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流亡貴族(十三)貿易爭端
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 作者:虛無行者北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曆1844年,波裏斯中修恩多航道的探險船隊在越過印安地那漫長的海岸邊界,將東方界標推進到前人所未達到的土地時,發現了前人所未發現的文明,所未發現的國家,哥尼格塔。
哥尼格塔人也擁有悠久的曆史,比布拉亞鬆和烏爾奇還要久遠的曆史,早在“航海家”盧爾出生之前的大曆489年,哥尼格塔人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哥尼格塔人信奉的是蘇拉西神係的山脈之神,崇拜在哥尼格塔西部宏偉而又連綿不斷的山脈,這裏可能會有人疑惑,這不是和悉尼的高山崇拜一樣嗎?
其實是不一樣的,哥尼格塔山脈崇拜信奉的是山脈之神,這裏的山脈是縱橫千裏的山脈;悉尼高山崇拜信奉的是頂峰之神,高山指的是單獨一座巍峨的山峰,這就是哥尼格塔與悉尼信奉的區別。
哥尼格塔立國千年,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文明,昌榮的時代,可是在千年的時光過去以後,等波旁人發現哥尼格塔時,這個國家已經變成一個衰敗的國家。
如今哥尼格塔的國土僅僅是全盛時期的一半,而且哥尼格塔的起源之地,最繁華的地帶已經全部丟失,不再掌握在哥尼格塔手中,而是在南方的哥德羅思手中。
並且由於“複仇戰爭”和“反抗戰爭”的戰敗,如今哥尼格塔國困民窮,被天界戲稱為“不是附庸國的附庸國”。哥尼格塔之所以沒淪落為附庸國,不是他有多厲害,隻是此前哥尼格塔地域隻有他和南方的哥德羅思,哥德羅思沒有將哥尼格塔變為附庸國的必要。
但是饒是如此,如今哥尼格塔的全國統製(哥尼格塔對最高領袖的稱呼),從1814年開始,就變為由哥德羅思的艾篤王朝指定,並且艾篤王朝指定的哥尼格塔全國統製,通常是下一任哥德羅思大帝。
當然,哥尼格塔人的悲哀對於波旁人來說毫無價值,當發現這裏是嶄新的土地,有著嶄新的文明時,探險隊立刻意識到自己撿到一塊寶,這可是極大的商機啊!昔日拉文蒂卡貿易發現導致波利崛起的往事,可沒有人會忘記,而如今,難道修恩多航道要成為下一個波利了嗎?
雖然哥尼格塔人對與陌生的勢力進行海上貿易感到無所適從,但是經曆過多次這種事件的波旁人,可以從舊紙堆中輕易翻出過去的資料,然後對照著過去的資料,來指導這一次構建貿易渠道。
而隨著哥尼格塔貿易的興起,再次打破了波旁的海現有局麵,哈迪斯又鬱悶的發現,自己不能照著原定計劃行動。
每一次嶄新的貿易,都會造成現有局麵變動,變動的直接起因,就是能充當中介商的勢力,將會因為這一次貿易而暴富。
那麽誰有資格參與哥尼格塔貿易呢?首先是哥尼格塔,哥德羅思在更遙遠的南方,隻能望洋興歎,雖然哥尼格塔轉賣當地貨物時,會被波旁的海商人狠狠砍價,但是哥尼格塔可以通過將波旁的海貿易商品賣給哥德羅思,從而以此獲取利潤。
距離哥尼格塔最近的印安地,也有著極為便利的條件,不管是驅使並不熟練的海商去貿易,還是沿途開放港口收取入港費,都是一筆好買賣,因此次印安地與來德祿特區也難得的享受到中介的好處。
