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天啟戰爭(十一)浪漫主義
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 作者:虛無行者北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入城之後的最初一段時間中,洛夫卡拉夫特與盧博福結伴而行,希望在這座萬城之王冠中遇上屬於自己的奇遇。
很快盧博福就遇上了,雖然難以啟齒,他憑借著一身好皮囊,在一次宴會中被一位貴婦看重,很快便搬出了狹小的房屋,住進陽光充足的小樓內,不過盧博福也沒忘記洛夫卡拉夫特,他即便是走了也仍舊支付原本自己的一半租金,算是減輕洛夫卡拉夫特的負擔。
而洛夫卡拉夫特就沒這麽幸運了,麵容陰鬱的他不怎麽討人喜歡,而身為一名貴族也沒法去做那些下等人做的重體力活,兜兜轉轉數個月,帶進來的盤纏都快花光時,洛夫卡拉夫特才找到了自己的一條生路——寫文章。
由於悉伯識字率日益增長,培育出一批識字且有富裕資產的市民階級,市民階級有看報、看文章的消遣需求,這刺激了悉伯印刷業的發展,而不久前悉伯通過印刷自由法案,因此如今不管是官辦的還是民辦的,都在蓬勃成長之中,這便成了洛夫卡拉夫特謀生的手段。
作為一名貴族,能選擇的職業不多,對於破落貴族來說就更是如此,所以動筆寫作便成了洛夫卡拉夫特的經濟來源。
洛夫卡拉夫特還偏偏有這份天賦,在家鄉被輕視的寫作才能,到了巴蒂羅斯以後卻放出不小的光彩,洛夫卡拉夫特在第七次投稿時終於通過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是詩歌,一個評論員點評說洛夫卡拉夫特的文章具有高貴的憂鬱氣質,充斥著浪漫氣息。
發售了詩歌,很快洛夫卡拉夫特還接到一些讀者來信,接著是邀請信,當地著名浪漫主義的路埃爾俱樂部的邀請,這讓洛夫卡拉夫特感到了被認可的喜悅。
浪漫主義的源頭,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也就是2692年由啟蒙運動倡導者阿魯埃在雅世藝召開的“理性運動裁斷會議”上。
在“理性運動裁斷會議”中,本來就分歧日益加大的啟蒙主義者徹底被分裂成4派,原教旨主義、管控主義、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
隨後一百多年中,認為不要扯上政見,隻需要遵從啟蒙主義推行最初的目的,進行理性啟蒙和掃清愚昧就好了,保持這個觀點的原教旨主義在阿魯埃那一代人死後日益衰微,等到洛夫卡拉夫特時代,已經沒有俱樂部會再掛上原教旨主義的匾牌了。
管控主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支持力度最小的一批,如今也依舊差不多,當然這是因為在市民階級中影響力小,可是在工人、農民這些窮人群體中,管控主義的支持者越來越多,他們都要求國家通過管控減小貧富差距。
至於自由主義,乃是如今最盛行的派係,帕爾森王朝雖然沒有明確說自己支持這個主義,但是如今總統萊曼二世可是在學院時代就是自由主義的信徒,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如今悉伯許許多多俱樂部都是自由主義的牌子。
自由主義的牌子雖然多,但是並沒有完全將其他派係給擠死,能與自由主義打擂台的,就是保守主義。
不過發展到洛夫卡拉夫特時代,保守主義已經自身也發生了分化,隻願意進行些許改良而不願意做太大動作的,仍舊被稱為保守主義,而剩下保守主義者一部分流入管控主義,另一部分成為事實上的新原教旨主義,還有一部分則是分化為反動主義。
