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波旁的海最終一戰(終)落幕·《第三次歐利和約》
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 作者:虛無行者北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進入20年代以後,和談——不是休戰,而是了結這次戰爭的真正和談的呼聲就越來越大,各國的高層幾乎都低估了治下民眾對於再戰之後的忍耐度,所以等2122年之後,有誠意的和談就開始了。
況且此時不和談也是不行的了,各國的國力都已經到了相當疲憊的地步,無法再像開戰初期那樣調動大批的人馬,更不可能指望打贏對手以後渡海遠征,也因此再戰時締結的兩個同盟,彼岸同盟和海島同盟,已經麵臨著解體的危險。
隨著波利放棄了埃多楠半島以及特尼羅斯遠征軍的突飛猛進,埃多楠遠遁西荒,斷絕了與彼岸同盟的聯係,所以此時埃多楠對於彼岸同盟來說已經無關緊要。
波特盧盡管自己麵臨嚴峻挑戰的同時,卻仍然不忘給波利下眼藥,在波旁流亡政府問題上狠狠地得罪了波利,波利直接派出使節義正言辭的對波特盧提出抗議(破口大罵)。
而波特盧南方大片領土投降了邁席卡,令波特盧非常惱火,要求更南方的自己兩個盟國,烏爾奇和布托克西,與自己一同夾擊邁席卡。烏爾奇倒是很願意這麽做,因為邁席卡新征服的領土上有許多的烏爾奇人貴族。
但是布托克西卻各種推遲,全當沒聽見波特盧在說什麽。這是因為隨著賽弗力夫在丘陵衛所的叛亂以及波裏斯將海軍從當地撤走,布托克西趁機反攻布拉亞鬆,失去製海權的布拉亞鬆海域大潰敗,讓布托克西不但收複了部分失地,甚至還前所未有的穩固征服沿海布拉亞鬆沿海領土。
既然布托克西不願意進攻邁席卡,比布托克西更弱的烏爾奇自然也不願意當出頭鳥,於是也和布托克西保持態度一致,而此時的波特盧已經不複昔日全盛,沒有能力去懲戒這兩個不忠的盟邦,甚至連烏爾奇這種叛而複叛的前附庸國波特盧都叫不動了。
烏爾奇與布托克西也知道此時波特盧無法懲戒自己,因此反而變本加厲,兩國一同與邁席卡在2123年時達成協議,三國暫時休戰。烏爾奇確保自己可以安心消化領土,進行戰後恢複,而邁席卡與布托克西都確保了自己可以穩固一方,與另一方的敵人專心作戰。
至於在波旁島上彼岸同盟的表現,此前也已經說過,隨著那波利卡七世的叛逃,波裏斯在波旁島的勢力頓時土崩瓦解,盡管死硬派議員勉強組織起臨時政府做最後的抵抗,但是既沒有大義也沒有實力,注定是曇花一現了。
到了2123年時,波裏斯在波旁島的本土七航道中,波康占據了芬緹娜航道、老航道和穆拉德航道,席玉友為代表的波旁占據了修恩多航道,波利占據了都末廖中轉道和南部航道,費爾馬航道則處於波旁與波利爭奪當中。
結果在雙方的爭奪中,波康旗幟鮮明的支持實力較弱的波旁,並作出願意為波旁而與波利開戰的姿態,再加上作為征服者的波利天然競爭不過席玉友,最後到2124年時,波利隻能退出費爾馬航道,宣告席玉友的勝利。
席玉友勝利是勝利了,可是也狠狠地得罪了波利。並且三國在爭奪費爾馬航道時顯露出的這個模樣,自然早就把所謂“彼岸同盟”拋之腦後。
戰爭末期時彼岸同盟的情況大致如是,可以說除了名義上沒有解散以外,和不存在也差不了多少。彼岸同盟衰微至如此,而海島同盟隻能說好一點,稍微要好一點。
海島同盟中最倒黴的國家應該要屬南波烏圖,再戰沒多久,挾遠征軍而來的特尼羅斯就發動政變,控製了南波烏圖,然後不斷將南波烏圖往西邊趕,趨勢南波烏圖和埃多楠死鬥,好為波裏斯移民騰地方。
南波烏圖中不是沒人想要和埃多楠妥協,但是一是埃多楠要求妥協的要價太高,二是南波烏圖大部分貴族覺得,還是當波裏斯的一條狗,哪怕是被趕來趕去的狗,也要比反抗波裏斯有未來。
除了南波烏圖以外,位於埃多楠半島的波裏斯倒是和波莫西相處融洽,這也是戰爭末期難得的一個亮點。兩國相處融洽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波莫西剛剛獨立而鯨吞上埃多楠半島,位於下埃多楠半島的波裏斯收拾南波烏圖都忙不過來,沒工夫去從未踏足過的對岸。