然後是波特盧與波旁,得益於與印安地或來德祿特權區良好的關係,還有出色的海船,盡管距離離得較遠,但是兩國依舊可以將海船開去哥尼格塔,從哥尼格塔貿易中分到自己的一杯羹。
然而波裏斯就糟糕了,他的統治中心已經剛剛隨著首都搬遷移到更西方,現在在搬回去是不可能的,並且波裏斯離哥尼格塔的路途也過於遙遠。
更不用提波特盧還在1845年時,以波裏斯商人經過本國港口時坑蒙拐騙、言而無信惹怒國人,為了和諧波特盧港口秩序為由,頒布了《清退無信者公告》,其實叫他《反波裏斯參與哥尼格塔貿易禁令》更為合適。
《反波裏斯參與哥尼格塔貿易禁令》的主要內容,是對參與哥尼格塔貿易的波裏斯商船下達去的路上下達封港令,波特盧等到港口一律不開放。如果能繞過波特盧的港口返程,行,讓你入港,但是入港需要繳納高額的入港費。
並且波特盧還買通了來德祿特權區,讓來德祿特權區加入這一禁令,對波裏斯商船征收懲罰性入港費。波裏斯的商人被這個禁令搞得痛不欲生,隻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修恩多航道。
波特盧不懷好意的在禁令中開了後門,宣布凡是修恩多航道出發的波裏斯船隻,該項禁令一律取消。這既讓修恩多航道可以參與進哥尼格塔貿易,又讓修恩多航道從那些冒充自己航道的商船中征收了好大一筆“偽裝費”,可謂是兩頭賺錢。
在這一片紅紅火火的賺錢中,修恩多航道一些共和派起義的念頭就這麽消散了,覺得還是維持現狀要好,然而哈迪斯對此情況完全不樂觀:“神界有雲,小兒持金於鬧市,必有大禍,準備提前發動起義吧。”
哈迪斯所預言的大禍確實來的很快,僅僅過了一年半,到1847年的時候,全波裏斯的風聲就很不對勁了,從費爾馬王朝到下層平民,全都對兩頭收錢的修恩多航道恨得直咬牙,修恩多航道居民都不敢去南部航道那邊了。
在這緊張的氣氛當中,對修恩多航道提稅的風聲透露了出來,從卡多許宮中傳出的消息,這一次是要提很高的稅收,高到讓修恩多航道這幾年賺的錢全部吐出來。並且還有小道消息,說卡多許宮準備對修恩多航道官員大換血,換上他們的人。
“幹那幫衰仔!靠本事賺錢憑什麽要納稅!卡多許宮那幫衰仔要是敢這麽做,我們就要起義!”在哈迪斯的麵前,自從哥尼格塔貿易興起以後消失許久米斯,隨著風聲不對又再次出現在哈迪斯麵前,義憤填膺的要哈迪斯幫兄弟一把。
哈迪斯不緊不慢的點頭:“我們都是共和的支持者,為了恢複消失的共和,自然是站在同一戰線的。”
果然,在1847年時,卡多許宮以全票通過了現任海王,卡多許一世的孫子盧爾十七世,關於提高修恩多航道稅收的提議。這次提高稅收的幅度比傳言中的還要喪心病狂,幾乎等於是要把修恩多航道這幾年賺的錢全部抽走。
修恩多航道用了一天時間就做出了回應——沒聽到,當然那些共和派還不想把事情搞大,讓戰爭打破愉快的收錢,於是按照往年正常的稅額給卡多許宮上貢。上貢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修恩多航道也開始緊急動員,準備即將到來的衝突。
麵對修恩多航道想要息事寧人的妄想,哈迪斯嗤之以鼻:“卡多許宮就是衝著修恩多航道這幾年暴利來的,妄想避開這一點把事情解決,無疑是最蠢的決定。”
正如哈迪斯所預料的那樣,大曆1848年,盧爾十七世以修恩多航道貢稅不足為由,“暫時罷免”了現任修恩多航道所有高層的職務,並“巡查官”去“調查修恩多航道所拖欠的稅款。”
哦,順便說一句,護送那些“巡查官”前來調查的隨從,有波裏斯最精銳的軍團與最精銳的艦隊。
這特麽根本不是來調查的,是要來把修恩多航道各位貴族送進冥河的!