那反動主義的觀點是什麽呢?反動主義認為,現代文明的發展是罪惡的,給廣大人民造成了無數的苦難,而與之俱來的新製度也充斥著肮髒與齷齪,每一個毛孔都流淌著罪惡的血液。
因此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就要絕聖棄智,廢除掉婆利古以來的發展,回複到古老的黃金時代,貴族有貴族的樣子,平民有平民的樣子,大家居住在原始的莊園中,恢複到田園牧歌的美好時光中。
而反動主義內部還有兩個派係,一個派係要求恢複到田園牧歌的浪漫主義,又稱田園派,人人依靠原始手工業安居樂業,這個派係被稱為浪漫主義派係,也就是給洛夫卡拉夫特發來邀請信的派係。
另一個派係則主要是批判當前社會的醜惡,道德墮落、汙染嚴重、殘酷壓榨,並寫了很多反應當前社會的現狀,比如洛夫卡拉夫特就知道一個叫巴紮克的大作家,寫了《悉伯喜劇》這一類,所以這個派係又被稱作現實主義派係。
大多數情況下,兩個派係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因為現實主義派係在批判完當前社會以後給出的解決方案,基本上都是回到田園牧歌時代,恢複高尚的舊道德以取代腐朽墮落的新道德。
但是之所以還要把兩個派係分開,是因為有少部分現實主義派係的作家並非保守主義,他們很容易轉向管控主義,要求國家下場幹涉社會問題。
所以給現實主義再加一個標簽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消極現實主義基本都是浪漫主義的一體兩麵,可以歸為反動主義,而積極現實主義則是管控主義的一體兩麵。
進入了路埃爾俱樂部以後,洛夫卡拉夫特頗是找尋到了一些同路人,往日大家在一起抨擊現實,倒也說的痛快,路埃爾俱樂部還時常與兄弟單位的消極現實主義舉行聯動,聚在一起說的內容,大體就是悉伯這樣下去藥丸。
可是悉伯並沒有藥丸,相反還一年勝過一年,至於每隔十餘年就爆發的經濟災難,都過了這麽多輪,悉伯人倒也習慣了。
很快,一個浪漫主義雜誌又刊登了洛夫卡拉夫特的第二篇文章,這篇文章再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讓洛夫卡拉夫特得到不少稿費。
這篇文章叫做《我的童年》,講述的是洛夫卡拉夫特的童年經曆,側重點是他怎麽走上浪漫主義道路的,並且其中帶有吉利拉西行省的異域風情,也是引人注目的一點。
《我的童年》以“我出生在一個死氣沉沉的陰天”作為開頭,這其實是藝術化描寫,洛夫卡拉夫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生在陰天,隻不過為了和整體文章風格嵌套,就姑且這麽寫了,反正也沒人會無聊的去查。
不過《我的童年》中,雖然有些地方加了藝術化處理,但是大體內容還是真的,洛夫卡拉夫特所經曆的。
在洛夫卡拉夫特童年的時候,家裏條件還不像現在這麽糟糕,對麵山裏仍然是德雷克家族的林場,而洛夫卡拉夫特小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與朋友——主要是盧博福,在仆人的陪伴下,一同去林場遊玩。
因此那片林場是洛夫卡拉夫特童年美好記憶的具象化,一直到如今,每當洛夫卡拉夫特結束一天的應酬,洗完澡後疲憊的躺在床上時,總會回想起林間的香氣,還有悠長不斷的鳥鳴。
而在當地農奴的稱呼中,洛夫卡拉夫特是“好心腸”的,因為洛夫卡拉夫特遊玩的時候,偶爾會看到摸進林場試圖找吃的農奴。
根據法律,林場是德雷克家族的私有財產,而農奴沒有經過允許,不可以在林場中打柴,不可以狩獵,如果這樣被抓住的話,就算洛夫卡拉夫特直接將農奴打死,“農奴權利保護委員會”一句話都不會說。