至於布拉亞鬆,布拉亞鬆對彼岸同盟的貢獻從來都是一句屁話,隻有波裏斯不停的支援海軍給布拉亞鬆,等波裏斯一撤退,已經國困民疲的布拉亞鬆就被布托克西車翻了。但是想反過來理解,既然沒有交接,那麽布拉亞鬆對海島同盟也就沒有什麽幹係。
海島同盟內部鬧得最難看的,是波埃米和印安地。本來印安地就覺得波埃米人竊據的領土是原來自己的領土,何況當初還宣誓要並入印安地,那麽那片土地就是印安地的領土,結果波埃米人在休戰和談時給了印安地一個驚喜。
再戰以後,一開始因為波特盧的壓力,雙方還能壓製住摩擦的規模而通力合作,可是等波特盧退去之後的2122年,雙方就壓製不住(或者說故意壓製不住)衝突,軍隊爆發了流血內鬥,接著關係就這樣冷淡了下去。
最後幾年波特盧得以喘息的原因,主要就是北麵的壓力大大減輕,因為波埃米與印安地防患對方遠比防患波特盧注意,倒也便宜了波特盧。
所以戰爭打到這個份上,每個國家都到了最後一步,開戰前兩大同盟已經瀕臨解體,那麽還打什麽呢?和談吧。
和談的地點選在了波特盧的首都歐利,因為隻有兩大同盟的盟主首都才有作為這一場史無前例史詩戰爭和談地點的資格,而波裏斯的首都皮斯已經被波利占據,那就隻能在波特盧的首都歐利和談了。
最終在大曆2126年,隨著《第三次歐利和約》的簽署,給這場連綿70年的戰爭劃下句號。而對於英靈來說,歐利的和約意味著連綿746年的英靈遊戲被劃下句號,諸位英靈要和波旁的海告別了。
作為歐利的祭司,他被幸運的、榮譽的授予了為和約唱名的工作,唯一缺憾的不過是這份和約並非以波特盧勝利告終的和約。
“大曆2126年,暨波裏斯建國710年,波特盧建國539年,波利建國695年,波旁建國1994年,波康建國722年,埃多楠建國1526年,南波烏圖建國539年,印安地建國704年,邁席卡建國1361年,烏爾奇建國1322年,布拉亞鬆建國1442年,布托克西建國252年,波莫西建國30年,波埃米建國30年。”
“此時在海洋之神、風暴之神、天空之神和潮汐之神的見證下,波旁的海的兩大陣營諸國簽下名字,意味著《第三次歐利和約》及時生效。”
“一個軍事同盟是偉大的彼岸同盟,盟主國波特盧,成員國波利,成員國波康,成員國埃多楠,成員國布托克西,成員國烏爾奇,成員國波旁,與另一個偉大的軍事同盟,海島同盟的盟主國波裏斯,成員國南波烏圖,成員國印安地,成員國布拉亞鬆,成員國邁席卡,成員國,觀察國布拉亞鬆的丘陵衛所,簽署下這份偉大的《第三次歐利和約》。”
“經過3年的討論,和約最後內容如下,將我有,波特盧的歐利祭司,全國總祭司,費力遜,遵循千年的古製來念讀條約的簡明公眾版。”
(千年的古製,指的是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則在公開念讀的和約中隻提及領土變化,而不提及商業、賠款等這些事項。主要是各國都有一些不想讓底層知道的秘密交易,領土變動瞞不過所以幹脆直接就讓念,但是能瞞得過的就不讓念了。)
“波特盧退出印安地的修悌核心,割讓特愛維西衛所、來德祿衛所給印安地;割讓波埃米衛所、內瓦格拉衛所給波埃米人正式獨立;割讓提姆衛所、哈弗休衛所、邁科尼衛所、約齊敦睦衛所給邁席卡。”
“波裏斯割讓南部航道、都末廖中轉道給波利;割讓芬緹娜航道、穆拉德航道給波康;割讓費爾馬航道與修恩多航道割讓給波旁,波旁指的是席玉友為代表的流亡政府,而非比恩斯代表的流亡政府,而波旁需要將老航道割讓給波康。”
“波利承認波莫西的獨立,將上埃多楠半島所有領土割讓給波莫西,將下埃多楠半島所有主城割讓給波裏斯。”
“埃多楠失去所有的領土,以自治區的身份並入南波烏圖,宣告亡國。南波烏圖僅剩下被規定的雙冕領地,其他領地交給波裏斯。”
“烏爾奇將所占據的奈蘇米衛所歸還布拉亞鬆,恢複戰前擁有而在戰後被波特盧與邁席卡攻占的所有合法領土。”
