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義殿中。
李永昌沒有立刻答話,他直覺地感到,朱祁鈺來者不善。
但是他畢竟隻是宮中內臣,一直侍奉著孫太後,並不像金英一樣,時常參與朝政,故而想了半天,也猜不透朱祁鈺的用意。
金英這邊,雖然隱約猜到了幾分,但是當著殿中群臣的麵,他連提醒都不好提醒,隻能使勁給李永昌打著眼色。
隻可惜李永昌此刻本就緊張,一時之間也沒看懂金英是什麽意思。
最終,他還是如實回答道。
“回王爺,並無其他言語……”
朱祁鈺眼角泛起一抹笑意,俯身繼續問道。
“真的嗎?”
“本王好像記得,本月十六日,軍報初到京師之時,曾有一名叫梁貴之人,自稱為懷來衛守將,聲稱奉了皇上隨侍之臣錦衣衛校尉袁彬傳話,命他取九龍蟒,龍叚匹及珍珠六托,金二百兩,銀四百兩,賞賜虜酋也先,迎回聖駕。”
“當時,本王和六部的諸位老大人便已合議,遣那梁貴將金銀玉帛送去。”
“怎麽,是也先沒有收到這些金銀,還是他收到了,但是貪欲熏心,得寸進尺,隻字不提迎回聖駕之事?”
這番事情,知道的隻有當時在本仁殿議事的寥寥數人,在場的大多數大臣是不知道的。
此刻聽朱祁鈺提起,不由得紛紛皺起了眉頭,開始低聲議論起來。
眾臣之所以會有意妥協,是寄希望於滿足了也先的要求之後,能夠救回皇帝,可不是想不停的打水漂。
些許金銀玉帛,對於朝臣們來說,不算什麽,但是也經不住對方一直不停的出爾反爾。
而且有些朝臣從朱祁鈺的話中,也漸漸品出了些意思。
十五日的時候,也先索要的不過是金二百兩,銀四百兩,以及珍珠六托和九龍蟒,龍叚匹這些東西,珍貴但是並不多。
但是這次,喜寧和嶽謙入京,索要的已經是金四百兩,銀八百兩,並珍珠十斛,錦緞百匹。
足足翻了一倍!
而且更重要的是,上回的時候,也先還假模假式的說,隻要帶了東西過去,便能迎回聖駕。
但是這會連麵子工夫都不做了,直接就索要金銀財帛。
就差說不給就撕票了!
這樣不斷的提高價碼,可見對方根本沒有放回天子的誠心!
故而一時之間,在場大臣們的臉色都變得有些不好看。
李永昌自然也察覺到了這番變化。
事實上,從朱祁鈺的這番話說完,李永昌便回過味來了。
那天議事的時候,他也在本仁殿中。
不過任誰都知道,那梁貴所說,迎回聖駕之語,不過是也先的試探,他根本不可能就這麽輕易的放回大明的皇帝。
所以李永昌一時也沒有往那去想,可誰料竟被朱祁鈺拿來做文章。
但是話已出口,如今想要反悔,已然是來不及了。
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否認有這回事。
可是當時議事,朝廷幾位份量極重的朝臣都曾參與,直接否認是肯定行不通的。
何況他剛剛已經說了,袁彬是皇帝身邊的隨侍之臣。
而梁貴帶來的那份軍報,便是袁彬親自傳來的。
此刻若是否認軍報的真偽姓,不用幾位大佬出來質疑,他自己就是在打臉剛剛說過的話。
這條路行不通!
但是看郕王的意思,似乎是要借此機會,嚴詞拒絕也先之後所有的要求。
如此一來,豈不是陷天子於險境?
李永昌心念電轉,額頭都滲出一絲絲的冷汗。
袁彬,梁貴,喜寧,嶽謙……
外頭一道雷聲劈下,李永昌似乎抓住了一點竅要,剛要開口,便聽得一旁有人開口說話。
是兵部侍郎於謙!
事實上,剛剛朱祁鈺開口發問的時候,於謙便心中有所猜測。
待得朱祁鈺一番話說完,殿內群臣議論紛紛,他更是心中大定。
以他的眼力,自然很輕易的就能夠想到,李永昌會在哪個地方做文章。
所以他搶先一步,站了出來。
“啟稟王爺,梁貴一行人等,由我隨行官軍一路護衛,兵部軍報記錄在冊,已於十七日正午時分,將攜帶財物,送入也先大營,時瓦剌平章阿剌知院親自出迎,接入中軍,後俱被扣留。”
這一番話,有幾個詞,於謙刻意放緩了語速。
首先便是時間,十七日正午時分……
群臣隨即便想起,上一封軍報當中,賊虜裹挾天子叩宣府城門的時間是十七日酉時……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於是大臣們理所當然的將這些事情串在了一起。
十五日,土木之役大敗,天子被俘,遣袁彬傳話,命梁貴取金銀財帛“贖回”天子。
十六日,軍報到京,太後娘娘召集重臣,決定按照也先的要求,連夜派人如數送去。
十七日正午,梁貴將金銀財帛送到也先大營。
也先見有利可圖,於是得寸進尺當日酉時,裹挾天子,欲不費一兵一卒,占據宣府,被拒絕後,再次討要更多的金銀。
這樣一來,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清晰的多了。
想清楚之後,在場眾多大臣的眉頭皆是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
賊虜果然沒有釋放天子的心思,隻不過待價而沽,欲行勒索之事而已!