可是洛夫卡拉夫特是“好心腸的”,他知道農奴隻有實在餓得受不了,或者凍的受不了的時候,才會闖林場、闖河流,去“盜竊”貴族的私有財產,因此洛夫卡拉夫特都無視農奴對貴族權益的侵犯,這讓洛夫卡拉夫特挨了好幾次打罵。
要知道如今能壓榨農奴的機會不多了,而農奴闖林場,無疑是很好的合法壓榨機會,按照洛夫卡拉夫特父親咆哮的說法,洛夫卡拉夫特每無視一次農奴,就是丟家裏的財去施舍窮鬼,那是千不該萬不該。
而這片承載了洛夫卡拉夫特童年記憶的林場,在洛夫卡拉夫特上中學的時候,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再也消失不見了。
中學時代,家裏為了維持貴族的體麵而越發貧困,成天能做的隻有拆東牆補西牆,結果就是林場最終被典押了出去。
當時洛夫卡拉夫特還在上學,等得知林場被典押出去而不得不急匆匆回來的時候,見到的是寂靜的林場中充斥著機器聲,往常夏日避暑時遮蔽天幕的林蔭,隨著古樹一座座倒下而再也不見,隻留下一座座光禿禿的樹木。
另一側,是林場中生活著魔獸,他們的屍體堆積如山,被疊在一側的空地上,再也聽不到蛙鳴鳥啼,洛夫卡拉夫特的童年再也沒有了憑依,徹底成為心中僅存的記憶。
“望著幽靜的樹林被嘈雜的工廠取代,閑庭信步的梅花鹿被汗流浹背的工人取代,那一刻,我的童年真正結束了,化作了天際的清風。”
《我的童年》帶給了洛夫卡拉夫特更大的名聲,成為路埃爾俱樂部一度談論的話題,不少紳士拿著《我的童年》痛心疾首的說道:“罪惡的工廠製度讓綠水青山不複存在,而我們要知道,工廠是隨時可以建起來並且越建越多的,而綠水青山被毀了,就再也沒有了。”
隨後洛夫卡拉夫特也找準了自己的定為,再接再厲寫出了不少浪漫主義文章,大體都是懷念自己童年的美好風景,比如林間小路,比如池塘,然後與如今被工廠、房屋覆蓋的現實做對比,憑借文章中吉利拉西行省的特色,也算是在巴蒂羅斯有了一席之地。
如果事情就這樣下去,或許洛夫卡拉夫特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文學家,可是隨著他遇上一個自稱來自法爾達的暴發富,因而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很快盧博福就遇上了,雖然難以啟齒,他憑借著一身好皮囊,在一次宴會中被一位貴婦看重,很快便搬出了狹小的房屋,住進陽光充足的小樓內,不過盧博福也沒忘記洛夫卡拉夫特,他即便是走了也仍舊支付原本自己的一半租金,算是減輕洛夫卡拉夫特的負擔。
而洛夫卡拉夫特就沒這麽幸運了,麵容陰鬱的他不怎麽討人喜歡,而身為一名貴族也沒法去做那些下等人做的重體力活,兜兜轉轉數個月,帶進來的盤纏都快花光時,洛夫卡拉夫特才找到了自己的一條生路——寫文章。
由於悉伯識字率日益增長,培育出一批識字且有富裕資產的市民階級,市民階級有看報、看文章的消遣需求,這刺激了悉伯印刷業的發展,而不久前悉伯通過印刷自由法案,因此如今不管是官辦的還是民辦的,都在蓬勃成長之中,這便成了洛夫卡拉夫特謀生的手段。
作為一名貴族,能選擇的職業不多,對於破落貴族來說就更是如此,所以動筆寫作便成了洛夫卡拉夫特的經濟來源。
洛夫卡拉夫特還偏偏有這份天賦,在家鄉被輕視的寫作才能,到了巴蒂羅斯以後卻放出不小的光彩,洛夫卡拉夫特在第七次投稿時終於通過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是詩歌,一個評論員點評說洛夫卡拉夫特的文章具有高貴的憂鬱氣質,充斥著浪漫氣息。
發售了詩歌,很快洛夫卡拉夫特還接到一些讀者來信,接著是邀請信,當地著名浪漫主義的路埃爾俱樂部的邀請,這讓洛夫卡拉夫特感到了被認可的喜悅。
浪漫主義的源頭,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也就是2692年由啟蒙運動倡導者阿魯埃在雅世藝召開的“理性運動裁斷會議”上。