“以上,則是《第三次歐利和約》公眾簡明版的所有內容和領土變化,我以念讀完畢,沒有任何的刪改錯漏,在此再次對海洋之神、風暴之神、天空之神和潮汐之神啟示,讓神靈見證這份和約的有效性。”
至此,“波旁的海戰爭”正式結束,英靈遊戲也正式結束。
況且此時不和談也是不行的了,各國的國力都已經到了相當疲憊的地步,無法再像開戰初期那樣調動大批的人馬,更不可能指望打贏對手以後渡海遠征,也因此再戰時締結的兩個同盟,彼岸同盟和海島同盟,已經麵臨著解體的危險。
隨著波利放棄了埃多楠半島以及特尼羅斯遠征軍的突飛猛進,埃多楠遠遁西荒,斷絕了與彼岸同盟的聯係,所以此時埃多楠對於彼岸同盟來說已經無關緊要。
波特盧盡管自己麵臨嚴峻挑戰的同時,卻仍然不忘給波利下眼藥,在波旁流亡政府問題上狠狠地得罪了波利,波利直接派出使節義正言辭的對波特盧提出抗議(破口大罵)。
而波特盧南方大片領土投降了邁席卡,令波特盧非常惱火,要求更南方的自己兩個盟國,烏爾奇和布托克西,與自己一同夾擊邁席卡。烏爾奇倒是很願意這麽做,因為邁席卡新征服的領土上有許多的烏爾奇人貴族。
但是布托克西卻各種推遲,全當沒聽見波特盧在說什麽。這是因為隨著賽弗力夫在丘陵衛所的叛亂以及波裏斯將海軍從當地撤走,布托克西趁機反攻布拉亞鬆,失去製海權的布拉亞鬆海域大潰敗,讓布托克西不但收複了部分失地,甚至還前所未有的穩固征服沿海布拉亞鬆沿海領土。
既然布托克西不願意進攻邁席卡,比布托克西更弱的烏爾奇自然也不願意當出頭鳥,於是也和布托克西保持態度一致,而此時的波特盧已經不複昔日全盛,沒有能力去懲戒這兩個不忠的盟邦,甚至連烏爾奇這種叛而複叛的前附庸國波特盧都叫不動了。
烏爾奇與布托克西也知道此時波特盧無法懲戒自己,因此反而變本加厲,兩國一同與邁席卡在2123年時達成協議,三國暫時休戰。烏爾奇確保自己可以安心消化領土,進行戰後恢複,而邁席卡與布托克西都確保了自己可以穩固一方,與另一方的敵人專心作戰。
至於在波旁島上彼岸同盟的表現,此前也已經說過,隨著那波利卡七世的叛逃,波裏斯在波旁島的勢力頓時土崩瓦解,盡管死硬派議員勉強組織起臨時政府做最後的抵抗,但是既沒有大義也沒有實力,注定是曇花一現了。
到了2123年時,波裏斯在波旁島的本土七航道中,波康占據了芬緹娜航道、老航道和穆拉德航道,席玉友為代表的波旁占據了修恩多航道,波利占據了都末廖中轉道和南部航道,費爾馬航道則處於波旁與波利爭奪當中。
結果在雙方的爭奪中,波康旗幟鮮明的支持實力較弱的波旁,並作出願意為波旁而與波利開戰的姿態,再加上作為征服者的波利天然競爭不過席玉友,最後到2124年時,波利隻能退出費爾馬航道,宣告席玉友的勝利。
席玉友勝利是勝利了,可是也狠狠地得罪了波利。並且三國在爭奪費爾馬航道時顯露出的這個模樣,自然早就把所謂“彼岸同盟”拋之腦後。
戰爭末期時彼岸同盟的情況大致如是,可以說除了名義上沒有解散以外,和不存在也差不了多少。彼岸同盟衰微至如此,而海島同盟隻能說好一點,稍微要好一點。
海島同盟中最倒黴的國家應該要屬南波烏圖,再戰沒多久,挾遠征軍而來的特尼羅斯就發動政變,控製了南波烏圖,然後不斷將南波烏圖往西邊趕,趨勢南波烏圖和埃多楠死鬥,好為波裏斯移民騰地方。
南波烏圖中不是沒人想要和埃多楠妥協,但是一是埃多楠要求妥協的要價太高,二是南波烏圖大部分貴族覺得,還是當波裏斯的一條狗,哪怕是被趕來趕去的狗,也要比反抗波裏斯有未來。
除了南波烏圖以外,位於埃多楠半島的波裏斯倒是和波莫西相處融洽,這也是戰爭末期難得的一個亮點。兩國相處融洽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波莫西剛剛獨立而鯨吞上埃多楠半島,位於下埃多楠半島的波裏斯收拾南波烏圖都忙不過來,沒工夫去從未踏足過的對岸。
至於布拉亞鬆,布拉亞鬆對彼岸同盟的貢獻從來都是一句屁話,隻有波裏斯不停的支援海軍給布拉亞鬆,等波裏斯一撤退,已經國困民疲的布拉亞鬆就被布托克西車翻了。但是想反過來理解,既然沒有交接,那麽布拉亞鬆對海島同盟也就沒有什麽幹係。