李永昌咬了咬牙,身子都微微有些發顫。
於謙的這一番話,可謂把他的後路都堵的死死的!
當日議事,有數個重臣在場,直接否認是肯定不行的。
那麽就隻能從梁貴身上著手,不管是說他私吞了財物,還是出了意外,沒有如數送達,事情就沒成。
事情沒成,就不是也先出爾反爾,朝臣們便還是會對是否答應他的要求,有所爭論。
朱祁鈺在一旁冷眼旁觀,自然對李永昌的想法清清楚楚。
到了如今,他隻覺得可笑。
堂堂大明天子,落入賊手,為保性命,先是慌慌張張的籌集“贖金”,其後竟然還帶著敵軍,命守將在敵軍陣前開門。
他的母親,大明的太後娘娘。
出了這等事情,不僅不對她兒子的行為感到憤慨,反而一力遮掩,甚至授意自己的總管太監,想要替敵酋說謊。
當真是可笑至極!
不過於謙也不是吃素的,兩句話便堵死了他的話頭。
剛剛於謙的那番話。
除了點出了具體的時間,還特意強調了一點。
那就是瓦剌平章阿剌知院親自出迎,阿剌知院是也先的心腹,既然他出麵了,就說明也先肯定收到了這筆金銀。
如此,加上李永昌之前的話,便坐實了也先貪欲熏心,得寸進尺的醜惡嘴臉。
當即便有大臣站出來,道。
“王爺,若僅是金銀財帛,我等便是窮盡家財,也定救天子於危難之中,然賊虜欲壑難填,今日要金銀,明日要城池,後日便敢使我大明俯首稱臣,此等氣焰,斷不可助長!”
李永昌沒有立刻答話,他直覺地感到,朱祁鈺來者不善。
但是他畢竟隻是宮中內臣,一直侍奉著孫太後,並不像金英一樣,時常參與朝政,故而想了半天,也猜不透朱祁鈺的用意。
金英這邊,雖然隱約猜到了幾分,但是當著殿中群臣的麵,他連提醒都不好提醒,隻能使勁給李永昌打著眼色。
隻可惜李永昌此刻本就緊張,一時之間也沒看懂金英是什麽意思。
最終,他還是如實回答道。
“回王爺,並無其他言語……”
朱祁鈺眼角泛起一抹笑意,俯身繼續問道。
“真的嗎?”
“本王好像記得,本月十六日,軍報初到京師之時,曾有一名叫梁貴之人,自稱為懷來衛守將,聲稱奉了皇上隨侍之臣錦衣衛校尉袁彬傳話,命他取九龍蟒,龍叚匹及珍珠六托,金二百兩,銀四百兩,賞賜虜酋也先,迎回聖駕。”
“當時,本王和六部的諸位老大人便已合議,遣那梁貴將金銀玉帛送去。”
“怎麽,是也先沒有收到這些金銀,還是他收到了,但是貪欲熏心,得寸進尺,隻字不提迎回聖駕之事?”
這番事情,知道的隻有當時在本仁殿議事的寥寥數人,在場的大多數大臣是不知道的。
此刻聽朱祁鈺提起,不由得紛紛皺起了眉頭,開始低聲議論起來。
眾臣之所以會有意妥協,是寄希望於滿足了也先的要求之後,能夠救回皇帝,可不是想不停的打水漂。
些許金銀玉帛,對於朝臣們來說,不算什麽,但是也經不住對方一直不停的出爾反爾。
而且有些朝臣從朱祁鈺的話中,也漸漸品出了些意思。
十五日的時候,也先索要的不過是金二百兩,銀四百兩,以及珍珠六托和九龍蟒,龍叚匹這些東西,珍貴但是並不多。
但是這次,喜寧和嶽謙入京,索要的已經是金四百兩,銀八百兩,並珍珠十斛,錦緞百匹。
足足翻了一倍!
而且更重要的是,上回的時候,也先還假模假式的說,隻要帶了東西過去,便能迎回聖駕。
但是這會連麵子工夫都不做了,直接就索要金銀財帛。
就差說不給就撕票了!