在“理性運動裁斷會議”中,本來就分歧日益加大的啟蒙主義者徹底被分裂成4派,原教旨主義、管控主義、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
隨後一百多年中,認為不要扯上政見,隻需要遵從啟蒙主義推行最初的目的,進行理性啟蒙和掃清愚昧就好了,保持這個觀點的原教旨主義在阿魯埃那一代人死後日益衰微,等到洛夫卡拉夫特時代,已經沒有俱樂部會再掛上原教旨主義的匾牌了。
管控主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支持力度最小的一批,如今也依舊差不多,當然這是因為在市民階級中影響力小,可是在工人、農民這些窮人群體中,管控主義的支持者越來越多,他們都要求國家通過管控減小貧富差距。
至於自由主義,乃是如今最盛行的派係,帕爾森王朝雖然沒有明確說自己支持這個主義,但是如今總統萊曼二世可是在學院時代就是自由主義的信徒,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如今悉伯許許多多俱樂部都是自由主義的牌子。
自由主義的牌子雖然多,但是並沒有完全將其他派係給擠死,能與自由主義打擂台的,就是保守主義。
不過發展到洛夫卡拉夫特時代,保守主義已經自身也發生了分化,隻願意進行些許改良而不願意做太大動作的,仍舊被稱為保守主義,而剩下保守主義者一部分流入管控主義,另一部分成為事實上的新原教旨主義,還有一部分則是分化為反動主義。
那反動主義的觀點是什麽呢?反動主義認為,現代文明的發展是罪惡的,給廣大人民造成了無數的苦難,而與之俱來的新製度也充斥著肮髒與齷齪,每一個毛孔都流淌著罪惡的血液。
因此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就要絕聖棄智,廢除掉婆利古以來的發展,回複到古老的黃金時代,貴族有貴族的樣子,平民有平民的樣子,大家居住在原始的莊園中,恢複到田園牧歌的美好時光中。
而反動主義內部還有兩個派係,一個派係要求恢複到田園牧歌的浪漫主義,又稱田園派,人人依靠原始手工業安居樂業,這個派係被稱為浪漫主義派係,也就是給洛夫卡拉夫特發來邀請信的派係。
另一個派係則主要是批判當前社會的醜惡,道德墮落、汙染嚴重、殘酷壓榨,並寫了很多反應當前社會的現狀,比如洛夫卡拉夫特就知道一個叫巴紮克的大作家,寫了《悉伯喜劇》這一類,所以這個派係又被稱作現實主義派係。
大多數情況下,兩個派係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因為現實主義派係在批判完當前社會以後給出的解決方案,基本上都是回到田園牧歌時代,恢複高尚的舊道德以取代腐朽墮落的新道德。
但是之所以還要把兩個派係分開,是因為有少部分現實主義派係的作家並非保守主義,他們很容易轉向管控主義,要求國家下場幹涉社會問題。
所以給現實主義再加一個標簽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消極現實主義基本都是浪漫主義的一體兩麵,可以歸為反動主義,而積極現實主義則是管控主義的一體兩麵。
進入了路埃爾俱樂部以後,洛夫卡拉夫特頗是找尋到了一些同路人,往日大家在一起抨擊現實,倒也說的痛快,路埃爾俱樂部還時常與兄弟單位的消極現實主義舉行聯動,聚在一起說的內容,大體就是悉伯這樣下去藥丸。
可是悉伯並沒有藥丸,相反還一年勝過一年,至於每隔十餘年就爆發的經濟災難,都過了這麽多輪,悉伯人倒也習慣了。
很快,一個浪漫主義雜誌又刊登了洛夫卡拉夫特的第二篇文章,這篇文章再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讓洛夫卡拉夫特得到不少稿費。
