古代也不屬於現代。
這個問題在當年就有人詢問了,而那波利卡四世則提出了上麵那個概念,模糊過度,將這一段曆史模糊化,不要去深究其到底屬於哪一個時代,你可以將其看為上一個時代,也可以將其看為下一個時代。
反正,那個時代都離現在這麽遠了,模糊化也不會影響到任何人。
而在現在的史學界中,模糊過度的概念指的是將兩個時代交接點進行模糊處理,當有人提到這一段曆史的時候,既可以歸為上一個時代,也可以歸為下一個時代。
現在史學界對模糊過度概念和那波利卡四世最大的不同在於,那波利卡四世十分明確的將模糊過度限定在兩個時代空缺出來的時間段,而現在史學界則沒有這個硬性要求,可以直接放在時代中,隻要你在論述文章時,可以找到兩個時代的相連點。
(四)蘇希早期的斷代
蘇希剛剛建國的時候,雖然始終對蘇拉西保持攻勢,但是在文化上卻充滿了自卑的心態,許許多多的地方都直接從蘇拉西處搬造,斷代史就包過在其中。起初用的是那波利卡一世斷代方式,後來又用那波利卡四世斷代方式。
一直到大曆794年,第一個沒有參與過蘇希建國戰爭的祭司長,克爾格一世,成為了蘇希第4任祭司長,才決定做出努力,擺脫蘇希人的文化自卑,其中那波利卡四世斷代法就是克爾格一世要擺脫的目標之一。
在克爾格一世的努力下,蘇希推出了屬於自己的斷代法,被稱為克爾格斷代法,取代了原來的那波利卡四世斷代法。
但是遺憾的是,在克爾格看來,擺脫蘇希人的文化自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斷代法這個方麵,明顯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
因此所謂的克爾格斷代法,斷代方式極其簡陋,對於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當代史,克爾格全盤照抄了那波利卡四世斷代法,連時代的稱呼都是一樣的,隻有現代史中那些人名命名的時代,被克爾格改了一下名字,但是模板還是蘇拉西的。
因此,克爾格斷代法除了增加蘇希人的自信心以外,其實並沒有多大價值,屬於非常垃圾的斷代法。
蘇希第一套有價值的斷代法,是第10任祭司長萊索諾一世在848年推出的萊索諾斷代法,這才是第一套蘇希人自己的斷代法。
在萊索諾斷代法中,他將曆史進行如下劃分。
史前史:下轄原始時代和蒙昧時代,分界線依舊是“魔法之祖”莫西成為多萊曼部落的領袖。
古代史:下轄遠古時代、中古時代和近古時代,兩個分界點分別是蘇拉西人征服那波利卡和獸師體係出現。
近代史:下轄建國時代和西征時代,開始於蘇希人爆發叛亂,以蘇希占據賽琉裏亞德祭司長為分界線,結束於《賽琉裏亞德條約》的簽署。
現代史:仍然是以三個祭司長為界限命名的時代。
當代史:下轄現世時代。
蘇希人的這套萊索諾斷代法最大的貢獻有兩處:
一是確立斷代方法因以主體族群的曆史作為標準這個概念,該概念到後來影響了戈修革的斷代。
二是將那波利卡四世口中非常難聽的野蠻、黑暗更改為原始和蒙昧,事實上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沿用著這倆個單詞對以往的時代進行稱呼,這都是萊索諾一世的貢獻。
(五)戈修革建國前兩國斷代史的發展·簡化風潮
蘇希的建國是一個劇變,標誌著蘇拉西文化圈不再隻有蘇拉西一個玩家,因此斷代法也在那一段時間裏有了翻新。
然而在那以後,兩國在斷代史這一方麵就沒有什麽可喜的發展,恢複了蘇拉西之前五百年的老路,其他時代大體不變,現代史的年份在不斷的變長。
不過我所說的大體不變,隻是指官方文件中大體不變,事實上在這兩百年間,最大的變化來自民間,那就是著名的簡化風潮。
簡化風潮最早從星啟木刮起,然後迅速傳遍蘇拉西和蘇希,這股風潮的理論大概如下:曆史不需要那麽複雜,不需要一個一個時代的劃分,應該把那些複雜的概念統統簡化。
舉一個簡化方案,一個在希帕裏的學員認為,曆史應該隻需要四個階段,蘇拉西建國前的史前史,蘇希建國前的古代史,三十年前的近代史,始終保持三十年的當代史,這就是曆史的劃分。
而類似這一種想法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提出了數以百計的方案,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從妮菇爾的《雜科雜錄》中看到五十六種方案。
遺憾的是,這一股風潮的支持者各自為戰,並且自己內部鬥爭還很激烈,因此沒有得到官方的重視,隨著蘇拉西和蘇希的戰爭白熱化以後,學者們逐漸被維新派吸引過去,簡化風潮的第一次流行,就這樣悄然無聲的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