因此在1848年時,修恩多航道共和派舉行“起義”,“起義領袖”是米斯,2天之內就“奪取”全修恩多航道的政權,“起義”的理由是宣稱“要恢複過去共和時代的美好時光,結束費爾馬暴政”,天界將其稱為“第二次反王權戰爭”(實際上是第三次,隻不過第二次是用第六次埃多楠戰爭來稱呼)。
在“奪取”全修恩多航道政權以後,米斯請出68歲的流亡貴族領袖哈迪斯,這個在全流亡貴族中享有極高威望的人,來當任全起義軍名義上的領袖,來表示自己不是意圖反叛的地方自治勢力。
“一群畏首畏尾,不幹人事的鼠輩,哼哼,”在和兒子的談話中,哈迪斯用挖苦的語氣嘲諷了那些將自己請到修恩多航道的貴族們。
“一群五六十歲的人了,沒一點當擔,居然把一個不到四十歲的小毛孩推出來當領袖,還2天之內全修恩多航道就投降了?他們想幹什麽?不就是覺得戰敗以後,可以把米斯推出去當替罪羊,然後自己繼續當貴族,不至於去流亡嗎?”
末了,哈迪斯做出評語:“未慮勝,先慮敗,這確實是為將者的當擔,但神界說這句話,是要為將者懂得謹慎,而不是給鼠輩在開打前就找後路,既然已經反叛,居然還妄想失敗了能和費爾馬王朝和平共處?簡直笑話!”
無獨有偶,波旁島這邊,眼紅哥尼格塔貿易的波裏斯對修恩多航道下手,而哥尼格塔那邊,眼紅貿易的哥德羅思,也對哥尼格塔下手了。
哥德羅思下手的時間,是在1489年,哥德羅思趾高氣昂的要求哥尼格塔將貿易交給自己來處理,並且轉運貿易時不得提價,這一要求被哥尼格塔拒絕,因此哥德羅思發動了“懲戒戰爭”。
這是哥德羅思從波旁的海文化中學來的名詞,意思是大哥收拾不聽話的小弟,據說現任哥德羅思大帝非常滿意這個名詞。
哥尼格塔一被挨揍,這幾年紅紅火火的哥尼格塔貿易瞬間斷流,隻能通過走私運來一點,而修恩多航道也如喪考妣的意識到,自己的資金流就這麽斷了,接下去隻能坐吃山空。
於是米斯恭敬的帶著哭腔去問此前自己不屑一顧當成雕像的名義上的領袖,流亡貴族哈迪斯,“如之奈何?”
“波裏斯發生內戰,埃多楠必生亂,且等埃多楠生亂,就是我等的機會。”
米斯大喜:“不愧是哈迪斯閣下!隻要埃多楠生亂,我等修恩多航道、不對,我等波裏斯的共和大業,就指日可待!”
哥尼格塔人也擁有悠久的曆史,比布拉亞鬆和烏爾奇還要久遠的曆史,早在“航海家”盧爾出生之前的大曆489年,哥尼格塔人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哥尼格塔人信奉的是蘇拉西神係的山脈之神,崇拜在哥尼格塔西部宏偉而又連綿不斷的山脈,這裏可能會有人疑惑,這不是和悉尼的高山崇拜一樣嗎?
其實是不一樣的,哥尼格塔山脈崇拜信奉的是山脈之神,這裏的山脈是縱橫千裏的山脈;悉尼高山崇拜信奉的是頂峰之神,高山指的是單獨一座巍峨的山峰,這就是哥尼格塔與悉尼信奉的區別。
哥尼格塔立國千年,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文明,昌榮的時代,可是在千年的時光過去以後,等波旁人發現哥尼格塔時,這個國家已經變成一個衰敗的國家。
如今哥尼格塔的國土僅僅是全盛時期的一半,而且哥尼格塔的起源之地,最繁華的地帶已經全部丟失,不再掌握在哥尼格塔手中,而是在南方的哥德羅思手中。
並且由於“複仇戰爭”和“反抗戰爭”的戰敗,如今哥尼格塔國困民窮,被天界戲稱為“不是附庸國的附庸國”。哥尼格塔之所以沒淪落為附庸國,不是他有多厲害,隻是此前哥尼格塔地域隻有他和南方的哥德羅思,哥德羅思沒有將哥尼格塔變為附庸國的必要。
但是饒是如此,如今哥尼格塔的全國統製(哥尼格塔對最高領袖的稱呼),從1814年開始,就變為由哥德羅思的艾篤王朝指定,並且艾篤王朝指定的哥尼格塔全國統製,通常是下一任哥德羅思大帝。
當然,哥尼格塔人的悲哀對於波旁人來說毫無價值,當發現這裏是嶄新的土地,有著嶄新的文明時,探險隊立刻意識到自己撿到一塊寶,這可是極大的商機啊!昔日拉文蒂卡貿易發現導致波利崛起的往事,可沒有人會忘記,而如今,難道修恩多航道要成為下一個波利了嗎?