這篇文章叫做《我的童年》,講述的是洛夫卡拉夫特的童年經曆,側重點是他怎麽走上浪漫主義道路的,並且其中帶有吉利拉西行省的異域風情,也是引人注目的一點。
《我的童年》以“我出生在一個死氣沉沉的陰天”作為開頭,這其實是藝術化描寫,洛夫卡拉夫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生在陰天,隻不過為了和整體文章風格嵌套,就姑且這麽寫了,反正也沒人會無聊的去查。
不過《我的童年》中,雖然有些地方加了藝術化處理,但是大體內容還是真的,洛夫卡拉夫特所經曆的。
在洛夫卡拉夫特童年的時候,家裏條件還不像現在這麽糟糕,對麵山裏仍然是德雷克家族的林場,而洛夫卡拉夫特小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與朋友——主要是盧博福,在仆人的陪伴下,一同去林場遊玩。
因此那片林場是洛夫卡拉夫特童年美好記憶的具象化,一直到如今,每當洛夫卡拉夫特結束一天的應酬,洗完澡後疲憊的躺在床上時,總會回想起林間的香氣,還有悠長不斷的鳥鳴。
而在當地農奴的稱呼中,洛夫卡拉夫特是“好心腸”的,因為洛夫卡拉夫特遊玩的時候,偶爾會看到摸進林場試圖找吃的農奴。
根據法律,林場是德雷克家族的私有財產,而農奴沒有經過允許,不可以在林場中打柴,不可以狩獵,如果這樣被抓住的話,就算洛夫卡拉夫特直接將農奴打死,“農奴權利保護委員會”一句話都不會說。
可是洛夫卡拉夫特是“好心腸的”,他知道農奴隻有實在餓得受不了,或者凍的受不了的時候,才會闖林場、闖河流,去“盜竊”貴族的私有財產,因此洛夫卡拉夫特都無視農奴對貴族權益的侵犯,這讓洛夫卡拉夫特挨了好幾次打罵。
要知道如今能壓榨農奴的機會不多了,而農奴闖林場,無疑是很好的合法壓榨機會,按照洛夫卡拉夫特父親咆哮的說法,洛夫卡拉夫特每無視一次農奴,就是丟家裏的財去施舍窮鬼,那是千不該萬不該。
而這片承載了洛夫卡拉夫特童年記憶的林場,在洛夫卡拉夫特上中學的時候,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再也消失不見了。
中學時代,家裏為了維持貴族的體麵而越發貧困,成天能做的隻有拆東牆補西牆,結果就是林場最終被典押了出去。
當時洛夫卡拉夫特還在上學,等得知林場被典押出去而不得不急匆匆回來的時候,見到的是寂靜的林場中充斥著機器聲,往常夏日避暑時遮蔽天幕的林蔭,隨著古樹一座座倒下而再也不見,隻留下一座座光禿禿的樹木。
另一側,是林場中生活著魔獸,他們的屍體堆積如山,被疊在一側的空地上,再也聽不到蛙鳴鳥啼,洛夫卡拉夫特的童年再也沒有了憑依,徹底成為心中僅存的記憶。
“望著幽靜的樹林被嘈雜的工廠取代,閑庭信步的梅花鹿被汗流浹背的工人取代,那一刻,我的童年真正結束了,化作了天際的清風。”
《我的童年》帶給了洛夫卡拉夫特更大的名聲,成為路埃爾俱樂部一度談論的話題,不少紳士拿著《我的童年》痛心疾首的說道:“罪惡的工廠製度讓綠水青山不複存在,而我們要知道,工廠是隨時可以建起來並且越建越多的,而綠水青山被毀了,就再也沒有了。”
隨後洛夫卡拉夫特也找準了自己的定為,再接再厲寫出了不少浪漫主義文章,大體都是懷念自己童年的美好風景,比如林間小路,比如池塘,然後與如今被工廠、房屋覆蓋的現實做對比,憑借文章中吉利拉西行省的特色,也算是在巴蒂羅斯有了一席之地。
如果事情就這樣下去,或許洛夫卡拉夫特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文學家,可是隨著他遇上一個自稱來自法爾達的暴發富,因而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