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中的騰龍大陸西岸烽火連天固然讓人心驚肉跳,可是波旁島連同埃多楠半島數十年的西方無戰事,就是盧爾·沙特斯筆下的“我們時代的和平”,也很讓人蛋疼,尤其是讓英靈們蛋疼。


    在盧爾·沙特斯的章節中,提到波旁的海幾國進入了漫長的和平時代,盧爾·沙特斯一輩子隻有在快死的時候,才在波旁島見識到戰爭,而且還隻是爆發在波康與波旁之間的戰爭,沒有波及到波利,這又是為何呢?


    因為在此前的一係列戰爭中,波裏斯也成功構建了屬於他們的波旁均勢,確保隻有波裏斯才有打破均勢的力量。


    在波旁島上,波康與波旁相互製衡,因為這兩個國家體量大致相當;而波裏斯與波康簽署共同防禦條約,讓他不需擔心被自己的鄰居波利宣戰,可以專心和波旁敵對;而為了防止波利感覺自己勢單力孤,在波裏斯的允許下,波利也與波旁有了共同防禦條約。


    這麽一來,就確保波旁島四國不能輕易對他國宣戰,否則會將整個波旁島都拖入戰爭之中。而最妙的地方在於,波利是個瘸腿的國家,也就是說能打破波旁島均勢的,隻有波裏斯而已。


    為什麽說波利是個瘸腿國家呢?因為別看波利領土好大一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擁有相當程度自治的林間衛所的領地,也就是盧爾·沙特斯的故鄉,英靈莫西所在的陣營,而林間衛所為了維持自己的自治權,與波裏斯一向友好相處。


    這樣一來,如果波利敢對波裏斯宣戰的話,林間衛所肯定會立刻跳反,在埃多楠半島進攻波利的殖民地,來為波裏斯緩解壓力。畢竟一但波裏斯被打退,波利肯定會把內部這個反骨仔收拾掉。


    而在埃多楠半島上,波裏斯通過第二、第三次埃多楠戰爭以後,也構建了適合自己的埃多楠半島體係。


    如今埃多楠半島除了波利與波裏斯的殖民地以外,有南波烏圖與埃多楠兩個國家相互製約,誰也奈何不了誰。並且在第三次埃多楠戰爭的《第二次加拉本和約》中,約定埃多楠半島南部三分之二為波裏斯勢力範圍,北部三分之一為波利勢力範圍。


    這就是通過哈迪斯以及其他波裏斯領袖數百年不屑的努力所締造的體係,確保了體係內所有國家牽一發而動全身,而有實力打破均勢的隻有波裏斯,冷弈在神界中將當時這一體係稱為波裏斯體係。


    在這種情況下,那波利卡宮的議員們相信,隻要能構建起騰龍均勢,就可以讓波裏斯捧起波旁的王冠,千秋萬代了。


    波裏斯的第一次試探是波旁島戰爭,哈迪斯試圖提前消滅波特盧的威脅,結果最終失敗,但是那時候還不要緊,畢竟此時連波旁島的均勢都還沒完全構建,這一次失敗的行動就當做下次演習。


    然而接下來的情況眾所周知,冷弈出手了,隨著1622年《厄波斯禁令》的頒發,波裏斯無法對騰龍大陸出兵,所謂“均勢”也就無從談起。


    既然沒法對騰龍大陸施加影響,而如今的國際體係對波裏斯又是最大的利好,那麽為什麽要變動呢?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不是很舒服嗎?所以波旁島就開始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和平”,許多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沒見過國家之間的戰爭。


    不過要知道,世界是普遍聯係的,是永恒發展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本來就不完整(加上騰龍均勢才能構建完整的體係)的波裏斯體係也逐漸走向破產。


    導致波裏斯體係破產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波特盧越發強盛,因此試圖將勢力延伸到波旁島上;二是盧爾·沙特斯發現了拉文蒂卡,使得拉文蒂卡貿易出現。


    拉文蒂卡,位於騰龍大陸東岸,在埃多楠半島的北方,由於地理位置原因,波利與其林間衛所能最方便進行貿易,然而波利具備航海能力,因此波利也成了拉文蒂卡貿易開啟以後的最大受益者。


    由於拉文蒂卡貿易所帶來的財富,波利的國力飛速增長,與之相比躺著不動的波裏斯就遜色了許多,畢竟波裏斯隻能通過林間衛所來走私。


    如果這個時候是波裏斯的英靈,那波利卡與哈迪斯當任波裏斯執政長的話,肯定不惜一切代價對波利宣戰,哪怕讓這個體係被打破也在所不惜。


    然而拉文蒂卡是1630年被發現,此時還要再過10年才能迎來第三期英靈轉世,所以等到哈迪斯等人轉世時,拉文蒂卡貿易已經形成了正規。


    波裏斯沒有阻止拉文蒂卡貿易被波利獨占鼇頭,理由是“害怕對波利宣戰打破那波利卡建立的波裏斯體係”。


    這理由倒是富麗堂皇,然而波裏斯不肯宣戰的實際理由隻是因為依靠著走私的方式,能遏製大部分商人參與,讓絕大部分利潤被大貴族們壟斷。


    第三期中,哈迪斯一直努力的事情,就是和拉文蒂卡走私做鬥爭,試圖將這件事掰回到正軌,結果他死了。


    哈迪斯第三世去世的非常早,在1677年就因為被刺遇害,“鳩”的調查結果是那波利卡指示的,雖然那波利卡依靠斯裏荷家族的聲威免死,但是也導致政治前途盡毀,而又因為波裏斯在第三期中幾乎沒有戰爭,那波利卡隻能這樣蹉跎一生。