海島同盟內部鬧得最難看的,是波埃米和印安地。本來印安地就覺得波埃米人竊據的領土是原來自己的領土,何況當初還宣誓要並入印安地,那麽那片土地就是印安地的領土,結果波埃米人在休戰和談時給了印安地一個驚喜。
再戰以後,一開始因為波特盧的壓力,雙方還能壓製住摩擦的規模而通力合作,可是等波特盧退去之後的2122年,雙方就壓製不住(或者說故意壓製不住)衝突,軍隊爆發了流血內鬥,接著關係就這樣冷淡了下去。
最後幾年波特盧得以喘息的原因,主要就是北麵的壓力大大減輕,因為波埃米與印安地防患對方遠比防患波特盧注意,倒也便宜了波特盧。
所以戰爭打到這個份上,每個國家都到了最後一步,開戰前兩大同盟已經瀕臨解體,那麽還打什麽呢?和談吧。
和談的地點選在了波特盧的首都歐利,因為隻有兩大同盟的盟主首都才有作為這一場史無前例史詩戰爭和談地點的資格,而波裏斯的首都皮斯已經被波利占據,那就隻能在波特盧的首都歐利和談了。
最終在大曆2126年,隨著《第三次歐利和約》的簽署,給這場連綿70年的戰爭劃下句號。而對於英靈來說,歐利的和約意味著連綿746年的英靈遊戲被劃下句號,諸位英靈要和波旁的海告別了。
作為歐利的祭司,他被幸運的、榮譽的授予了為和約唱名的工作,唯一缺憾的不過是這份和約並非以波特盧勝利告終的和約。
“大曆2126年,暨波裏斯建國710年,波特盧建國539年,波利建國695年,波旁建國1994年,波康建國722年,埃多楠建國1526年,南波烏圖建國539年,印安地建國704年,邁席卡建國1361年,烏爾奇建國1322年,布拉亞鬆建國1442年,布托克西建國252年,波莫西建國30年,波埃米建國30年。”
“此時在海洋之神、風暴之神、天空之神和潮汐之神的見證下,波旁的海的兩大陣營諸國簽下名字,意味著《第三次歐利和約》及時生效。”
“一個軍事同盟是偉大的彼岸同盟,盟主國波特盧,成員國波利,成員國波康,成員國埃多楠,成員國布托克西,成員國烏爾奇,成員國波旁,與另一個偉大的軍事同盟,海島同盟的盟主國波裏斯,成員國南波烏圖,成員國印安地,成員國布拉亞鬆,成員國邁席卡,成員國,觀察國布拉亞鬆的丘陵衛所,簽署下這份偉大的《第三次歐利和約》。”
“經過3年的討論,和約最後內容如下,將我有,波特盧的歐利祭司,全國總祭司,費力遜,遵循千年的古製來念讀條約的簡明公眾版。”
(千年的古製,指的是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則在公開念讀的和約中隻提及領土變化,而不提及商業、賠款等這些事項。主要是各國都有一些不想讓底層知道的秘密交易,領土變動瞞不過所以幹脆直接就讓念,但是能瞞得過的就不讓念了。)
“波特盧退出印安地的修悌核心,割讓特愛維西衛所、來德祿衛所給印安地;割讓波埃米衛所、內瓦格拉衛所給波埃米人正式獨立;割讓提姆衛所、哈弗休衛所、邁科尼衛所、約齊敦睦衛所給邁席卡。”
“波裏斯割讓南部航道、都末廖中轉道給波利;割讓芬緹娜航道、穆拉德航道給波康;割讓費爾馬航道與修恩多航道割讓給波旁,波旁指的是席玉友為代表的流亡政府,而非比恩斯代表的流亡政府,而波旁需要將老航道割讓給波康。”
“波利承認波莫西的獨立,將上埃多楠半島所有領土割讓給波莫西,將下埃多楠半島所有主城割讓給波裏斯。”
“埃多楠失去所有的領土,以自治區的身份並入南波烏圖,宣告亡國。南波烏圖僅剩下被規定的雙冕領地,其他領地交給波裏斯。”
“烏爾奇將所占據的奈蘇米衛所歸還布拉亞鬆,恢複戰前擁有而在戰後被波特盧與邁席卡攻占的所有合法領土。”
“以上,則是《第三次歐利和約》公眾簡明版的所有內容和領土變化,我以念讀完畢,沒有任何的刪改錯漏,在此再次對海洋之神、風暴之神、天空之神和潮汐之神啟示,讓神靈見證這份和約的有效性。”
至此,“波旁的海戰爭”正式結束,英靈遊戲也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