雖然哥尼格塔人對與陌生的勢力進行海上貿易感到無所適從,但是經曆過多次這種事件的波旁人,可以從舊紙堆中輕易翻出過去的資料,然後對照著過去的資料,來指導這一次構建貿易渠道。
而隨著哥尼格塔貿易的興起,再次打破了波旁的海現有局麵,哈迪斯又鬱悶的發現,自己不能照著原定計劃行動。
每一次嶄新的貿易,都會造成現有局麵變動,變動的直接起因,就是能充當中介商的勢力,將會因為這一次貿易而暴富。
那麽誰有資格參與哥尼格塔貿易呢?首先是哥尼格塔,哥德羅思在更遙遠的南方,隻能望洋興歎,雖然哥尼格塔轉賣當地貨物時,會被波旁的海商人狠狠砍價,但是哥尼格塔可以通過將波旁的海貿易商品賣給哥德羅思,從而以此獲取利潤。
距離哥尼格塔最近的印安地,也有著極為便利的條件,不管是驅使並不熟練的海商去貿易,還是沿途開放港口收取入港費,都是一筆好買賣,因此次印安地與來德祿特區也難得的享受到中介的好處。
然後是波特盧與波旁,得益於與印安地或來德祿特權區良好的關係,還有出色的海船,盡管距離離得較遠,但是兩國依舊可以將海船開去哥尼格塔,從哥尼格塔貿易中分到自己的一杯羹。
然而波裏斯就糟糕了,他的統治中心已經剛剛隨著首都搬遷移到更西方,現在在搬回去是不可能的,並且波裏斯離哥尼格塔的路途也過於遙遠。
更不用提波特盧還在1845年時,以波裏斯商人經過本國港口時坑蒙拐騙、言而無信惹怒國人,為了和諧波特盧港口秩序為由,頒布了《清退無信者公告》,其實叫他《反波裏斯參與哥尼格塔貿易禁令》更為合適。
《反波裏斯參與哥尼格塔貿易禁令》的主要內容,是對參與哥尼格塔貿易的波裏斯商船下達去的路上下達封港令,波特盧等到港口一律不開放。如果能繞過波特盧的港口返程,行,讓你入港,但是入港需要繳納高額的入港費。
並且波特盧還買通了來德祿特權區,讓來德祿特權區加入這一禁令,對波裏斯商船征收懲罰性入港費。波裏斯的商人被這個禁令搞得痛不欲生,隻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修恩多航道。
波特盧不懷好意的在禁令中開了後門,宣布凡是修恩多航道出發的波裏斯船隻,該項禁令一律取消。這既讓修恩多航道可以參與進哥尼格塔貿易,又讓修恩多航道從那些冒充自己航道的商船中征收了好大一筆“偽裝費”,可謂是兩頭賺錢。
在這一片紅紅火火的賺錢中,修恩多航道一些共和派起義的念頭就這麽消散了,覺得還是維持現狀要好,然而哈迪斯對此情況完全不樂觀:“神界有雲,小兒持金於鬧市,必有大禍,準備提前發動起義吧。”
哈迪斯所預言的大禍確實來的很快,僅僅過了一年半,到1847年的時候,全波裏斯的風聲就很不對勁了,從費爾馬王朝到下層平民,全都對兩頭收錢的修恩多航道恨得直咬牙,修恩多航道居民都不敢去南部航道那邊了。
在這緊張的氣氛當中,對修恩多航道提稅的風聲透露了出來,從卡多許宮中傳出的消息,這一次是要提很高的稅收,高到讓修恩多航道這幾年賺的錢全部吐出來。並且還有小道消息,說卡多許宮準備對修恩多航道官員大換血,換上他們的人。
“幹那幫衰仔!靠本事賺錢憑什麽要納稅!卡多許宮那幫衰仔要是敢這麽做,我們就要起義!”在哈迪斯的麵前,自從哥尼格塔貿易興起以後消失許久米斯,隨著風聲不對又再次出現在哈迪斯麵前,義憤填膺的要哈迪斯幫兄弟一把。
哈迪斯不緊不慢的點頭:“我們都是共和的支持者,為了恢複消失的共和,自然是站在同一戰線的。”