    哈迪斯是被那波利卡刺殺的?對於這個調查結果,哈迪斯隻能翻白眼,回歸銀白房間以後,哈迪斯就對冷弈長歎一口氣:“鳩已經不是兩百年前我建立時的那個組織了。”


    哈迪斯死了,那波利卡廢了,這個結果沒有引起波裏斯任何的波瀾,因為當時他們都是貴族中的小人物,不合時宜的小人物。於是波裏斯的貴族們繼續在波裏斯體係中紙醉金迷,享受著“與生俱來的權力”,直到波裏斯體係開始崩壞。


    波裏斯體係崩壞的先兆,是“維利斯戰爭”,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和平”之後首次爆發的戰爭,也是盧爾·沙特斯人生盡頭時才爆發的一場戰爭。


    戰爭的起因,是波特盧試圖插手波旁島,於是聯絡上了波旁,結果這一行為惹怒了波裏斯。並且波旁在拉文蒂卡貿易方麵,也和波利鬧得很不愉快,搞到最後波裏斯與波利都對波旁不滿,於是波康抓住這一次有利時機,發動了戰爭。


    戰爭從1684年至1704年,結果是波旁徹底被打成狗頭,終於認清楚了一個現實,自己是個弱雞,誰也打不過。


    並且波裏斯與波利的貿易戰爭以維利斯戰爭為起點,開始愈演愈烈,互相對對方貿易禁運、製裁,波利不讓波裏斯參與中轉,波裏斯就把波利從埃多楠半島趕走,將《第二次加拉本和約》以後構建的埃多楠體係撕碎。


    在這個過程中,上層貴族們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覺,一輪又一輪的收割著國內財富,每個貴族的家產都大了幾倍,則最終導致了在波裏斯內部1713年至1723年的都末廖戰爭,內部戰作一團。


    其中最糟糕的是,隨著“維利斯戰爭”波康的勝利,也讓波旁島均勢出現變動,波康過於強大了。要知道,在“維利斯戰爭”失敗以後,波旁放下了自尊心,全麵倒向波裏斯,波裏斯也投桃報李,幫助波旁解決局勢動蕩。


    這樣一來,波旁已經事實上成為波裏斯的附庸國,因此為了確保波旁的安全,同時也是確保波裏斯的北部安全,波康已經過於強大。


    波康的統治者也不傻,在感受到波裏斯越發明顯的惡意以後,就和波利簽署了軍事同盟條約,在1716年組成“北方軍事同盟”,將兩個國家綁為一體的同盟國。北方同盟的意思,是指波利與波康都是波旁島北部國家。


    都末廖戰爭就是北方同盟的一次試探,在這次波裏斯的內戰中,北方同盟派出了不少雇傭軍前去支援,由於攝於波裏斯三百年積累下的赫赫聲威,還沒演變到直接宣戰的地步,但是英靈們都知道,那一天恐怕不遠了。


    就在英靈們盡數回歸銀白房間的時候,北方同盟的第二次試探已經開始,此時埃多楠倒戈波利,於是在北方同盟的支持下,埃多楠不顧波裏斯的威脅對南波烏圖宣戰,於1725年發動“第四次埃多楠戰爭”。


    “第四次埃多楠戰爭”此時才剛剛爆發,在沒有開外掛的情況下,結果會怎麽樣連冷弈也說不清,隻能肯定這是一次代理人戰爭,北方同盟支持埃多楠,波裏斯則是支持南波烏圖,鹿死誰手尤未可知。


    不過有一點是清晰明確的,盧爾·沙特斯死前的警告已經應驗,這一係列戰爭的直接起因,皆是源自“維利斯戰爭”以後波旁島均勢的破壞。


    並且在第三期結算結束的時候,冷弈叫住哈迪斯與那波利卡兩人,直言不諱的說道:“崛起的波利,遲早會帶領北方同盟直接對波裏斯宣戰,神界已經預備將這場戰爭稱之為第二次波旁島戰爭,並且這場戰爭很有可能會在你們小時候爆發。”


    小時候,也就是第四期英靈遊戲,第四期英靈遊戲是在1740年開始,不過哈迪斯關心的是另一點:“那《厄波斯禁令》能解除了嗎?”


    冷弈含糊的說道:“看第二次波旁島戰爭的結果再說吧。”


    此時冷弈心中想的則是另一個問題,《厄波斯禁令》的效果還真是顯著啊,不得不說,波裏斯的貴族們再次刷新了冷弈對作死下限的評價。


    最後,第四期要開始了,第四期英靈遊戲又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無行者北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無行者北冥並收藏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