這樣不斷的提高價碼,可見對方根本沒有放回天子的誠心!
故而一時之間,在場大臣們的臉色都變得有些不好看。
李永昌自然也察覺到了這番變化。
事實上,從朱祁鈺的這番話說完,李永昌便回過味來了。
那天議事的時候,他也在本仁殿中。
不過任誰都知道,那梁貴所說,迎回聖駕之語,不過是也先的試探,他根本不可能就這麽輕易的放回大明的皇帝。
所以李永昌一時也沒有往那去想,可誰料竟被朱祁鈺拿來做文章。
但是話已出口,如今想要反悔,已然是來不及了。
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否認有這回事。
可是當時議事,朝廷幾位份量極重的朝臣都曾參與,直接否認是肯定行不通的。
何況他剛剛已經說了,袁彬是皇帝身邊的隨侍之臣。
而梁貴帶來的那份軍報,便是袁彬親自傳來的。
此刻若是否認軍報的真偽姓,不用幾位大佬出來質疑,他自己就是在打臉剛剛說過的話。
這條路行不通!
但是看郕王的意思,似乎是要借此機會,嚴詞拒絕也先之後所有的要求。
如此一來,豈不是陷天子於險境?
李永昌心念電轉,額頭都滲出一絲絲的冷汗。
袁彬,梁貴,喜寧,嶽謙……
外頭一道雷聲劈下,李永昌似乎抓住了一點竅要,剛要開口,便聽得一旁有人開口說話。
是兵部侍郎於謙!
事實上,剛剛朱祁鈺開口發問的時候,於謙便心中有所猜測。
待得朱祁鈺一番話說完,殿內群臣議論紛紛,他更是心中大定。
以他的眼力,自然很輕易的就能夠想到,李永昌會在哪個地方做文章。
所以他搶先一步,站了出來。
“啟稟王爺,梁貴一行人等,由我隨行官軍一路護衛,兵部軍報記錄在冊,已於十七日正午時分,將攜帶財物,送入也先大營,時瓦剌平章阿剌知院親自出迎,接入中軍,後俱被扣留。”
這一番話,有幾個詞,於謙刻意放緩了語速。
首先便是時間,十七日正午時分……
群臣隨即便想起,上一封軍報當中,賊虜裹挾天子叩宣府城門的時間是十七日酉時……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於是大臣們理所當然的將這些事情串在了一起。
十五日,土木之役大敗,天子被俘,遣袁彬傳話,命梁貴取金銀財帛“贖回”天子。
十六日,軍報到京,太後娘娘召集重臣,決定按照也先的要求,連夜派人如數送去。
十七日正午,梁貴將金銀財帛送到也先大營。
也先見有利可圖,於是得寸進尺當日酉時,裹挾天子,欲不費一兵一卒,占據宣府,被拒絕後,再次討要更多的金銀。
這樣一來,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清晰的多了。
想清楚之後,在場眾多大臣的眉頭皆是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
賊虜果然沒有釋放天子的心思,隻不過待價而沽,欲行勒索之事而已!
李永昌咬了咬牙,身子都微微有些發顫。
於謙的這一番話,可謂把他的後路都堵的死死的!
當日議事,有數個重臣在場,直接否認是肯定不行的。
那麽就隻能從梁貴身上著手,不管是說他私吞了財物,還是出了意外,沒有如數送達,事情就沒成。
事情沒成,就不是也先出爾反爾,朝臣們便還是會對是否答應他的要求,有所爭論。
朱祁鈺在一旁冷眼旁觀,自然對李永昌的想法清清楚楚。
到了如今,他隻覺得可笑。
堂堂大明天子,落入賊手,為保性命,先是慌慌張張的籌集“贖金”,其後竟然還帶著敵軍,命守將在敵軍陣前開門。
他的母親,大明的太後娘娘。
出了這等事情,不僅不對她兒子的行為感到憤慨,反而一力遮掩,甚至授意自己的總管太監,想要替敵酋說謊。
當真是可笑至極!
不過於謙也不是吃素的,兩句話便堵死了他的話頭。
剛剛於謙的那番話。
除了點出了具體的時間,還特意強調了一點。
那就是瓦剌平章阿剌知院親自出迎,阿剌知院是也先的心腹,既然他出麵了,就說明也先肯定收到了這筆金銀。
如此,加上李永昌之前的話,便坐實了也先貪欲熏心,得寸進尺的醜惡嘴臉。
當即便有大臣站出來,道。
“王爺,若僅是金銀財帛,我等便是窮盡家財,也定救天子於危難之中,然賊虜欲壑難填,今日要金銀,明日要城池,後日便敢使我大明俯首稱臣,此等氣焰,斷不可助長!”