果然,在1847年時,卡多許宮以全票通過了現任海王,卡多許一世的孫子盧爾十七世,關於提高修恩多航道稅收的提議。這次提高稅收的幅度比傳言中的還要喪心病狂,幾乎等於是要把修恩多航道這幾年賺的錢全部抽走。
修恩多航道用了一天時間就做出了回應——沒聽到,當然那些共和派還不想把事情搞大,讓戰爭打破愉快的收錢,於是按照往年正常的稅額給卡多許宮上貢。上貢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修恩多航道也開始緊急動員,準備即將到來的衝突。
麵對修恩多航道想要息事寧人的妄想,哈迪斯嗤之以鼻:“卡多許宮就是衝著修恩多航道這幾年暴利來的,妄想避開這一點把事情解決,無疑是最蠢的決定。”
正如哈迪斯所預料的那樣,大曆1848年,盧爾十七世以修恩多航道貢稅不足為由,“暫時罷免”了現任修恩多航道所有高層的職務,並“巡查官”去“調查修恩多航道所拖欠的稅款。”
哦,順便說一句,護送那些“巡查官”前來調查的隨從,有波裏斯最精銳的軍團與最精銳的艦隊。
這特麽根本不是來調查的,是要來把修恩多航道各位貴族送進冥河的!
因此在1848年時,修恩多航道共和派舉行“起義”,“起義領袖”是米斯,2天之內就“奪取”全修恩多航道的政權,“起義”的理由是宣稱“要恢複過去共和時代的美好時光,結束費爾馬暴政”,天界將其稱為“第二次反王權戰爭”(實際上是第三次,隻不過第二次是用第六次埃多楠戰爭來稱呼)。
在“奪取”全修恩多航道政權以後,米斯請出68歲的流亡貴族領袖哈迪斯,這個在全流亡貴族中享有極高威望的人,來當任全起義軍名義上的領袖,來表示自己不是意圖反叛的地方自治勢力。
“一群畏首畏尾,不幹人事的鼠輩,哼哼,”在和兒子的談話中,哈迪斯用挖苦的語氣嘲諷了那些將自己請到修恩多航道的貴族們。
“一群五六十歲的人了,沒一點當擔,居然把一個不到四十歲的小毛孩推出來當領袖,還2天之內全修恩多航道就投降了?他們想幹什麽?不就是覺得戰敗以後,可以把米斯推出去當替罪羊,然後自己繼續當貴族,不至於去流亡嗎?”
末了,哈迪斯做出評語:“未慮勝,先慮敗,這確實是為將者的當擔,但神界說這句話,是要為將者懂得謹慎,而不是給鼠輩在開打前就找後路,既然已經反叛,居然還妄想失敗了能和費爾馬王朝和平共處?簡直笑話!”
無獨有偶,波旁島這邊,眼紅哥尼格塔貿易的波裏斯對修恩多航道下手,而哥尼格塔那邊,眼紅貿易的哥德羅思,也對哥尼格塔下手了。
哥德羅思下手的時間,是在1489年,哥德羅思趾高氣昂的要求哥尼格塔將貿易交給自己來處理,並且轉運貿易時不得提價,這一要求被哥尼格塔拒絕,因此哥德羅思發動了“懲戒戰爭”。
這是哥德羅思從波旁的海文化中學來的名詞,意思是大哥收拾不聽話的小弟,據說現任哥德羅思大帝非常滿意這個名詞。
哥尼格塔一被挨揍,這幾年紅紅火火的哥尼格塔貿易瞬間斷流,隻能通過走私運來一點,而修恩多航道也如喪考妣的意識到,自己的資金流就這麽斷了,接下去隻能坐吃山空。
於是米斯恭敬的帶著哭腔去問此前自己不屑一顧當成雕像的名義上的領袖,流亡貴族哈迪斯,“如之奈何?”
“波裏斯發生內戰,埃多楠必生亂,且等埃多楠生亂,就是我等的機會。”
米斯大喜:“不愧是哈迪斯閣下!隻要埃多楠生亂,我等修恩多航道、不對,我等波裏斯的共和大業,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